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私自留下加班,当代活雷锋?

    在后面的日子里,唐工直接带着李雪峰从ISO1到ISO6车间,开始逐一介绍。

    他将IC封装流程从头到尾讲解了一遍,告诉李雪峰这个是什么,怎么用?

    这种颜色代表什么?

    这些都是李雪峰在课本,以及*8所里没有涉及的东西。

    因为*8研究所使用的小型封装设备,是日本索尼进口的实验室用单机。

    而眼前的是整条封装生产线。

    苏式的更加庞大,笨重。

    封装1号车间里的IC体积大,集成度只能称为大中型。

    苏联半导体在七十年代之前是世界领先,超越美国等西方国家水平。

    七十年代,尤其是八十年代之后,由于体制和IC理念上的差别,苏联几乎是停滞不前。

    相反,美日欧等西方国家,包括东南亚的韩国和台湾,则开始突飞猛进。

    他们瞄准的是集成电路IC制程的高集成度,大力发展大规模,超大规模,特大型集成电路。

    对于这些苏式老旧设备,李雪峰没有表现出足够热情。

    “小李啊,别小看这样老旧的封装设备,要知道我国现行的许多飞机雷达导弹,数控机床,包括船舶、坦克等,用的就是这等级IC。”

    “2号车间,你见到的是美国70年代末期,IC制程的一条生产线,但我们目前还没完全掌控其使用,因为国内尚不需要这种小尺寸的IC。”

    “我们在吸收、消化美国70年代封装设备的同时,应该大力生产老式IC,在这些设备没有彻底淘汰之前,我们就不能停下。”

    唐工的全名叫唐建强。

    他说得非常重要,实际指出了国内IC产业任重而道远,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李雪峰原先以为,新的IC封装线有了,就应该逐步淘汰旧设备。

    更新换代嘛。

    现在才明白,许多事情都得遵循国家运行机制来。

    IC虽说是机器设备的灵魂,但它还归入配件。

    配件供应就得跟随设备而动。

    设备落后不等于完全放弃,只要还在运转,配件供应就不能停。

    “我明白了唐工,请放心吧我一定认真学习,从低级到高级都了解,一点都不放过,认真领会技术参数。”

    “嗯。”

    唐建强欣慰地点头称是。

    从此以后,李雪峰每天除了跟着唐建强出去车间巡检,其余时间里他查询资料和说明书,自己琢磨。

    唐建强一般是两个小时到车间巡检一次,开始讲解得多些,后来就不怎么讲了。

    他让李雪峰独自巡检,回去把结果告诉他。

    在车间里穿着防护服,说话很费劲,一般都用专业手语。

    只有回到隔离区外的办公休息室,才可以脱下防护服开口说话。

    封装车间都有专用就餐厅,餐食一般有食堂送餐人员骑三轮车送来,各车间岗位轮换就餐。

    就餐厅也就是车间会议室,有什么事就在会议室张贴公告,还可以分批开会,现场工程师点评工艺或错误。

    1号封装车间实现的是两班制,每班八小时。

    李雪峰是新来的技术人员,长期白班。

    上午七点开始,下午四点半交接下班,中午休息一个半小时。

    可人们慢慢发觉,到了下午四点半钟,李雪峰他还没走,自己滞留在车间里。

    他的那辆永久牌二六吋自行车,一直孤寂地锁在车间外的一棵树下。

    有好事者暗中观察,发现他这时候一般都在封装车间专用的档案资料室里。

    他在认真阅读所有设备的出厂资料,故障修理记录等。

    苏联设备里的许多俄文说明书,都已译成中文,他阅读起来很方便。

    而从美国德州TI公司进来的设备资料,全版英文,除了一份简易操作说明书,有简单英译汉之外,其余的都没翻译。

    所以,许多厚实的原版资料都是一尘不染,没人翻动。

    李雪峰手边放着一本《科技英语词典》,他抽空准备把这些资料翻译过来。

    他现在是单身狗,下班之后还不是在寝室里看书、听读英语。

    在车间资料室里,既能熟悉新设备的各项指标和维修要素,又能够提高科技英语水平。

    最关键的是,方便日后工厂技术人员掌握这套设备的运行与维修。

    听唐工说,现在2号车间的封装设备,之所以没有正常运行,原因很简单:

    就是对设备使用很不熟悉,一旦操作失误设备出现故障,光诊断故障都得请国外厂商派人过来,更别说维修。

    那费用昂贵得要命哦。

    设备不熟悉的原因,当然是使用说明书,维修手册等都没人翻译。

    就这样,李雪峰也没跟任何人说明的情况下,自己悄悄开展了这项工作。

    每天早上七点上班,差不多晚上九点才下班,回到寝室洗洗睡觉。

    他每天在封装车间里,一般要待上十三四个小时。

    为了翻译精确,他除了借助词典之外,有时候还穿着防护服,一条线路一颗按钮去核对其功能作用。

    有时还询问当班操作师傅。

    慢慢地,李雪峰默默无言地开展这项翻译工作,不久就在封装车间里传来。

    后来,这事上传到总工办,厂长办,书记室。

    开始时有人怀疑他的行为与动机,保卫科还悄悄盯梢、派人监控。

    后来发现人家是‘活雷锋’,纷纷前去关心、关怀。

    可李雪峰还嫌浪费了他的宝贵时间。

    很快,李雪峰事迹传遍整个工厂。

    这是多么高尚的奉献精神啊,当代活雷峰。

    可他压根就从没想过什么精神,更不想当活雷锋。

    ……

    日历翻到九月中旬。

    刘丰拿着一叠文件资料走进岳父姜汝祥的办公室。

    “小丰,你回来了,基地有什么新的指示?”

    姜汝祥一个人正在阅读文件。

    “我刚到就先过来了。”

    刘丰一脸微笑,整个人像是如沐春风,他开口道:

    “我这次去主要听了王辰教授的一个报告,关于军品转民品的思路,我认为对我们很有启发。”

    “会后,我主动就上次要人之事,向王辰教授赔礼道歉。”

    “哦,他怎么说?”

    姜汝祥正在皱眉思索,头也没抬。(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奔腾年代:大国军工崛起不错,请把《奔腾年代:大国军工崛起》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奔腾年代:大国军工崛起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