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章,李雪峰要破格任用

    “王辰教授倒是很客气,他说李雪峰是个人才,将来研究所和*43厂可以成立一个新公司,共同对外承接IC生产和测试系列产品”

    “他们半导体所负责芯片的制程设计与光刻,我们进行芯片封装、贴片、测试,以及产品总装等后续工作,可以让李雪峰作为骨干加入进来。”

    姜汝祥闻言这才抬头,冷漠道:

    “你先说一说王辰的报告内容吧。”

    很明显,姜汝祥的思想还没完全解放,对于合作新办公司的兴趣不大。

    这不外乎权利分配,谁当家作主的问题。

    刘丰深谙岳父是个好强的人,争第一不甘当老二思想严重。

    他没有多言,只是笑眯眯说道:

    “王教授说,具体就我们搞电子产品而言,军品讲究的性能稳定性,在极端天气下保证设备都能正常工作。”

    “大功率还讲究设备散热性能等,对产品配适度要求宽广,而对设备的体积和重量要求不高,或者说没有要求。”

    “但民品就不一样,他跟军品最大的不同是讲究体积和重量。”

    “体积越小越好,重量越轻越好,一句话就是‘体积小,功率大而全,重量还轻’,也就是高度集成化。”

    “对于性能稳定性和宽广度,除特别用品之外,就没有军品要求那么高,这就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具备市场竞争力。”

    “王辰的意思是我们应加强封装2车间的扩建,尽快引进更先进的日美两国的封装生产线,贴片机等。”

    “他在打我们2号新车间的主意,共同成立新的封装测试公司的意图就在此。”

    姜汝祥听罢沉思了一下,道:

    “光是一条美国或日本封装生产线,就要数百万美金,占用了国家外汇储备。”

    “而2号车间,去年刚引进的封装线还没很好使用呢,他倒是先瞄准上了,王辰脑筋够用。”

    面对岳父十分不乐意的态度,刘丰开始引导。

    “爸,其实我们跟*8所联手,属于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他们有技术和人才,新的科技产品设计与光刻,而我们有生产设备和规模生产的能力,如果合作又有所不可呢?”

    “现在国家逐渐开始‘断奶’,我们应该广泛寻求合作伙伴,解决企业生存是关键。”

    姜汝祥听罢开始沉默。

    他刚才阅读的文件,就是国家准备国企改革的方针政策意见稿,其中就是国企的‘关停并转’,‘打破铁饭碗’。

    生产资金由国家拨款,改为企业自主向银行贷款,美其名曰叫‘拨转贷’。

    说起来嘴皮子一翻即成,可原则性完全不同。

    傻瓜都知道:国家拨款实行的是核销制,用的最多不用企业归还。

    可是银行贷款,可是要企业归还的哦,而且是连本带利。

    这就逼迫企业领导一定要解放思想,想办法自寻出路求生存。

    “这个问题不是不可能考虑,眼下国家外汇指标还没拨下来,建设资金都不落实到位,2号车间现有设备要全力运转起来。”

    “1号车间里的生产线要全力运转起来,争取早日推出4位单片机的批量生产。”

    见岳父松了口刘丰大为高兴,沉声道:

    “爸,您的意见我赞同,听说上海和广州方面正在搞数字BP机基站建设,我的两位同学在上海,有不少BP机定单,我们可以去竞标接一些订单过来做啊。”

    “至于新车间的事,我觉得组织力量把德州TI公司的技术资料尽管翻译完毕。”

    “现在是李雪峰个人在做义务劳动,加班加点进展缓慢,我的意见是把那四名大学生中抽出两个人,再加上资料情报室的一名新调来的英文翻译,组成一个翻译小组,交给李雪峰负责。”

    姜汝祥听罢拍案道:

    “你这个主意倒是不错,李雪锋这个年轻人我们要好好培养,给他压担子。”

    “不光让他负责翻译小组,我还准备把唐建强调到2号车间担任车间副主任,主持工作,让李雪峰当他的助手。”

    “2号车间人员重新组建,把刚分配来的中专生和技校生,全部交由唐建强负责。”

    “这主意好是好,就是李雪锋来厂才三个月,目前属于试用期,技术职称还没评定,这样…”

    刘丰有些疑惑,可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姜汝祥给打断了。

    “这有什么,非常时期破格晋升他为助理工程师,由你在技术委员会提议,我签署。”

    没想到岳父在对待李雪峰这件事情上,胆子很大也很有魄力。

    “好的爸,这事我让唐建强和主管工程师言成功两人联名,向总工办提交推荐意见,这样更稳妥。”

    刘丰附和之外,他考虑得更加周到。

    “嗯。”

    姜汝祥满意地点头,“你抓紧去办吧。”

    刘丰允诺,起身离开。

    两天之后,在封装车间的资料档案室里,翻译小组率先成立。

    “同志们,全国都在深化改革开放,大搞四个现代化,而我们厂面临‘军转民’的转折点上。”

    “除了思想意识要解放,生产技术要发生巨大变化,以适应民品市场的需求。”

    “民用电子产品IC特点是体重小,容量大功率强的数字信号,所以,我们必须要使用这条新的IC生产线。”

    刘丰用眼神扫视了在座的五位成员,沉声道:

    “这条封装生产线是美国德州TI公司出品,只要出一故障,整条生产线就会‘趴窝’,我们束手无策。”

    “因为我们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员,连生产线的使用说明书,保养维修手册,结构图等都是全英文。”

    “以前我们生产军工IC,基本没使用它,也就不重视,可民品IC则要用这条生产线了,而且今后是要满负荷运转。”

    “咱们不可以一生产就趴窝,然后去找老外来维修,代价昂贵,这不仅是指维修人员费用,还有耽误生产,时间成本极高。”

    他喝了口茶水,最后强调道:

    “所以,厂部决定由我们自己解决基本保养和维修事宜,这就关系到生产线整套资料的中文翻译。”

    “翻译的关键点在于:既要句子通顺逻辑合理,又要描述精准,但凡有偏差那就是灾难。”

    “为此厂部正式成立翻译小组,由你们四人组成,任命李雪峰同志为组长。”

    “时限为五十天,任务完成之后每人额外有一笔奖金,你们的中、晚餐和加餐等供应,一律由职工3食堂专人负责。”

    刘丰的长篇大论,既是战前动员又是下达任务,以及具体工作要求,大家听得都很清楚。

    只是每个人的反应不一。(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奔腾年代:大国军工崛起不错,请把《奔腾年代:大国军工崛起》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奔腾年代:大国军工崛起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