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身立命

    重阳过后,秋意更浓。新家窗外的梧桐树开始泛黄,偶尔有几片叶子打着旋儿飘落。苏予锦站在阳台上,望着小区里嬉闹的孩子们,心里盘算着米豆已经上幼儿园,自己该找个班上了。

    “妈妈,我也想去玩。“米豆扯着她的衣角,眼巴巴地看着楼下。

    “等妈妈做完饭,我们把肚子喂得饱饱的再去,苏予锦摸摸儿子的头,心里既期待又有些怅然,孩子白天在幼儿园,她也该找点事做。

    就在这时,手机响了。是南乔:“项目提前结束了,我今晚就能到家。“

    这消息像一阵暖风,吹散了连日的阴霾。米豆听说爸爸要回来,高兴得满屋子跑。

    傍晚,门锁转动的声音响起。南乔风尘仆仆地站在门口,手里还拎着给米豆买的奥特曼。

    “爸爸!“米豆扑进他怀里。

    苏予锦站在一旁,看着父子俩亲热,连日来的委屈和疲惫似乎都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南乔放下儿子,走到她面前,轻轻握住她的手:“辛苦你了。“

    就这一句话,让她红了眼眶。

    晚饭时,苏予锦说起找工作的想法。南乔沉吟片刻:“你想做什么?“

    “之前买房时接触过房产销售,我觉得挺适合。“苏予锦说,“时间相对自由,还能照顾米豆。“下班了能带到米豆。

    也好。“南乔点头,“不过别太辛苦,妈恢复得差不多了,等她回来帮忙带米豆了你在去不迟。

    第二天,苏予锦主动给之前卖房给他们的张经理打了电话。“张经理,我是之前买房的苏予锦。听说你们在招人?“

    三天后,苏予锦站在“幸福城售房部面前。玻璃门上贴着的招聘启事被雨水打湿了一角,“无责任底薪2500+高提成“的字样依然醒目。她整理了下白衬衫的领子,推门进去。

    面试她的销售主管姓陈,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女人,穿着合身的黑色套装,手指甲修剪得很整齐。

    “为什么想来做房产销售?“陈主管翻看她的简历。

    苏予锦实话实说:“刚买了房,压力很大。而且我自己买过房,知道客户最关心什么。“

    陈主管点点头:“这行很苦,每天要打几百个电话,带看风雨无阻,有客户的时候可能要忙到十点还在签合同。你孩子还小,能适应吗?“

    “我能吃苦。“苏予锦说,“而且我比年轻人更需要这份工作。“

    培训持续了三天。在门店后面的小会议室里,几个新人挤在一起。讲师是公司的销冠,在黑板上写满密密麻麻的数字:

    “首套房利率4.1%,二套4.9%...“

    “满五唯一免征个人所得税...“

    “学区划分以当年教育局文件为准...“

    苏予锦埋头记笔记,把重点都用红笔标出来。午休时,其他人在聊天,她独自跑到公司的销控栏前,默背最新的在售房源信息。

    正式上岗第一天,主管给她分了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先熟悉系统,等一下跟着同事们下乡发宣传单。下午回来在带你去样板间。“

    今天是她第一次跟着主管下乡发宣传单,目的地是城郊的清水镇。陈主管的白色轿车后备箱里,塞满了厚厚的楼盘宣传册和防水帆布包。

    “乡下和城里发传单不一样。”陈主管递给她一双劳保手套和一双厚底雨鞋,“穿上,田埂上露水重。”

    苏予锦默默换鞋,发现主管自己也穿着一身轻便的运动装,完全不像平时在店里那个穿着高跟鞋、妆容精致的女强人。

    车驶出城区,水泥路渐渐变成柏油路,最后是碎石路。路两旁是一望无际的稻田,稻穗低垂,泛着金黄。苏予锦摇下车窗,闻到泥土和稻草的清香。

    “很意外?”陈主管瞥了她一眼,“觉得发传单很低级?”苏予锦老实点头:“有点。”

    “记住,乡下的客户最实在。”陈主管说,“他们可能一辈子就买这一套房,要看你的诚意。”

    第一站是清水镇的早市。正值赶集日,街上人头攒动。陈经理把车停在市场外,从后备箱搬出两个折叠桌。

    “你守东边,我守西边。”主管利落地支起易拉宝,“记住,见人就笑,被拒绝了也别垮脸。”

    苏予锦站在桌子后,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第一个小时,她手足无措。递出去的传单大多被无视,有人接过去随手就扔在地上。有次她追着一个大妈想多介绍两句,对方不耐烦地摆手:“没钱买房!”

    临近中午,太阳毒辣起来。苏予锦的衬衫后背湿了一大片,嗓子也开始发干。她数了数,一上午只发出不到一百份传单。

    这时主管走过来,递给她一瓶矿泉水:“看你发传单的样子,太僵硬了。”

    她示范给苏予锦看:不是机械地递出传单,而是先观察。看见带孩子的老人,就说学区;看见年轻夫妻,就提婚房优惠;看见开着三轮车来赶集的,适时递上传单:“大哥,看看新区的门面房?”

    苏予锦恍然大悟。下午她学聪明了,看见一个在菜摊前犹豫的大姐,主动上前帮着她挑西红柿。

    “大姐,这家的西红柿是自己种的,比那边大棚的好。”

    大姐惊讶地看她:“你懂这个?”

    “我婆婆也种菜。”苏予锦笑着说,自然地递上传单,“我们在新区有个楼盘,带菜园的。”

    这次,大姐认真收下了传单。

    傍晚集市散去,她们转战到村口的大榕树下。这里是村里人纳凉聊天的地方,几个老人正在下棋。

    陈主管从车上搬下一箱矿泉水,分给在场的老人:“天热,喝口水。”

    苏予锦有样学样,帮着一个老婆婆捶背:“奶奶,您这肩膀是年轻时候累着的吧?”

    “可不是嘛,”老婆婆眯着眼,“挑稻子挑的。”

    就这样,她们和村民聊起了家常。苏予锦发现,这些老人虽然自己不买房,但他们的子女很多在城里打工,正是潜在的客户。

    天色渐暗,最后一个传单发完时,苏予锦的腿已经站麻了。回程的路上,她靠在车窗上,看着窗外掠过的田野。

    “今天有什么收获?”主管问。

    苏予锦想了想:“发传单不是发传单,是在交朋友。”

    陈经理笑了:“悟性不错。下周末还来吗?”

    “来。”苏予锦毫不犹豫。

    她掏出手机,看到微信里已经多了十几个村民的好友申请。其中一个备注是:“想问新区那个带菜园的房。”

    夜色中,白色轿车驶回灯火通明的城市。苏予锦望着窗外,想起那个说要给儿子买婚房的大姐,想起那个想搬来和女儿同住的老婆婆。每一张传单背后,都是一个安家的梦想。

    样板间里,苏予锦注意到飘窗台面的接缝处有些粗糙,默默记在本子上。主管看在眼里,点点头:“观察很仔细。“

    第一次单独接待客户是个周末。客户是看到街头广告主动打电话来咨询的一对年轻夫妇,想买婚房,预算有限。苏予锦提前准备了五套房源,每套都做了详细的优缺点分析

    看第三套房时,女方小声对丈夫说:“这套厨房好像小了点。“

    苏予锦立即接话:“确实,不过我把隔壁栋同户型的尺寸量过了,可以把这面非承重墙打掉,这样厨房能扩大两平米。“她掏出手机,“我拍了改造后的照片,您可以参考。“

    这个细节打动了客户。虽然当天没定,但第二天他们就打电话来约复看。

    为了尽快熟悉业务,苏予锦把米豆的作息表和工作时间完美对接:早上七点送孩子去幼儿园,八点到公司开晨会;下六点请对门王阿姨帮忙接孩子,自己加班到七点;晚上等孩子睡了,再起来背房源信息。

    有天王阿姨临时有事,苏予锦只好带着米豆去带看。客户是一对老夫妻,看见孩子很欢喜。米豆乖巧地坐在小区长椅上吃饼干,苏予锦一边介绍户型,一边不时回头看一眼。

    “妈妈在工作。“米豆对老奶奶说,“我很乖的。“

    老太太心软了,看完房悄悄对苏予锦说:“我女儿也像你这么不容易。这套房我们定了。“

    客户交认筹金那天,苏予锦在洗手间里哭了。不是为提成,而是为自己终于能在家庭和事业间找到平衡。

    渐渐地,她摸索出自己的优势:作为母亲,她更懂得刚需客户对学区的执着;作为妻子,她明白厨房操作台的高度差那几厘米意味着什么;作为曾经租过房的人,她知道租客最在意采光和储物空间。

    一个月后,她已经能熟练地计算各种税费,记住了周边三十个小区的物业费,甚至能背出重点学区的入学政策。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客户需求:张老师要安静,李医生注重采光,王阿姨的孙子对粉尘过敏...

    发薪日那天,给南给米豆买了他心心念念的乐高。剩下的钱,她单独开了一个账户,命名为“提前还款基金“。

    晚上加完班回家,南乔在小区门口等她。路灯把两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累不累?“他接过她的包。

    苏予锦摇摇头,高兴的说道:“今天签了一单。“

    南乔看着她眼下的乌青,心疼地说:“别太拼。“

    “不拼不行啊。“苏予锦望向自家那扇亮着灯的窗户,“我想让米豆知道,妈妈在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回到家,米豆已经睡了,枕边放着一张画:一个短发女人拿着公文包,旁边写着“我的妈妈“。

    苏予锦把画仔细收好,放进工作包的夹层里。明天,她还要早起准备宣传单下乡。这份工作很苦,但她终于在柴米油盐之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战场。(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烟火围城不错,请把《烟火围城》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烟火围城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