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十年之约与新的起点

    十月的阳光把李家庄小学的操场晒得暖融融的,风里飘着番茄的清甜,混着泥土的湿润气息,像一坛刚开封的蜜酒。劳动教育基地的金属架上,番茄藤顺着网格爬得满满当当,翠绿的叶子间缀着颗颗红果,有的半红半绿,像裹了层糖霜;有的全红透了,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最显眼的是中间那架藤——孩子们用细麻绳把藤蔓绕成个小小的“十”字,绳结处还系着彩色的纸星星,风一吹,星星轻轻晃,映得“十”字格外鲜活。

    “老师说,这个‘十’字是给林叔叔的公司庆生的!”扎羊角辫的小女孩蹲在田埂边,手里攥着把塑料小铲子,铲头还沾着点湿土。她踮着脚,够到最下层的一颗红番茄,指尖轻轻碰了碰果皮,确认够软了,才小心翼翼地把铲子插进番茄蒂旁的土里,轻轻一撬——“啪嗒”一声,番茄落在她手心里,暖乎乎的,还带着阳光的温度。

    不远处的石凳上,张奶奶正眯着眼晒太阳,蓝布衫的袖口磨出了浅白的边,手里还攥着个布袋子。小女孩捧着番茄跑过去,仰着小脸递过去:“张奶奶,这颗最甜,您尝尝!我刚才偷偷闻了,比我妈妈买的草莓还香!”张奶奶笑着接过来,粗糙的手指蹭过女孩的羊角辫,用袖口轻轻擦了擦番茄表皮的细尘,咬了一口——清甜的汁水顺着嘴角流下来,她赶紧用手背擦了擦,眼里满是笑意:“哎哟,这汁水足得很!比我年轻时在自家菜园种的老品种还甜,还不用天天浇水——你说这智能花盆,咋就这么省心呢?”

    女孩指着番茄藤下的白色花盆,花盆侧面有个小小的显示屏,上面跳着“湿度 65%”“光照充足”的字样:“老师说,这里面有传感器,土干了会自己浇水,还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施肥呢!”张奶奶凑过去看,眼神里满是新奇,像个好奇的孩子。

    不远处的工具棚旁,老吴正蹲在地上,手里拿着个巴掌大的控制面板,两个徒弟围在他身边,手里捧着笔记本。控制面板是浅灰色的,上面的按钮比普通开关大了一圈,“花盆浇水”“台灯开关”“血压计测量”的字样用深黑色加粗,连老花眼都能看清。老吴用手指按了按“花盆浇水”的按钮,旁边的智能花盆立刻发出“滴”的一声,底部缓缓渗出细水,滋润着番茄藤的根部。

    “下个月就能量产了,”老吴拍了拍控制面板,掌心的老茧蹭过塑料外壳,声音里满是骄傲,“咱们特意加了方言识别,老人在家不用找老花镜,说句‘浇水’‘开台灯’,它就听得懂——上次我带回去给我妈试,她不用再颤巍巍按小按钮,高兴得给我煮了碗鸡蛋面。”大徒弟赶紧在笔记本上记下来,笔尖飞快:“吴师傅,那咱们要不要加个紧急呼叫按钮?万一老人不舒服,按一下就能联系子女。”老吴眼睛一亮,拍了下大腿:“好主意!明天就加,咱们做设备,就得让老人用着放心。”

    太阳升到头顶时,庆典要开始了。临时搭的土台用木板铺着,上面铺了块红布,是村里小学的国旗班用的,边角还绣着小小的五角星。林舟蹲在土台边,手指摩挲着口袋里的旧手机——那是十年前他失业时用的,黑色的外壳磨出了划痕,屏幕左上角裂了道斜斜的缝,电池松了,得用橡皮筋紧紧绑着才不会掉出来。他掏出来看了看,屏幕亮起来,还能看见十年前存的短信:“明天要是还找不到工作,咱们就去菜市场买块豆腐,煮碗豆腐汤。”是苏晴当时发的,现在想起来,还暖得人心头发颤。

    “林总,该您上台了!”苏晴抱着浩浩走过来,浩浩穿着件蓝色的小外套,手里攥着朵向日葵,花瓣上还沾着晨露。林舟站起身,把旧手机揣回口袋,深吸了口气——风里的番茄香更浓了,还有孩子们的笑声,像撒了把糖在空气里。

    他站在土台上,目光扫过台下的人:苏晴抱着浩浩,浩浩正举着向日葵朝他挥手;老吴握着大徒弟的手,还在小声叮嘱着什么;张总监手里拿着刚打印的订单,纸页被风吹得轻轻晃;孩子们坐在田埂上,手里捧着刚摘的番茄,像捧着一颗颗小太阳。

    “十年前,我拿着这部旧手机,蹲在人才市场门口,不知道明天能不能吃上饭。”林舟的声音有些哽咽,他从口袋里掏出旧手机,举起来给大家看,屏幕的裂缝在阳光下格外明显,“那时候我连房租都快交不起,是苏晴把她的首饰当了,给我凑了创业的钱;是老吴放下手里的活,跟着我一起跑工厂,连工资都没提;是张总监把家里的存款取出来,说‘我信你能做成’。”

    台下静悄悄的,只有风拂过番茄藤的“沙沙”声。林舟的目光落在浩浩身上,孩子正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看他,手里的向日葵举得更高了。“十年后,我们有了自己的工厂,有了帮骑手省力气的联盟,有了让孩子懂‘根’的公益基金——这些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你们每个人,把我的梦想,变成了大家的梦想。”

    话音刚落,张总监推着一个三层蛋糕走过来。蛋糕是乳白色的,最上层用黑巧克力做了个小小的智能花盆,花盆上刻着“十年扎根,向阳生长”八个字,笔画里还嵌着细闪的糖粒,花盆里插着十根蜡烛,火苗在风里轻轻晃,映得巧克力花盆亮晶晶的。“林总,这是我们车间的师傅们连夜做的,”张总监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巧克力用的是咱们资助的云南小学种的可可豆,甜得很,您尝尝!”

    老吴凑过来,拍了拍林舟的肩膀:“等下个月适老化设备量产了,咱们再给公益基金多捐点钱,让更多学校有劳动基地,让孩子们都能尝尝自己种的菜!”孩子们跟着起哄:“我们要种西瓜!要种草莓!”笑声像铃铛似的,在基地里传开。

    “林总!林总!”小林抱着一叠文件跑过来,额头上全是汗,衬衫后背湿了一大片,“农业大学刚签了合作协议!要和咱们共建‘乡村智能种植研究院’,以后咱们的智能花盆能种水稻、种玉米,还能教农民伯伯用智能技术,让庄稼长得更好!”他把协议递到林舟面前,上面的红色印章格外醒目。

    苏晴牵着浩浩走过来,浩浩挣脱妈妈的手,捧着向日葵跑上台,仰着小脸把花束递到林舟面前:“爸爸,这是我和小朋友一起扎的!老师说,向日葵永远向着太阳,就像我们永远向着好的方向走。”花束中间夹着张画纸,上面是浩浩用蜡笔画的“未来花盆”:花盆上有个小小的太阳能板,旁边画了个小喇叭,下面歪歪扭扭写着“能给爷爷讲故事的花盆”。“爸爸,我长大了要考农业大学,帮你做最好的花盆,让爷爷奶奶都能种出甜番茄!”

    林舟蹲下来,把浩浩抱进怀里。向日葵的清香飘进鼻腔,带着晨露的凉意,暖得他眼眶发烫。他低头看浩浩的画,蜡笔的颜色涂得有些出界,却格外认真——太阳能板是亮黄色的,小喇叭是红色的,花盆里还画了颗小小的番茄,像个红色的小太阳。

    台下的人也热闹起来:张奶奶和几个老人坐在石凳上,剥着刚摘的毛豆;老吴带着徒弟调试新设备,控制面板的灯光闪着柔和的光;孩子们在田埂上追着跑,手里拿着刚摘的番茄,偶尔咬一口,笑得一脸甜;苏晴站在土台边,手里拿着水壶,给旁边的番茄藤浇了点水,目光落在林舟和浩浩身上,满是温柔。

    没有红毯,没有礼炮,只有泥土的气息、番茄的清香,还有身边人的笑声。林舟抱着浩浩,手指轻轻摸过巧克力花盆上的字——“十年扎根,向阳生长”。他知道,这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他们会把智能花盆送到更多乡村学校,让孩子们知道“食物从哪里来”;会把适老化设备装到更多老人家里,让他们不用再为按按钮发愁;会把智能种植技术教给更多农民,让土地结出更甜的果实。

    风里的番茄香更浓了,孩子们的笑声落在田埂上,顺着番茄藤爬上去,绕着那个小小的“十”字,久久不散。林舟握着浩浩的手,看着远处的夕阳——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把大家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条条扎根在土里的藤蔓,稳稳地,朝着阳光的方向,慢慢生长。

    原来最好的未来,从不是凭空想象的。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是一群人一起,握着彼此的手,带着初心,朝着阳光的方向,慢慢走出来的。(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霓虹下的旧手机不错,请把《霓虹下的旧手机》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霓虹下的旧手机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