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重归乖戾,岂非朝廷之失?

    李世民的目光掠过御阶下黑压压的臣工,最终,极轻微地颔首。

    崔仁师得到示意,稳步出列。

    他并未立刻看向太子,而是先向御座躬身,随后转向众臣。

    “太子殿下举荐宗室子弟,此乃敦睦亲亲,彰显陛下仁德之举,其心可悯。”

    他话语稍顿,气息微沉,再开口时,语调并未提高,却字字如锥。

    “然,国之重器,在德与能,不在亲疏。”

    “黜陟使之职,上承天子恩威,下抚西州军民,更兼督察吏治、开发边陲之重责,一举一动,关乎国本,牵连西陲数十万生灵之祸福,乃至关中之屏障,社稷之安稳。”

    他的视线此刻才缓缓扫过站在前列的太子李承乾,眼露锋芒。

    “臣闻,李司马素立,性情敦厚,操守尚可。”

    “然,历年考功,止于中上。政绩簿上,无安民之殊功,无定边之显绩,更无经营筹划之能迹可查。如此履历,骤登如此要津。”

    “臣恐,非但不能彰显朝廷选贤任能之公心,反惹天下士人非议,谓朝廷用人,重血脉而轻才德。”

    他再次面向御座,深深一揖。

    “臣,非敢质疑太子殿下为国举贤之诚,亦非对宗室有所偏见。”

    “选官制度,乃国之纲纪,纲纪一乱,则赏罚不明,赏罚不明,则人心离散。臣之所虑,实为朝廷纲纪计,为天下公议计!望陛下圣裁!”

    这番话,引经据典,句句站在朝廷法度、天下公议的制高点上。

    未有一字直接指摘太子,却将“任人唯亲”、“破坏制度”、“难服众望”的嫌疑,如同无形的网,密密地罩向李承乾。

    “臣附议崔中丞!”

    一名御史紧跟着出列。

    “李素立才具平庸,骤升要职,恐贻误边事!西州非比内地,需干才方能镇抚!”

    “陛下!宗室任职边陲,虽显恩宠,亦需避嫌!此例一开,恐后世效仿,国法何以维系?”

    又一名官员高声附和。

    “臣等以为,太子殿下或为宗室情谊所蔽,未及深察李素立之实才。此职关系重大,万不可轻授!”

    接二连三的声音从御史台阵列,从一些品阶不高却位置关键的官员中响起。

    他们不再如之前重臣那般含蓄,言辞愈发直接,目标明确指向李素立的“无能”和太子举荐的“失察”。

    声浪不高,却连绵不绝,汇聚成一股清晰的寒流,冲击着孤立无援的储君。

    褚遂良立于班列之中,眉头紧锁。

    昨日听闻太子欲举荐李素立,他确是深感不妥,认为此人才具平庸,难堪大任,太子此荐甚为不智。

    他本已打定主意,若今日朝会议及此事,定要直言进谏,以尽谏官之责。

    然而,此刻看着眼前这几乎一面倒的攻讦浪潮,看着太子孤立无援的模样,褚遂良的心却渐渐沉了下去。

    他反对李素立,是基于才德考量,是出于公心。

    但眼下这情形,却隐隐透出不同寻常的味道。

    褚遂良的念头飞快转动。

    李素立确非上选,但此刻,维护太子举荐的权威,远比李素立个人是否胜任更为重要!

    他想起太子近期的变化,那份敢于直面陛下、参与政务的锐气,虽手段激烈,却不失为一种觉醒。

    若因此番挫折而被打压下去,甚至心生怨望,重归乖戾,岂非朝廷之失?

    就在这反对声浪看似要将太子彻底淹没之际,一个清朗而沉稳的声音,打破了局面。

    “陛下,臣,褚遂良,有本奏。”

    众人的目光,瞬间汇聚到这位以书法、学识和刚直著称的人身上。

    昨日,在接到太子欲举荐李素立的风声后,褚遂良于友人私邸中,曾明确表示过反对。

    许多人都知道他的态度,此刻见他出列,几乎所有人都以为,他将给太子的困境,再添上一块沉重的砝码。

    连御座上的李世民,目光也微微闪动了一下,等待着这位近臣的发言。

    李承乾的心更是沉了下去。

    然而,褚遂良接下来的话,却让所有知情者愕然。

    他手持玉笏,声音洪亮。

    “臣以为,太子殿下举荐李素立,正是老成谋国之举,恰逢其时!”

    此言一出,殿内响起一阵细微的骚动。

    连一直垂着眼睑的长孙无忌,也微微抬了抬眼。

    褚遂良无视周围的反应。

    “方才诸公所言,多着眼于李素立才具是否足够卓绝。然,诸公可曾细思,西州当下,最需要何种官员?”

    他自问自答,目光扫过刚才发言反对的几人。

    “是需要一位锐意进取,大刀阔斧,却可能因不谙边情而激起变故的干吏?还是需要一位如李素立这般,性情稳慎,忠于王事,能谨守朝廷法度,一步步落实朝廷方略的守成之臣?”

    他语速加快,带着论辩的力量。

    “西州新附,民心如同新孵之雏,惊疑未定。此时,稳定压倒一切!”

    “李素立或许无惊世之才,然其宗室身份,便是陛下仁德、朝廷信任之象征,可安当地酋首、百姓之心。”

    “其稳重性格,可保政令平稳过渡,不生枝节。此正是持重之真义!”

    “太子殿下能见人所未见,弃虚名而求实效,此非为国举贤之明,何为明?”

    他最后转向御座,深深一揖,言辞恳切甚至带着几分激越。

    “陛下!太子殿下初涉政务,便能如此洞察时弊,抛开个人好恶,以国事为重,举荐合适人选,朝廷之福!

    “臣,恳请陛下,俯允太子所请,授李素立西州黜陟使一职,以彰殿下之明,以定西州之心!”

    褚遂良这番话,如同巨石投入本就波澜暗生的湖面,瞬间激起了更大的波澜。

    支持太子的东宫属官们,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精神为之一振,纷纷出声附和褚遂良。

    “褚侍郎所言极是!稳定确是西州当前第一要务!”

    “太子殿下明鉴万里!”

    而反对的一方,尤其是崔仁师等人,则立刻出言反驳。

    “褚侍郎此言差矣!稳慎并非无能之托词!西州开发,千头万绪,非能吏不可为!”

    “宗室身份固然可安一时之心,然若才能不济,治下混乱,反损朝廷威信!”

    “太子殿下之心可嘉,然举荐之实,关乎国事,岂能因心而废实?”

    朝堂之上,顿时吵成一片。

    支持者与反对者各执一词,声浪此起彼伏。

    然而,仔细看去,出列明确支持太子和褚遂良的,依旧寥寥无几。

    除了几位东宫属官,便只有少数几位与宗室关系密切或素来秉持正统的官员。

    大部分臣工,或沉默观望,或眼神交流,他们的目光更多是落在面无表情的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身上。

    看到这两位重臣并未因褚遂良的激烈言辞而有任何表示,许多人便依旧保持着沉默,或继续站在反对的阵营中。(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不错,请把《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