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右下角的提醒框还在闪烁,陈帆抬起手,指尖在触控板边缘停顿了一瞬,随即点开那条未读信息。**政策响应组待命接入**——六个字安静地悬在界面上,像一道尚未解开的指令。
他正要输入验证口令,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来电显示是一个未知号码,没有归属地标注。他皱了下眉,划动接听,把听筒贴到耳边。
“陈帆。”声音低沉,没有任何铺垫,“地铁规划,可能会有变动。”
陈帆坐直了身体,左手搭上控制台边缘:“您指的是哪一段?”
“五道口。”对方顿了两秒,语气依旧平稳,却带着一种少见的紧迫,“别等公示。”
电话挂断得干脆,连杂音都没留下。
几乎在同一刻,主控大屏左上角弹出系统自动抓取的政务公告窗口:**市重点教育基建项目中标结果公示**。三所新建公立学校的选址全部落在五道口商业综合体辐射半径一公里内,工期标注为“特急”,预计三个月内启动土地平整。
陈帆盯着那行字,眼神没动。他知道这不是普通的民生工程提速。学校落地会改变区域人口结构,影响未来十年的消费形态;而“特急”二字背后,往往藏着决策层的倾斜意图。更关键的是,这位专家从不主动联系。过去几次情报传递,都是通过加密信箱留痕,由他自行解读。今晚这通直拨,本身就是信号。
他调出系统交叉分析模块,将中标单位名称逐一导入。数据库开始比对股权链、历史招投标记录和资金往来路径。不到三分钟,两条隐性相关联浮出水面——两家承建公司虽无直接控股关系,但都曾出现在一份三年前旧城改造项目的联合体名单中,而那个项目,曾在最终阶段被临时叫停。
他正准备进一步追踪财政拨款流向,控制台右侧警报灯忽然闪起黄光。技术组语音接入内线,语速比平时快半拍:“总指挥,安全日志发现异常进程注入。伪装成系统补丁包,尝试写入核心数据库权限表。”
陈帆目光一沉:“来源锁定没有?”
“跳转了七个代理节点,最后一次解析IP指向西城区一栋商用楼。注册企业是‘启策咨询’,查过工商备案,无实际经营记录,也没有员工社保缴纳信息。”
“保留副本,不要清除。”他声音没抬,“立即切断该进程与主系统的数据通道,隔离至沙箱环境。同时启动量子密钥重验机制,所有管理员账户重新授权。”
“明白。”
指令下达后,主控室陷入短暂沉默。大屏被分割成三区:左侧滚动着政务平台的更新日志,中间是安全系统的实时追踪图谱,右侧仍维持着商业体的客流热力监控。味象坊门前的数据依然坚挺,翻台率持续攀升,可此刻这些数字仿佛成了背景噪音。
陈帆靠在座椅里,手指轻敲扶手。政策风向的微调并不可怕,真正危险的是有人知道他会关注这种细节,并且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动手。租金模型刚完成调整,商户情绪刚刚稳定,紧接着就送来一条精准的政策预警,还附带一次对系统中枢的试探性攻击。这不是巧合。
他调出刚才那通电话的元数据记录。通话时长四十七秒,信号经过三次中转,最后一次接入点位于城南数据中心群。这个路径并不罕见,但结合后续的服务器入侵行为,说明对方不仅掌握他的通讯习惯,还能预判他的反应节奏。
“再查一下‘启策咨询’的注册时间。”他开口。
技术员很快回应:“两个月前完成注册,法人代表是代持人,实际控制方无法穿透。”
“把这家公司加入长期监测名单。”他说,“另外,调取过去七十二小时所有访问过市政采购网‘教育基建’栏目的外部IP,做一次反向溯源。”
“已经在跑了,预计二十分钟后出初步画像。”
他点头,视线回到中央屏幕。系统正在自动比对新学校的建设周期与周边地产项目的开发节奏。一个趋势逐渐清晰:如果这三所学校如期建成,五年内该片区学龄人口将增加近四成,住宅租赁需求必然上升,而商业体的主力客群——年轻家庭的比例也会显著提高。
这对现有业态布局既是机会也是风险。若提前调整招商策略,可以抢占先机;但如果被对手抢先一步释放消息,引发市场误判,反而可能打乱资金部署节奏。
他正思索着,内线再次响起:“总指挥,沙箱环境里的后门程序激活了二次通信请求,目标地址是本地一家小型IDC服务商,租用的是匿名托管服务器。”
“记录完整握手过程,不要阻断。”他说,“我要看它下一步想连向哪里。”
“可是……万一这是诱饵呢?”
“那就让它钓。”陈帆看着屏幕上缓慢跳动的日志流,“我们不反击,但也不能让它全身而退。”
话音落下,他打开内部通讯端口,录入一条加密指令:**启动‘影轨计划’一级响应,所有对外接口切换至镜像模式,真实数据流转入离线通道**。
这是系统最高等级的防御协议之一,意味着接下来一段时间,外界能看到的运营数据都将经过筛选和延迟发布。真正的决策依据,只存在于本地服务器闭环中。
他站起身,走到主控台前,双手撑在边缘。大屏上的三条信息线并行运转:政策变动的蛛丝马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本痕迹、以及那条潜伏在系统深处的恶意代码。它们看似独立,实则彼此呼应,像是同一张网的不同节点。
谁在织这张网?
那位专家为什么要打破惯例亲自示警?是为了帮他,还是为了引他做出某种反应?
还有那个后门程序——为什么不直接窃取数据,而是试图修改权限表?难道他们的目标从来就不是信息本身,而是未来的操作权?
他盯着屏幕,忽然注意到一个细节:市政公告发布时间是晚上九点四十三分,而电话打进来的时刻是九点四十五分。也就是说,在官方信息发布前两分钟,对方就已经知道结果。
这意味着什么?
他正要下令调取政府内网信息发布节点的登录日志,技术员的声音再度传来:“总指挥,沙箱中的后门程序完成了第三次握手,现在正尝试上传一段加密数据包。”
“内容解码了吗?”
“正在破解。不过……我们发现它的数据结构有点特别,不是常见的命令格式,倒像是某种反馈确认。”
陈帆眼神一凝:“反馈?对什么的反馈?”
“还不确定。但从传输频率和包头特征来看,它可能是在回应某个外部指令的执行状态。”
他立刻意识到问题所在。这不是一次单纯的入侵,而是一次测试——对方在确认,他们的后门是否已经成功植入,是否能正常回传信号。
换句话说,刚才那通电话,也许不只是警告。
也许,是一次同步行动的开始。(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