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的风暴没有丝毫停歇的迹象。
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新的帖子、新的文章在全球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发酵,将“龙河大学”和“学术骗局”这两个词死死地捆绑在一起。
嘲讽,如同无形的潮水,试图淹没这所古老的学府。
然而,龙河大学内部,那座象征着最高权力的校长办公室里,却安静得能听见中央空调系统送出的微风声。
何宇背对落地窗,俯瞰着校园。
他的脸上没有愤怒,没有焦虑,只有一种暴风雨来临前,海面之下深流涌动的平静。
他没有理会办公桌上那部已经快要被打爆的对外电话。
也没有登录任何平台,去辩解,去澄清。
沉默,是此刻他唯一,也是最锋利的回应。
就在全球舆论场都默认龙河大学已经理亏词穷,准备接受“世纪级炒作”的审判时,何宇的指尖在键盘上轻轻敲下了最后一个回车键。
一份文件,被赋予了“绝密”的数字烙印,经过三重加密协议的层层包裹,化作一道无形的数据流,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校长办公室的服务器。
它的目的地,是材料学院的核心服务器,以及陆建华院士和几个最关键项目组负责人的个人终端。
文件不大,只有几百KB。
陆建华院士办公室的电脑终端发出了一声清脆的提示音。
他扶了扶老花镜,看着屏幕上弹出的那个红色感叹号和“绝密”字样的授权请求,眉头微微皱起。
他接通了文件。
解密程序自动运行,进度条一闪而过。
一页文件,呈现在屏幕上。
只有一页。
下一秒,整个办公室的空气,凝固了。
陆建华的呼吸停顿了半拍,瞳孔在一瞬间收缩到了极致。
那不是学术论文,不是项目报告,而是一份配方。
一个充满了古老华夏神话色彩,霸道而张扬的名字,烙印在文件顶端。
【“龙鳞”仿生复合材料】。
仅仅是这个名字,就让陆建华的心脏重重地跳动了一下。
他压下心头的异样,目光下移,开始阅读配方的具体描述。
他的眼睛越睁越大,镜片下的目光从最初的审视,迅速变成了惊疑,最后化为了彻彻底底的震撼。
以碳纳米管为三维骨架……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融合蜘蛛丝的超强韧性……
模拟贝壳珍珠层的层状微结构……
在特定电磁场环境下,完成最终的分子级聚合……
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组,都在疯狂地冲击着他穷尽一生建立起来的材料学知识体系。
这根本不是现代科学能够触及的领域!
这描述的不是一种材料,而是一个神迹!
当他的视线最终落在那组冰冷的理论参数上时,他的大脑甚至出现了一瞬间的空白。
拉伸强度:航空级特种钢的十倍!
密度:航空级特种钢的十分之一!
“砰!”
一位冲进来汇报工作的年轻教授,手里的文件夹失手掉在了地上,文件散落一地。
他没有去捡,只是呆呆地看着陆建华院士那张涨红了的脸,和屏幕上那份天方夜谭一般的配方。
“这……这是科幻小说吗?”
他的喉结滚动,声音干涩,喃喃自语。
这句无心之言,却如同惊雷,炸醒了失神的陆建华。
他猛地从椅子上站起,因为动作太猛,椅子被向后带出刺耳的摩擦声。
他通红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个年轻教授,声音不再是平日里的温和儒雅,而是带着一种不容置喙的决绝与狂热。
“别废话!”
“立刻清空一号合成实验室!”
“所有人员,最高权限!所有设备,无条件征用!”
“准备合成验证!”
他的声音因为极致的激动而微微发颤,每一个字都砸在实验室所有人的心上。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一旦这份配方被证实。
那将不再仅仅是一次材料学的革命。
那将是人类文明迈向星辰大海的,第一块基石!
一场风暴,在材料学院最顶级的实验室里秘密卷起。
这里与外界彻底隔绝,信号被完全屏蔽,所有参与者都签署了最高等级的保密协议。
三天三夜。
没有人合眼。
实验室里只有仪器的蜂鸣声和压抑的呼吸声。
第三天凌晨,当合成舱的指示灯由红色转为绿色时,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
机械臂缓缓打开舱门,托举着一块巴掌大小的样品,移动到操作台上。
那块样品,通体呈现出一种奇异的暗金色,表面有着细密到肉眼难以分辨的鳞状纹理,光线照在上面,仿佛被吞噬了进去,没有一丝一毫的反光。
它静静地躺在那里,却带着一种仿佛来自远古洪荒的、沉默的压迫感。
没有人欢呼。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那台价值千万的万能材料试验机上。
样品被小心翼翼地安装进夹具。
负责操作的研究员手心全是汗,他深呼吸一次,启动了程序。
“加载压力,100吉帕!”
控制台的屏幕上,代表样品状态的曲线平稳得如同一条直线。
“正常!”
“加载压力,200吉帕!”
曲线依旧笔直。
“正常!”
“加载压力,500吉帕!”
实验室里,死寂一片,只有试验机液压系统发出的沉闷轰鸣。
“正常!”
“加载压力,700吉帕!”
曲线的末端,终于出现了一个微不可查的弯曲。
“结构稳定!没有出现屈服现象!”
操作员的声音已经变了调。
陆建华院士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地陷进了掌心。
“继续加载!不要停!”
当屏幕上的数值最终跳动着突破800吉帕这个恐怖关口的瞬间——
“警报!警报!压力过载!机器达到物理极限!”
刺耳的、尖锐的警报声猛地撕裂了实验室的寂静,试验机在一阵剧烈的抖动后,保护系统强制启动,自动停机!
短暂的死寂之后。
“成功了!!!”
一声压抑不住的狂吼,点燃了整个实验室!
“我们成功了!!!”
“天呐!!!”
震天的欢呼声,混合着喜极而泣的哭声,几乎要掀翻实验室的屋顶!
无数白发苍苍的教授,此刻却像孩子一样拥抱在一起,又笑又跳。
陆建华院士没有动。
他只是死死地盯着屏幕上那条陡峭得不像话的应力-应变曲线。
那条线,是如此的完美,如此的强硬,如此的……不讲道理。
它代表的不是一组数据。
它是神迹的证明!
他戴着老花镜,激动得双手都在剧烈颤抖,浑浊的泪水顺着脸上的皱纹,无声滑落。
有了它。
有了这种仿佛只存在于幻想中的“神之材料”。
那个被外界嘲讽为“概念PPT”的方舟。
那个在所有人看来都异想天开的生态穹顶。
真的有了从图纸,走向现实的可能!
他猛地擦干眼泪,立刻转身,声音洪亮得盖过了所有欢呼。
“立刻召集所有参与【‘方舟’计划】的教授!最高等级会议!”
半小时后,会议室里。
陆建华将那份足以震惊全世界的测试报告投影在大屏幕上。
他目光如炬,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同僚,用尽全身的力气,一字一句地宣布:
“各位,结构材料的技术瓶颈,已被理论突破!”(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