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凌晨四点的出征

    “铃铃铃——!铃铃铃——!”

    凌晨三点三十分,刺耳的闹钟铃声,如同一道尖锐的命令,划破了李家乃至整个家属院的沉寂。

    李谨诚几乎是在铃声响起的第一瞬间,就猛地睁开了眼睛。他的眼中没有一丝普通少年被吵醒时的惺忪与迷茫,只有一片清明与决然,像一个蛰伏已久的士兵,听到了冲锋的号角。

    他迅速地按掉闹钟,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整个城市,还沉浸在深沉的睡梦之中,像一头温顺的巨兽,呼吸均匀。窗外,是浓得化不开的墨色,只有远处几盏孤零零的路灯,在清冷的晨雾中,散发着微弱而疲惫的黄光。

    他轻手轻脚地穿上那身准备好的、最耐磨的旧工装,那是父亲淘汰下来的,虽然宽大,但结实。当他打开房门时,客厅里一盏昏暗的小夜灯亮着,一道瘦弱的身影,正坐在沙发上等着他。

    是母亲张桂英。

    “妈,你怎么起来了?”李谨诚心里一暖,放轻了声音。

    “妈睡不着,”张桂英站起身,将手里端着的一杯冒着热气的糖水递给他,“天这么冷,喝口热的,身上暖和。我还给你烙了两个饼,你揣着,饿了垫垫肚子。”

    她说着,又从厨房拿出一个用布包着的热水袋,塞到李谨诚怀里:“这个也拿着,路上冷,捂捂手。”

    李谨诚接过那杯温热的糖水,甜味从舌尖一直暖到心底。他看着母亲布满血丝的眼睛和担忧的面容,知道她和父亲一样,一晚上都没怎么合眼。

    “妈,我心里有数,你快回去睡吧。”他喝完糖水,将饼揣进怀里,感受着那份滚烫的温度。

    “哎,路上……路上慢点骑。”张桂英千言万语,最后只汇成这一句最朴素的叮嘱。

    李谨诚重重地点了点头。

    他知道,隔壁父母的房间里,父亲李大山肯定也醒着。他甚至能想象出父亲此刻正侧耳倾听着外面的动静,心里一半是“我倒要看看你是不是三分钟热度”的审视,另一半,则是藏得更深的、说不出口的担心。

    他没有再去打扰,只是轻轻地带上了房门。

    凌晨四点的江城,寒意彻骨。

    初秋的凉气,在黎明前达到了顶峰,像无数根冰冷的钢针,透过衣服的缝隙,拼命往骨头里钻。李谨诚呼出的每一口气,都在空气中凝成一团白色的雾气,然后迅速消散。

    空旷的街道上,寂静无声,只有他一个人。

    路灯将他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那辆军绿色的“赤兔马”,在寂静中,仿佛一头苏醒的钢铁巨兽。李谨诚跨上车,双脚用力一蹬,那根保养得当的链条,带动着厚重的车轮,发出了低沉而顺滑的“嗡嗡”声。

    出征!

    从他家到城东的五里铺批发市场,有将近十公里的路程,中间还要翻过一座横跨铁路的大桥,那是一个漫长而陡峭的上坡。

    刚开始的路程还算轻松,平坦的柏油马路上,只有他一个人的车轮在不知疲倦地转动。但随着身体的热量在寒气中渐渐散去,艰苦的感觉开始显现。

    他的手很快就冻得失去了知觉,即使戴着母亲准备的线手套,也无法抵御那无孔不入的寒风。他只能时不时地松开车把,将手揣进怀里,用那个小小的热水袋,换取片刻的温暖。

    当他来到铁路大桥的坡底时,真正的考验开始了。

    这是一个目测至少有三十度的陡坡,长达数百米。白天骑着自行车上来,都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更何况是现在,骑着一辆自重就超过百斤的加重三轮车。

    李谨诚深吸一口气,将牙关咬紧,身体前倾,几乎要贴在车把上。他的双腿,肌肉瞬间绷紧,将全身的力量,都灌注到了脚踏板上。

    “嘎吱……嘎吱……”

    沉重的三轮车,在他的奋力驱动下,开始一寸一寸地,艰难地向上攀爬。车架发出不堪重负的**,仿佛在抗议着这严酷的使命。

    仅仅爬了不到一百米,李谨诚的额头上,就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的呼吸变得粗重起来,肺部像是要烧起来一样,每一次吸入的,都是刀子般冰冷的空气。大腿肌肉像灌了铅,酸痛无比,每蹬一下,都是对意志力的巨大考验。

    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流下,流进眼睛里,又涩又疼。他甚至能尝到自己汗水的咸味。

    放弃的念头,像魔鬼一样,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

    他完全可以掉头回家,回到那个温暖的被窝里,继续做一个高考失利后,等待父母安排命运的少年。

    但,前世那四十五年里,无数个悔恨交加的夜晚,瞬间涌上心头!

    母亲早逝时,他无能为力的哭喊!父亲在工地上摔断腿后,他拿不出医药费的窘迫!被亲戚邻里指指点点,骂作“废物”的屈辱!还有……还有那个穿着白裙子的女孩,因为他的不争气,而渐行渐远的背影!

    不!

    绝不!

    这一世,他要将所有失去的,都亲手拿回来!

    “啊——!”

    李谨诚发出一声压抑的低吼,仿佛要将胸中所有的不甘与憋屈都吼出来。他猛地站起身,用一种近乎自虐的方式,将整个身体的重量都压在了脚踏板上!

    车轮,再次顽强地转动起来!

    一米,两米,十米……

    他不知道自己蹬了多久,当他感觉全身的力气都快要被抽干时,车头猛地一轻,眼前豁然开朗。

    他到坡顶了。

    他停下车,扶着车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胸膛剧烈地起伏着。他回头望去,整座江城,还静静地躺在墨蓝色的天幕之下。远处的天际线,开始泛起一丝微弱的鱼肚白。

    他,征服了第一个障碍。

    短暂的休息后,李谨诚再次上路。有了这段下坡的缓冲,他很快就恢复了体力。当他抵达五里铺蔬菜批发市场时,时间刚刚指向凌晨四点半。

    这里,早已是另一番天地。

    比他白天来时,更加浓烈、更加狂野的人间烟火气,扑面而来。无数的灯泡和马灯,将这片巨大的市场照得如同白昼。拖拉机的轰鸣声,菜农的吆喝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

    李谨诚没有被这混乱的场面迷惑,他拿出怀里那本已经有些潮湿的笔记本,如同一个手持作战地图的将军,目光迅速锁定了自己的目标。

    他绕过那些堵在市场入口、大声叫卖的“二道贩子”,径直推着车,挤进了市场深处。

    他的第一个目标,是那个戴眼镜的、性格倔强的年轻人。

    他找到了那个摊位,年轻人正坐在自己的拖拉机上,默默地抽着烟,看着面前一堆堆码放得整整齐齐、顶花带刺的黄瓜,对周围的喧嚣充耳不闻。

    “兄弟,你这黄瓜,我全要了。”李谨诚开门见山。

    年轻人抬起头,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看他那辆军绿色的“大家伙”,眼神里闪过一丝诧异。

    “八分五,不还价,不让挑。”他还是那句老话。

    “行。”李谨诚爽快地点头,“就按你的规矩来。你的黄瓜是整个市场最好的,值这个价。”

    听到这话,年轻人那张紧绷的脸上,表情明显柔和了一些。他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比自己还小的少年,这么懂行,还这么尊重人。

    过秤,装车。整整一百五十斤黄瓜,很快就码放到了李谨诚的车斗里。

    付完钱,李谨诚没有立刻离开,而是从口袋里摸出一包“飞马”烟,递了一根过去:“兄弟,以后你的黄瓜,只要品相好,我都包了。”

    年轻人愣了一下,接过了烟,点了点头:“行。”

    一个简单的“行”字,代表着一份初步的信任。

    告别了年轻人,李谨e诚按照笔记本上的“地图”,又精准地找到了前天记下的、那对卖番茄的老夫妻。

    他们的摊位前,正围着几个贩子,拼命地压价。老夫妻俩面露难色,急得满头是汗。

    李谨诚挤进去,大声说道:“大爷大妈,你们这番茄,一毛两角一斤是吧?这两筐,我都要了!”

    他的声音,让那几个压价的贩子都愣住了,纷纷回头看他。

    老夫妻俩看到李谨诚,像是看到了救星,连忙点头:“是,是一毛两角!小伙子,你真要?”

    “真要!”李谨诚说着,主动上前,帮着把两筐沉重的番茄抬到秤上。

    一百斤番茄,十二块钱。

    李谨诚又买了八十斤品相上佳的青椒,一百斤沙地土豆,还有五十斤水灵灵的大白菜。

    他的采购,快、准、狠。不浪费一丝一毫的时间在无谓的讨价还含上,因为他知道,对于这些凌晨就赶来卖菜的菜农来说,时间就是金钱,爽快的买家,远比那些斤斤计较的贩子更受欢迎。

    不到一个小时,他带来的二百块钱,就花去了一大半。而他的“赤兔马”,那巨大的车斗,也已经被五百多斤、五颜六色的新鲜蔬菜,堆得冒了尖。

    采购完成!

    回程的路,比来时更加艰辛。

    五百多斤的重量,沉甸甸地压在车上,也压在李谨诚的身上。他感觉自己蹬的不是三轮车,而是一座移动的小山。每一下踩踏,都需要耗尽全身的力气。那辆“永久牌”加重三轮车的优越性在此时体现得淋漓尽致,虽然沉重,但车身稳固,没有一丝要散架的迹象。

    当他再次爬上那座铁路大桥时,几乎耗尽了最后一丝体力。汗水已经浸透了他的后背,双手因为用力过度而不住地颤抖。

    可他看着车斗里,那满载的、沾着晨露的希望,内心却无比滚烫。

    就在他蹬上坡顶的那一刻,一轮红日,终于挣脱了地平线的束缚,跃然而出!

    万丈金光,瞬间刺破了黎明前的黑暗,洒满了整座城市,也洒在了李谨诚和他那辆满载蔬菜的三轮车上。

    金色的阳光,照亮了他被汗水浸湿的年轻脸庞,照亮了他眼中熊熊燃烧的火焰,也照亮了那些青翠的黄瓜、鲜红的番茄……

    他看着这一切,咧开嘴,露出了一个比阳光还要灿烂的笑容。

    他知道,自己重生后的第一场仗,最艰难的后勤运输阶段,已经胜利完成。

    接下来,就是真正的短兵相接了!

    当他骑着这辆“蔬菜坦克”抵达西门菜市场时,天已大亮。市场里的摊贩们,正陆陆续续地支起摊子,准备开始一天的营生。

    李谨诚找到了他前天就看好的、那个肉铺旁的黄金摊位。他将车停好,却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急着把菜搬下来大声叫卖。

    在周围小贩们好奇和不解的目光中,他只是不慌不忙地,从车上搬下了一个小马扎,一个干净的塑料水盆,和一把雪亮的小刀。

    他坐下来,拿起一根黄瓜,开始削皮。

    这一举动,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这小子要干嘛?卖菜还帮人削皮?”

    “傻了吧?这择干净了,一斤要掉二两秤!他要亏死!”

    窃窃私语声中,李谨诚充耳不闻。

    他没有叫卖,因为他知道,他即将打响的,不是一场嗓门的比拼,而是一场跨越时代的……降维打击。(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返1992:从菜市场开始不错,请把《重返1992:从菜市场开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返1992:从菜市场开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