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期刚过,吴氏那边便传来了好消息——硝石制冰,成功了!
消息传到内宅,周氏与林望舒婆媳二人皆是喜上眉梢。
林望舒当即吩咐,先用第一批洁净的冰,依着先前承诺,给王煜、黎小昕并府里几个得脸的下人孩子,做了些简单的冰镇酸梅汤和绿豆汤。
孩子们捧着那沁凉剔透的碗盏,小口啜饮着前所未有的冰凉甘醇,一个个眼睛瞪得溜圆,发出满足的喟叹。
王煜更是拉着林望舒的衣袖,眼巴巴地问:“娘,明天还能喝吗?”逗得众人哈哈大笑。
兑现了对孩子们的诺言,婆媳二人心中亦是满足。
既验证了效果,冰饮铺子的筹备便紧锣密鼓地张罗起来。
周氏给的那个铺面位置尚可,稍加整理,挂上“清凉居”的朴素招牌,便择了个晴日开张了。
铺子里主要售卖冰块,也兼卖几样简单的冰镇饮子,如酸梅汤、绿豆汤,甚至尝试着用捣碎的鲜果混合少量乳酪和糖水,做成简易的“冰碗”,价格定得颇为亲民。
开张不过几日,在这日渐炎热的北地小城,便引来了不少关注,虽因成本所限,利润不算丰厚,但胜在需求稳定,口碑渐起。
这一日,三堂婶王孟氏风风火火地登门了。
她与周氏在花厅坐下,寒暄几句便切入正题,原来是她娘家在邻镇,听闻王家弄出了稀罕的冰饮,便想从中牵线,由她定期从“清凉居”采购一批冰饮,运回娘家镇上售卖。
“嫂子,望舒,你们是不知道,我们那镇上,如今也热得有些慌了,这等解暑的好东西不是很好买。
这还没到最热的时候呢,等入了伏,只怕更是抢手。这生意,我看做得!”
王孟氏说得两眼放光。
林望舒与周氏对视一眼,都觉得这是好事。
既能拓宽销路,又能加强与三房的关系,便爽快地应承下来,与王孟氏商定了供货数量与价格,签了简单的契书。
送走干劲十足的王孟氏,婆媳二人心情颇佳。
然而,刚送走一位亲戚,门房便又来禀报,说是新任县令夫人刘氏递了帖子,请求拜见。
婆媳二人闻言,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
这位新上任的县令,她们所知不多,只知其姓胡,是寒门出身,凭科举入仕,据说是中了进士后,不知因何故被贬谪到此地。
至于这位县令夫人刘氏,背景更是模糊,只听说是与原配夫妻,同样出身寒微。
周氏天性谨慎,尤其涉及官场,更不愿多惹是非,沉吟道:
“望舒,咱们身上还带着孝,不便多见外客。况且这新县令底细不明,贸然相见,万一牵涉进什么是非,反为不美。不若寻个由头推了吧?”
林望舒却有不同的想法,她分析道:
“娘,咱们身上有诰命,论品级在她之上,她来见我们,本就该她守着规矩。
寒门出身,往往意味着在朝中根基浅薄,少有盘根错节的背景,不易引出大麻烦。
这位沈县令被贬至此,却未丢官身,可见要么得罪的人权势不算滔天,要么只是不得上头欢心,并非犯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
此地天高皇帝远,咱们结个善缘,总比平白得罪人强。不如先见见,看看这位刘夫人是何等人物再说。”
周氏见儿媳思虑周全,且不怕麻烦,便也点头同意了:
“既如此,便依你。你如今是当家主母,这些交际应酬,你拿主意便是。”
她心里也明白,望舒骨子里还是更欣赏与读书明理的人家交往。
次日,县令夫人刘氏如约而至。
她穿着半新的藕荷色夏衫,料子普通,头上也只簪了支素银簪子,打扮甚是简朴。
见到周氏与林望舒,她依礼下拜,动作间略显生涩局促,显然对高门大户的繁琐礼仪并不熟稔。
然而,当她抬起头时,眉眼间却是一片清明坦荡,并无谄媚之色,举止言谈虽直率了些,却自有一股不卑不亢的气度。
周氏与林望舒皆是阅人不少,见刘氏如此情状,非但没有轻视,反而心生几分好感。
寒暄不过两句,刘氏便有些接不上那些官眷间惯常的虚词套话,脸上微红,索性直接说明了来意:
“老夫人,王夫人,妾身今日冒昧来访,实是有事相求。”
她语气带着几分不好意思,却也干脆,
“听闻府上开的‘清凉居’,所售冰饮,价格甚是公道。妾身想能否向贵府长期采买一些冰块?”
她微微赧然,解释道:“不瞒二位,县衙按规制,每日供给的冰块有限,不过小小一方,于解暑实在是杯水车薪。
妾身家中清寒,并无多少积蓄,城中其他售卖冰块的商铺,价格高昂,实在难以负担。
眼看天气越来越热,尤其是外子,他每年苦夏,身着官服处理公务,时常热得汗流浃背,精神不济。
妾身想着,若能提前备下些冰块,也好让他能稍稍舒缓些。身子总是自家的,马虎不得。”
她话语朴实,关切之情却溢于言表。
林望舒闻言,心中了然,又有些触动。
她看向周氏,周氏微微颔首,示意由她决断。林望舒便对刘氏温言道:
“胡夫人一片苦心,令人动容。这冰块并非稀罕物,既然夫人需要,定期供应自然无妨。价格便按市价九成,您看可好?”
刘氏见林望舒答应得如此爽快,且价格公允,顿时喜出望外,连连道谢。
双方当即商定了每月供冰的数量与交接事宜。
送走千恩万谢的刘氏,林望舒心中却并未放松。刘氏提及城中另有商家售冰且价格高昂,这提醒了她。
制冰关键在于硝石,若被有心人垄断了硝石来源,她的冰饮生意乃至对刘氏这等需求的供应,恐怕都要受制于人。
此事,必须未雨绸缪。她立刻想到,若要确保硝石供应无虞,安平郡主的名头最为好用。
有郡主这面大旗,北地境内,想必无人敢在硝石上刻意刁难王家。
念头既定,林望舒便着手筹办了一个小型的冰饮宴,特意下了帖子,邀请安平郡主、族长王老太公,以及几家素日交好、在北地颇有影响力的武官家眷过府一叙。
宴设在水榭,凉风习习。
席面上摆满了新制的各色冰饮与时令瓜果。
郡主与族长夫妇欣然前来,几位受邀的夫人也对这新颖的消暑方式赞不绝口。
杨彪呷了一口冰镇酸梅汤,咂咂嘴,朗声笑道:
“这玩意儿,甜丝丝,凉飕飕,倒是你们姑娘媳妇们的心头好。俺老杨还是觉得,大碗喝酒更痛快。”
引得众人一阵善意的哄笑。
安平郡主却颇给面子,品尝了用鲜果制成的冰碗,点头赞道:
“确实清爽宜人,难为你们想得出来。”
席间气氛融洽,林望舒顺势便将自家经营冰饮,并欲保障硝石供应之事,以闲谈的方式提了出来。
郡主何等精明,闻言瞥了林望舒一眼,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笑意,却并未点破,只淡淡道:
“如今抚剑那丫头,听说跟你举荐的那位先生学医去了?”
得到肯定答复后,她随意地摆了摆手,“嗯,晚些时候,我让人送些硝石过来。这个夏天,你们千户府的硝石,断不会缺了便是。”
有了郡主这句轻描淡写却分量十足的承诺,林望舒心中大石彻底落地。
这一场冰饮宴,既联络了感情,展示了新品,更为重要的硝石来源铺平了道路,可谓一举数得。
看着水榭中言笑晏晏的众人,林望舒知道,这“清凉”生意,乃至更深远的布局,总算是在这北地稳稳地迈出了第一步。(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