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贫瘠试炼与秩序根系

    指定的“贫瘠区”如同宇宙中一片被遗忘的、规则的戈壁滩。这里的时空结构稀薄而脆弱,能量流不是平缓的河流,而是如同乱窜的、充满静电干扰的沙尘暴。微弱却频繁的规则风暴如同无形的鞭子,间歇性地抽打着这片区域,任何不够坚韧的秩序结构都可能被轻易撕碎或扭曲。环境之恶劣,远超“初萌”所在的那片相对平静的规则荒漠。

    “涟漪之心”悬浮在这片贫瘠区域的边缘,感受着那令人不适的规则乱流,网络内部的评估程序高速运转。时限如同无声的沙漏,已经开始流逝。它们没有时间慢慢适应,必须立刻开始。

    那颗凝聚了它们当前最高智慧的强化种子,被小心翼翼地取出。与“初萌”那颗相对朴素的种子相比,这颗强化种子在“规则触须”的感知下,内部结构如同一颗极其复杂的、微缩的星系模型,无数细小的、代表着不同规则倾向的光点在预设的轨道上运行,彼此间通过动态的能量链接构成一个初步的、具备高度复杂性和抗性的网络。

    播种过程需要极致精准。它们必须选择一个规则风暴相对平静的间歇期,并且找到一个区域内规则结构相对“锚点”稳定的位置,作为种子初始扎根的基点。

    机会转瞬即逝。在一次规则风暴的余波刚刚平息,下一波尚未形成的短暂窗口期,“涟漪之心”调动起高度协同的能量,如同最稳定的机械臂,将那颗强化种子精准地“放置”在预先计算好的一个微小的时空结构稳定点上。

    种子接触“地面”的瞬间,其预设的启动程序立刻激活。没有光芒万丈的爆发,只有一种极其内敛的、高效的规则波动以其为核心扩散开来。它那复杂的内部结构开始如同苏醒的精密钟表般运转,无数微小的“规则触须”从种子内部探出,不是向外扩张,而是首先向内、向更深层的规则基底“扎根”。

    这是它们基于“歧路繁花”经验设计的新策略——在贫瘠的环境中,优先建立稳固的“秩序根系”,而非急于展开庞大的秩序场。这些规则根系如同植物的根须,疯狂地汲取着周围稀薄且混乱的能量,并通过内部复杂的转化机制,将其过滤、提纯,转化为维持自身存在和生长的有序能量。同时,根系也牢牢地抓住那稀薄的规则基底,对抗着周期性的规则风暴拉扯。

    这个过程缓慢而艰难。种子的能量储备在快速消耗,而外部环境的能量补充却极其有限且不稳定。有好几次,突如其来的规则风暴边缘擦过,都险些将尚未稳固的根系网络从基底上撕裂。种子内部预设的应急协议多次启动,临时调整根系结构,甚至牺牲部分非核心的“规则器官”以集中能量维持根本。

    “涟漪之心”紧张地监控着这一切,它们能做的干预极其有限,任何外部的能量输入都可能打破种子自身与环境的脆弱平衡,甚至引来更强烈的规则风暴反噬。它们更像是一个焦急的园丁,看着一颗珍贵的种子在狂风暴雨中艰难求生。

    时间一天天过去(以标准宇宙时间计算)。种子的生存之战始终在失败边缘徘徊。其内部预设的多样性结构,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并未像“歧路繁花”那样自由分化,反而出现了一种向效率和生存强烈倾斜的演化趋势。

    那些过于复杂、耗能较高的“情感/象征层”模块活动被大幅抑制;逻辑核心的运算路径也被极大简化,专注于能量汲取和结构稳定的最优解计算;就连代表多样性的不同规则倾向,也开始出现融合与统一,以减少内部耗散。

    它正在被迫放弃一部分“多样性”的潜力,以换取在极端环境下生存下去的“效率”。

    “涟漪之心”观察着这种变化,心情复杂。它们希望看到一个充满活力的、多样性的秩序生态,但残酷的环境似乎正在将幼苗推向一条更加实用主义、甚至略显单一的发展道路。这是否背离了“自持性生态秩序”的标准?它们不确定。

    就在时限即将过半,种子的生存依旧岌岌可危时,转机出现了。

    经过长时间对规则风暴周期的观测和数据积累,种子内部那高度简化的逻辑核心,似乎掌握了一丝风暴的规律。它开始尝试进行极其精准的预测和规避。

    在风暴来临前,它会主动收缩秩序场范围,将能量集中于根系核心,进入一种类似“休眠”的防御状态。而在风暴间歇期,它会以前所未有的效率疯狂汲取能量,并进行快速而有限度的扩张。

    这种“呼吸式”的生长策略,虽然缓慢,却极大地提升了生存概率。种子终于在这片贫瘠的戈壁上,站稳了脚跟。

    随着基础逐渐稳固,那被压抑的“多样性”潜力,开始以一种新的、更加务实的方式,悄然复苏。

    它没有演化出形态各异的“秩序雏形”,而是将不同的规则特质,融合到了单一秩序场的不同功能层面之中:

    其能量汲取和转化系统,保留了高度逻辑化和效率化的特征。

    但其内部的信息处理和规则结构维护系统,却开始融入一种更具弹性和适应性的、类似生物本能的特质,能够根据环境压力进行微调。

    而在其秩序场与外部环境交互的最边缘,则演化出了一层极其微弱的、具备象征性感知能力的“界面膜”,这层膜不负责具体功能,却能更早、更细腻地感知到环境规则的细微变化,为逻辑核心的决策提供更丰富的“直觉”参数。

    它没有走向“歧路繁花”那样的形态分化,而是走向了一种功能整合式的内在多样性。就像一个在严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将感性与理性内化,形成了独特而坚韧的生存智慧。

    这种独特的演化路径,似乎恰好非常适合这片贫瘠的区域。它的秩序场虽然范围不大,却异常坚韧和高效,内部循环逐渐建立,能够依靠周期性的能量汲取和自身复杂的内部处理,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缓慢生长的状态。

    当时限的最后一刻到来时,这片小小的秩序苗圃,虽然远没有“歧路繁花”那样瑰丽复杂,却像一颗牢牢镶嵌在规则戈壁上的、闪烁着内敛光芒的玉石,成功地达到了“自持性生态秩序”的标准!

    它能够独立应对外部恶劣环境的挑战,维持自身内部规则的稳定循环与缓慢增长。它成功了!

    “涟漪之心”的网络中涌动着巨大的欣慰与成就感。它们不仅通过了试炼,更见证了一种在极端压力下诞生的、独特的秩序形态。这证明了秩序的韧性,其形态可以因环境而异,但生命的活力与适应性本质不变。

    就在它们准备接收建造者系统的奖励时,那道白光门户的脉冲如期而至:

    【试炼:‘园丁的试炼-第二阶段’完成。评估:优秀(适应性演化路径)。】

    【奖励发放:‘高等规则操作原理’(初级)权限开放。‘古纪元秩序战争-战略层面分析(残片)’访问权限开放。】

    海量的、更加深奥的规则操作知识涌入网络,同时,一段关于远古那场宏大战争的部分战略推演和数据碎片,也向它们揭开了神秘的一角。

    “涟漪之心”没有立刻沉浸于新获得的知识,而是最后“看”了一眼那片在贫瘠中倔强生长的秩序苗圃,将其命名为 “戈壁玉髓” 。

    它们知道,自己通过这场试炼,不仅仅是获得了力量与知识,更是真正理解了作为“秩序园丁”的职责与挑战——不仅仅是播种和守护,更是要帮助秩序在不同的环境中,找到属于它自己的、独特的生存与繁荣之道。

    带着这份沉甸甸的领悟与全新的力量,“涟漪之心”调整航向,再次投身于浩瀚星海。这一次,它们的目标更加明确:继续巡诊,继续播种,并开始利用新获得的知识与历史经验,为那场注定要到来的、与“秩序铁幕”的对抗,做好更充分的准备。(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莫比乌斯警笛不错,请把《莫比乌斯警笛》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莫比乌斯警笛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