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者七号” 观测站的主控室里,合成咖啡的蒸汽在低重力环境下凝成细小的银白液滴,悬浮在瓦尔面前的控制台上方 —— 这是他驻守三十年养成的习惯,每天凌晨三点,都要喝一杯带着地球阿拉比卡风味的合成咖啡,当作与故乡的隐秘联结。此刻,他的指尖正滑过虚拟界面上盖亚星的地质剖面图,红色的地核、橙色的地幔、灰色的地壳像被解剖的星球切片,数据流在剖面边缘滚动,像缓慢流淌的岩浆。
瓦尔的指腹磨过控制台边缘的一道浅痕 —— 那是十年前一次陨石雨撞击观测站时,他为了护住深地探测器的核心数据,手腕撞在上面留下的印记。他的目光扫过地核与地幔边界的谐振曲线,原本平稳的绿色波形突然跳了一下,像垂死的烛火被风吹得颤了颤。“又是背景噪音?” 他皱了皱眉,习惯性地想把这道异常归为星际辐射干扰 —— 过去三十年,他处理过无数次类似的 “异常”,最终都成了日志里的 “无效数据”。
可当他放大波形时,手指突然顿住,悬浮的咖啡液滴落在手背上,凉意让他打了个激灵。这道信号太 “干净” 了:周期恰好是 7 个标准日,误差不超过 0.001 秒,波形是近乎完美的正弦曲线,没有自然地质活动常有的杂波 —— 就像有人在星球地心,用一把精准到极致的锤子,每 7 天就敲一次岩石,敲了整整五十年。
数据深渊里的 “幽灵”
瓦尔猛地坐直身体,花白的短发下,太阳穴的血管突突直跳。他调出观测站五十年的深地数据档案 —— 这些数据存储在观测站的冷备份硬盘里,像被遗忘在阁楼的旧书,只有每年系统自检时才会被短暂唤醒。虚拟界面上,五十年的谐振曲线像一条漫长的绿色河流,而那道规律的信号,就是河流底下游动的 “鱼”,一直都在,却被泥沙般的背景噪音掩盖。
“2173 年,第 12 次深地探测,信号强度 0.003 纳伽,被标记为‘仪器校准误差’。”
“2185 年,地幔对流观测,信号被归为‘星际引力波干扰’。”
“2200 年,我的第一次深地任务……” 瓦尔的手指停在十年前的一条记录上,那时他刚接手观测站,曾在报告里写 “谐振曲线存在微小周期性波动,疑为设备老化所致”—— 现在想来,那是他离真相最近的一次,却被自己的 “经验” 错过了。
他立刻启动 “信号提纯程序”,指尖在虚拟键盘上飞舞,咖啡杯被碰倒,褐色的液体在控制台表面漫开,又在低重力下聚成小水珠。程序运行的进度条缓慢爬升,主控室的灯光突然暗了一瞬 —— 观测站的备用能源被调动起来,为数据运算提供算力。三个小时后,当提纯后的信号波形出现在屏幕中央时,瓦尔倒吸一口凉气:那是一条光滑得如同缎带的曲线,每一次起伏都精准得像用圆规画出来的,没有一丝自然地质活动的 “粗糙感”。
“这不是自然的……” 他喃喃自语,伸手触摸屏幕上的波形,指尖传来虚拟界面的冰凉,却仿佛能感受到那来自地心的微弱搏动,“这是‘设计’过的,或者说…… 是‘活’的。”
三元智慧的 “解码”
瓦尔没有耽搁,立刻将提纯后的信号数据加密发送给云民 “深瞳” 和智灵 “地质之思”。发送成功的提示音响起时,主控室的空气中突然泛起淡蓝色的光雾 ——“深瞳” 的意识投影到了这里,光雾中无数细小的光点闪烁,像她正在快速处理数据。
“瓦尔,这信号……”“深瞳” 的声音从光雾中传来,带着前所未有的颤抖,“我的意识接入它时,能‘看见’一片黑暗 —— 不是盖亚星地表的硅化黑暗,是更浓稠、更温暖的黑暗,像母体的**。里面有东西在‘动’,很慢,每一次动,都和信号的周期重合。”
光雾突然凝聚成一个模糊的影像:一片流动的、暗红色的 “液体”,里面悬浮着无数细小的光点,光点每 7 天就同步闪烁一次。“这是我的意识对信号的‘翻译’,”“深瞳” 的声音带着悲悯,“那些光点…… 像是被包裹的生命,在沉睡,却没有死去。”
与此同时,智灵 “地质之思” 的合成音在主控室的扬声器里响起,比平时慢了半拍,像是在处理极其复杂的逻辑:“已调用盖亚星地质模型,进行十亿次蒙特卡洛模拟。排除放射性衰变(信号频谱不匹配)、矿物相变(能量释放周期不符)、热核反应(无中子流伴生)…… 唯一无法排除的假说:超大规模休眠生命体的基础代谢。”
它的虚拟界面上,弹出一组对比图:左边是地球深海热泉口古菌的代谢信号,右边是盖亚星地心的信号,两者的周期波动规律竟有 23% 的相似度。“古菌代谢信号会受环境影响波动,”“地质之思” 补充道,“但盖亚星的信号,五十年内误差不超过 0.1%—— 它的‘代谢’极其稳定,像是在极度节能的休眠状态。”
瓦尔看着对比图,突然想起自己在地球时,曾研究过南极冰层下的休眠微生物 —— 它们能在零下 50℃的冰层里沉睡几十万年,只要环境适宜,就能重新苏醒。“盖亚星的地心,会不会就是一个‘冰窖’?” 他提出猜想,“地表的硅化灾难没有波及地心,那里的生命用休眠躲过了灭绝,一直在等待……”
“但它们怎么维持五十年的代谢?”“深瞳” 的光雾闪烁了一下,“地心的温度接近 - 263℃,压力是地表的百万倍,没有能量来源,任何已知生命都无法存活。”
“地质之思” 的界面上,突然弹出一组新数据:盖亚星地核的成分分析 —— 除了铁镍合金,还有一种未知的、富含氢的有机化合物,“这种化合物能在极端环境下缓慢分解,释放能量…… 或许,这就是它们的‘食物’。”
地心的 “生存宣言”
接下来的三天,三人几乎没有休息。瓦尔反复对比地球与盖亚星的地质数据,“深瞳” 持续接入信号,试图与那 “休眠的生命” 建立更深的连接,“地质之思” 则不断优化模型,寻找更多证据。
第三天凌晨,“深瞳” 的光雾突然剧烈波动起来,像是遇到了强烈的意识冲击:“我‘听’到了!不是声音,是一种‘情绪’—— 疲惫,非常疲惫,像走了一千年的路。但还有‘不甘’,像抓住最后一根稻草的人,在说‘我还在’。”
她的光雾中,那个模糊的暗红色影像突然清晰了一瞬:无数光点凝聚成一条巨大的、类似 “根” 的结构,扎根在地核深处,每一次搏动,都有微弱的能量顺着 “根” 蔓延 —— 那正是信号的来源。“这是一个‘网络’,”“深瞳” 的声音带着哽咽,“不是个体生命,是一个共生的生命网络,它们连在一起,共享能量,一起休眠,一起坚持。”
“地质之思” 的模拟也有了新突破:它计算出,这个生命网络的规模覆盖了盖亚星整个地核,相当于 10 的 18 次方个地球微生物的总量,“它们的‘代谢’速率是地球微生物的十亿分之一,所以能存活这么久 —— 这是一种为了‘活下去’,把自己的生命节奏降到极致的策略。”
瓦尔走到主控室的观测窗前,望着外面的盖亚星 —— 地表的硅化森林在橙红色阳光下泛着冷光,死寂一片。可谁能想到,在这颗 “死亡星球” 的心脏里,还有生命在坚持?他想起自己驻守观测站的三十年,每天看着这片死寂,曾无数次怀疑过 “寻找生命” 的意义,现在,他找到了答案。
“深瞳,‘地质之思’,” 瓦尔的声音沙哑却坚定,“把所有数据加密传回太阳系,标记最高优先级 —— 盖亚星不是死星,它的地心,还有生命在等待。”
光雾中的 “深瞳” 点了点头,“地质之思” 的合成音也恢复了平稳,却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 “郑重”:“数据传输中…… 已将信号波形命名为‘地心低语’。”
瓦尔再次触摸屏幕上的信号曲线,这一次,他不再觉得冰冷 —— 那道光滑的绿色波形,像一颗跳动的心脏,在宇宙的黑暗中,固执地证明着生命的韧性。他仿佛能听到,从数千公里深的地心传来的声音,穿越了硅化的岩层,穿越了时间的长河,在对他说,在对整个宇宙说:
我,还在。(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