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田庄深处见沉疴

    几日后,筹备已久的“安澜”商队终于扬帆起航。

    柳禄领着整合好的队伍,带着北地的期望与南方的货物,在晨光微熹中,踏上了首次北行的征程。

    车队辘辘远去,扬起淡淡的尘土,林望舒站在府门外,直至那队伍化作天边模糊的黑点,依旧怔怔地望着。

    眉宇间笼着一层挥之不去的忧思与牵挂,不似平日那般沉静。

    周氏在一旁细细观察着她的神色,轻轻拉过她的手,温声问道:

    “我儿,商队之事已安排得极为妥帖,有二舅掌总,有老兵引路,有郡主护卫,你为何还这般心神不宁?倒像是比当年初次见我还紧张些。”

    林望舒被婆母点破心绪,微微一愣,随即露出一抹略带涩然的笑容。

    她沉默了片刻,目光投向那空阔的、象征着远方与自由的天际,声音里带着一种平日少见的、属于她灵魂的感慨:

    “娘,我只是觉得,这天地如此之大,男子可以随心所欲地去闯荡,读书科举、行商做工、从军报国,路有千万条。

    而我们女子,自出生起,仿佛就被圈定在了一方小小的庭院之内,言行举止皆有定规,婚姻前程多不由己,所能选择的,实在太少太少。”

    她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向往:

    “儿媳有时会想,若是有一天,能组建一支完全由女子组成的商队、镖队,让她们也能凭自己的本事,走出这深宅大院,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挣一份属于自己的天地,那该多好。”

    周氏闻言,并未立刻反驳,只是轻轻叹了口气,拍了拍她的手背:

    “傻孩子,你的心思,娘懂。

    只是,你看安平郡主,论身份、论能耐、论在这北地的权势,谁还能管束得了她?

    可她可曾真正随心所欲地‘出去’过?

    人生在世,遗憾之事十之八九,非是人力所能尽改。”

    她见林望舒神色依旧有些怅然,便转了话题:

    “好了,莫再空想了,先回去用午食。

    下午随娘去个地方,带上何伯。娘想让你看看,看过之后,或许你会有些更新的想法。”

    午后,一行人并未在城内停留,马车径直出了城,往郊外而去。

    除了周氏、林望舒与何伯,连王煜和黎小昕也被带上了。

    马车行了小半个时辰,在一处占地颇广、却显得有几分寂寥的田庄前停下。

    这便是王家在郊外最大的一处庄子。

    然而,与想象中佃户忙碌、田垄整齐的景象不同,庄子里人影绰绰。

    仔细看去,做工的人虽多,其中却有许多是肢体残缺、或行动不便的老者,甚至还有不少妇孺在旁做些零碎活计。

    整个庄子给人一种“活少人多”的沉重感。

    许多正在劳作的人,或是缺了一只臂膀,或是跛了一只脚,却依旧在努力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

    王煜和黎小昕看得怔住了。

    他们曾以为自己流落街头、食不果腹已是人间至苦,此刻见到这些缺手断脚、却仍在烈日下挣扎求存的成年人。

    尤其是看到那些躲在母亲身后、面黄肌瘦的孩童,两个孩子的眼中都露出了震撼与迷茫交织的神情。

    周氏的目光缓缓扫过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语气沉静地对林望舒道:

    “看出来了吧?

    这里,其实算不得是寻常的田庄。

    是王家,也是你公爹和许多军中同袍,多年来心照不宣的习惯。

    这里安置那些伤退下来、无处可去的老兵,以及他们的家眷。”

    她进一步解释:

    “光靠我们王家,是养不起这么多人的。

    安平郡主心善,时常会送些米粮衣物过来。

    军营那边,若有多余的军需物资,或是抚恤银钱,也会尽量拨付一些。

    每年家里采买些东西,也会先分出一部分单子,让他们加工,比如编织些草垫、修补些皮具,好歹能换几个铜板贴补。”

    她叹了口气,“可是终究是活少,收入更少。而这些人,大多因伤残或是年迈,已很难再去外面寻别的活路了。”

    周氏示意何伯上前。何伯对庄内情况了如指掌,条理清晰地汇报起来:

    每年新增的退养人数、庄田的实际产出、郡主府与军营的接济数目、以及每年仍存在的银钱与物资缺口……

    听着那一连串让人忧心的数字,林望舒方才因商队而生出的那点关于“女子自由”的浪漫遐想,瞬间被拉回了沉重无比的现实。

    她只觉得肩头沉沉压上了千斤重担,眉头紧紧蹙起。

    周氏看着她骤然紧张、甚至有些无措的神情,不由笑了,那笑容里带着宽慰与信任:

    “傻孩子,娘不是要你立刻就变出金山银山来填这个窟窿。

    这事,这么多年都过来了,也不急在这三五年。

    只是,如今王家这一支,就剩下我们婆媳和煜儿三个。

    这件事,既然王家在做,以后就需要你来接手,继续做下去。”

    她顿了顿:

    “娘嫁妆里,恰好有两个租约到期的铺面,位置尚可,你先拿去,或租或自己经营,都由你。

    再给你一千两银子,算是启动的本钱。

    娘看你手里能动用的产业也不多,先试试。”

    林望舒连忙推拒:

    “娘,这如何使得?这是您的嫁妆,而且,这压力太大了。”

    一旁的何伯见状,适时地上前半步,带着几分老家人特有的、试图缓和气氛的憨厚笑容,插话道:

    “少夫人莫要惶恐,当年老夫人刚接手这些事时,也亏过不少银钱呢,都是慢慢摸索过来的。”

    周氏也笑道:

    “何伯说的是。你现在不收,我还能给谁?

    煜儿还小,他也是你的儿子。

    娘的嫁妆厚实着呢,如今家里主子少,开销也省,存在库房里不过是死物,还不如趁着我脑子还清楚,交到你手里,让它活起来。

    这一千两,算是公中支给你的,不用你拿嫁妆贴补。”

    她指了指何伯,“回头让何伯从公账上支给你。铺子的契书,我让钱嬷嬷找出来,过到你名下。”

    话已至此,林望舒知道这不仅是婆母的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她看着庄子里那些默默劳作的身影,看着王煜和黎小昕似懂非懂却明显受到触动的眼神,终于深吸一口气,屈膝深深一礼:

    “娘,儿媳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夕阳西下,将一行人的身影拉得长长。

    回城的马车上,林望舒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田垄与远山,心中那份因商队远行而起的飘渺忧思,已被眼前这具体而微、关乎数百人生计的沉重课题所取代。

    自由之路道阻且长,而脚下之路,更是任重道远。(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红楼双姝记不错,请把《红楼双姝记》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红楼双姝记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