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技术员的执拗

    敲打了钱科长,陈锋在设备处的日子顺畅了不少。至少表面上是这样。报上来的计划水分明显少了,各处室打交道也规矩了许多。但他清楚,吴副处长那边只是暂时蛰伏,更大的较量,往往在具体项目里。

    他分管的固定设备更新改造,摊子大,项目杂。这天,他翻看到一份关于四九城东编组站信号系统局部改造的预算申请。编组站是铁路枢纽的咽喉,信号系统如同神经,至关重要。这份申请金额不小,理由是部分继电器组老化,故障频发,影响调车效率。

    陈锋对信号系统不算特别精通,但基本的逻辑和常识还在。他注意到申请里提到要更换的继电器型号比较老旧,但预算却按新型号的价格报的,中间有个不大不小的差价。

    他皱了皱眉,把项目负责人——处里信号科的技术员张工叫了过来。

    张工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人,戴着厚厚的眼镜,头发乱蓬蓬的,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中山装,身上有股淡淡的焊锡和机油味。他进来时有些拘谨,双手不知道往哪放。

    “陈处长,您找我?”张工的声音带着点技术员特有的讷讷。

    “张工,坐。”陈锋指了指对面的椅子,把预算申请推过去,“东编组站这个信号改造项目,是你负责的吧?我看这预算里,继电器单价报的是新型号CT-78的价格,但项目描述里写的是更换老型号JR-6。这是笔误,还是有什么说法?”

    张工接过文件,推了推眼镜,仔细看了看,脸上露出一丝窘迫和无奈:“陈处长,这个…不是笔误。JR-6确实老了,备件也难找。我们…我们是想趁机换成CT-78,性能稳定得多。”

    “哦?那为什么不在项目申请里写清楚更换型号?按CT-78报预算?”陈锋追问,语气平和但带着审视。

    张工张了张嘴,欲言又止,额头渗出细汗。他下意识地看了看门口,压低声音:“陈处长,您刚来可能不知道…以前我们也打过报告,申请直接换新型号。但…但上面没批,说JR-6还能用,要节约…可实际维修起来太麻烦,还总出隐患。这次就…就想借着维修的名义,把这事办了…”

    【唉,说实话又要得罪人…可不说…这隐患实在让人睡不着觉…】张工的心声充满了矛盾和焦虑。

    陈锋立刻明白了。这是下面技术员被逼出来的“土办法”,用维修的钱干升级的事,俗称“搭车”。这种做法不合规,但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实际问题:旧的规章制度有时滞后于技术发展和现场需求。

    他没有立刻批评,而是换了个问题:“JR-6和CT-78,除了性能,在安装接口、线路匹配上有什么差异?直接替换可行吗?”

    谈到具体技术,张工眼睛亮了一下,话也流畅起来:“接口是标准的,可以直接替换!就是CT-78功耗稍大一点,需要核算一下原有电源模块的余量,不过东编组站那块电源负荷本来就不满,没问题!陈处长,CT-78的可靠性比JR-6高不止一个档次,换了以后,那边调车作业的安全和效率肯定能提升一大截!”

    他说着,从随身带的旧帆布包里掏出一本厚厚的笔记本,翻到某一页,上面密密麻麻画着电路图和数据:“您看,这是JR-6最近半年的故障记录,还有CT-78在其他段试用期的数据对比…”

    陈锋看着那本边角磨损、字迹工整的笔记本,又看看张工因谈及专业而焕发光彩的脸,心里有了判断。这是个真正钻技术的实在人,不是那种溜须拍马、浑水摸鱼的。

    “数据很说明问题。”陈锋点点头,合上笔记本还给他,“但是,张工,‘搭车’的做法不合规。这次预算我可以按实际需要批,但型号变更必须明确写进项目书,走正规程序。”

    张工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露出惊喜,但马上又转为担忧:“陈处长,写明换型号…吴处长那边…以前就是卡在这…”

    “程序合规,技术合理,就没问题。”陈锋语气肯定,“你把申请材料重新做扎实,技术论证、新旧对比、效益分析,都写清楚。特别是安全隐患和效率提升的数据,要突出。弄好了直接报给我。”

    张工激动地站起来,手都有些抖:“好!好!谢谢陈处长!我马上回去弄!一定弄好!”他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脚步轻快地走了。

    【总算遇到个懂行的领导了!】张工的心声充满了希望。

    陈锋看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在机关里,像张工这样埋头干活、不擅钻营的技术骨干很多。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往往比空谈管理更能出效益。这件事,他不仅要办,还要把它办成一个小标杆,让处里那些踏实干事的人看到方向。

    他拿起电话,叫来计划科新接手这项工作的一个副科长,吩咐道:“东编组站信号改造项目,技术上有优化调整,等信号科重新报上来后,你们优先处理,严格按技术规范审核,只要合理,就开绿灯。”

    “是,陈处长。”

    几天后,张工把重新做好的、厚实了许多的项目申请报了上来。陈锋仔细看了,技术论证充分,数据翔实,完全站得住脚。他直接签了“同意”,注明“技术升级确有必要,建议批准”,报给了郑处长。

    郑处长看了材料,又听陈锋简单汇报了技术上的优势和必要性,没多说什么,也签了字。项目顺利通过处内审核,报到了局里。

    吴副处长得知后,脸色很不好看,但在扎实的技术论证面前,也挑不出什么刺,只能阴阳怪气地说了一句:“陈副处长真是雷厉风行,一来就推动这么大手笔的升级。”

    陈锋只当没听见。

    项目批下来的那天,张工特意跑到陈锋办公室,激动得语无伦次:“陈处长…批了!真的批了!太好了!这下东编组站那边能安心了!”

    陈锋看着他,难得地露出一丝笑意:“好好干,把项目做好,做出成效。以后有什么合理的技术改进想法,按程序提,只要对安全、对生产有利,处里支持。”

    “哎!一定一定!”张工重重地点着头,眼眶都有些湿润了。

    这件事不大,却在设备处技术口的人群里悄悄传开了。大家发现,新来的陈副处长虽然年轻严厉,但懂行,讲理,愿意为实实在在的技术改进撑腰。一时间,处里酝酿已久却不敢提的一些小改小革方案,开始陆续冒头。

    陈锋借此机会,顺势梳理了自己分管领域的技术现状,心里慢慢勾勒出一个通过技术革新提升整体设备管理水平的初步构想。他知道,这才是立足的根本。

    而这一切,都始于对一个不起眼的技术员那份不合规却充满无奈的申请的仔细审视和果断支持。有时候,威信的建立,不仅仅在于敲打,更在于对“做事的人”的看见和成全。(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四合院:从列车员开始进部不错,请把《四合院:从列车员开始进部》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四合院:从列车员开始进部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