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下榻的新罗酒店套房。
王盛屏退了左右,独自站在落地窗前,俯瞰着首尔江南区。
脑海中复回放着试镜时的画面,尤其是那几位小演员的眼神、姿态和潜在的化学反应。
林允儿……他低声念着这个名字。
十四岁的年纪,确实比最初设想中“小金书贤”的模糊设定要偏大一些。
原版《一次别离》中的女儿特梅,年龄较小,其无辜感和被迫卷入成人世界纠纷的茫然是戏剧张力的重要来源。
但若采用林允儿,她身上那种已初具雏形的清丽气质和开始懂得审视世界的眼神,则能将角色的内涵引向另一个维度——
一个近乎步入青春期、对家庭矛盾、道德困境已有相当理解力的少女,她的沉默将不再是纯粹的懵懂,而更可能是一种清醒的痛苦和艰难的抉择,这同样具有强大的冲击力,甚至更添一份残酷。
“年龄往上调一调,设定在十三、四岁……似乎也不错。”王盛摩挲着下巴,若有所思。
这样一来,丈夫金志勋和妻子朴敏熙的年龄感也需要相应微调,从原设的三十出头略微提升至三十五至四十岁区间,更能体现中年危机、事业瓶颈与抚养青春期女儿、赡养患病老人的多重压力。
柳承龙的形象稍加化妆和状态调整,完全可以胜任。
李兵兵本身气质成熟知性,演绎一位处于事业与家庭十字路口的三十五、六岁女性,反而比强行年轻化更具说服力。
关键在于,选择林允儿,意味着将“纯洁的观察者”部分转化为“半知的参与者”,戏剧的重心会发生微妙偏移,但挖掘得当,或许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且,林允儿那未经太多表演雕琢的自然感,以及SM练习生体系赋予的镜头感和纪律性,都是加分项。
至于韩语台词……王盛想到这个问题。
欧洲三大电影节,尤其是威尼斯,对于参赛影片的语言真实性和表演的沉浸感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
使用大量配音,尤其是在主要角色上,几乎是自绝于主要奖项竞争。
评委会更倾向于选择那些演员原声演出、能最大限度传递角色灵魂和情感细微变化的作品。
尽量用韩语原声……
反正是给韩国招黑。
王盛拿定主意。
这对李兵兵和范小胖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韩语与汉语分属不同语系,发音习惯、语调、语法结构差异巨大,短时间内要达到表演级别的水准,难度极高。
绝非简单背下台词、模仿发音就能过关,需要理解台词背后的情绪逻辑,甚至要改变口腔肌肉记忆,让语言成为角色的一部分,而非负担。
但事在人为。
王盛立即联系了李婷婷,下达指令:
一、立即为李兵兵、范小胖聘请最顶级的韩语台词老师,要求具备演员台词训练经验,最好是在华留学的韩国戏剧专业人才或资深配音演员。课程强度拉满,采用沉浸式教学。
二、收集大量韩国当代生活剧、特别是涉及家庭、职场题材的影视作品,供两位演员观摩,熟悉韩国人的表达方式、语气节奏乃至肢体语言。
三、与剧组协商,剧本的韩语终版务必尽快定稿,留给演员足够的预习和消化时间。
目标是争取在两个月内,让李兵兵和范小胖的韩语台词达到“表演级”——即能够流畅、自然、富有情感地进行对白,口音问题可以适当包容,但绝不能让人出戏。
接下来是时间安排。
王盛审视着自己的日程表。
现在是三月中旬,威尼斯电影节的报名截止日期是六月底。
这意味着,《首尔别离》最晚必须在五月底之前完成所有后期制作,包括剪辑、调色、音效混录,并制成符合电影节要求的DCP。
满打满算,留给拍摄和后期的时间不足三个月。
而这期间,四月初,《大闹天宫》就要在成龙快乐园的摄影棚及外地实景地开机。
作为总投资超过三亿人民币、旨在打造中国神话史诗标杆的超级项目,又是徐客首次在王盛全力支持下执掌如此大规模的工业制作,王盛必须投入大量精力进行前期定调、中期监督,尤其是特效镜头的设计和拍摄指导,确保其视觉风格与故事内核的统一。
整个四、五月份,他的工作重心必然要倾斜到《大闹天宫》上。
《首尔别离》的拍摄,最快也只能安排到六月份之后。
这与威尼斯的报名截止期冲突。
权衡利弊,王盛迅速做出决断,放弃冲击2004年威尼斯电影节。
“时间太赶,仓促上马反而会毁了这个本子。”
他对随后赶来汇报工作的助理分析道,“艺术片需要沉淀,需要打磨。我们不能为了赶电影节而牺牲作品质量。
《首尔别离》的价值,不在于它是否能在今年亮相威尼斯,而在于它本身能达到的艺术高度。”
他指示助理:“通知韩方,项目按计划启动,但拍摄期定在八月底或九月初。我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剧本围读、演员排练、技术筹备。目标调整为明年(2005年)的柏林电影或者戛纳。”
这样一来,时间立刻宽裕了许多。
李兵兵和范小胖有将近五个月的时间攻克语言关;王盛也能在集中精力搞定《大闹天宫》的前中期拍摄后,再全身心投入到《首尔别离》的导演工作中。
……
3月22日,首尔,君悦酒店宴会厅。
镁光灯如同密集的闪电,将大厅映照得如同白昼。
巨大的背景板上,中韩双语的“电影《首尔别离》项目启动新闻发布会”字样格外醒目。
王盛一身剪裁合体的深色西装,沉稳地坐在主席台中央。
他的左边,是满面红光的郑泰元,作为韩方主要合作制片人;右边,则是盛装出席、略显紧张但努力保持微笑的李兵兵和范小胖。
导演王盛、制片人郑泰元、编剧(盛影核心编剧团队代表)、以及主演柳承龙、李兵兵、申荣均、范小胖、林允儿(由其母亲和经纪人陪同)等主创人员悉数亮相。
王盛首先用中文介绍了项目初衷:“《首尔别离》是一部深入探讨当代东亚家庭、伦理、阶级与人性的作品。
它根植于韩国现实社会土壤,但希望其表达的情感与困境能超越国界,引发广泛共鸣。
我们汇聚了中韩两国非常优秀的电影人,旨在打造一部具有艺术深度和国际视野的作品。”
他的发言通过同声传译传递给在场的韩国媒体和国际记者。
随后,郑泰元用韩语表达了激动之情,盛赞王盛的眼光与魄力,并承诺将调动韩国最优质的资源确保影片顺利制作。
演员环节,柳承龙表达了对角色的期待和对王盛导演的信任;
李兵兵用苦练数日的韩语简单问候,并表示会全力以赴学习语言、塑造角色,虽然发音尚显生涩,但态度诚恳,赢得了掌声;
范小胖同样用韩语做了简短自我介绍,笑容明媚,努力展现亲和力;
最受关注的林允儿,则显得有些害羞,用清脆的嗓音表达了对参与国际级电影制作的荣幸和努力决心。
发布会的高潮是签约仪式。
在王盛和现场数百名媒体记者的见证下,盛影传媒集团的代表与泰元娱乐的郑泰元社长,在铺着墨绿色绒布的签约台上,交换了签署完毕的合作合同文本。
双方起身握手,相机快门声震耳欲聋,标志着电影《首尔别离》项目正式进入实质性筹备阶段。
发布会后,项目组迅速运转起来。
剧本最终版的打磨、分镜头脚本的绘制、场景勘察、服化道设计、拍摄计划制定……各项工作在王盛确立的框架下有条不紊地展开。
而李兵兵和范小胖,则在发布会次日便投入了更为密集和艰苦的韩语台词训练中。
王盛将《首尔别离》的日常筹备工作交由国际业务部副总监和指定的执行制片人负责,自己则只把握关键决策和艺术方向。
……
时间悄然滑入四月。
京城怀揉。
成龙快乐园一期建设的摄影棚。
4月1日,上午八点零八分,吉时。
在一号摄影棚外,临时搭建的仪式区人头攒动,红毯铺地,香案高设。
《大闹天宫》开机仪式在此举行。
没有邀请过多媒体,场面相对内部,但气氛庄重热烈。
巨大的横幅迎风招展,背景板上是徐客亲自绘制的孙悟空概念图,桀骜不驯,神采飞扬。
总导演徐客、监制/出品人王盛、动作导演袁和平、美术指导霍廷霄、摄影指导赵小丁等主创核心,以及主演六小龄童(孙悟空)、李晓冉(暂定饰演观音,此角色在后续章节或有调整)、吴刚(玉帝)、刘洵(太上老君)等主要演员齐聚一堂。
王盛与徐客并肩站在最前方。
经历过《蜀山传》的挫折与沉淀,此时的徐客眼神中更多了一份笃定和创作激情。
王盛的支持与信任,以及公司和电影厂联盟提供的技术保障,让他有了放手一搏、实现心中东方神话幻境的底气。
案上陈列着烤乳猪、水果、糕点等贡品,香烛缭绕。
在王盛的示意下,徐客作为总导演,率先上前,手持三炷香,对着天地四方及镜头深深三鞠躬,神情肃穆,口中念念有词,祈求拍摄顺利。
随后,王盛、袁和平、六小龄童等主创依次上前敬香。
紧接着,王盛、徐客共同掀开了覆盖在摄影机上的红绸布,宣布《大闹天宫》正式开机!
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仪式结束后,剧组没有片刻停歇,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拍摄中。
按照计划,前期将主要拍摄一些实景部分,包括在怀揉外围山区搭建的“花果山”场景,以及后续将转场至桂省、南云等地取景的“水帘洞”、“天庭仙境”等外景。
一号摄影棚内,第一个镜头即将开拍——那是孙悟空在花果山带领群猴操练的宏大场面。
数百名身着猴形戏服的武行演员早已准备就绪,化妆师在做着最后的补妆。
巨大的绿幕前,架设着多台高性能摄影机。
王盛和徐客一起坐在监视器后,袁和平在现场亲自指挥武行们的走位和动作。
“《大闹天宫》,第一场,第一镜,第一次!”场记打板声清脆响起。
“Action!”
导演徐客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摄影棚。
刹那间,猴群的嘶鸣声、兵器的碰撞声、鼓风机扬起的尘土……构成了一幅喧嚣而充满生命力的画卷。
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一个灵巧的筋斗翻上高台,火眼金睛扫视着他的猴子猴孙,那股天生的桀骜与王者之气,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视线。(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