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舞台上的《霸王别姬》

    夜深了。

    陈浩站在公寓的落地窗前,俯视着城市的点点灯火。这座不夜城从未真正沉睡,正如潜伏在暗处的危机,永远不会停止蠢蠢欲动。

    他的直觉在嘶鸣。

    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像是空气中电荷的改变,预示着风暴将至。连日的新闻报道,警方通报中微妙措辞的变化,几个关键记者突然转向的提问角度——所有这些碎片拼凑起来,指向一个令人不安的结论:调查的触须正在向戏剧界延伸。

    他们摸到那条线了。

    陈浩的脸上看不出表情,只有手指无意识敲击窗框的节奏暴露了他内心的计算。他的思维在高速运转,将所有可能性摊开审视,像一位棋手预判着十步之后的杀局。

    警方接近真相的速度超出预期。那个姓沈的女人,还有她身边那个看似随性却眼光毒辣的男人,比他想象的更难对付。他们正在缩小包围圈,一步一步,稳扎稳打。

    危险。但他感到的不是恐惧,而是一种近乎亢奋的警惕。猎手与猎物的游戏正在进入高潮,而他从未失手。

    转身走向书房,他的脚步在寂静中几不可闻。房间的布置极简到近乎冷漠,唯有墙上挂着的一张旧式戏剧面具为空间添上一抹诡异的温度。那是他第一次登台饰演麦克白时使用的道具,眼窝处的暗红色漆痕如干涸的血。

    他打开特制的笔记本电脑,屏幕冷光映在他毫无波动的脸上。登录加密网络,调取近期警力布防的变化,交叉比对已知调查小组人员的行动模式。数据流动,信息重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他们确实已经将注意力转向城南的剧院区。有两条调查线索正分别从道具来源和表演者背景两个方向推进。按照这个效率,最多两周,某些名字就会被列入重点名单。

    而他,就在那份名单上。

    陈浩靠上椅背,指尖相抵。直接消除线索?太明显,反而会暴露自己的敏感度。否认与逃避只会让怀疑的目光更加聚焦。

    不,他需要另一种策略。

    一种更优雅,更令人眼花缭乱的方法。

    他的嘴角扬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既然警方如此渴望一条“线索”,那么他应该慷慨相助,为他们提供更多——多到让他们迷失方向的线索。

    ***

    三天后,夜,城西“金雀花”剧院后院。

    一个身影融入墙角的浓墨黑暗之中,无声无息,如同本就是夜色的一部分。

    陈浩选择了这里,并非随意。金雀花剧院与他过去有所关联的城南几家剧院分属不同体系,竞争激烈,且近年来因政府拨款问题积怨颇深。更重要的是,金雀花目前上演的主打剧目《幽灵庄园的假面舞会》,戏服风格与案发现场发现的微量纤维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却又存在关键差异。

    完美的基础。

    他穿着毫不显眼的深色工装,每一寸皮肤都被遮盖,手上是特制薄膜手套,脚套软底夜行鞋。没有香水,没有多余的物品,连呼吸都控制在最轻缓的节奏。现代刑侦技术能从一个微小皮屑还原整个基因图谱,能从一丝气息追踪到二十四小时内的路径。他尊重这种科学,故而杜绝一切可能。

    目标是一个半开放的垃圾回收点,主要用于处理剧院的废弃道具与日常垃圾。他观察已久,知道清洁公司会在凌晨四点来收取。时间充裕。

    他没有直接靠近,而是在远处静静等待了二十七分钟。确认无人,无监控镜头对准这个死角,没有夜间活动的动物——任何微小的意外都可能让计划满盘皆输。

    行动。

    接近垃圾箱的动作流畅而迅速。他从一个密封袋中取出一小簇纤维。这些纤维是他精心准备的——来自《幽灵庄园》一剧中特定的配角戏服,一种混合了腈纶和特殊金属丝的面料,舞台灯光下会有独特反光,但与真实案发现场遗留的纤维在成分和磨损程度上均有微妙差别。

    他用镊子夹起纤维,看似随意地将其塞入一堆废弃的仿皮革碎料中。位置不深不浅,既不会被偶然发现,又能确保在警方接到“匿名线报”后进行的针对性搜查中无所遁形。

    放置过程不过三秒。后退,消除来时的脚印,循着原路撤离。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街道依旧沉睡,仿佛从未有人踏足。

    第一片迷雾,已然播撒。

    ***

    下一个阶段需要更多技术含量。

    他的安全屋位于一栋老旧写字楼的地下室,隔音良好,设备齐全。这里是他演练角色、调试装备的工坊。

    中心工作台上,摆放着高性能电脑、视频编辑设备,以及一套复杂的投影与反射装置。他需要的不是伪造一段视频——那太容易被识破。他需要创造一個真实的“幻影”。

    思路很清晰:他要让某个交通监控探头,或者某个便利店的外部摄像头,“偶然”捕捉到一个模糊的、令人战栗的影像——一个与“女鬼”传说相似的白影,以非人的速度掠过镜头远处,但出现的地点与警方目前调查的方向截然不同。

    他翻出大量旧案卷、都市传说记录,以及过去几十年间类似的无头案报道。模仿,并非简单复制,而是要抓住那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精髓——飘忽不定的移动方式,扭曲诡异的体态,以及那种似乎凝视着镜头之外的恶意。

    他整合了三个不同悬案中“幽灵”目击报告的特征,设计了一个综合的形象。然后,他需要将它“植入”现实。

    直接黑客攻击市政监控系统风险太高。他选择了更物理的方法。

    夜里,他驾车前往城北的一个交叉路口。这里摄像头众多,夜间车流稀少,且背景开阔,适合“呈现”一个短暂现象。他计算了角度、光线、焦距。他在远处架设了一个经过改装的高流明微型投影仪,将其巧妙隐藏在路边广告牌的钢架结构内。

    投影仪会将一段持续时间仅0.8秒的高亮度影像,投射到预定地点的一小块水蒸气幕上——水蒸气来自他提前设置好的、一个即将耗尽的干冰装置。光线、水汽、距离、角度,经过精密计算,将在某个特定摄像头的画面中,形成一个极短暫、极度模糊、无法辨认细节却又绝对引人注目的白色扭曲人影。

    它会出现,然后消失,像一個叹息,一个故障,一个超自然的玩笑。

    调试,等待,触发。

    他在车内监控屏幕上,看到了那个摄像头传回的实时画面。凌晨三点十七分,干冰耗尽前最后一缕白气升腾的瞬间,投影触发。

    画面中,远处街角,一个非人形的苍白影子猛地一闪,以一种违背物理定律的方式横向掠过,旋即消失不见。

    模糊,诡异,完美地无法核实,却又足够清晰到令人脊背发凉。

    他面无表情地收回设备,清除一切痕迹,驾车离去。

    第二片迷雾,开始弥漫。

    ***

    接下来的几天,他通过无法追踪的加密节点,以多种截然不同的口吻和文风,向几家喜欢报道都市传说的媒体、以及警局公布的几个匿名举报平台,发送了零散的“线索”。

    “金雀花剧院后门半夜看到有人在烧奇怪的衣服…”

    “城北路口监控好像拍到了什么东西,绝对不对劲!”

    “我听一个朋友说,有个地下俱乐部专门表演‘真实恐怖’,里面的人技能吓人…”

    “好像不止一个人,他们提到过‘剧团’这个词…”

    信息碎片化,指向混乱,时间地点互相矛盾。有些用词刻意模仿低教育程度者,有些则故意流露出法律或戏剧领域的专业知识。

    他撒下一把种子,覆盖不同的土壤。总有一些会发芽,会长出令调查者分心的杂草。

    ***

    深夜,陈浩回到公寓。

    他站在淋浴水下,水温偏高,冲刷着身体,却冲不散脑海中精密运转的计划。他复盘着每一个步骤,审视着每一个可能被忽略的细节。伪造线索的力度必须恰到好处——太明显,会被一眼识破是误导;太隐晦,则无法起到作用。他必须让自己留下的痕迹,完美地融入警方对“模仿犯”或“组织”的推测框架内。

    他知道沈队和专案组那些人的思维模式。他们相信逻辑、证据、模式。他们会努力从混乱中寻找秩序。

    而他,正在为他们提供一种新的“秩序”。一种虚假的,耗费人力物力去验证的秩序。

    水声停止。镜子里的人影表情冷静,眼神深邃,看不到丝毫波动。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已经上演,舞台是整个城市,观众是那些最敏锐的猎手,而导演,隐身于幕布之后。

    他穿上睡袍,走到酒柜前倒了一小杯威士忌。琥珀色的液体在杯中摇曳。

    警方会感到困惑,会开始分散资源去核实那些虚假的线索,内部会产生分歧——是独狼?是团伙?是模仿?还是某种更无法解释的情况?他们的调查方向会被干扰,视线会被扭曲,宝贵的時間将被浪费。

    而他将获得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空间。

    他举起杯,对着窗外浩瀚的城市,微微示意。

    迷雾已起,猎手们,祝你们好运。

    他饮下酒,感受着那股灼热滑入喉咙,嘴角终于浮现出一丝冰冷而满足的笑意。

    游戏,越来越有趣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回头无岸不错,请把《回头无岸》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回头无岸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