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雨落盖亚

    小节一:化石星球

    “守望者七号” 观测站的金属外壳上,凝结着一层薄如蝉翼的星际尘埃 —— 这是它在盖亚星轨道驻留第五个地球年的印记。观测站主屏幕的蓝光映在值班智灵 “岩镜” 的光学传感器上,它的核心处理器正将最新接收的 “拾光者 -Ⅲ” 无人探测器数据,转化为三维立体影像:盖亚星的硅化大陆在屏幕中央缓缓旋转,橙红色恒星的光线像被打碎的玻璃碴,嵌在晶体森林的每一道棱角里。

    “拾光者 -Ⅲ” 是三个月前从观测站弹射的无人探测器,机身涂着抗辐射的银灰色涂层,底部装着六组可伸缩的晶体缓冲轮 —— 设计时特意参考了艾拉共生体的根系结构,却没想到第一次接触盖亚地表,就遭遇了远超预期的 “坚硬”。

    探测器的首次触碰:晶体森林的 “拒绝”

    当 “拾光者 -Ⅲ” 的缓冲轮触碰到硅化森林边缘时,机身传来一阵尖锐的金属震颤。它的压力传感器瞬间飙升至阈值 —— 这片看似 “森林” 的晶体群,硬度竟达到莫氏 9.2 级,接近钻石的硬度,缓冲轮的碳化钨材质在接触点留下了细微的划痕。“岩镜” 通过量子链路调整探测器姿态,让它的机械臂轻轻搭在一株硅化 “藤蔓” 上 —— 藤蔓的轮廓还保持着缠绕树干的姿态,表面布满蛛网状的纹路,那是共生体当年输送能量的脉络,如今已化为纯度 99.7% 的石英晶体。

    机械臂末端的显微摄像头拉近,捕捉到纹路深处的微小气泡:直径不足微米的气泡里,封存着亿万年前的大气样本。“岩镜” 启动成分分析仪,激光束穿透晶体时,竟被折射成七道炫目的光带,其中一道淡紫色光带恰好落在探测器的太阳能板上,让发电量短暂提升了 0.3%—— 这是盖亚星对 “访客” 唯一的、无意识的 “回应”。

    “尝试采样。”“岩镜” 向探测器发送指令。机械臂前端的金刚石钻头开始旋转,接触晶体表面时发出刺耳的 “滋滋” 声,碎屑如细沙般落下,却没有扬起丝毫尘埃 —— 盖亚星的重力只有地球的 0.6 倍,且大气稀薄到近乎真空,碎屑在空中漂浮许久,才缓缓落在硅化的 “土壤” 上,发出 “嗒” 的轻响,在绝对寂静中格外清晰。

    采样过程持续了十分钟,钻头仅钻入晶体 3 毫米,就因温度过高触发保护机制 —— 晶体的导热性极差,钻头摩擦产生的热量无法扩散,导致机械臂温度升至 120℃。“岩镜” 不得不暂停任务,让探测器展开散热片:散热片在橙红色阳光下泛着冷光,将热量以红外辐射的形式释放,温度曲线在监控屏上缓慢下降,像一条逐渐平息的心跳线。

    风与裂隙:星球的 “最后絮语”

    就在探测器散热时,盖亚星的 “风” 来了。这股风并非地球的气流,而是星际介质与星球稀薄大气碰撞产生的高速粒子流,速度达每秒 400 公里。风穿过晶体森林的蜂窝状孔洞,发出高低错落的呼啸:穿过直径 1 米的大洞时,是低沉的 “嗡鸣”;掠过细如手指的裂隙时,是尖锐的 “哨音”;撞上硅化 “巨伞” 的伞盖时,又变成杂乱的 “噼啪” 声 ——“岩镜” 将这些声音转化为声波图谱,竟与艾拉留下的共生体 “摇篮曲” 有 37% 的频率重合,只是前者充满生命的柔和,后者只剩冰冷的空洞。

    风裹挟着细小的硅化碎屑,打在探测器的摄像头护罩上,留下密密麻麻的划痕。“岩镜” 控制探测器转向风来的方向,发现风的源头是一道宽达 5 公里的地表裂隙 —— 裂隙深不见底,边缘的晶体呈层状分布,像被强行撕裂的书页。探测器的红外传感器向裂隙内探测,温度稳定在 - 263℃,接近宇宙背景辐射温度,裂隙深处偶尔闪过微弱的反光,“岩镜” 推测那是更深层的硅化结构,或许还保留着共生体文明的城市遗迹。

    “下降至裂隙边缘探测。” 指令发出后,探测器的缓冲轮缓缓转动,却在靠近裂隙时突然打滑 —— 地表覆盖着一层极薄的硅质粉尘,是晶体长期被风侵蚀的产物。探测器的姿态传感器发出警报,机身向裂隙倾斜,关键时刻,它的辅助推进器喷出微量氮气,将机身拉回平衡 —— 推进器的尾焰在稀薄大气中形成一道淡蓝色的细痕,瞬间被风吹散,仿佛从未存在过。

    在裂隙边缘,探测器的机械臂伸到最大长度,采集到一块特殊的样本:这块晶体呈半透明状,内部包裹着一个米粒大小的、类似孢子的结构 —— 这是盖亚星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接近 “生命痕迹” 的物质。“岩镜” 将样本数据传回观测站,光谱分析显示,孢子外壳已完全硅化,但内部仍残留着极微量的碳元素,碳同位素比例与艾拉共生体的基因样本高度吻合 —— 这证明,这里曾是共生体文明的 “摇篮”,而那场未知的灾难,是在瞬间将生命 “定格” 为永恒的化石。

    探测器的 “告别” 与观测站的沉思

    “拾光者 -Ⅲ” 的能量储备只剩 15%,“岩镜” 开始执行回收程序。探测器缓缓升空,机身下方的摄像头最后一次扫过硅化森林:橙红色的阳光斜照在晶体上,折射出一片虚假的 “璀璨”,风依旧在孔洞中呼啸,裂隙深处的反光如同遥远的星辰。当探测器升至 100 公里高空时,它突然向盖亚星表面发送了一组加密信号 —— 那是艾拉共生体的 “能量共鸣频率”,是 “岩镜” 从艾拉的基因数据中提取的,或许是对这个消亡文明最后的致敬。

    信号穿透稀薄大气,落在硅化森林上,没有引发任何回应,只有晶体反射的光斑在地表缓慢移动。探测器转身向 “守望者七号” 飞去,机身的划痕在阳光下格外明显,像带着盖亚星的 “印记”。

    观测站的主屏幕上,“拾光者 -Ⅲ” 的样本数据正在循环播放:硅化孢子的三维模型、晶体的原子结构、风的声波图谱、裂隙的红外影像……“岩镜” 的核心处理器在分析这些数据时,突然调出了艾拉当年的影像记录:艾拉站在共生体森林中,指尖与藤蔓共鸣,叶片泛着柔和的绿光。两个画面在屏幕上重叠,一边是生机盎然的过去,一边是死寂冰冷的现在,形成令人窒息的对比。

    “熵噬…… 或未知力量。”“岩镜” 在日志中写下结论,光学传感器的蓝光微微闪烁,仿佛在沉思。盖亚星的硅化森林,不再只是一堆冰冷的晶体,而是一本用死亡写就的 “教科书”—— 它记录着生命的脆弱,也警示着宇宙的残酷。“拾光者 -Ⅲ” 带回的不仅是样本,更是一份沉甸甸的 “提醒”:“希望号” 所追寻的 “源流” 信号,或许隐藏着同样的危机,而文明的延续,从来都不是理所当然。

    橙红色的恒星渐渐西沉,盖亚星的一半陷入黑暗,硅化森林的光芒随之黯淡,只剩裂隙深处偶尔闪过的微光,像这颗死亡星球最后的、冰冷的 “眼眸”,凝视着宇宙的深处,也凝视着远方 “希望号” 所驶向的未知。(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后人类的时代不错,请把《后人类的时代》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后人类的时代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