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现场鉴定

    柳林店之行,在“墨白工作室”这池静水中投下了一颗石子,涟漪荡开,竟引来了意想不到的关注。陈墨白那番入情入理的话,以及最后对那工匠标记的点拨,经由村民口耳相传,竟给他博了个“公道明白陈老师”的名声。没过几天,工作室便接到了一通来自更偏远山区——黑山峪村的求助电话。

    电话那头的老村长语气急切,说村里几户人家合伙清理一口废弃多年的老窖时,也挖出了些瓶瓶罐罐和几件金属器皿,本来相安无事,可不知怎的,最近开始流传这些东西里藏着前朝地主老财的“大宝贝”,价值连城,原本和睦的几家人顿时起了猜忌,关系紧张起来。

    “陈老师,您可得来给掌掌眼,断个代,估个价,把这事给平息下去啊!咱这穷山沟,可经不起这么折腾!”老村长言辞恳切。

    陈墨白放下电话,揉了揉眉心。金三钱在一旁翘着二郎腿,悠悠道:“看见没?这名气出去了,麻烦事也就跟着来了。这穷乡僻壤的,能有什么真宝贝?八成又是以讹传讹。”

    林清瑶却觉得这是个机会:“民间器物是数据库的薄弱环节,多收集些样本总是好的。而且,能帮乡亲们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好事。”

    顾青山默默擦拭着他的镊子,表示随时可以出发。

    于是,四人小队再次出动。这次的路更加难走,吉普车在盘山土路上颠簸了近三个小时,才抵达藏在大山褶皱里的黑山峪村。村子比柳林店更显破败,老村长和几户当事人家早已等在村口,眼神里混杂着期盼、焦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贪婪。

    挖出的东西摆放在村大队部的旧桌子上,比王老五家的丰富些:几个青花瓷碗和陶罐,釉色灰暗,画工粗率;一把锈迹斑斑的铜壶;一个缺了盖子的锡酒壶;还有几件黑乎乎的、形制怪异的铁器。

    围观村民比柳林店更多,窃窃私语声不绝于耳,都在猜测这些东西到底值多少钱。

    陈墨白依旧是先安抚众人:“乡亲们放心,东西我们一定仔细看,给出个公道的说法。东西是大家一起发现的,该怎么处理,还得你们自己商量,我们只负责把东西的来历和价值说清楚。”

    他走上前,没有立刻上手,而是先整体扫视了一遍。这些器物散发着一种统一的、略显闭塞沉闷的气息,与他之前感知过的官窑精品或玲珑阁遗物截然不同。他深吸一口气,凝神静气,将“触灵”感知缓缓笼罩过去。

    瞬间,一股混杂着泥土霉味、烟火气、以及一种属于小富即安者的、略带保守和算计的情绪残留,涌入他的感知。画面碎片模糊地闪现:穿着臃肿棉袍的男人在昏暗油灯下拨弄算盘,妇人小心地擦拭着这些日常器皿,孩童在院子里追逐打闹……背景是连绵的土山和深宅大院的一角。气息的年代感,大致在清末民初。

    “东西都是清末民初的,”陈墨白开口,声音清晰稳定,“出自咱们这附近,一个不算特别富裕,但也略有薄产的地主家庭。是那时候的日常用品,不是什么官窑御制,更谈不上‘前朝大宝贝’。”

    这话一出,人群中响起一阵失望的唏嘘声,那几户当事人家脸上的期待也黯淡了下去。

    陈墨白开始一件件上手细看,并示意林清瑶记录。

    他拿起一个青花碗,指着上面的缠枝莲纹:“画工比较随意,青花发色灰暗,是典型的民窑粗瓷,当时普通富户人家常用。”

    又拿起那把铜壶,敲了敲,听了听声音,看了看锈色:“铜质一般,做工也普通,就是烧水用的。”

    那几件铁器,他仔细辨认了形制,判断是当时用于仓储或防御的普通器物,并无特殊之处。

    他的判断有理有据,结合着感知到的那股“地主家余粮”的气息,更是笃定。顾青山也上前,仔细查看了瓷器的胎釉和铁器的锻造痕迹,微微颔首,认可陈墨白的判断。

    “那……陈老师,这些东西,总共能值多少钱?”一个当事人忍不住问道,这也是所有村民最关心的问题。

    陈墨白在心里快速估算了一下,报出了一个比柳林店银元略高,但绝对谈不上“价值连城”的数字。“主要是这几个青花碗和铜壶还有点市场价值,其他的,更多是历史研究意义。”

    真实的数字打破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但也让紧张的气氛缓和了下来。既然不是什么天降横财,也就没必要撕破脸皮争抢了。

    老村长松了口气,连忙打圆场:“好了好了,都听见了吧?陈老师是明白人!这些东西,就按老规矩,几家平分了算了,留着当个念想也行!”

    事情似乎就要这样平息。陈墨白却心中微动,他再次拿起那个看起来最不起眼、缺了盖子的锡酒壶。这壶造型普通,表面还有不少磕碰和划痕,但他刚才感知时,隐约觉得这壶的“情绪”残留,似乎比其他器物更复杂一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刻意隐藏的意味。

    他不动声色地运转能力,更加专注地探查锡壶的内部。壶壁很厚,隔绝了大部分感知。但当他将一丝意念集中壶底时,指尖似乎触碰到了一处极其细微的、内壁的凹凸感,不像铸造痕迹,倒像是……后来刻上去的?

    他心中疑窦丛生,表面上却依旧平静,对那几户人家说:“这锡壶品相差,不值什么钱,如果你们不介意,我按市价把它买下来,拿回去做个标本研究,丰富一下我们的数据库,怎么样?”

    那几户人家正觉得这东西鸡肋,一听还能换点小钱,自然满口答应。

    带着一丝疑虑和那个不起眼的锡酒壶,陈墨白一行人告别了黑山峪村。回程的路上,他反复摩挲着那个冰凉的锡壶,心中的那种异样感越来越清晰。

    “怎么?这破壶还有啥名堂?”金三钱眯着眼问。

    “说不好,”陈墨白眉头微蹙,“就是感觉……这壶肚子里的东西,可能比它表面上看起来的,要复杂一点。得回去好好‘看看’。”

    一次看似普通的乡村鉴定,或许又将引出一个被尘埃掩埋的秘密。陈墨白隐约觉得,这看似闭塞的山村,这普通的地主遗物,其背后牵连的,可能远不止是几家农户的争执那么简单。那锡壶内壁隐藏的,会是什么呢?(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触物鉴宝,一眼千年不错,请把《触物鉴宝,一眼千年》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触物鉴宝,一眼千年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