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湖南茶马古道马帮飘(一)

    湘西南的晨雾总是带着几分神秘,像一块被打湿的青布,轻轻裹住连绵的群山。李老栓站在自家土坯房的门槛上,手里摩挲着一块泛着温润光泽的墨砚 —— 这便是飘林砚,砚台边缘雕刻着细密的茶马古道地图纹路,砚池深处仿佛藏着流动的茶汤色泽。他抬头望了望远处云雾缭绕的雪峰山,那里,就是湖南茶马古道的起点之一,一条用马蹄和脚步丈量了千年的商道。

    “栓叔,马队都准备好了!” 院门外传来年轻小伙儿王石头的喊声,带着几分雀跃。王石头刚满二十,是马帮里最年轻的成员,一双眼睛里满是对古道的好奇。李老栓应了一声,将飘林砚小心翼翼地放进贴身的布囊里,这砚台是他爷爷传下来的,据说当年爷爷就是靠着这砚台上的纹路,在迷路的古道上找到了生路。如今,他要带着这砚台,再走一次爷爷走过的路,把自家茶园里新炒好的黑茶,送到山那边的集市去。

    马帮一共八个人,二十匹骡马。骡马身上已经驮满了用竹篓装着的黑茶,竹篓外面裹着油纸,以防路上遇雨打湿茶叶。李老栓走到马队前,目光扫过每一张熟悉的脸:沉默寡言的赶马人赵老三,他手上的鞭子用了十几年,鞭梢上还留着常年抽打山路荆棘的痕迹;手脚麻利的妇女陈二娘,她不仅会赶马,还懂些草药,马帮里谁要是受了伤,她总能拿出对症的药膏;还有经验丰富的老兽医孙老根,他负责照看骡马的健康,马帮里的骡马都是他一手调理的,比自家孩子还亲。

    “都把东西检查好,路上不比家里,遇到啥情况都得沉着。” 李老栓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众人纷纷点头,开始最后一次检查行装。王石头摸了摸自己背上的砍刀,又看了看李老栓布囊里露出来的飘林砚,忍不住问道:“栓叔,这砚台真能帮咱们认路啊?”

    李老栓笑了笑,伸手将飘林砚拿出来,放在阳光下。只见砚台表面的纹路在光线照射下,竟然隐隐透出一层淡淡的绿光,那些代表山路的线条,仿佛活了过来一般。“这飘林砚是咱们当地的宝贝,用的是雪峰山深处的特殊石头做的,据说能感应到山水的气息。以前你爷爷走古道,遇到大雾或者岔路,就靠它辨方向。”

    王石头听得眼睛都直了,伸手想摸一摸,却被李老栓轻轻拦住了。“这砚台娇贵,不能随便碰,咱们路上还得靠它呢。” 王石头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不再说话,转身去检查自己的骡马了。

    很快,一切准备就绪。李老栓翻身上马,手里握着缰绳,目光坚定地望向雪峰山的方向。“出发!” 随着他一声令下,马队缓缓动了起来,马蹄踩在青石板路上,发出 “嗒嗒嗒” 的声响,在寂静的晨雾中显得格外清晰。

    马队沿着山路慢慢前行,晨雾渐渐散去,露出了古道的真面目。湖南的茶马古道不像云南、四川的古道那样有名,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貌。山路两旁长满了高大的古树,树枝交错在一起,像一把巨大的绿伞,将阳光遮得严严实实。树干上布满了青苔,有些地方还挂着长长的松萝,随风轻轻飘动。路边的草丛里,偶尔会跳出几只受惊的兔子,飞快地钻进树林深处,只留下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

    走了大约两个时辰,马队来到了一处陡坡前。这处陡坡名叫 “阎王坡”,坡度足有七十度,路面全是光滑的青石板,上面布满了深浅不一的马蹄印,那是千百年来马帮留下的痕迹。李老栓勒住马,翻身下来,对众人说道:“阎王坡不好走,大家都下来牵着马,小心脚下。”

    众人纷纷下马,赵老三率先走到坡前,手里的鞭子在地上抽了一下,提醒大家注意。陈二娘从背篓里拿出几块粗布,铺在最滑的几块青石板上,这样骡马走上去就能增加摩擦力。孙老根则走到每一匹骡马身边,轻轻拍了拍它们的脖子,低声安抚着,仿佛在和它们说话。

    王石头牵着自己的骡马,小心翼翼地跟着赵老三往前走。他的心里有些紧张,手心都冒出了汗。脚下的青石板滑得厉害,他每走一步都要先试探一下,生怕自己摔下去。就在这时,他脚下一滑,身体不由自主地往前倾去。“小心!” 赵老三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他的胳膊,将他拉了回来。

    “谢谢三哥。” 王石头惊魂未定地说道。赵老三看了他一眼,语气严肃地说:“走古道不能分心,眼里只能有路和马,不然迟早要出事。” 王石头重重地点了点头,不敢再大意,全神贯注地盯着脚下的路。

    好不容易翻过了阎王坡,马队来到了一处平坦的山坳。李老栓看了看天色,对众人说道:“天快中午了,咱们在这儿歇会儿,吃点东西再走。” 众人纷纷卸下骡马身上的驮子,让骡马在草地上吃草。陈二娘从背篓里拿出干粮和水,分给大家。干粮是自家做的红薯干和玉米饼,虽然简单,却很顶饿。

    王石头坐在草地上,一边啃着玉米饼,一边看着不远处的李老栓。李老栓正拿着飘林砚,仔细地观察着砚台表面的纹路。王石头好奇地走过去,问道:“栓叔,你在看啥呢?”

    李老栓抬起头,指着砚台上的一处纹路说:“你看这里,这代表咱们刚才走过的阎王坡,而前面这段纹路变宽了,说明前面有一片开阔地,咱们下午就能走到那里,晚上可以在那儿扎营。” 王石头凑过去一看,果然,砚台上的纹路和李老栓说的一模一样。他不禁对这飘林砚更加好奇了,心里暗暗想着,这砚台可真是个宝贝。

    休息了大约一个时辰,马队再次出发。下午的路程相对好走一些,山路渐渐平缓,两旁的景色也变得更加秀丽。路边出现了一条小溪,溪水清澈见底,里面有几条小鱼在欢快地游着。骡马们看到溪水,都兴奋地跑过去喝水,李老栓也让大家停下来,在溪边洗了把脸,缓解一下旅途的疲惫。

    傍晚时分,马队果然来到了一片开阔地。这里地势平坦,旁边有一条小溪,正好可以给骡马饮水。李老栓决定在这里扎营,他让赵老三和王石头去捡柴火,陈二娘和孙老根则负责搭建帐篷。大家分工明确,很快就忙了起来。

    赵老三和王石头走进旁边的树林,捡了很多干树枝。王石头一边捡柴火,一边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环境。树林里很安静,只有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和偶尔传来的鸟鸣声。他忽然看到不远处的一棵大树下,有一个奇怪的土堆,土堆上面还插着几根树枝,看起来像是人为堆起来的。

    “三哥,你看那是什么?” 王石头指着那个土堆问道。赵老三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脸色微微一变,说道:“那是马帮的坟茔,以前走古道,要是有人或者骡马死在了路上,就会在这里挖个坑埋了,插上几根树枝做个记号。” 王石头听了,心里不禁有些发毛,不敢再多看那个土堆一眼,加快了捡柴火的速度。

    回到营地时,陈二娘和孙老根已经搭好了两顶帐篷。孙老根正在给骡马喂草料,陈二娘则在溪边生火,准备做饭。李老栓坐在一块石头上,手里依然拿着那飘林砚,不知道在思考着什么。

    晚饭很简单,就是一锅玉米粥和一些咸菜,还有早上剩下的红薯干。大家围坐在火堆旁,一边吃饭,一边聊着天。李老栓给大家讲起了以前马帮走古道的故事,讲起了他爷爷当年如何凭着飘林砚在暴风雪中找到生路,讲起了马帮们在古道上遇到的各种危险和趣事。

    王石头听得津津有味,他从来没有听过这么多精彩的故事。他看着火堆旁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忽然觉得,走茶马古道虽然辛苦,却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跟着李老栓,把这条古道走下去,把湖南的黑茶送到更远的地方。

    夜深了,大家都钻进帐篷休息了。李老栓却没有睡,他坐在帐篷外的火堆旁,手里拿着飘林砚,望着远处漆黑的群山。月光洒在砚台上,让砚台表面的纹路更加清晰。他知道,接下来的路程会更加艰难,前面还有更多的险山恶水在等着他们,但他有信心,凭着这飘林砚,凭着马帮里众人的齐心协力,他们一定能顺利走完这段古道,把茶叶送到目的地。

    火堆里的柴火渐渐熄灭,只剩下几点火星在黑暗中闪烁。李老栓将飘林砚小心地收好,站起身,望了望马队的方向,然后钻进帐篷,准备迎接明天新的旅程。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李老栓就醒了。他走出帐篷,发现外面起了大雾,能见度不足五米。远处的群山和树林都被大雾笼罩着,只能看到模糊的轮廓。李老栓的脸色变得有些凝重,他知道,在古道上遇到大雾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很容易迷路。

    他赶紧叫醒众人,让大家做好出发的准备,同时提醒大家一定要跟紧马队,不要走散。陈二娘煮了一锅热粥,大家匆匆吃了几口,就开始收拾帐篷,准备出发。

    马队重新上路,雾气越来越浓,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气息。马蹄踩在青石板路上,发出的声音在大雾中显得格外空旷。李老栓走在马队的最前面,手里拿着飘林砚,不时低头观察砚台表面的纹路。砚台上的纹路在大雾中依然清晰,淡淡的绿光指引着方向。

    “大家都跟紧点,别掉队!” 李老栓的声音在大雾中传来,带着几分沙哑。众人纷纷应和着,紧紧跟在前面的人后面。王石头牵着骡马,心里有些紧张,他不断地提醒自己,一定要跟紧赵老三,不能走散。

    走了大约一个时辰,大雾不仅没有散去,反而越来越浓。李老栓忽然停了下来,他发现飘林砚上的纹路变得有些模糊,而且原本代表山路的线条,竟然出现了分叉。他心里咯噔一下,知道他们可能遇到了麻烦。

    “怎么了,栓叔?” 王石头看到李老栓停下来,忍不住问道。李老栓皱着眉头,说道:“不对劲,这砚台上的纹路变了,咱们可能走到岔路了。” 众人听了,都紧张起来。赵老三走到李老栓身边,看了看飘林砚,说道:“栓叔,那咱们现在怎么办?这大雾天,根本看不清路。”

    李老栓沉思了一会儿,说道:“别慌,咱们先停下来,等雾散一点再说。孙老根,你去看看骡马有没有受惊;陈二娘,你去周围看看,有没有什么标记;石头,你跟我一起,看看这附近的地形。”

    众人立刻行动起来。孙老根走到骡马身边,轻轻抚摸着它们的头,低声安抚着。骡马们似乎也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有些不安地甩着尾巴。陈二娘则拿着一把砍刀,小心翼翼地在周围探索着,希望能找到以前马帮留下的标记。王石头跟着李老栓,在附近的山路上查看,希望能找到一些线索。

    就在这时,陈二娘忽然大喊起来:“栓叔,你们快来看!” 李老栓和王石头赶紧跑过去,只见陈二娘指着一棵大树的树干,树干上刻着一个模糊的 “马” 字,旁边还有一个箭头,指向左边的山路。

    “这是以前马帮留下的标记!” 李老栓兴奋地说道。他赶紧拿出飘林砚,对照着树干上的标记查看。果然,砚台上原本模糊的纹路,在看到这个标记后,竟然又变得清晰起来,而且分叉的线条也消失了,只剩下一条通往左边山路的线条。

    “太好了,咱们找到路了!” 王石头高兴地喊道。众人也都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李老栓收起飘林砚,对众人说道:“咱们赶紧上路,这大雾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散,得趁现在赶紧走。”

    马队重新出发,沿着左边的山路前进。雾气依然很浓,但有了马帮标记和飘林砚的指引,大家心里踏实了很多。走了大约半个时辰,前面忽然传来一阵奇怪的声音,像是有人在哭泣,又像是风声在呼啸。

    “那是什么声音?” 王石头紧张地问道。赵老三皱着眉头,仔细听了听,说道:“好像是山风穿过山洞的声音,前面应该有个山洞。” 李老栓点了点头,说道:“不管是什么声音,咱们都得小心,慢慢走。”

    马队继续前进,声音越来越近。很快,他们看到前面出现了一个黑漆漆的山洞,洞口被大雾笼罩着,看起来阴森森的。李老栓勒住马,对众人说道:“前面是个山洞,咱们得从山洞里穿过去。大家都把火把点上,小心里面有危险。”

    众人纷纷拿出火把,点燃后,马队缓缓走进山洞。山洞里很暗,火把的光芒只能照亮周围几米的范围。山洞的地面凹凸不平,布满了碎石,骡马走在上面,不时发出嘶鸣声。洞壁上湿漉漉的,滴着水珠,发出 “滴答滴答” 的声音,在寂静的山洞里显得格外刺耳。

    走了一会儿,王石头忽然发现,洞壁上有一些奇怪的图案。他举起火把,凑近一看,只见图案上画着一些人和马,还有一些奇怪的符号,看起来像是古代人留下的壁画。“栓叔,你看这洞壁上有画!” 王石头喊道。

    李老栓走过去,仔细观察着壁画。壁画的颜色已经有些暗淡,但依然能看出大致的内容。画上的人穿着古代的服饰,牵着马,似乎在进行一场祭祀活动。旁边的符号看起来像是文字,但李老栓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文字。“这可能是以前生活在这附近的少数民族留下的,咱们别耽误时间,赶紧走。” 李老栓说道。

    就在这时,走在最后的孙老根忽然大喊起来:“不好了,有一匹骡马不见了!” 众人听了,都赶紧停下来。李老栓心里一紧,问道:“怎么回事?什么时候不见的?” 孙老根着急地说道:“我刚才还看到它在后面跟着,一转眼就不见了,可能是在洞里走散了。”

    李老栓赶紧让大家熄灭火把,仔细听周围的声音。山洞里一片寂静,只能听到大家的呼吸声和心跳声。过了一会儿,远处忽然传来一阵骡马的嘶鸣声,声音显得很痛苦。“在那边!” 赵老三喊道,他顺着声音的方向跑去。众人也赶紧跟上,举起火把,在山洞里寻找起来。

    很快,他们在山洞深处的一个角落里找到了那匹骡马。只见骡马的前腿陷进了一个深坑里,怎么也拔不出来,正痛苦地嘶鸣着。李老栓赶紧跑过去,查看骡马的情况。骡马的前腿已经有些肿胀,但幸好没有骨折。

    “大家搭把手,把骡马拉上来!” 李老栓喊道。众人纷纷围过来,赵老三和王石头抓住骡马的缰绳,用力往上拉;陈二娘和孙老根则在旁边帮忙,用石头垫在骡马的脚下,让它更容易用力。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骡马从深坑里拉了上来。

    孙老根赶紧从背篓里拿出草药,捣烂后敷在骡马的前腿上,然后用布条包扎好。“幸好只是扭伤,休息一会儿就能走了。” 孙老根说道。众人都松了一口气,李老栓看了看天色,说道:“咱们在洞里休息一会儿,等骡马好点了再走,顺便等雾散一点。”

    大家坐在山洞里,火把的光芒照亮了周围的一切。王石头看着洞壁上的壁画,心里依然充满了好奇。他忍不住问道:“栓叔,你说这山洞里以前是不是有人住过啊?这些壁画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李老栓笑了笑,说道:“这古道上的山洞多了去了,有些山洞以前确实是马帮或者行人休息的地方,也有些山洞可能是古代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至于这些壁画,可能是他们用来记录生活或者祭祀活动的,具体是什么意思,咱们也说不清。”

    休息了大约一个时辰,骡马的情况好了很多,能够站起来走动了。外面的大雾也稍微散了一些,能见度提高到了十几米。李老栓决定继续出发,他让大家收拾好东西,牵着骡马,慢慢走出山洞。

    走出山洞后,眼前的景象让众人眼前一亮。大雾已经散去了不少,远处的群山露出了清晰的轮廓,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山路上,给古道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路边的野花在阳光下竞相开放,五颜六色的,非常漂亮。

    “终于出来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左眼见飘心中喜叁不错,请把《左眼见飘心中喜叁》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左眼见飘心中喜叁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