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春思》
小院深深门掩昼,燕子来时,自嫌春瘦。几度欲归归未就,夕阳红到阑干透。
十二曲阑闲倚久,满目凄凉,往事空回首。记得年时曾载酒,而今只有花依旧。
诗曰:
谁谓意气难熄灭,托孤悔业是天魁。
顾郎寻嗣接手护,引出后曜斗雄威。
首战不必难分胜,三龙捣水结义回。
重构初时聚义事,谱写新篇真光辉。
上回书道,众人计议已定。待至二更时分,顾范则怀揣郁澜涛手书,亦不取那九环大刀,只取了一条朴刀在手。黄文铭亦是轻装短打。二人悄没声息地踅出庄门,径奔新乐村而去。其余兄弟俱在庄上,专候二人消息。正是:才过幽冥坟冢路,又逢虎狼埋伏兵。
且说二人趁夜赶至新乐村口,正遇泼皮闹事。黄文铭眼尖,低声道:“兄长且看。“范则抬眼望去,但见五六个泼皮围坐村口,酒坛歪倒肉骨横。为首者袒胸露腹,额角刀疤映火光。正揪着老农勒索,吓得孩童哭嚎逃。二人本欲绕道,不料转身又见一队官兵执火把,钢刀出鞘巡夜来。亏得黄文铭机警,急忙拉范则隐入柴垛后。
黄文铭蹙眉道:“前狼后虎,如之奈何?”范则沉思片刻,忽露笑意,附耳低语。只见黄文铭暗取铁胎弓,轻搭狼牙箭。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那支狼牙箭破空而至,但听“噗“地一声闷响,正中那泼皮头目心窝。那厮手中酒碗“当啷”坠地,踉跄两步,仰面栽倒在篝火旁。余众登时大乱,顾范则与黄文铭趁乱离开。
二人沿着村中幽径谨慎前行,借着月色寻至一座青瓦小屋前。范则轻叩门板,屋内顿时传来利剑出鞘之声。一个清冷女声隔着门扉问道:“夜半叩门是甚人?”范则连忙取出郁澜涛的书信和兵符,从门缝递入。片刻沉寂后,屋内突然响起婴儿啼哭声,接着门闩急落,一位年轻妇人慌张开门。只见她青丝散乱,未化妆容,怀中有一婴孩,啼哭不止,右手持剑未归鞘,左手秉烛照客颜。那妇人将二人让进屋内,反手紧掩门户。
二人进屋看时,但见屋内虽贫寒却齐整。一盏油灯如豆,照见五六个孩儿蜷缩墙角,大的不过十来岁,小的尚在襁褓中啼哭。旁边横卧一条大汉,那汉子怎生模样?但见:面若重枣,唇如涂朱,堂堂八尺五六身躯,细细三柳细髭髯,丹凤眼,卧蚕眉,手中握青龙偃月刀,这条汉子端的与关胜有七八分相似,堂上正中供着一处灵位,上书“梁山泊众好神灵位”。
顾范则闻言回首,但见那女子,二十六岁年纪,又细观其神态,见其容妆何如?观之如何?只见:
头戴一顶攒珠银丝冠,两缕墨发垂肩,身着月白广袖流云袍,腰间悬一枚羊脂白玉玲珑佩,行动时清响泠然。手执一柄泥金折枝梅纸扇,指节修长,腕间隐隐透出几分书卷清气。
正值豆蔻之年,温婉娴淑,若春花之绽,秋月之皎。肌肤细腻,如凝脂之滑;腰肢纤柔,似束素之约。眉黛轻描,翠羽之轻盈;笑靥如花,遮扇之仙降凡尘,其步态轻盈,若凌波微步,举止间流露出不凡之气质。肌肤之细腻,宛如初雪之纯净,触之若无物,观之若珍宝。腰身之纤细,如柳之柔,随风轻摆,尽显婀娜之姿。鼻若悬胆。
眉如远山之黛,淡扫轻描,自然天成。目若秋水,深邃而清澈,顾盼之间,自有一番风情。笑颜如春日之暖阳,温暖人心;齿若编贝,洁白整齐,启唇一笑,足以倾城。其美,非独形貌之丽,更在于气质之雅,内外兼修,实为人间之绝色也。
有诗为证:
玉冠墨发映清辉,广袖流云踏月归。
折扇轻摇春水动,海棠簌簌落人衣。
豆蔻风华意气稠,银丝攒珠衬星眸。
腰间玉佩鸣风露,一笑疏狂醉画楼。
亦有诗为证:
豆蔻年华正当时,玉立亭亭似新荷。
杏眸含露犹带怯,樱唇未启笑先涡。
青丝绾作双丫髻,素手纤纤扶门框。
虽是布衣荆钗饰,难掩灵秀出尘姿。
且看那女子泪痕尚湿,原来姓花名凤梧,籍贯安庆人氏,小字花郎,号为娇女郎,小李广花荣的远房表妹,此女原是唐代花敬定将军之后。那花敬定公后人迁居安庆,传至凤梧之父花成,又徙居清风寨。后花成身故,临终时将女儿托付与花荣照料。年小花荣五岁,虽未得兄长神射真传,却也弓马娴熟。这女子常独坐山涧,抚琴自娱,清音袅袅,穿林渡水。后投在智多星吴用门下,学得排兵布阵之法,端的智谋过人。梁山泊上一众好汉,俱尊她作“智武侯”。
有诗赞这凤梧道:
学得西川八阵图,双袖藏兵握虎符。
运筹帷幄千机变,十三载就兵谋熟。
策出孙武亦叹服,阵列卧龙亦惊殊。
梁山皆赞智武侯,花氏凤梧耀江湖。
又有一首诗赞颂这凤梧曰:
唐将花门有遗风,凤梧本是娇女娃。
祖承敬定唐时勇,父徙清风寄晚霞。
琴涧空山传妙曲,兵韬吴帐展才华。
神机不让武侯智,梁山谁不赞娇花?
又有小诗赞曰:
智者凤梧,女中英杰,
兵书满腹,武略千篇。
师从吴用,智计无边,
布阵排兵,如龙腾渊。
文武双全,箭簇穿杨。
剑胆琴心,勇冠三军。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英雄儿女,英姿飒爽。
智武兼修,凤梧其名。
梁山泊内,声名远扬。
慧眼观世,英气冲天,
智武侯封,实至名归。
且说凤梧展阅书信,方知眼前之人乃是澜涛师弟范则,登时倒身下拜。范则慌忙搀住道:“贤妹休要如此!”当下众人叙礼落座。凤梧拭泪道:“自蒙公明哥哥托付遗孤,携众子侄离了梁山,辗转至这新乐村落脚。虽是穷乡僻壤,倒也得些天地灵气,五谷丰登,权且偷生。”范则拍膝叹道:“真个难为贤妹了!”又细问诸子近况,凤梧整了整衣衫,将诸般情由一一道来。
那关胜之子关铃,年方十九,生得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活脱脱关圣帝君再世。手中一柄青龙偃月刀,有万夫不当之勇,乃众小辈中第一人。呼延灼之子呼延钰,年方十五,使得好一对水磨八棱钢鞭,颇有乃父风范。其妹玉英,小钰四岁,生得杏脸桃腮,性子温婉可人,与徐宁之子徐晟两情相悦。那徐晟年长玉英一岁,使一条钩镰枪,端的是一对璧人,后结为秦晋之好。
那花荣之子逢春,年方十岁,深得其姑凤梧真传,文韬武略无一不精,尤其一张宝雕弓,百步穿杨,箭术直追其父当年。柴进之子柴福,年方九岁,使一杆点钢枪,虽年纪最小,却最是知书达理,众小辈皆以其为尊。董平之子董芳,年十一岁,生得剑眉星目,威风凛凛,一对绿沉枪使得神出鬼没,颇有乃父双枪将风范。张清之子张节,刚过十一岁生辰,飞石绝技已得其父七八分火候,百发百中。阮小二之子阮良,年近十八,水性极佳,其长女阮菲年方十二,亦能在浪里翻腾,常与宋清之子安平一处玩耍。小二幼女桂英尚在襁褓。李应之子李荣,年方七岁,一手飞刀绝技已显锋芒。总计梁山遗孤十二员,个个英雄年少,端的是一派兴旺气象。
范则手指左边那大汉问道:“这位好汉却是何人?”凤梧答道:“这位姓关名沧海,三十七八以内年纪,原是关胜哥哥的亲兄弟。当年随兄长一同上山聚义,后关胜哥哥病重之时,便将关铃托付与他。如今随我等同下山来,护持众家遗孤。因他生得赤面长髯,因其相貌酷似关圣帝君,江湖上都唤他作‘雄关圣’。”
有诗赞沧海道:
长髯藏英气,红面含神威。
青龙刀锋落,扫尽雷霆焰。
武圣有传人,梁山之义士。
名比杨业公,千古传英名。
又有小诗赞曰:
关胜弟所怀,共赴梁山泊。
兄长病榻前,重任临危受,
关铃承托付,责任重如山。
追随凤梧行,保孤志坚刚。
范则听罢,不觉潸然泪下,叹道:“真个苦了关兄与花家妹子!照料这许多遗孤,谈何容易?”沧海捋动长须,朗声笑道:“贤弟说哪里话!当日不能随公明哥哥同生共死,已是抱憾终身。今日护持众兄弟骨血,正是我辈本分,何言辛苦二字?”范则闻言愈加敬服,当下与凤梧商议定当,次日便差庄上得力伙计,备下车马,接众人到庄上安顿。
正说话间,忽见窗外寒光闪烁,剑影森森。但听得靴声囊囊,火把照得四下里通红。黄文铭拍案而起道:“大事不好!”范则急道:“定是前番射杀那泼贼头目事发,却不知何故惊动这许多官兵!”
话犹未了,门外梆子也似敲得震天响。众人面面相觑,只得拔了门闩。说时迟那时快,那领军的都监忽地一把按住门板,定睛将范则上下打量,不由失惊,啊呀一声道:“兀的不是顾家兄弟?怎地却在这里厮见!”只见那汉子,怎生模样?但见:
面如冠玉,目如鹰眼,剑眉弯月,狼臂虎腰,身长七尺,上济老女,下扶幼小,扶贫济弱,广交天下英雄客,不负江湖称赞名。
原来这条汉子姓殷名浩,表字唤为仁平,籍贯乃京兆府治所下宜寿县人氏,年方二十有七,祖上乃唐时秘书少监殷盈孙,后迁至宜寿县为官。其父殷天明曾在济州为官。因前任济州知府见他爱民如子,体恤百姓,端的是一副菩萨心肠,便举荐他做了本州兵马都监。此人生得面黄肌瘦,宽眉细眼,虎体猿臂,七尺以上身材,端的是一表人才,更兼文武兼备,胸藏韬略,枪棒功夫尤为了得。平日里轻财重义,挥金似土,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因其气度恢宏,有吞吐四海之志,江湖上都道他是“义通天”,更有人将他比作当世宋公明、晁天王,称他作“赛晁宋”。这殷浩在济州地界极有声望,但凡有英雄来投,不问出身贵贱,不计本领高低,必当推心置腹,以礼相待。
有诗赞这殷浩道:
虎臂能撑天柱裂,龙韬敢换世局才。
罡风荡垢清寰宇,义胆熔金铸甲鳞。
平生只守侠义道,赤胆忠心照丹墀。
江湖万里尊魁首,四海千秋仰壮怀。
又有一首诗颂这殷浩曰:
铁臂猿腰剑气深,黄面宽眉蕴慧心。
济世常怀唐秘书,安邦犹继汉良箴。
千金散尽英雄聚,一诺承当四海钦。
莫道儒生无胆魄,侠骨义气重千金。
又有小诗赞曰:
殷浩仁平号,长安故人家。
廿七岁风华,文武俱佳夸。
慷慨疏财处,义气贯长霞。
济州贤名扬,交游遍天涯。
英雄好汉慕,同饮江湖茶。
武艺精湛绝,英气映桃花。
不论高低贵,平等以待嘉,
义字心头挂,众人共称夸。
宋三郎身影,晁保正当家。
赛晁宋美誉,仁平德行嘉。
义通天赞誉,豪情荡九巴,
世人仰望间,英名千古遐。
当下众好汉面面相觑,殷浩猛然省得,急喝令军汉往后村巡哨。转身扯过范则入屋内叙话,细问缘由根脚。殷浩听罢拍案大笑:“叵耐那起撮鸟催命也似逼俺星夜出兵,却不道要拿的竟是自家兄弟!”范则急叉手问道:“哥哥,怎地惊动官府摆这般阵仗?”殷浩跌脚叹道:“众家兄弟不知,文铭贤弟射杀的那个鸟头领,唤作秦桦。这厮平日专在乡里横行,强占良家妇女,乃是本州秦大官人秦松的独苗。那秦大官人与知府老爷是连襟的勾当,他侄儿秦桦更是当朝职方员外郎秦桧的亲侄。如今秦大官人死了孩儿,直恼得七窍生烟,知府便发签差遣俺们星夜来捉凶身。”
范则听罢,自知闯下弥天大祸,当下叉手道:“哥哥将小弟这项上头颅割去复命便了,只求放过花家妹子并几位兄长的遗孤。”殷浩拍案大笑道:“贤弟说的甚么话!当年若非你舍命相救,殷某早做了刀下之鬼,今日岂能做忘恩负义之人!”说罢取过地图,指着一处道:“此间有个村落,尔等速速带着梁山好汉的骨血,往东十里便是聚豪庄,这去处尚未经官军搜查,快走!迟则生变!”
原来数年前,一伙强人猛扑济州城,殷浩点起兵马,出城迎敌。怎奈贼众势大,反将殷浩困在核心,重重围住。正在危急之际,却见顾范则引着数十庄客,从斜刺里杀将出来,施个巧计,破了强人。二人遂沥血为誓,结为生死之交。当下范则三人拜谢了,便引众子侄径投殷浩所指之处而去。
正是:
当年救命恩如山,今日解围义薄天。
不是英雄重然诺,怎教忠良出险关?
后有人诗赞道:
当年歃血誓生死,患难弟兄岂相负?
殷浩都监真豪杰,护得遗孤美名留。
却说官兵彻夜搜查,却如大海捞针,杳无踪迹。殷浩佯作愤懑,喝令收兵回营。那秦松在府衙闻报,直气得三尸神暴跳,七窍内生烟,拍案大骂道:“无能之辈!尽是饭囊衣架!”话音未落,忽觉天旋地转,喉头一甜,一口鲜血喷出,竟直挺挺栽倒在地。知府大惊,急唤郎中诊治。那郎中把脉片刻,摇头叹道:“老爷急火攻心,血脉崩决,已然气绝了。”原来这秦松平日酒色过度,早有暗疾,如今痛失爱子,急怒交加,竟就此一命呜呼。知府吓得面如土色,一面命人备办棺椁,以礼殡葬;一面修书急递东京,报与秦桧知晓。
正是:
作恶多端终有报,横行一世竟成空。
父子同日赴黄泉,留得骂名千古同。
却说顾范则一行人赶回庄子时,天色将明未明,东方已透出些鱼肚白。庄内众人慌忙迎入,范则引凤梧与澜涛相见,将前事备细说了一遍。范则听罢,拍案怒道:“这聚豪庄如今已是虎狼之穴,早晚必惹官兵来剿,岂可久留?当速寻个安稳去处,方是上策!”
众人听罢,俱各沉吟。少顷,陆丹婷拍案道:“小妹倒知一处好所在,不知众弟兄意下如何?”众人忙问端的。丹婷道:“闻得欧阳寿通、刘麟留下三个水军头目,领着千把官兵把守梁山泊。我等何不夺了这八百里水泊,重聚宋公明哥哥的义气,广纳天下好汉?”顾范则闻言大喜,掣出腰间宝剑喝道:“大丈夫处世,当带三尺青锋立不世功业!今日便学那晁天王、宋公明,也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众好汉齐声应和,当下各自收拾细软,整顿器械。正是:英雄聚义梁山泊,再树替天行道旗。
次日五更鸡唱,众好汉早已收拾停当。范则、子敏召集庄客问询,不愿随行者各赠银两遣散。谁知众庄客齐声叫道:“愿随二位庄主赴汤蹈火!”范则大喜,当即命人四下点火。但见烈焰腾空,将聚豪庄烧作白地。一行人取道东南,径奔石碣村。及至村口,但见断壁残垣间荒草萋萋,昔日阮氏兄弟饮酒的渔市,如今只剩几艘破船倒扣岸边,因为前番官兵沉螺舟进发后泊,扑天雕李应阵亡,官兵在此杀擒强掳,许多百姓往江南逃避战火去了。正是:烽火连天家国破,英雄聚义再起时。
众人到得村口,寻一处空地歇脚,商议破敌之策。陆丹婷道:“若要取那水泊,须先夺他水寨,只是有三员官军把守,端的难缠。”顾怡筠道:“俺水性颇熟,愿做先锋打头阵!”顾范则劝道:“贤妹的本事俺尽知,只是那三个水军统领俱是水性纯熟之辈,只怕你独自难敌。”阮良、阮菲兄妹齐声道:“叔叔休忧,我二人也识得水性,愿助怡筠姑姑同去,定要砍了那厮们的驴头来献功!”
顾范则听罢,把眼一瞪,喝道:“休得胡闹!你两个黄口小儿,厮杀岂是耍子?倘有闪失,俺怎对得起阮二哥!”阮良却是不服,挺胸道:“叔父差矣!自古英雄出少年。霍去病十三岁便随卫青征讨匈奴,俺今年已十五,如何去不得?”陆丹婷在旁笑道:“小郎君有志气,正该历练。”顾范则沉吟半晌,只得道:“也罢!阮菲年纪尚小,且留下。阮良侄儿可随文萱妹子同去,拨五百庄客与你二人,务要小心行事。”二人领命,点齐人马杀奔水寨而去。
顾范则沉吟片刻,对黄文铭道:“虽如此安排,俺心中仍是不安。平甫兄弟,你速领五百庄客前去接应。若见势头不妙,即刻杀出,定要护得阮良侄儿与怡筠妹子周全!”顾范则转头又吩咐龚辰骧、郁澜涛、关铃三人:“你等各带五百庄客,于水寨四周埋伏。倘有漏网之鱼,务要截住,休教走脱一个!”众人得令,各自点兵去了。顾范则按剑而立,望着水寨方向,心中暗道:“此番定要教那厮们片甲不留!”
且说顾怡筠与阮良点齐五百庄客,从石碣村湖荡里驾起十数只快船,摇橹的摇橹,划桨的划桨,直扑梁山水寨而来。看那水寨时,但见:旌旗蔽日,刀枪如林。这水寨端的有三员虎将与一千精锐水军把守,那三员将官皆是翻江倒海的好汉,惯经战阵。
为首这人姓郑名为浩博,表字子成,年方二十有七,籍贯京兆府人氏,乃是刘麟心腹爱将,济州府第一水军统领,水中本事端的了得,具有翻江倒海之能。惯使一对虎头钢鞭,因此江湖上都唤他做“水狂魔”。
有诗赞浩博道:
长如水中狂魔龙,虎头鞭下敌丧命。
水军阵中立奇功,好汉原来是浩博。
又有一首颂这浩博曰:
铜盔映浪赤缨扬,铁塔横波水作屏 。
蛟绡战袍藏玄甲,鼍皮袋列镞如星 。
分水钢鞭驱魍魉,劈涛双锏裂沧溟 。
京兆子成狂魔号,翻江倒海震淮荆。
又有小诗赞曰:
京兆府英才,浩博威名响。
二十七春秋,水中蛟龙王。
刘麟亲信将,济州水上光。
技艺非凡处,江海任徜徉。
虎头鞭双舞,浪涛中张扬。
水性极佳者,翻江倒海强。
蛟龙出深渊,狂魔水中藏。
名声赫赫振,水狂魔非妄。
首将风度翩,气势冲霄昂。
水中真霸主,豪情万丈量。
水军耍威风,济州城传唱,
水战无人敌,威名远四方。
那第二个好汉姓赵名晟,表字子明,年方二十有三,籍贯濮阳人氏,与郑浩博结为生死弟兄。此人最善驾船拔寨,惯使一对青铜双戈,常立于船头指挥三军,最喜冲锋陷阵,因此江湖人称“搅破龙”。
有诗赞赵晟道:
尖嘴细腮武功高,两把短戈破浪涛。
水军阵中破万人,赵晟功劳居首位。
又有一首颂这赵晟曰:
青铜双戈劈浪开,搅破龙名震九垓。
驾船拔寨如风火,冲阵搴旗若霆雷。
濮阳豪杰同生死,湖海英豪共胆魄。
年少雄姿谁可似?仲谋公瑾逊奇才。
又有小诗赞曰:
濮阳子弟骁,赵晟名晟奇。
廿三少年郎,豪情荡胸臆。
结义兄弟旁,浩博共飞扬。
驾船拔寨勇,双戈映朝阳。
青铜双戈握,锋芒闪寒霜。
立于船首处,挥戈断苍茫。
善战且冲锋,龙潭闯虎腔,
搅破龙名号,威名震八荒。
兄弟同心力,水陆并驰张。
赵晟风采展,英气盖长江。
海阔凭鱼跃,鹏程万里航。
搅破龙呼啸,激浪卷千章。
这第三个好汉姓向名震,表字子威,年方二十有二,籍贯乃资阳人氏,乃是欧阳寿通门下高徒。善使一把诛龙戏水剑,端的了得。最会潜伏水中,待贼人近前,猛地跃出取人性命,因此江湖上都唤他作“常水妖”。
有诗赞向震道:
凛凛身材七尺余,玲珑双眼好灵巧。
翻江倒海强如龙,向震威名水万里。
又有一首颂这向震曰:
诛龙出鞘浪分排,戏水寒光射斗淮。
潜伏似魅千顷静,突袭如电一声雷。
子威得授欧阳术,湖海频添魍魉骸。
莫道妖名唯诡谲,蛟潭原是真龙材!
又有小诗赞曰:
资阳俊逸子,向震少年强。
廿二岁月长,剑舞碧波凉。
寿通门下徒,技击水中藏。
诛龙戏水剑,光影剑中王。
潜形入深渊,鬼魅夺魂枪。
猛跃突袭时,贼胆寒冰凉。
常水妖之名,水面底下藏。
无声却致命,夜幕中翱翔。
悍将英姿现,潜行猎暗场。
向震身手矫,剑光划破苍。
海底龙宫静,妖影舞刀光。
英雄传说扬,常水妖名香。
当下三将计议已定,尽起寨中水军,排开阵势。那三员虎将气定神闲,立于寨门之上。顾怡筠见敌军阵势森严,青丝迎风而舞,朗声道:“三位将军且听!如今奸臣当道,残害忠良。雷将不思扫除君侧,反来剿戮义士,岂非助纣为虐?”话音未落,郑浩博突然狂笑,震得战旗猎猎作响道:“黄毛丫头想让我郑浩博归降?除非赢过我手中鞭,休说忠论义?看鞭!”话音未落,赵晟早挥动青铜双戈,率众水军杀奔而来。顾怡筠更不答话,舞起虎头双刀迎敌。霎时间,两下里战船相接,刀光剑影,杀作一团。
却说这郑浩博端的好手段,一对虎头鞭舞得似风车般旋转,早打翻十数个喽啰。顾怡筠却也尽得兄长真传,两口刀上下翻飞,端的是水泼不进,教浩博半点便宜也占不得。正斗到紧处,向震、赵晟双双抢出助阵。阮良大喝一声,好似半空起个霹雳,挥手中长杆刀截住二人。这小郎君年纪虽轻,手段却高,一杆刀使得神出鬼没,竟以一身敌住二将,全无半分惧色。那向、赵二人剑戈并举,一时竟也奈何他不得。
忽听得“飕”的一声响,一员官将应弦而倒。再看那向震时,左肩早着了一箭,脚下打个滑蹋,扑通一声跌入水中。这向震端的是条好汉,咬碎钢牙拔出箭矢,待要挣起身来,却被五六个虎狼庄客发声喊,一拥而上,捆翻在地。那赵晟见向震失手,惊得魂飞天外,急挥双戈抢上岸来。不防芦苇丛中绊马索齐发,把这“搅破龙”绊得倒栽葱也似跌翻。龚辰骧、郁澜涛、关铃三将早从埋伏处跃出,不由分说,将赵晟五花大绑捆了。原来这三员将俱奉陆丹婷将令,在此埋伏多时矣!
话说郑浩博见两兄弟遭擒,心头咯噔一响,手中那条鞭却似蛟龙出海,越发使得风雨不透。顾怡筠在阵前暗喝声彩,忽听得水寨里锣鼓乱响,报说水军尽没,山上步卒也都陷在埋伏里。浩博听得魂飞魄散,急卖个破绽,掣转鞭梢便要夺路。早被岸上黄文铭瞧得真切,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嗤的一声响,狼牙箭正穿入左腿。浩博咬牙拔出箭镞,待要挣挫,顾怡筠快马已到近前,只舒纤臂轻轻一挟,便似鹰拿燕雀般掀翻在地。众军汉发声喊,一拥而上缚定。水军见主将尽失,哪个敢再战?纷纷抛了刀枪,拜伏乞降。
经过众好汉齐心协力,终将水泊梁山收复。这一下,有分教:英雄重立三关寨,替天行道续忠魂。毕竟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