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荣飞燕吃醋,宁远侯府

    接着,赵晗将王安石昨日呈上来的奏疏递向盛长柏。

    盛长柏双手接过,凝眸仔细翻阅着,不多时,只见他眉头紧锁,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

    “单单京畿路竟能查出近三百万亩的隐田……”

    赵晗轻叹一声,“是啊,就这还有两个县尚未清丈结束。”

    真宗时期,记录在册的田地高达五百多万顷,到嘉佑年间时,竟能骤减至三百多万。

    京畿路豪绅勋贵云集,能查出这么多,并未出乎他的意料。

    等将来查到北方六路时,必定还有更大的惊喜。

    “田亩不清则赋税不均,赋税不均则民生不安,革除旧弊,势在必行!”

    盛长柏抬起头,眼中的震惊逐渐变为决绝。

    失去土地,百姓若无法安身,则成为流民。

    流民数量增多,轻则劫掠乡野、扰乱市井,重则啸聚山林,引发叛乱,动摇根基。

    “不错,待田亩清丈结束,除收缴拖欠隐匿的税银,朕欲在京畿路率先推行摊丁入亩之策。”

    “届时,必定会有不少官员阳奉阴违,执行不力。”

    说罢,赵晗将一份文书在案上缓缓展开,盛长柏和顾廷烨二人凑上前细看。

    “考成法……”顾廷烨抬手挠了挠后脑勺。

    盛长柏的神色则愈发凝重起来,目不转睛的盯着文书上一行行小字。

    考成法的核心为立限责事,以事责人,务责实效。

    六部及各州府将所有需要办理的公务,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写明事由,具体经办人和规定完成期限。

    字迹需工整可辨,加盖衙署印信方算有效,一份留存本部,用于日常督办核查。

    一份送往都察院,御史依册监督,逐月进行检查,若有逾期未办者,可直接弹劾追责。

    考功司依靠都察院的记录,对官员政绩做出评级。

    另一份送往内阁,内阁核验完,还需上报官家,不得有任何延误。

    “此举不仅可为朝廷甄选实才,还可革除官场积弊,减少冗官。”盛长柏自顾自说着。

    赵晗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沉声道:“考功司与都察院都在此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绝不能有徇私枉法之辈。”

    盛长柏闻言,郑重点头。

    “官家放心,臣必定事事亲力亲为,绝不会让一人钻了空子。”

    不多时,盛长柏和顾廷烨一同退出文华殿,二人并肩往宫门方向走去。

    “长柏啊长柏,几年未见,你怎么瞧着愈发古板严肃了,这是真打算向你外祖父看齐吗?”顾廷烨笑呵呵的打趣起来。

    盛长柏只静静看他一眼,“是你性子太跳脱了。”

    说罢,他从袖中取出一枚莹润无暇,刻有福寿安康四个字的玉佩塞进顾廷烨手中。

    “昌哥儿出生至今,我这做伯父的,至今没能亲自登门探望,你替我交给孩子,权当一份心意。”

    顾廷烨低头看玉佩一眼,触手生温,价值不菲。

    他笑道:“好,等昌哥儿再大些,我让他给你多磕几个头。”

    盛长柏指了指他,语气中带着几分迁就与无奈。

    “没个正经。”

    几日后,正值常朝,文武百官整齐列于垂拱殿内。

    为以儆效尤,让官员勋爵及地方豪绅乖乖补缴税银。

    赵晗当朝发落几名官员,革除官职,交由皇城司彻查。

    令国公府、晋阳侯府、锦乡侯府、昌兴伯府,这几家爵位由太祖、太宗册封,现下早已失势。

    如今只靠着祖上功勋苟延残喘,却仍不知收敛。

    不仅暗中强行圈占百姓良田,更将巨额田租税银隐匿不报,现已革除爵位,抄没家产,所占田产尽数归还于百姓。

    ——

    宝慈宫,此处为荣太妃的住处。

    荣飞燕闲来无事,今日特来拜见,只见她斜倚在软榻上,柳眉微蹙,漫不经心晃动着手中的团扇。

    眼下还带有几分幽怨。

    荣太妃扭头看向她,不紧不慢的端起杯盏,浅浅饮了一口茶水。

    “你初入宫便是修媛,居一宫主位,已是极好,何必来我跟前倒酸水。”

    荣飞燕听到这话,直接放下团扇,轻哼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委屈和不甘。

    “可官家只顾宠着贤妃和盛昭容,别说三五天,十天半月才来我宫里一趟。”

    荣太妃神色从容,一双保养得当,依旧白皙细腻的手轻轻搭在她的肩上。

    “想当年我入宫后,苦熬三年才得官家青眼,在才人位置上一待又是三年,直到后面我有孕在身,才得个婕妤位份。”

    “还是先帝心疼我几次失去孩子,才得以封妃,恩及家族。”

    “官家眼下宠着贤妃和盛昭容,不过是新鲜劲儿没过,你急什么。”

    荣飞燕嘟囔道:“我就是心里有些不服气,同是侍奉官家,凭什么她们就能日日承宠。”

    “贤妃身后有余家,盛昭容相貌出众,又有皇后撑腰,你此番能进宫,还算是官家念着先帝临终前的嘱托。”

    “太后送来的高昭媛,处境不也与你差不多。”

    “要我说,你呀,先稳住性子,不必刻意去争宠,官家若来你宫里,体贴服侍着。”

    “后宫之中,恩宠都是假的,只有诞下皇子才是真。”

    “将来皇子即便继承不了皇位,封个王爷,你和咱们荣家的富贵又可绵延百年。”荣太妃轻声宽慰着。

    荣飞燕看着她,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自己家世不如嫣然,更不如张桂芬,论起相貌也比不了明兰,的确不该太过急躁。

    她收起思绪,转而问道:“父亲他近日身子可好?”

    荣太妃摇摇头,轻叹一声。

    “不大好,精血两亏,兄长也不知规劝着些,还任由他在后院和一群妾室厮混。”

    荣贵自打获封富昌伯,便开始放飞自我。

    这几年虽没继续纳妾,可如今荣府后院除去通房丫鬟,少说也有八九个妾室在。

    荣飞燕跟着摇了摇头,“我看是兄长他根本劝不住。”

    “由他闹去吧,眼下我只盼着你能早日怀有皇嗣。”荣太妃说罢,拈起一块蜜饯送入口中。

    另一边,宁远侯府。

    正堂内,顾廷烨一身玄色锦袍,端坐在主位上,眯起眼睛,上下打量着顾偃明和顾偃之兄弟二人。

    “五叔五叔向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说罢,你们今日来想要干什么?”

    顾偃明嘴唇动了动,眼神示意一旁的顾偃之来开口。

    顾偃之面色郁结,若非走投无路,他们哪想求到顾廷烨头上。

    “既然你们没脸说,那让我来猜猜吧。”

    “官家下令各家三月内,补缴完历练隐匿拖欠的税银,否则皇城司就要登门查办。”

    “你们一时间,凑不起这么多银子,不得不硬着头皮来我这里找法子?”顾廷烨说话间,嘴角微微上扬。

    顾偃明拧眉道:“二郎,廷炀和廷炳两个孩子都在流放途中没撑住,丢了性命。”

    “好歹亲戚一场,你就帮帮我们吧。”

    “不过几百两银子,对你来说,连拔根汗毛都算不上,何苦对自家亲戚这般无情?”

    莫说这几年顾廷烨挣来的赏赐,就是白家留给他的遗产,挥霍几辈子都花不完。

    “二郎,你想想廷狄,小时候被你摁着领子往粪池里按,险些没把人活活淹死。”

    “这些我们都忍了,眼下是实在遇到难关,不得不求你帮忙。”顾偃之耐下性子,苦口婆心的说着。

    “忍?!”顾廷烨像是听到天大笑话一般,冷哼一声,“那是他先骂我母亲出身低贱,否则我会对他动手?”

    “我母亲一生清白,凭什么死后还要被一个黄口小儿这般糟践。”

    “我拎他到你们跟前讨要说法时,你们可曾搭理过我?!”

    顾偃之脑中快速思索着,好像的确有这么一回事。

    他抿了抿唇,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再开口。

    顾偃明心中着急,若是顾廷烨不答应帮忙,他们除了典卖宅子,没有半点退路。

    宅子一没,那他们怕是要上街乞讨了。

    “是我们当年糊涂,没顾着你的感受,可眼下不是翻旧账的时候啊。”

    “你堂堂宁远侯,咱们顾氏一族的族长,若真狠心置我们这些长辈于不顾,眼睁睁看我们走投无路。”

    “难道你就不怕传出去,被人扣上个凉薄寡情、不念宗族的名声。”

    他面带恳求,自打搬出侯府,可谓日夜都在后悔中。

    顾廷烨看扭头石头一眼,石头会意,当即将顾廷煜临终前留下的账册取来。

    “四叔五叔看看吧,传扬出去究竟对谁名声更不利。”

    顾偃之和顾偃明相视一眼,心中一沉,忙凑在一起仔细看着。

    片刻后,二人脸色越来越难看,账册上密密麻麻记着这些年他们从顾家公中支取的每一笔银子。

    加起来足足有四五万两。

    “你……二郎你……”顾偃明额头青筋直跳,没想到他手里居然有这种东西。

    顾廷烨站起身,猛一甩袖,沉声道:“四叔五叔请回吧。”

    “我顾廷烨向来恩怨分明,别在我这里瞎费功夫了。”

    “石头,送客!”

    说罢,他转身离开,顾偃明本想追上去,石头上前一步,直接将他挡住。

    “你……!”顾偃明气急之下,抬手指了指他。

    二人面色郁结的站在府外,没多久,顾四婶和顾五婶也满心不悦的走了出来。

    “怎么样?大郎媳妇可答应帮忙了?”顾偃明迫不及待的问道,他清楚,顾廷煜必定会留一大笔银子给她们。

    因此,他们今日特意兵分两路。

    顾四婶摇摇头,两手一摊,“没戏!”

    “娴姐儿这死丫头现下愈发精明了,一次次拦着她母亲不让说话。”

    “还是想想其他法子吧,气死我了,以前怎么没发现这丫头口齿竟这般伶俐!”

    顾偃之面色郁结,仰天长叹一声,“这……这可怎么办?”

    “各自想法子吧,顾廷炜这小混账也跟躲瘟神似的躲着我们。”

    “我看他们是串通好了的!”

    留下这句话后,顾偃明带着顾四婶转身离开,打算再去姑老太太那边碰碰运气。

    ——

    洪武三年,五月初,摊丁入亩政令在京畿路一经推出,便引起轩然大波。

    京畿路包括开封府及周边十多个县。

    今日,祥符县,数名百姓围在县衙外。

    看着刚张贴好的告示,有些面带疑惑,有些满脸震惊。

    “上面写的是什么意思?我怎么没看懂?”

    “是啊,有没有识字的给我们念一遍?”

    “我倒是看懂了,告示上说,取消咱们京畿路十多个县的丁税,推行一种名为摊丁入亩的新策。”

    一名身穿粗布长衫,读书人打扮的中年男子开口说着。

    “取消丁税?”

    中年男子点头道:“不错,将丁银折算进田赋,以后按田亩数统一征税,不再单独缴纳丁银了。”

    “那田赋得增加多少?要是比现在更多,那可真逼的人没活路了。”

    中年男子继续解释道:“不不不,比现在少的很。”

    “本县的丁银总额会分摊到每一亩地上,你家哪怕有十个青壮劳力,增加的丁银还不及往年的一成,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

    “我明白了,就是我媳妇生孩子不用藏着掖着了!”

    “没错,不过向城东孙员外这种动辄上万亩地的人家,缴纳的税银将是咱们不敢想的数目。”

    “……”

    县衙外,一时间议论纷纷,围在此处的人也越来越多。

    大多数人脸上都洋溢着笑意,此政令,对普通百姓们来说,可是天大的好事。

    同时也实打实触及到了豪绅地主及勋贵官僚们的利益。

    与此同时,皇宫,福宁殿内。

    华兰端坐在赵晗身侧,一身墨绿色织锦长裙,发髻上斜插着几支点翠钗环,眉眼舒展,嘴角带着温婉端庄的笑意。

    张桂芬眼珠子滴溜一转。

    古灵精怪的看明兰一眼后,迈步上前,轻声道:“官家,臣妾和盛昭容有件事情想求官家应准。”

    赵晗闻言,搁下茶盏,将目光放在她的身上。

    对于张桂芬、明兰、嫣然这些姑娘,在不违背规矩礼节的情况下,都会对她们格外宽容。

    “说说看吧。”

    张桂芬绕到赵晗身后,边替他揉捏肩膀,边开口道:“臣妾想在后苑办场马球会,贤妃和盛昭容她们恰好也有这个想法。”

    “说起来,臣妾一直想和盛昭容切磋一二,可惜往日一直没寻到机会。”

    华兰温婉一笑,“官家不如就答应她们吧,宫里可许久没热闹过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人在知否:执掌天下不错,请把《人在知否:执掌天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人在知否:执掌天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