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震惊的常凯申:江晨一人可低十万雄兵啊!

    “委座?”

    闫老西猛地抬起头,眼里闪过一丝诧异,随即又沉了下去。

    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身上的将官服,深吸一口气,迈步走向电话机。

    满室的军官们也都抬起了头,目光紧紧盯着他,心里都在琢磨。

    这个时候,常凯申突然打来电话,是为了太原的事吗?

    他会是什么态度?

    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闫老西拿起话筒,调整了一下语气,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委座,您好,我是闫西山。”

    电话那头传来常凯申熟悉的声音,带着几分威严,却又似乎藏着别的意味。

    “百川啊,太原那边的消息,你得给我个准信。”

    “江晨那股八路军,到底把太原拿下来没有?”

    闫老西的声音带着刻意压制的焦虑:“委座,江晨的部队确实在三天前拿下了太原。”

    “据前线回报,他们是从东山突破日军防线,连夜穿插到太原城下。”

    “拂晓时分发起总攻,日军驻太原司令部还没来得及销毁文件就被端了……”

    “哦?”常凯申的声音里听不出情绪:“这么快?看来八路军倒是藏了不少好手。”

    闫老西心里一紧,知道该抛出自己真正的目的了。

    他故意顿了顿,让语气里的委屈多飘一会儿:“可问题是,江晨拿下太原后就不走了。”

    “他们现在已经接管了太原的城防、粮库,连火车站都派了哨兵。”

    “我派去的联络官想和他们协商晋绥军进驻事宜,结果连城门都没进去。”

    “委座您也知道,太原是晋省的首府,是我晋绥军的根基啊,现在被八路军占着。”

    “我这几万弟兄……”

    他话没说完,就等着常凯申接话。

    按照他的盘算,常凯申一向忌惮八路军发展壮大。

    如今八路军占了太原这么重要的战略要地。

    肯定会出面施压,让江晨把太原还给晋绥军。

    到时候他既不用和江晨硬碰硬,又能收回首府,可谓一举两得。

    可电话那头的沉默却比寒风更让闫老西心慌。

    过了约莫半分钟,常凯申突然笑了。

    那笑声透过话筒传来,带着几分意味深长。

    “百川啊,你这话就不对了。”

    “太原是龙国的太原,不是哪一家的太原。”

    “江晨能在这么短时间里收复太原,打跑小鬼子。”

    “这是抗日的大功劳,是值得全国庆贺的好事嘛!”

    闫老西愣住了,手里的话筒差点滑掉。

    他没料到常凯申居然不接他的茬,反而把话题引到了“抗日功劳”上。

    徐永昌也抬起头,眼里满是诧异。

    常凯申这是唱的哪出戏?

    “真没想到啊!”

    常凯申的声音继续传来,语气里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热切:“八路军里居然有这么凶猛的将领。”

    “收复太原,这可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少有的大胜仗,得好好宣传宣传,提振一下全国的士气。”

    闫老西心里的算盘彻底乱了。

    他这才反应过来,常凯申根本没把太原的归属放在眼里,反而盯上了江晨这个人。

    闫老西咬了咬牙,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常凯申的话打断。

    “对了百川,上次我让你做的事,你还记得吧?”

    “就是说服江晨加入果党,把他的部队编入中央序列的事。”

    “这……”闫老西的额头瞬间冒了汗。

    他怎么会不记得?

    上个月他特意派了自己最信任的358团团长楚云飞去见江晨。

    还让楚云飞带了亲笔信和少将军衔的委任状。

    结果楚云飞回来后只说江晨“态度坚决,不愿脱离八路军”。

    当时他还想着等太原的事定了再跟常凯申汇报,没成想现在常凯申主动问起了。

    “委座。”闫老西的声音不自觉地低了下去:“目前……目前还没下文。”

    “江晨那边态度比较强硬,说自己是八路军的人,不会脱离组织。”

    “强硬?”

    常凯申的声音陡然冷了下来:“再强硬也得想办法!”

    “百川,你要清楚,像江晨这样的悍将,要是能为党国所用。”

    “将来对抗日军、稳定华北,都是大用之才。”

    “他现在越出色,就越不能让他留在八路军里。”

    “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威逼也好,利诱也罢,哪怕是给他一个军的编制,也要把他挖过来!”

    电话里的电流杂音似乎都因为这道命令变得尖锐起来。

    闫老西连忙应道:“是,是,委座,我一定尽力。”

    “还有……”常凯申的语气又缓和了些,但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八路军现在风头正盛,你们晋绥军也不能总看着。”

    “太原丢了这么久,你们在晋西、晋北的部队也该动一动了,打几个漂亮仗出来。”

    “让八路军知道,山西的主人还是你们晋绥军,不是他们。”

    “是!委座放心,我这就部署反击!”

    闫老西终于松了口气,不管怎么说,常凯申算是支持他在山西的行动了。

    又聊了几句关于晋绥军补给的事,闫老西挂了电话。

    他转身看向徐永昌,脸上的焦虑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果决:“徐参谋长,立即传我命令,调整部署!”

    徐永昌连忙掏出纸笔,低头准备记录。

    “第一,命令驻汾阳的33军,立即向文水、交城方向移动。”

    “牵制日军驻晋中部队,防止他们增援太原。”

    闫老西走到墙边的地图前,继续说道:“让他们沿途破坏日军的公路和铁路,断了日军的补给线。”

    “第二,调驻大同的35军一部,向朔县、宁武方向进攻,吸引日军驻晋北的注意力,减轻我们在晋中方向的压力。”

    “告诉35军军长老傅,这次要拿出真本事,别再像上次那样敷衍了事。”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命令楚云飞的358团,从沁源出发,向武乡、榆社方向推进,相机夺取日军在榆社的据点。”

    闫老西的手指停在沁源的位置,眼神锐利起来。

    “太原刚被八路军收复,日军人心涣散,正是我们反击的好时机。”

    “358团装备精良,是我们晋绥军的精锐,这次一定要打出成绩,不能让八路军看扁了!”

    徐永昌飞快地记录着,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等闫老西说完,他抬头敬礼:“是,长官!我这就去拟写命令,立即下发各部队!”

    “等等……”闫老西叫住他,眉头又皱了起来:“还有一件事。”

    “你再给楚云飞发一道命令,让他继续去说服江晨加入果党。”

    “上次他没办成,这次必须办成!”

    “告诉他,如果这事搞不定,就别回来见我了!”

    “是,长官!我这就去办!”

    徐永昌再次敬礼,转身快步走出了办公室。

    此时,办公室里只剩下闫老西一个人,他走到地图前,目光落在太原的位置,眼神复杂。

    江晨拿下太原,打乱了他的计划,却也给了他反击日军的机会。

    现在就看楚云飞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既能打胜仗,又能把江晨拉过来。

    如果江晨真能加入晋绥军,那他在山西的地位就更稳固了。

    ……

    与此同时。

    在沁源县的358团团部,一场关于太原光复的讨论正激烈地进行着。

    团部是一座临时征用的地主宅院。

    院子里的老槐树叶子已经落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伸向天空。

    屋里生着一盆炭火,火苗跳动着,映得墙上的地图忽明忽暗。

    楚云飞坐在八仙桌旁,手里捏着一张皱巴巴的情报简报,眉头紧锁。

    他对面的团副方立功,正不停地用手指敲击着桌面,脸上满是不悦。

    参谋孙铭则站在一旁,手里拿着一份刚从太原传来的报纸,神色复杂。

    “没想到啊。”

    楚云飞放下情报简报,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慨,又有几分无奈:“江晨和李云龙的部队,居然真的拿下了太原。”

    “三天时间,从东山打到城下,连日军的司令部都端了。”

    “这份战斗力,咱们358团怕是也未必能做到。”

    方立功哼了一声,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语气里满是醋意:“有什么好羡慕的?”

    “不过是捡了个便宜罢了。”

    “日军驻太原的部队本来就不多,大部分都被调到晋中去了,江晨不过是趁虚而入。”

    “再说了,他们八路军打了胜仗,还不是靠老百姓支持?”

    “咱们358团要是有那样的群众基础,早就把太原拿下来了。”

    “群众基础?”楚云飞抬起头,眼神里带着一丝嘲讽:“方副团,你这话就不对了。”

    “老百姓为什么支持八路军?”

    “因为八路军真心抗日,不抢老百姓的东西,不欺压百姓。”

    “咱们呢?这些年在山西,咱们晋绥军做了多少让老百姓寒心的事?”

    “就说上个月,33军在文水还强征老百姓的粮食,逼得老百姓逃荒。”

    “这样的部队,老百姓能支持吗?”

    方立功被噎得说不出话,脸色涨得通红。

    他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楚云飞叹了口气,目光转向窗外,声音低沉下来:“咱们358团,装备比八路军好得多。”

    “中央给的步枪、机枪,还有迫击炮,哪一样不比八路军的家伙什强?”

    “可咱们打了这么久,除了守住几个据点,还干了什么?”

    “日军占了太原这么久,咱们连一次像样的反击都没有。”

    “倒是八路军,装备差,人数少,却能在这么短时间里收复太原。”

    “这难道不值得咱们反思吗?”

    “反思?”方立功终于找到了反驳的理由。

    “团座,咱们不是不想抗日,是闫长官有命令啊!”

    “之前闫长官让咱们驻守沁源,牵制日军,不让咱们主动出击,咱们能怎么办?”

    总不能抗命吧?”

    “牵制日军?”楚云飞苦笑一声:“说白了,就是怕咱们和日军拼得两败俱伤,让八路军捡了便宜。”

    “可结果呢?”

    “八路军不仅没捡便宜,还自己打下了太原,出尽了风头。”

    “咱们呢?守在沁源,看着日军在晋中横行,什么都干不了。”

    “这种无助的感觉,你难道不觉得憋屈吗?”

    方立功沉默了,他确实觉得憋屈。

    358团的官兵都是山西子弟,谁不想打跑小鬼子,收复家乡?

    可闫长官的命令就像一道枷锁,把他们困在沁源,动弹不得。

    就在这时,孙铭走上前,把手里的报纸放在桌上:“团座,方副团,你们看,这是太原刚出版的《复兴日报》。”

    “上面全是称赞江晨的报道。”

    楚云飞和方立功都低头看向报纸。

    头版头条的标题格外醒目:“八路军勇将江晨,三日光复太原,扬我国威!”

    下面的文章详细描述了江晨部队收复太原的经过,把江晨称为“抗日英雄”“民族脊梁”。

    还引用了太原百姓夹道欢迎八路军的场景。

    说“百姓箪食壶浆,迎王师入城,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八路军万岁’”。

    报纸上还配了一张照片,江晨穿着八路军军装,站在太原城楼上。

    身后是飘扬的八路军军旗,脸上带着笑容,眼神坚定。

    “哼,不过是些文人墨客的吹捧罢了!”

    方立功看了几眼,就把报纸推到一边,语气里的嫉妒几乎要溢出。

    “什么‘民族脊梁’?我看就是运气好!”

    “要是咱们358团去打太原,肯定比他们打得更漂亮!”

    孙铭也叹了口气:“话是这么说,可现在全国的报纸都在报道江晨的事。”

    “连山城的《中央日报》都发了评论,说江晨是‘抗日楷模’。”

    “咱们358团在沁源驻守这么久,除了当地老百姓,没几个人知道咱们的存在。”

    “这差距也太大了。”

    楚云飞拿起报纸,仔细看着上面的报道,眉头越皱越紧。

    他不是嫉妒江晨,而是觉得心里堵得慌。

    同样是抗日部队,八路军能打出这样的胜仗,得到老百姓的爱戴。

    而他们晋绥军却只能在一旁看着,甚至还要受制于闫长官的私心。

    这不是他想要的抗日。

    就在这时,通信兵快步走进屋,敬礼道:“团座,闫长官司令部发来紧急命令!”

    ……(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亮剑:我,李云龙眼中的败家子!不错,请把《亮剑:我,李云龙眼中的败家子!》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亮剑:我,李云龙眼中的败家子!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