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江城话剧院后门的窄巷里,只有一盏昏黄的路灯顽强地抵抗着黑暗。张涛靠在冰冷的墙壁上,衣领竖起以抵御晚秋的寒意,目光紧锁那扇漆成暗红色的铁门。这已是他连续蹲守陈浩的第三个夜晚。
小巷对面停着一辆不起眼的灰色轿车,里面坐着两名刑警队员,随时准备跟进。张涛拒绝了增援的提议,这种近距离的监视,人越多越容易暴露。他需要的是隐匿和耐心,就像等待猎物出现的猎手。
三天来,陈浩的生活规律得令人难以置信。早晨七点出门晨跑,八点半到达剧院排练,下午休息三小时,晚上演出,十一点准时回到公寓。没有任何异常约会,没有可疑通话,甚至连社交媒体都很少更新。
太过完美了,张涛想。就像舞台上精心编排的戏剧,每个动作都精准到位,每个环节都无可挑剔。这种极端自律本身就不正常,尤其是在创意行业工作的人。
今晚是《麦克白》本轮演出的最后一场。张涛看过排期表,知道接下来剧团有两周休整期。如果陈浩是凶手,这段时间将是实施下一次行动的绝佳机会。
十点四十分,后台门开了。演员们陆续走出,互相道别后各自散去。陈浩总是最后离开的人之一,据剧院经理说,他每晚演出后都要独自在化妆间静坐半小时,“与角色告别”,这是他解释的原话。
十一点零五分,陈浩终于出现在门口。他穿着一件深灰色大衣,围巾随意地搭在肩上,与往常一样。但张涛敏锐地注意到一个细微变化——今晚陈浩手中多了一个往常不曾出现的皮质手提箱。
张涛的心跳微微加速。他通过对讲机轻声通知队员:“目标出现,带着一个黑色手提箱,注意观察。”
陈浩沿着小巷向南走去,步态从容,仿佛完全不知道有人在监视。张涛保持安全距离尾随,融入夜色如同另一个影子。
但就在接近巷口时,陈浩突然改变方向,拐进了一家名为“幕间休息”的咖啡馆。这是演员们常去的场所,但陈浩以往总是直接回家,从不停留。
张涛犹豫片刻,决定跟进。他示意队员在外守候,自己整理了一下衣着,推门而入。
咖啡馆里人不多,柔和的爵士乐与咖啡香气交织在一起。陈浩坐在靠窗的位置,那个手提箱就放在身旁的椅子上。他正专注地看着窗外,侧脸在暖色调灯光下显得轮廓分明。
张涛走到柜台前点了杯美式,然后看似随意地环顾四周,最终目光落在陈浩身上。他做出刚刚发现对方的惊讶表情,缓步走近。
“陈先生?”张涛开口,声音恰到好处地带着一丝戏迷的兴奋。
陈浩转头,眼神中闪过一丝难以捕捉的情绪,随即展露出职业性的微笑:“您好,我们见过吗?”
“我在台下看过您的演出,上周的《麦克白》。”张涛自然地伸出手,“张涛,您的忠实戏迷。”
两人握手的那一刻,时间仿佛凝滞。张涛感觉到陈浩的手指修长有力,掌心有常年练剑磨出的茧子——这与法医推测的凶手可能具备的持刀特征吻合。陈浩的握手坚定但不过分用力,完全控制着交互的节奏。
“很高兴认识您,”陈浩的微笑无懈可击,“请坐,如果不介意的话。”
张涛顺势坐下,保持着轻松的表情:“没想到能在这里遇到您。刚才的演出太精彩了,特别是麦克白夫人疯掉的那场戏,您的表演......深刻得近乎真实。”
这句话是精心设计的试探。张涛仔细观察着陈浩的反应,任何细微的表情变化都可能泄露信息。
陈浩的眼神平静如湖,只是嘴角微微上扬:“谢谢夸奖。作为演员,我们追求的就是那种‘真实感’,即使扮演的是最极端的情感。”
服务员送来张涛的咖啡,短暂打断了对话。张涛注意到陈浩面前只放着一杯清水,没有点任何饮品。那个手提箱仍然放在邻椅上,箱体是优质的皮革,边角有轻微磨损,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作为一名刑警,我很少有机会欣赏这样的艺术表演。”张涛看似随意地抛出自己的职业,继续观察对方的反应。
陈浩的眉毛几不可见地挑动了一下,但很快恢复平静:“刑警?这职业听起来比演戏刺激多了。”
“大多数时候是枯燥的文书工作。”张涛轻笑,“不像您,每晚都能体验不同的人生。”
“只是假装体验而已。”陈浩的手指轻轻敲击桌面,节奏稳定,“舞台上的一切都是幻觉,灯光熄灭后,我们还是要回归自己的生活。”
两人的对话表面上轻松愉快,实则暗流涌动。张涛试图突破陈浩完美的外表,寻找任何可能的裂缝;而陈浩则游刃有余地应对着每个试探,仿佛早已准备好剧本。
“那个箱子很漂亮,”张涛突然转变话题,“是演出用的道具吗?”
陈浩的手下意识地触碰了一下箱体:“只是些旧剧本和个人笔记。我喜欢在安静的地方回顾自己的工作。”
“能理解,就像我们刑警会复盘案件一样。”张涛顺势接话,目光锁定陈浩的眼睛。
这一刻,空气似乎凝固了。两人之间的对视超越了普通交谈,成为一场纯粹的心理较量。张涛看到陈浩瞳孔微不可察的收缩,尽管他的表情依然完美无瑕。
“案件复盘?”陈浩轻声重复,嘴角保持微笑,“我想象那比回顾演出记录要沉重得多。”
“确实如此,特别是当你面对的是......”张涛故意停顿,“......极其复杂的案件时。”
陈浩拿起水杯,喝了一小口。张涛注意到他的喉结滚动节奏异常平稳,完全没有正常人在紧张时的反应。这种超乎常人的自控力令人不安。
“我读过一些刑侦小说,”陈浩放下杯子,“总是惊讶于警察如何从微不足道的细节中找出真相。”
“现实比小说更微妙。”张涛向前倾身,压低声音,“有时候破案不靠物理证据,而是靠一种......直觉。你感觉到某个人在表演,在扮演不是自己的角色。”
陈浩的目光没有丝毫闪躲,反而显得更加专注:“就像戏剧评论家能够看穿演员的技巧?”
“更像猎手能感觉到猎物的呼吸,”张涛直视对方眼睛,“即使它隐藏在完美的伪装后面。”
两人之间的空气几乎要迸出火花。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心智与心智的直接碰撞。
终于,陈浩微微向后靠去,打破了紧绷的气氛:“作为一名演员,我必须承认,您对‘表演’的见解很有趣。大多数人只看到表面,很少思考表象之下的真实。”
“也许因为我习惯了寻找真相。”张涛说。
陈浩看了一眼手表,做出抱歉的表情:“时间不早了,我明天还有早课。很高兴与您交谈,张先生。”
他站起身,拿起手提箱。张涛也站起来,再次伸出手。这次握手比上次更加短暂,但张力更强。
“希望下次还能有机会交流,”陈浩微笑着,但眼神深不可测,“我相信我们都有更多可以...分享的见解。”
“我相信会的。”张涛点头。
陈浩转身离开咖啡馆,步伐依然从容不迫。张涛站在原地,目送他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
队员通过对讲机询问:“头儿,要继续跟吗?”
张涛沉默片刻,回答:“不用了,今晚就到这里。”
他走到窗边,看着陈浩的身影转过街角。刚才的对话在脑海中回放,每一个细节都被仔细剖析。陈浩的表现完美得令人窒息——太完美了,就像精心排练过的演出。
张涛掏出手机,拨通了技术部门的电话:“我是张涛,需要你们查一个手提箱。皮质,黑色,约60×40×15厘米,边角有磨损,可能有些年头了。查一下五年前医疗事故相关的抗议活动是否有参与者使用类似箱子,特别是用来存放文件或...其他东西。”
挂断电话后,他凝视着窗外城市的夜色。陈浩知道,张涛敏锐地意识到。那双平静的眼睛后面,是全面的警觉和准备。这场猫鼠游戏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
张涛端起已经微凉的咖啡,一饮而尽。苦涩的液体滑过喉咙,正如他此刻的心情。他没有确凿证据,没有搜查令,甚至没有正式调查陈浩的合理理由。
但他有一种刑警赖以生存的直觉——凶手刚刚就坐在他对面,完美地扮演着一个无辜者的角色。而更令人不安的是,张涛感觉到陈浩不仅在防御,还在享受这场较量。
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两人都清楚自己的角色,都在等待对方先犯错误。
张涛走出咖啡馆,秋夜的寒风吹拂着他的脸庞。他抬头望向城市星空,知道这场无声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而下一个行动,很可能将决定是否会有新的受害者出现。
在街角阴影中,一双眼睛正从远处观察着张涛。陈浩并没有走远,他只是融入了夜色,如同他融入每一个角色那样完美。手提箱在他手中紧紧握着,嘴角带着一丝难以解读的微笑。
幕间休息结束,好戏即将继续。(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