第9章 跛脚人走过清明桥

    钱凤仪的手指在监控键盘上敲得生疼。

    凌晨三点的刑侦大队机房像口闷锅,空调外机在窗外哐哐作响,屏幕蓝光把她眼下的青黑衬得更重。

    她调大第37个监控画面的亮度,鼠标滚轮突然卡住——画面里穿深蓝工装的男人又出现了。

    时间显示02:17:03,便利店冷白灯光下,男人左脚微跛,胶底鞋蹭过地砖时带起细微的拖沓声。

    他伸手拿货架最下层的矿泉水,始终垂着头,帽檐压得低,连收银员递零钱都没接,任由纸币滑进台面缝隙。

    钱凤仪往前推了推眼镜,后槽牙咬得发酸——这是她调阅的第三年监控,同一个时间,同一款洗得发白的工装,同一个跛脚姿势,像被按了循环键的老录像带。

    更让她头皮发麻的是,所有监控里男人的停留点都绕着清明桥。

    她调出电子地图,用红笔圈出五个小卖部位置,连线后刚好围住桥头那棵老榕树——1996年首起小卖部命案,死者就是被抛在这棵树下的。

    “江队,“她按下通话键时,指节关节发出轻响,“三年监控,同一个人,凌晨两点十七分,清明桥周边。“

    电话那头的键盘声骤停。

    江临风的呼吸声透过电流传来,带着实验室特有的消毒水味:“调他鞋跟特写。“

    钱凤仪快速拖动进度条,定格在男人转身出门的瞬间。

    胶底鞋跟处有块菱形补丁,边缘起毛,像枚没按实的指纹。

    她突然想起前晚江临风摊开的地图,那些未点亮的信号灯,此刻在脑海里“叮“地亮了一盏。

    “别布控。“江临风的声音沉下来,“他不是来杀人的,是来'报站'。“

    钱凤仪的笔尖在笔记本上戳出个洞:“怎么说?“

    “1996年劫案凶手临终忏悔信里提过,他作案时总开着半导体收音机,听《法治前线》找'勇气'。“江临风的鼠标在电脑上滑动,“李春来的师傅是当年的广播员,他在窝棚贴满剪报,写着'他没做完的,我来念完'——他在复刻一场广播。“

    钱凤仪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忽然想起老周说过的继电器延时装置。“所以我们要当听众?“

    “对。“江临风的指节抵着太阳穴,“让他以为一切如常,他才会完成仪式。“

    三小时后,清明桥周边五家店铺的卷闸门下多了道银色细条——林川带人伪装成水电维修队,暗装的微型震动传感器。

    江临风蹲在便利店后巷,看林川用口香糖粘好最后一个探头:“他会留标记,像在祭坛刻字那样。“

    “明白。“林川拍了拍工具包,里面装着声纹捕捉设备,“触发阈值设短波频率+人声叠加。“

    与此同时,金小霜的实验室响起尖锐的蜂鸣。

    她盯着扫描电镜屏幕,镊子尖的硅酸盐颗粒在放大一千倍后,表面的新鲜刮擦痕迹像道闪电。“清明桥栏杆石材成分完全吻合。“她抓起电话,“颗粒时间不超过十天,李春来早就在花都踩点!“

    江临风的瞳孔猛地收缩。

    他冲进物证室,翻出西北死者的验伤报告——指甲缝里的微量物,原来不是挣扎时的随机沾染,而是刻意刮擦桥栏留下的标记。“查桥下废弃船屋。“他对着电话喊,“找广播零件!“

    钱凤仪带着协警趟过齐膝的污水时,胶鞋里灌进的凉水让她打了个寒颤。

    船屋角落堆着半人高的旧零件,变压器、电容、生锈的喇叭线圈,最上面一块电路板用红漆歪歪扭扭写着:“第十五站,到。“

    “江队,“她捏着电路板的手在抖,“他在计数。“

    江临风赶到时,雨水正顺着桥洞往下淌。

    他蹲在船屋门口,看雨水冲刷桥面,排水口格栅在水痕里若隐若现——是“日“字形,和华南祭坛地砖纹路分毫不差。“他在复制空间。“他轻声说,像怕惊醒什么,“时间线不够,他要让每个站点都长得一样。“

    线索在凌晨两点十三分串成线。

    监听系统突然报警时,林川正蹲在便利店对面的面包车后座啃冷包子。

    短波信号激活的提示音让他呛了一下,手忙脚乱抓起耳机:“《法治前线》特别报道......“

    声音从便利店飘出来时,女店主正擦着柜台,手里的抹布“啪“地掉在地上。

    李春来的蓝工装沾着桥洞的潮气,电工钳搁在收音机旁,钳口还带着新鲜的铜屑。

    他抬头时,帽檐终于滑到脑后,露出两道刀刻般的法令纹:“你爸当年在西北放过我一次,这次我不碰钱。“

    江临风踹门的力道比预想中轻。

    他站在门口,枪套扣得严严实实,视线锁住李春来发颤的指尖——那双手正悬在收音机开关上方。“你不是来报仇的。“他说,声音像浸了水的棉絮,“你是来送葬的,给那个在广播里活了二十五年的鬼。“

    李春来的钳柄“当啷“落地。

    他抬头时,眼角的泪在便利店灯光下闪了闪:“你怎么知道......我每天都在等那句'案件仍未侦破'?“

    审讯室的白炽灯刺得人睁不开眼。

    李春来的笔记本摊在江临风面前,纸页边缘卷着毛边,每一页都写满小卖部的名字、老板生辰,甚至“张记“爱进红塔山,“利民“总摆茉莉花茶——比当年的案卷还详细。

    “我没杀过人。“李春来的指甲缝里还沾着桥栏的石粉,“西北那家伙冒充赵志忠领抚恤金,我割他手指是让他说实话;祭坛刻字是替师傅补完名单......我就是台录音机。“

    江临风翻到最后一页,墨迹晕开的“第十七站,回家“刺得他心跳漏了一拍。“你还没做完。“他说,不是疑问。

    李春来笑了,皱纹里全是释然:“最后一站在南粤腌渍厂老宿舍——我娘咽气前,广播里正播着第一起劫案。“

    江临风走出审讯室时,手机在掌心震得发烫。

    他按下孙玉花的号码,望着窗外渐浓的夜色:“查厂区废弃广播线路,尤其是后勤楼。“风从走廊尽头灌进来,吹得他后颈发凉,“他要去的地方,不是案发现场。“

    电话那头应了什么,他没听清。

    眼前晃过李春来笔记本最后一页的字迹,在暮色里渐渐模糊成“回家“两个字。

    南粤腌渍厂的老宿舍区此刻应该很黑,他想,整片楼早断电了,只有风穿过废弃的广播喇叭,发出呜呜的回响。(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破茧专家组不错,请把《破茧专家组》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破茧专家组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