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 强拆令的午夜钟声

    凌晨四点十七分,主控室的灯光依旧亮着。上一条调度指令刚推送完毕,系统日志自动归档到加密分区,陈帆正准备调出夜间巡检报告,门口传来脚步声。

    一名安保人员带着个穿深蓝制服的男人走进来。那人手里提着一个密封公文袋,肩头微湿,像是刚从雨里走过来。他在登记簿上签下名字,把文件递向陈帆。

    “市文物保护协调办公室的通知,请签收。”

    陈帆接过文件,指尖触到封口处的火漆印,完整无损。签发单位名称跳入眼帘——这个机构平时极少介入商业开发项目,更别说直接下达停工令。他不动声色,请对方留下签收回执,转身走向主控区。

    技术组成员抬头看了他一眼,没说话。大屏上的施工进度条还在缓慢推进,B区东段混凝土初凝数据稳定,但西北角降水井效率仍未完全恢复。一切看似正常,可这份午夜送达的红头文件,像一块突然压进运转齿轮的石子。

    他拆开信封,抽出文件。

    “因五道口地块涉及清代文物埋藏区,依据《文物保护法》第三十二条,责令立即暂停所有拆迁及地基作业,待专家组现场勘查后另行通知。”

    落款盖章清晰,日期为今日凌晨两点四十分。

    陈帆盯着那行字,沉默了几秒。他知道这地方的历史背景——百年前是京北农耕边缘带,清末地图上标注为“菜户营外荒地”,从未列入文物普查范围。更何况,系统早在半年前就接入市档案馆未公开的地勘资料,做过三次地下结构扫描,土层中连砖瓦残片都未发现。

    这不是例行程序,是冲着他来的。

    他把文件递给技术组成员:“立刻做三件事。第一,调取城市档案馆数字化接口,我要清末北京城郊测绘图层;第二,启动地质变迁模型,叠加现代卫星坐标;第三,查最近三个月这个办公室签发的所有同类文书,看有没有其他项目被叫停。”

    “现在就干?”技术员问。

    “现在。”陈帆声音不高,“他们选在工人换班、监管休息的空档送文件,就是想让我们措手不及。我们不能等天亮。”

    屏幕迅速切换。左侧浮现泛黄的老地图,右侾示出现代地理网格,系统开始自动校准匹配。几分钟后,红线圈出真实文物保护区边界——距离五道口地块最近处仍有八百米,中间隔着两条已填平的旧河道。

    “再比对审批流程。”陈帆指着另一块分屏,“看看这份通知走了哪些环节。”

    数据加载出来。问题出现了:本应由三位专家联署的评审意见栏为空白,行政批复却已完成。且文件编号序列异常,夹在一串关于古建修缮的公文中,格格不入。

    “有人绕过了专业审核。”技术员低声说。

    “不是绕过。”陈帆盯着编号来源,“是伪造。”

    他站起身,走到指挥台前,打开内部通讯频道:“把所有比对结果打包,包括地图叠合动画、审批漏洞记录、历史地勘数据链,全部加上时间戳,上传至企业级云存证平台。副本同步送律师事务所,注明‘紧急备案’。”

    “要报警吗?”

    “不。”他摇头,“我们现在掌握的是技术事实,不是法律证据。报警只会让他们有时间补漏洞。我们要让真相自己浮出水面。”

    说完,他拿起手机,拨通一个号码。

    电话响了两声被接起。

    “我是陈帆。”他说,“你上次说想找一个能改变城市面貌的故事,我可能有个线索。”

    对方迟疑了一下:“现在?”

    “越快越好。我不是给你新闻,是给你一组无法否认的图像证据——一张清代地图,一份造假的停工令,还有一个本不该存在的‘文物区’。”

    “你说的……是真的?”

    “你可以去查。我把对比图发你邮箱。记住,别提我的名字,就说你是从市政流程异常中发现疑点的。标题不用激烈,就写《文物保护令背后的规划迷雾》。”

    挂断电话,他转向大屏。舆情监测模块已激活,预设关键词包括“五道口”“文物保护”“强拆令”“审批异常”。只要报道一发布,系统会实时追踪转发路径、媒体响应速度和社交平台讨论热度。

    “他们用行政手段压我们,我们就用透明度反制。”他对技术组说,“明天早上之前,全城都会知道,这块地根本不在文物范围内。”

    “万一他们连夜补手续呢?”

    “来不及了。”陈帆看着倒计时窗口,“新闻发布预计在六点十五分,早高峰开始前。等他们反应过来,舆论已经成型。而且——”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刚才那份回执单上。

    “送文件的人登记的是真实姓名和单位证件号。这意味着,这份通知是正式流程送出的。他们不怕查,才最怕被曝光。”

    主控室陷入短暂安静。只有服务器风扇低鸣,屏幕上的数据流持续滚动。

    五点零三分,系统提示:**云存证完成,哈希值已锁定,不可篡改**。

    五点二十八分,记者回复:“稿子已提交编辑部,最快一小时上线。”

    陈帆坐回位置,手指轻敲桌面。他知道对方不会善罢甘休。这份停工令背后一定有更深的关系网,可能是某个长期垄断本地开发的老派地产势力,借着政策外壳发动突袭。但他也清楚,这些人擅长暗箱操作,却不习惯阳光下的 scrutiny。

    一旦公众看见那张清代地图与现代边界的精确重叠,看见审批流程中的空白签字栏,他们的权威就会崩塌。

    六点零九分,网页抓取模块捕捉到一则财经媒体动态更新。标题低调,内容扎实,附带三张图:第一张是清末测绘原图,第二张是停工令复印件,第三张是系统生成的三维叠合动画,红蓝双线清晰标出“实际文物区”与“被划入区域”的距离。

    链接刚发布不到十分钟,已有数百次转发。评论区开始出现质疑声音:“同一个办公室,别的项目都要专家评审,这个怎么一路绿灯?”“是不是有人想趁机抢地?”

    陈帆看着舆情曲线缓缓爬升,没有放松。

    他知道,真正的反击才刚开始。

    七点整,主控室门再次打开。一名法务人员匆匆进来,手里拿着平板。

    “市政厅热线接到多起咨询,都是问这个停工令怎么回事。”他语气急促,“住建局刚打电话来,说要临时召开协调会,要求我们提供全部地勘数据。”

    “给他们。”陈帆说,“原始文件、扫描记录、第三方检测报告,一样不少。但每一份都带上编号和水印,注明‘仅供本次核查使用’。”

    “他们要是强行调取呢?”

    “那就按程序申请信息公开复议。”他目光未移,“我们不藏着掖着,反而最安全。”

    话音落下,大屏突然弹出新提示:**监测到某政务平台正在修改‘文物保护协调办公室’近期发文列表,疑似删除相关记录**。

    技术员皱眉:“他们在擦痕迹。”

    “留好了吗?”陈帆问。

    “全录了,包括IP地址、操作时间、页面快照。”

    “发一份给记者,匿名。”

    命令下达后,室内重新归于紧张节奏。各模块有序运行,数据不断更新,倒计时窗口显示距离下一波信息发布还有四小时三十六分钟。

    陈帆坐在指挥席上,双手交叠置于桌前。他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中央大屏右下角的那个倒计时框,数字一秒一秒跳动。

    突然,通讯器震动。

    是安保组。

    “监控发现,昨晚送文件的工作人员并未返回所属单位,而是去了朝阳区一处私人办公楼,车牌号登记在一家咨询公司名下,实际控制人关联多家地产服务企业。”

    陈帆眼神一沉。

    他终于看清了这张网的轮廓。

    手指抬起,在终端输入一行指令:**启动资金流向初筛,限定近七日跨区域转账,标的额五十万以上,交易备注含“协调”“咨询”“紧急办结”类关键词**。

    系统开始加载。

    进度条缓慢推进。

    当数字跳转至百分之六十三时,屏幕中央跳出第一条匹配记录:

    **收款方:京北政企服务咨询中心**

    **付款方:宏远建设集团子公司**

    **金额:一百二十万元**

    **备注:五道口项目专项协调费**

    陈帆盯着那行字,指尖悬停在确认键上方。

    窗外,天光渐亮。(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造个系统做金融不错,请把《造个系统做金融》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造个系统做金融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