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京营

    夜,已深。

    乾清宫内,灯火通明,却寂静无声。

    白日里那种君临天下的威压,此刻已荡然无存。

    褪去龙袍的朱由检,更像一个沉浸在自己世界里孤独的工程师。

    巨大的黄花梨木御案上没有堆积如山的奏疏,取而代之的是几幅巨大的地图。

    一幅是《大明九边图》,一幅是《京师防务图》,还有一幅,是京营三大营的详细编制驻地分布图。

    王承恩侍立在一旁,屏息凝神,连大气都不敢喘。

    他看着皇帝,用一种他从未见过的姿态在处政。

    朱由检没有用那支代表着至高皇权的朱砂御笔,他的手中握着一支削尖了的炭笔,另一只手则拿着一把黄铜打造的直尺。

    他的身影在烛火的映照下投射在背后的墙壁上,显得巨大而专注。

    炭笔在地图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那声音在这寂静的宫殿里显得格外清晰。

    他画下的不是飘逸的书法,而是一条条笔直冷硬的线条,一个个几何图形,以及一串串用着奇怪符号标记的数字。

    朱由检在计算,在规划,在进行一场无人知晓只存在于纸面上的战争。

    王承恩看不懂皇帝在做什么,但他能感觉到,皇帝每落下一笔,这个帝国的某一部分命运的轨迹,便被悄然改变了。

    不知过了多久,魏忠贤的身影如同一道鬼魅,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殿门口,他没有进来,只是静静地跪在那里,双手高高捧着一个黑漆木盒。

    “进来。”朱由检没有抬头,声音从图纸间传来。

    魏忠贤膝行而入,将木盒恭敬地放在了御案一角。

    “主子,您要的东西,都在这里了。”

    朱由检嗯了一声,打开木盒。

    里面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一叠厚厚的、用细麻绳捆扎好的卷宗。

    卷宗的封皮上,用小楷写着四个字——《京营勘查》。

    这是东厂,这把旧时代的屠刀在新主人的授意下,第一次作为“数据情报中心”所呈交的成果。

    朱由检一页页地翻看着。

    他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但握着炭笔的手,指节却渐渐发白。

    卷宗里的文字没有丝毫文采,只有一行行冰冷残酷的数据,如同刀子一般割开大明最核心的军事单位那早已腐烂流脓的表皮,露出其下不堪入目的真相。

    “京营三大营,在册总兵力,十二万七千四百五十二人。”

    “经东厂校场、兵仗局、粮秣库三处交叉核验,实有兵员,不足五万。”

    “此五万人中,年过五十者,占三成。身有残疾、宿疾者,占两成。长期在外营生,只在发饷之日回营点卯者,占四成。”

    “结论:京营之内,真正能披甲执锐,上阵一战之兵,不足一万。”

    “在册战马,三万一千匹。实有,三千二百余匹,多为瘦马、老马,不堪驱驰。”

    “武库司,存甲胄十万副,十之七八已朽烂。存火铳八万杆,能打响者不足两万。存火炮三百门,多数炮管锈蚀,炮架腐朽。”

    “负债:京营每年耗费国库太仆寺银、工部料银、户部饷银,共计一百八十万两。”

    朱由检看完了最后一行字,缓缓合上了卷宗。

    他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再缓缓吐出,那口浊气在寒冷的空气中,凝成了一团白雾。

    一百八十万两白银。

    养着一支不足万人的老弱病残。

    这就是大明的“中央军”!

    这就是他,大明天子,名义上最可倚仗的武装力量!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后世的至理名言此刻在他的脑海中,变得无比清晰,也无比沉重。

    他今日能在朝堂上,用几张表格就压得满朝文武抬不起头,靠的不是他的口才,也不是他那些超越时代的理念。

    靠的,是他是皇帝,是名义上这个国家所有暴力机器的最高拥有者!

    可如果,这暴力机器本身,已经是一堆废铜烂铁了呢?

    如果,连这最后一点点的威慑力都失去了呢?

    那他所有的改革,所有的蓝图,都将成为一个笑话。

    那些今日在他面前战战兢兢的文官、勋贵会立刻扑上来,将他这个“不法先王”的“暴君”,撕成碎片——或者...开门迎接快递员。

    枪杆子就是绝对的暴力!

    而暴力的根基,就是军队!

    他必须,要有一支军队。

    一支绝对忠于他个人的军队。

    一支用全新的思想武装,用全新的利益捆绑,战力强大到足以碾碎一切内部和外部敌人的军队!

    这,才是他所有改革的基石。

    这,才是他这个“大明CEO”,真正要抓在手里的“核心资产”。

    朱由检重新睁开眼,眼中的最后一丝波动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绝对的冷静与决然。

    他将那份东厂的报告放在一边,然后铺开一张全新的白纸。

    他拿起炭笔和直尺,开始书写。

    《关于京营“资产重组”及“扭亏为盈”之项目计划书》

    一、项目背景及问题分析(现状评估):

    根据东厂情报部门提供的数据,京营作为大明核心安全部门,已严重“资不抵债”。其账面资产(兵员、装备)与实际资产严重不符,人力资源(兵员素质)极端劣化,运营成本(军饷)高昂,而核心产出(战斗力)近乎为零。

    结论:京营,已是持续性巨额亏损、对集团安全无法提供正向价值、随时可能因外部市场冲击(战争)而导致“破产清算”(全军覆没)的,第一优先级之“不良资产”。

    二、项目核心目标:

    核心目标:于一年之内,完成对京营的全面重组,建立一支规模为三万人的“新核心军”。

    关键成果:

    1:新军需具备在京城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能力。

    2:新军的指挥体系,必须绝对垂直于皇帝本人,排除任何中间层(文官、勋贵)的干扰。

    3:新军的运营成本,必须控制在每年五十万两白银以内,实现“降本增效”。

    三、项目执行路径:

    第一阶段(1-3个月):清产核资(整顿腐败)。

    行动:成立专项审计小组,以雷霆手段清查空饷、侵占军田、盗卖军械等行为。核心目标是“打扫屋子”,清除腐败存量,回收部分被侵占的资产。

    第二阶段(4-6个月):组织架构重组(改革编制)。

    行动:废除旧有卫所世袭制,裁汰老弱病残。建立以“师-旅-营-连-排”为基础的全新编制。军官选拔,唯才是举,打破勋贵垄断。

    第三阶段(7-12个月):核心业务升级(强化训练与装备)。

    行动:引入新式火器(燧发枪),改良火炮,推行“三叠阵”等新战术。建立与军功直接挂钩的晋升体系。实行高强度、高淘汰率的实战化训练。

    四、资源预算及激励机制:

    预算:由“CEO办公室”(内帑)直接拨款五十万两,作为项目启动资金,该笔资金不受户部等传统财务部门掣肘。

    激励机制(核心):

    军功授银:建立明确的、可量化的战功奖赏标准(如斩首、夺旗、破阵等),战后即时兑现。

    军功授田:明确规定,凡参与对外作战,每收复百里失地,该次战役有功将士,可分得其中四成土地的所有权。

    战利品分配:明确规定,作战缴获之一切战利品,两成归“公司”(国库),两成归将领,六成归士兵。

    他写下最后一行字,笔尖在纸上,留下一个沉重的墨点。

    这份计划书,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对这个时代规则的背叛与颠覆。

    它不再依靠忠君爱国的道德说教,而是用最赤裸裸的利益——银子、土地、战利品,来驱动人性中最原始的欲望。

    它要打造的,不是一群为国尽忠的士兵,而是一个全新的、以战争为生的“军事利益集团”。这个集团的荣辱兴衰,将与他这个皇帝,与他发动的战争,死死地捆绑在一起。

    他们的敌人,将不仅仅是建奴和流寇,更是那些阻碍他们获得土地和财富的大明内部的所有旧势力。

    朱由检放下炭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走到窗边,推开窗,一股冰冷的夜风瞬间灌了进来,吹得他衣袂翻飞。

    他看着窗外那轮清冷而孤独的明月,它照耀着这座沉睡的宫城,也照耀着宫墙之外那广袤而黑暗的土地。

    “蓝图画好了……”朱由检轻声自语,声音被风吹散。

    “现在,需要一个能把这张图纸,变成钢铁大楼的‘项目经理’。”

    他的目光从夜空缓缓移回到桌案上的那副京师地图上。

    他的手指轻轻地划过地图。

    从紫禁城的位置一路向东,最终停留在了地图上一个被着重标记出来的府邸之上。

    那里,是英国公府。

    “一个……有足够的分量,来压住那群骄兵悍将和勋贵耆老的人。”

    “一个……家族的荣耀,来自于赫赫战功,却又眼看着这份荣耀,在糜烂的和平中,渐渐褪色的人。”

    “一个……有荣誉感,有羞耻心,却又被祖宗之法和阶级利益捆绑,无路可退的人。”

    “张维贤……”

    朱由检的嘴角,勾起了一抹复杂难明的笑意。

    那笑容里有期许有算计也有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对即将被推上这条不归路的孤臣的淡淡的怜悯。

    他知道,当这份白皮书交到那位老国公手上时,一个旧的时代将伴随着一位老臣的悲壮抉择被彻底埋葬!

    而一个新的...充满了钢铁与火焰的时代,将由此拉开序幕!(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开局掌控魏忠贤,先抄他一个亿!不错,请把《开局掌控魏忠贤,先抄他一个亿!》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开局掌控魏忠贤,先抄他一个亿!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