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兔子撤军

    1953年12月,棒子半岛迎来了停战后的第一个寒冬。北风呼啸着掠过元山港,卷起阵阵雪沫。兔子军第38军114师的战士们正在港口忙碌着,他们呼出的白气在寒风中迅速消散。

    "老张,把这边的天线再检查一遍!"工程兵连长王大柱站在一个三米高的信号塔旁,声音被风吹得断断续续。他裹紧军大衣,看着战士们拆卸着他们亲手搭建的通讯设备。"一个螺丝钉都不能落下,这是命令!"

    张技术员踩着结冰的梯子往上爬,冻僵的手指有些不听使唤。"连长,这天线杆上的冰太厚了,扳手打滑!"他的声音里带着焦急。

    "用热水浇!"王大柱转头对身后的战士喊道,"小刘,去炊事班要壶热水来!记住,是借,不是要!"

    远处的码头上,十几辆"猫猫车"正来回穿梭,将拆卸下来的设备运往停泊在港口的运输船。这些多功能全地形车在积雪的路面上如履平地,履带碾过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老王,你们连进度怎么样了?"团政委李卫国踩着积雪走过来,军靴深深陷进雪里。他的眉毛和帽檐上都结了一层白霜。

    "报告政委,通讯站设备已经拆卸了八成。"王大柱敬了个礼,"就是这天线杆上的冰..."

    李卫国抬头看了看五米高的天线杆,点点头:"师部刚下命令,今晚必须完成所有设备的装船工作。明天毛熊的工程队就要来接手了。"

    "这么快?"王大柱愣了一下,"那当地的电话系统..."

    "全部移交。"李卫国打断他的话,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这是总部命令,所有我方设备一律撤回,一个零件都不留。"

    王大柱接过文件,上面盖着鲜红的大印。他注意到文件的最后一页还附着长长的设备清单,从雷达站到电话交换机,甚至连炊事班的压面机都列在其中。

    "这也太..."王大柱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太什么?"李卫国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太细致了。"王大柱改口道,随即压低声音,"政委,咱们这么撤,是不是有点..."

    李卫国拍了拍他的肩膀:"记住,咱们是来打仗的,不是来当保姆的。战后重建的事,让毛熊去操心吧。"说完,他转身走向另一处正在拆卸的雷达站,背影很快消失在风雪中。

    与此同时,平壤郊外的一个雷达站里,技术员赵明远正带着几个战士拆卸一台"红星"雷达。这台先进的雷达设备是他们半年前才安装的,现在又要拆下来运回国。

    "赵工,这个部件太精密了,拆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年轻的战士小王紧张地说道,手里拿着螺丝刀却不敢下手。

    赵明远推了推眼镜,镜片上立刻蒙上了一层白雾:"别怕,按照我们培训时的步骤来。先断开电源,再拆信号线..."

    "赵工!"一个通讯兵匆匆跑来,"刚接到命令,这台雷达要完整运回国内,连使用手册和维修记录都要带走!"

    赵明远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早就准备好了。这是我这半年记录的雷达使用日志,包括每次故障和维修情况。"他翻开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数据和图表。

    "您可真细心。"通讯兵敬佩地说。

    赵明远笑了笑:"这雷达可是咱们的宝贝,不能有任何闪失。"他转向小王,"去把仓库里的包装材料都拿来,要用软布把每个部件都包好。"

    夜幕降临时,元山港灯火通明。十几艘运输船停泊在码头,起重机正将一个个木箱吊装上船。每个木箱上都用红漆写着编号和"小心轻放"的字样。

    王大柱站在码头上,监督着最后一批设备的装船工作。他的连队已经连续工作了18个小时,但没有人抱怨。

    "连长,这是最后一批了。"张技术员走过来报告,脸上带着疲惫的笑容。

    王大柱看了看手表:"凌晨三点前必须完成装船。去告诉炊事班,准备热姜汤,大家辛苦了。"

    就在这时,一辆吉普车疾驰而来,在码头边急刹车。李卫国从车上跳下来,脸色凝重:"老王,出状况了。三号仓库发现一批没登记的设备,像是通讯器材。"

    王大柱心头一紧:"走,去看看!"

    三号仓库里,十几个木箱整齐地堆放在角落。王大柱撬开其中一个箱子,里面赫然是五台崭新的野战电话机。

    "这不是咱们的装备啊..."张技术员疑惑地说。

    李卫国检查了箱子上的标记:"是去年从国内运来的援建物资,还没拆封。"他转向王大柱,"你说怎么办?"

    王大柱咬了咬牙:"按照命令,全部带走。一个不留。"

    "可这是给北棒子的援助..."

    "命令就是命令。"王大柱斩钉截铁地说,"所有兔子制造的设备,一律撤回。"

    第二天清晨,当毛熊的工程队抵达元山港时,整个港口已经空空如也。不仅兔子军的设备全部撤走,连他们搭建的临时板房都被拆得干干净净,只留下一个个地基的痕迹。

    毛熊工程队队长伊万诺夫看着空荡荡的港口,忍不住抱怨:"这些夏国人,连个螺丝钉都不留!"他转向副手,"去告诉莫斯科,我们需要重新运一套通讯设备过来。"

    1954年1月,平壤火车站。兔子军最后一批撤离部队正在登车。站台上,北棒子的官员们表情复杂地看着这一幕。

    "金同志,我们的交接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了。"兔子军代表周师长将一份厚厚的文件递给北棒子代表,"这是所有军事设施的移交清单。"

    北棒子代表接过文件,翻了几页,眉头越皱越紧:"周师长,这上面怎么全是空白?我们的雷达站呢?通讯中心呢?"

    周师长面不改色:"根据我方记录,这些设施都是我军临时搭建的战时设备,现在战争结束了,自然要带回去。"

    "可我们的人民需要这些设施!"北棒子代表提高了声音。

    "这个嘛..."周师长微微一笑,"贵国不是有毛熊同志吗?他们答应提供全套新的设备,比我们的先进多了。"

    火车鸣笛声响起,周师长敬了个标准的军礼:"时间到了,我们该走了。祝贵国重建工作顺利。"说完,他转身登上列车,留下北棒子代表站在原地,手里攥着那份几乎空白的移交清单。

    列车缓缓启动,车厢里的战士们透过窗户看着渐渐远去的平壤城。有人小声议论:"咱们这么做,是不是有点不厚道?"

    "厚道?"一个老兵冷哼一声,"知道咱们修这些设施花了多少钱吗?知道咱们的技术有多宝贵吗?"

    "就是,"另一个战士附和道,"让毛熊去当这个冤大头吧。他们不是一直想当老大哥吗?"

    列车加速驶向鸭绿江方向,车轮与铁轨的撞击声越来越急促。车厢里的广播突然响起:"全体注意,即将通过鸭绿江大桥。请保持肃静,向牺牲的战友致敬。"

    战士们立刻安静下来,纷纷起立,面向窗外。当列车驶过大桥中线时,所有人都庄严地敬礼。江面上,几只野鸭被惊起,扑棱着翅膀飞向远方。

    1954年3月,图们江畔的先锋市。这里是兔子军在棒子半岛保留的唯一驻军点。驻军司令郑国栋正在检查新修建的防御工事。

    "司令,雷达站已经调试完毕。"通讯科长报告道,"可以监控整个图们江入海口区域。"

    郑国栋点点头:"加密通讯线路测试过了吗?"

    "测试过了,直接连通沈阳军区,信号很稳定。"

    郑国栋走到观察哨,拿起望远镜望向江对岸。在视线尽头,隐约可以看到毛熊的巡逻艇在游弋。

    "司令,咱们就这么点人,万一..."参谋长欲言又止。

    "怕什么?"郑国栋放下望远镜,"咱们背后是整个祖国。再说了,你以为这些雷达和通讯设备是摆设?"

    他指了指新建的混凝土工事:"这里的每一个火力点,都能封锁江面。毛熊要是敢轻举妄动..."他没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白。

    4月的第一天,四九城总参谋部收到了来自先锋市的加密电报:"所有防御设施建设完成,驻军部署完毕。图们江防线固若金汤。"

    参谋长拿着电报,满意地点点头:"很好,这样一来,我们在棒子半岛的战略目标就全部达成了。"他转向墙上的地图,在图们江口的位置插上了一面小红旗。

    与此同时,平壤的毛熊大使馆里,一场紧急会议正在进行。

    "夏国人撤得太干净了!"毛熊军事顾问谢尔盖抱怨道,"现在北棒子天天来找我们要设备,要技术,要援助!"

    大使皱着眉头:"莫斯科怎么说?"

    "莫斯科命令我们满足北棒子的所有要求。"谢尔盖无奈地说,"但我们的设备运输需要时间,至少还要三个月..."

    "三个月?"大使拍案而起,"北棒子现在连电话系统都瘫痪了!平壤到元山的通讯全靠通讯员骑马传递!"

    谢尔盖耸耸肩:"那也没办法。夏国人把能拆的都拆了,连电线杆都没留下几根。"

    大使走到窗前,看着外面阴沉的天空:"这些夏国人...真是越来越精明了。"

    1954年4月15日,随着最后一支兔子军部队跨过鸭绿江回到祖国,棒子半岛上的兔子军撤军行动正式结束。除了图们江口的先锋市驻军外,兔子在棒子半岛再无军事存在。

    当天晚上,沈阳军区举行了简单的欢迎仪式。司令员在讲话中说:"...我们的战士不仅带回了胜利,还带回了宝贵的经验和装备。这些都将成为保卫祖国的坚实力量..."

    而在千里之外的莫斯科,一份关于"夏国军队异常撤军行动"的分析报告被送到了最高领导人的案头。报告最后写道:"夏国人的行动表明,他们正在走一条独立自主的道路,这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夜空中,一颗流星划过天际。在棒子半岛的上空,一个新的时代正在降临。(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不错,请把《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