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砚的生活也恢复了平静。她不再被 “夺命飘写” 的恐惧困扰,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学习和生活上。她加入了学校的新闻社团,参与了很多校园新闻的报道,用自己的笔记录着校园里的点点滴滴,传递着正能量。
苏晓和其他室友也为林砚感到骄傲,她们经常一起去图书馆看书、去食堂吃饭、去校园里散步。有时候,她们路过校史展览馆,还会进去看看 307 教室,回忆起那段惊心动魄的经历。
有一天,林砚在图书馆看书,遇到了档案馆的那位老奶奶。老奶奶看到她,笑着走了过来:“林砚同学,听说你帮那个叫沈清的女学生讨回了公道,真是个勇敢的孩子。”
“奶奶,这是我应该做的。” 林砚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当年的事,我知道一些,可我那时候人微言轻,帮不上什么忙。现在好了,真相大白了,沈清也能安息了。” 老奶奶叹了口气,“谢谢你,让这个被遗忘的故事,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林砚看着老奶奶,心里很感动。她知道,这件事的圆满解决,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努力,还有很多人的支持和帮助 —— 警察的尽职尽责、学校的重视、同学们的鼓励,还有沈清自己留下的证据和怨念,都在推动着正义的到来。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林砚就到了毕业的时候。在毕业典礼上,林砚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她没有讲太多华丽的辞藻,而是分享了自己追查 “夺命飘写” 真相、帮助沈清沉冤得雪的故事。
“…… 在追查真相的过程中,我害怕过、退缩过,可每当我想起沈清在日记里写下的绝望和希望,我就告诉自己,不能放弃。因为我知道,真相和正义,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东西。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正义就一定会到来。”
林砚的发言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很多老师和学生都被她的故事感动,也被她的勇敢和坚持所鼓舞。
毕业后,林砚成为了一名记者。她始终记得自己在毕业典礼上说过的话,用自己的笔揭露真相、传递正义,报道了很多有影响力的新闻,帮助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
有时候,她会回到城市学院,看看校史展览馆里的 307 教室,看看沈清的日记。每次看到那些熟悉的字迹和照片,她都会想起那段难忘的经历,想起那个在旧教里徘徊了快四十年的灵魂。
她知道,“夺命飘写” 的故事已经成为了城市学院的一段历史,一段警示后人的历史。而她,也会带着这段经历,继续在追求真相和正义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毕业三年后,林砚已是本地知名报社的深度调查记者。她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不畏艰难的精神,报道了多起推动社会进步的新闻事件,在业内小有名气。这天,她接到一个匿名线索,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几分颤抖:“林记者,你还记得城市学院的‘夺命飘写’吗?旧教…… 旧教又出事了。”
林砚的心猛地一沉。自***伏法、旧教改造成校史展览馆后,“夺命飘写” 的传说便渐渐被人淡忘,怎么会突然又出事?她追问详情,对方却只留下一句 “新的飘写,在展览馆的墙壁上”,便匆匆挂了电话。
第二天一早,林砚驱车前往城市学院。熟悉的石拱门依旧矗立,只是门前的梧桐树枝繁叶茂,比三年前粗壮了不少。她径直走向校史展览馆 —— 曾经的旧教。展览馆外,几名保安正围着墙壁议论纷纷,神色紧张。
林砚挤上前,只见展览馆西侧的墙壁上,赫然出现几行红色字迹,像是用鲜血写成,歪歪扭扭却格外刺眼:“还我公道,下一个就是你”。这字迹的风格,竟与当年沈清留下的 “飘写” 有几分相似。
“林记者?” 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林砚回头,看到了当年档案馆的老奶奶。如今老奶奶已退休,偶尔会来展览馆帮忙整理资料。“您怎么来了?” 林砚问道。
“听说这里又出现了飘写,我放心不下,就过来看看。” 老奶奶叹了口气,“当年沈清的事好不容易平息,怎么又出这种事?”
林砚仔细观察着墙上的字迹,发现字迹还未完全干透,应该是昨晚留下的。她又绕着展览馆走了一圈,注意到展览馆后门的锁有被撬动过的痕迹。难道是有人故意为之,模仿当年的 “夺命飘写” 制造恐慌?
她找到学校的负责人,负责人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姓王。王主任满脸愁容:“林记者,这事要是传出去,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啊。我们已经安排人清理字迹了,也加强了安保。”
“王主任,这事不能简单地清理和加强安保就完事。” 林砚严肃地说,“当年‘夺命飘写’的背后藏着沈清的冤屈,这次的飘写说不定也有隐情。我希望学校能配合我调查,找出真相。”
王主任犹豫了一下,最终点了点头:“好吧,我们会配合你。但你一定要尽快查明真相,别让事情闹大。”
林砚首先调取了展览馆周边的监控录像。昨晚凌晨两点左右,一个穿着黑色连帽衫的人影出现在展览馆后门,用工具撬开了门锁,进入展览馆后不久,又从后门出来,在西侧墙壁上写下了红色字迹,然后迅速消失在夜色中。由于光线昏暗,监控录像无法看清此人的面容。
她又询问了昨晚值班的保安。保安说,昨晚他在巡逻时,曾听到展览馆内有轻微的响动,但以为是风吹动展品发出的声音,就没在意。现在想来,那响动很可能就是撬锁的声音。
林砚回到报社,开始梳理线索。模仿 “夺命飘写” 制造恐慌,凶手的目的是什么?是单纯的恶作剧,还是与当年的事件有关,想掩盖什么秘密,或者是有新的冤屈需要伸张?
她想起当年沈清的日记里提到,***在学校里很有威望,会不会还有其他受害者?或者,***当年还有同伙,如今想为他报仇,故意制造事端?
为了找到更多线索,林砚决定再次走访当年了解沈清事件的人。她首先想到了苏晓。苏晓毕业后留在了本地,成为了一名小学老师。两人约在一家咖啡馆见面。
“你说旧教又出现飘写了?” 苏晓听到消息后,满脸震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还有人没被揪出来?”
“目前还不清楚。” 林砚说,“我想问问你,当年你表哥有没有跟你提过,***在学校里还有没有其他不当行为,或者有没有其他受害者?”
苏晓皱着眉回忆了一会儿:“我表哥好像提过一句,说当年学校里有传言,除了沈清,还有一个女学生也和***走得很近,后来那个女学生突然转学了,不知道是不是也受到了伤害。但具体是谁,我表哥也不清楚。”
这个线索让林砚眼前一亮。如果真有其他受害者,那么这次的飘写很可能与这位受害者有关。她决定顺着这条线索继续调查,找到这位神秘的转学女学生。
林砚再次来到城市学院,这次她直接去了校史展览馆的资料室。资料室里保存着学校历年的学生档案,她希望能从中找到那位神秘转学生的信息。
在资料室管理员的帮助下,林砚查阅了 1986 年前后的学生转学记录。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在 1986 年 9 月的转学记录里,找到了一个名叫 “赵雅” 的女生。赵雅是中文系 1985 级的学生,和沈清同级,1986 年 9 月办理了转学手续,转学理由是 “家庭原因”。
“赵雅……” 林砚默念着这个名字,心里充满了疑问。1986 年 9 月,正是沈清自杀后不久,赵雅在这个时候转学,真的是因为家庭原因,还是另有隐情?
她查阅了赵雅的档案,档案里只有她的基本信息和成绩记录,没有更多有价值的线索。档案上显示,赵雅的籍贯是邻市的一个小县城。林砚决定,去赵雅的籍贯地寻找她的下落。
周末,林砚驱车前往邻市的小县城。县城不大,她根据档案上的地址,找到了赵雅当年居住的小区。小区已经有些老旧,林砚挨家挨户地打听,终于有一位老人告诉她,赵雅家早就搬走了,好像搬到了市区,但具体地址不清楚。
林砚没有放弃,她又去了县城的派出所,希望能通过户籍系统找到赵雅的最新地址。派出所的民警在查阅后告诉她,赵雅在 2000 年左右将户口迁到了本市的一个小区,但具体门牌号需要进一步核实。
回到本市后,林砚根据民警提供的小区地址,找到了那个小区。小区环境不错,林砚在小区里打听赵雅的下落,一位热心的阿姨告诉她,赵雅就住在 3 号楼 2 单元 501 室,而且赵雅现在是一名医生,在市第一医院工作。
林砚兴奋不已,她立刻前往市第一医院。在医院的导诊台,她询问了赵雅的科室,得知赵雅在妇产科工作。林砚来到妇产科,看到一位穿着白大褂、气质优雅的中年女性正在给病人看病,她猜想这就是赵雅。
等赵雅看完病,林砚走上前:“赵医生,您好,我是报社的记者林砚,想跟您聊聊当年在城市学院的事。”
赵雅听到 “城市学院” 四个字,脸色瞬间变了,眼神里闪过一丝慌乱:“我不认识你,也没什么好聊的。” 说完,她转身就想走。
“赵医生,我知道您当年突然转学肯定有原因,也知道您可能和***的事有关。” 林砚急忙说道,“现在城市学院又出现了‘飘写’,我怀疑和当年的事有关,希望您能告诉我真相,帮助我查明真相,也还当年可能受到伤害的人一个公道。”
赵雅停下脚步,沉默了很久,然后叹了口气:“好吧,我们去楼下的咖啡馆聊。”
两人来到医院楼下的咖啡馆,找了个安静的角落坐下。赵雅喝了一口咖啡,才缓缓开口:“当年,我确实和***走得很近。他是我的写作老师,经常夸我有天赋,还主动提出要指导我写作。我那时候年轻,对他很崇拜,就经常去他的办公室请教问题。”
“后来呢?” 林砚追问道。
“后来,他对我的态度越来越暧昧,经常给我买礼物,还约我出去吃饭。我渐渐觉得不对劲,想和他保持距离,可他却威胁我,说如果我不听他的话,就不让我毕业,还会毁掉我的前途。” 赵雅的声音有些哽咽,“那时候沈清的事已经在学校里传开了,我知道她是被***迫害的,我很害怕,怕自己也会落得和她一样的下场。”
“所以你就选择了转学?” 林砚问道。
赵雅点了点头:“我不敢告诉家人真相,只能找借口说家庭原因需要转学。转学后,我改了名字,重新开始了生活,再也没回过城市学院,也没和当年的同学联系过。这些年来,我一直活在恐惧和愧疚中,恐惧***会找到我,愧疚自己没能站出来为沈清作证。”
“那你知道这次城市学院出现的‘飘写’是谁干的吗?” 林砚问道。
赵雅摇了摇头:“我不知道。但我觉得,肯定是有人知道了当年的真相,想为沈清,也为可能存在的其他受害者讨回公道。”
林砚看着赵雅,心里明白了。赵雅虽然也是受害者之一,但她选择了逃避。而这次的 “飘写”,很可能是另一位知情者或受害者,想用这种方式引起关注,推动真相的进一步揭露。
离开医院后,林砚更加坚定了调查的决心。她知道,当年的事件远没有结束,还有更多的秘密等待着她去挖掘。
从赵雅那里得到线索后,林砚开始重新梳理当年的事件。她意识到,***在城市学院任教期间,很可能还迫害过其他学生,只是这些学生都像赵雅一样,选择了沉默和逃避。
为了找到更多受害者,林砚在报社的网站上发布了一则征集线索的公告,希望当年了解情况的人能主动联系她。公告发布后,很多人给她发来消息,其中一条消息引起了她的注意。
发消息的人自称是城市学院 1984 级的学生,名叫孙明。孙明在消息里说,当年他的同班同学刘莉,也曾受到过***的骚扰,后来刘莉精神出现问题,退学回家了。
林砚立刻联系了孙明。孙明告诉林砚,刘莉当年是中文系的才女,写的文章很受***的赏识。***经常以指导写作为名,单独约刘莉见面,后来还对刘莉进行骚扰。刘莉不堪其扰,又不敢告诉别人,精神逐渐崩溃,最后只能退学。
“那你知道刘莉现在的下落吗?” 林砚问道。
“我不清楚。” 孙明说,“刘莉退学后,就和我们失去了联系。听说她回家后,病情时好时坏,她的家人也很少和外界联系。”
林砚没有放弃,她根据孙明提供的刘莉的籍贯信息,找到了刘莉的老家 —— 一个偏远的山村。山村交通不便,林砚辗转多次,才终于到达。
在村民的指引下,林砚找到了刘莉的家。刘莉的家是一座破旧的土坯房,院子里杂草丛生。林砚敲了敲门,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打开了门,她是刘莉的母亲。
得知林砚的来意后,刘莉的母亲忍不住哭了起来:“我女儿命苦啊!当年在学校受了欺负,回来后就精神失常了,这么多年来,一直疯疯癫癫的,好好的一个人,就这样毁了!”
林砚走进屋里,看到刘莉坐在墙角的椅子上,眼神呆滞,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别过来,别碰我……” 看到刘莉的样子,林砚心里一阵刺痛。
“阿姨,当年刘莉在学校到底发生了什么?您能跟我说说吗?” 林砚轻声问道。
刘莉的母亲擦了擦眼泪,缓缓说道:“当年她回家后,总是说有个老师欺负她,还威胁她。我们问她是谁,她却不敢说。后来她的精神越来越差,经常半夜惊醒,说有人要杀她。我们带她去看医生,医生说是精神分裂症,需要长期治疗。可家里条件不好,根本没钱给她治病,只能看着她一天天变成这样。”
林砚从刘莉家出来,心情沉重。她没想到,***的罪行竟然如此严重,毁了这么多年轻女孩的一生。而这次的 “飘写”,很可能就是为了这些受害者而出现的。
回到报社后,林砚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那头的人说:“林记者,你一直在调查***的事,也找过赵雅和刘莉的家人,我知道你想为这些受害者讨回公道。我可以告诉你一些关于***的秘密,但你必须保证,不会暴露我的身份。”
“你是谁?你知道什么秘密?” 林砚警惕地问道。
“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当年在学校里不仅迫害学生,还贪污了学校的科研经费。他把贪污的钱用来买通学校的领导,所以当年他出事后,学校才会极力掩盖真相,只把他开除了事。” 对方的声音很沙哑,像是经过了处理。
“你有证据吗?” 林砚问道。
“我有一份***当年的贪污账目,藏在城市学院旧教的地下室里。当年学校改造旧教时,地下室被封了起来,很少有人知道。你可以去那里找找,或许能找到更多证据。” 说完,对方就挂了电话。
林砚心里一动。如果能找到***贪污的证据,不仅能进一步揭露他的罪行,还能挖出当年包庇他的学校领导。她决定,去旧教的地下室一探究竟。
林砚再次来到城市学院,找到王主任,提出要去旧教的地下室看看。王主任面露难色:“地下室早就被封了,里面又黑又潮湿,而且不安全,还是别去了。”
“王主任,地下室里可能藏着重要的证据,关系到当年***事件的更多真相,也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如果我能找到证据,不仅能还受害者一个公道,也能让学校彻底摆脱当年犯事的阴影。” 林砚诚恳地说。
王主任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同意了。他找来了学校的后勤人员,打开了通往地下室的入口。入口在展览馆的一个杂物间里,被一堆破旧的桌椅挡住,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后勤人员打开入口的铁门,一股潮湿、发霉的气味扑面而来。林砚打开手电筒,小心翼翼地走了下去。地下室里一片漆黑,只有手电筒的光束照亮了前方的路。地面上积满了灰尘,墙壁上长满了青苔,时不时还能听到水滴的声音。
林砚沿着墙壁慢慢往前走,仔细观察着周围的环境。地下室很大,分成了很多小房间,里面堆放着一些破旧的教学设备和杂物。她一间一间地搜索,希望能找到那个神秘人所说的贪污账目。
就在她走到地下室最里面的一个房间时,手电筒的光束突然照到了一个铁盒。铁盒放在一个破旧的柜子上,上面布满了灰尘。林砚走过去,拿起铁盒,打开一看,里面果然放着一本厚厚的账本。
账本的封面已经泛黄,上面写着 “科研经费支出明细”。林砚翻开账本,里面记录着***当年领取和使用科研经费的情况。其中有很多笔支出都没有合法的凭证,还有一些支出明显是用于个人消费,比如购买高档烟酒、珠宝首饰等。账本的最后几页,还记录着***给学校几位领导送礼的金额和时间。
“找到了!” 林砚兴奋地说道。有了这本账本,就能证明***当年不仅迫害学生,还贪污科研经费,并且买通学校领导掩盖真相。
就在她准备离开地下室时,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林砚心里一紧,转身用手电筒照了过去,看到一个穿着黑色衣服的人影站在门口,挡住了她的去路。
“你是谁?想干什么?” 林砚警惕地问道。
人影没有说话,一步步向她逼近。林砚发现,这个人影的身高和体型,和监控录像里那个模仿 “飘写” 的人很像。
“是你在展览馆的墙上写的‘飘写’?也是你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地下室有账本的?” 林砚问道。
人影停下脚步,缓缓摘下了头上的帽子和脸上的口罩。林砚看到,这个人竟然是赵雅!
“赵医生?怎么会是你?” 林砚满脸震惊。
赵雅看着林砚,眼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林记者,我知道你一直在为我们这些受害者讨回公道。当年我因为害怕,选择了逃避,这些年来,我一直活在愧疚中。看到你为沈清、为刘莉她们奔走,我决定站出来,帮助你找到更多证据,揭露***和那些包庇他的人的罪行。”
“那你为什么要模仿‘飘写’?” 林砚问道。
“我就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让更多人知道当年的真相。” 赵雅说,“我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你进一步调查,也才能让那些隐藏在背后的人浮出水面。”
林砚看着赵雅,心里很感动。她没想到,赵雅最终会选择站出来,为当年的受害者发声。
“我们现在就把账本交给警方,让那些包庇***的人也受到应有的惩罚。” 林砚说道。(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