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公心……好一个公心……

    李承乾站在风暴眼中,褚遂良的支持如同冬日里突然出现的一团火,让他感到一丝短暂的暖意和希望。

    但随即,那更加汹涌的反对声浪和大多数人的沉默,将那点暖意彻底扑灭,只剩下更深的寒意。

    他看着那些争得面红耳赤的臣子,看着他们或激动、或冷漠、或算计的脸孔。

    心中的憋屈和愤怒,在他胸腔里疯狂冲撞。

    他是太子,是储君,是未来的皇帝!

    这些人,这些臣子,为何敢如此无视他的意愿,如此肆无忌惮地攻击他的举荐?

    一股暴戾的念头不受控制地涌上心头。

    孤亦是君!尔等今日如此逼迫,他日……他日孤若登基,必……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扫过长孙无忌那不动声色的脸,扫过房玄龄那睿智而深沉的眼眸。

    一股冰冷的无力感,瞬间浇熄了那刚刚燃起的暴戾火苗。

    长孙无忌,国之元勋,母后之兄,势力盘根错节。

    房玄龄,群臣之首,深得父皇信任,门生故旧遍布朝野。

    还有李勣,军方砥柱……

    这些人,是他现在能动的吗?是他现在能报复的吗?

    不能。

    这个认知,像一把钝刀,反复切割着他的尊严。

    他空有储君之名,却无驾驭这些重臣的实权和威望。

    他的意志,在真正的权力格局面前,显得如此脆弱。

    争吵持续着,太极殿内如同市集。

    最终,所有的声音再次渐渐平息,所有的目光,再次汇聚到那至高无上的御座。

    李世民自始至终端坐着,如同山岳。

    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既未因激烈的争吵而动容,也未因褚遂良的出人意料而显露诧异。

    他深邃的目光,缓缓扫过争辩的双方,扫过脸色苍白、紧抿嘴唇的太子,也扫过沉稳而立、目光坚定的褚遂良。

    等到殿内彻底安静下来,落针可闻时,皇帝才缓缓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终结一切争论的权威。

    “诸卿所言,”

    他先看向李勣、长孙无忌、房玄龄以及崔仁师等人。

    “皆出于公心,为国家考量,朕心甚慰。”

    这话,肯定了反对者的立场。

    李承乾的心,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

    “太子举荐,褚卿力陈,”他的目光转向李承乾和褚遂良。

    “亦是深思熟虑,为西州稳定计,其心可嘉。”

    这像是一种平衡,一种安抚,但绝非认可。

    随即,决断下达。

    “西州黜陟使人选,干系重大,既朝议有此分歧,李素立之任命,暂且搁置。”

    “搁置”。

    两个字,如同冰锥,刺入李承乾的心脏。

    他的提议,被实质上否决了。

    父皇保全了他的颜面,没有直接驳斥,但搁置就是最明确的失败。

    “着吏部会同中书、门下二省,”李世民继续下令,声音不容置疑。

    “就今日诸卿所虑,重新斟酌,广荐贤能。所选之人,需兼具持重之德与经营之才,通晓边情军务。议定之后,再行奏报。”

    “臣等遵旨!”吏部尚书等人立刻出列,躬身领命。

    “退朝。”

    李世民不再多言,起身,在内侍的簇拥下,离开了太极殿。

    皇帝一走,大殿内的凝重气氛仿佛瞬间消散。

    官员们开始低声交谈,整理袍袖,陆续退朝。

    李承乾站在原地,仿佛被钉在了原地。

    退朝的钟鼓声在他耳中变得遥远而模糊。

    胸腔里那股郁结的闷气,凝滞不动,堵塞了所有的感官。

    他看着那些鱼贯而出的背影,看着长孙无忌与房玄龄低声交谈着从他不远处走过,看着李勣面无表情地大步离开,看着崔仁师与几名御史汇合,脸上虽无笑容,步履却显轻松。

    他像一个被隔绝在权力场外的人,看着权力场中的人们自如地行走、交谈,而他自己,却被无形的屏障隔离在外,无法融入,也无法影响分毫。

    “殿下……”

    身旁的内侍不得不上前,小心翼翼地低声提醒。

    李承乾猛地回过神,深吸了一口气。

    他强迫自己抬起仿佛灌了铅的双腿,迈动脚步。

    他的右脚传来一阵熟悉的刺痛,但他浑然未觉。

    他一瘸一拐地,沉默地行走在空旷的宫殿御道上。

    清晨的阳光将他的身影拉得细长,扭曲地投在冰冷的石板上,那影子孤寂而僵硬。

    返回东宫的路,漫长而沉默。

    他紧闭着唇,一言不发。

    内心的怒火与屈辱并未消散,反而在沉默中沉淀、发酵,但另一种更加清晰、更加冰冷的认知——无力感,如同蔓延的苔藓,覆盖了那熊熊燃烧的愤怒。

    他回想起李逸尘的话语——“这不是顶撞,这是策略。”

    “殿下要让他做选择,而不是您被动地承受所有结果。”

    可今日,他感觉自己就是那个被动承受了所有结果的人。

    父皇选择了“搁置”,选择了顺从那看似“公允”的朝议。

    他,李承乾,太子的举荐,在所谓的国家利益和朝廷纲纪面前,无足轻重。

    这种认知,比任何直接的斥责都更让他感到刺痛。

    然而,在这极致的刺痛与无力之中,某种东西似乎在缓慢地碎裂,又缓慢地重组。

    他不再仅仅沉浸于个人的愤怒和委屈。

    一些更加冰冷、更加坚硬的问题,开始在他心中盘旋。

    李勣为何执意于军方利益?

    这利益具体为何?

    与西州有何关联?

    长孙无忌那所谓的平衡,究竟是在平衡什么?平衡他与谁?

    房玄龄追求的效率,为何偏偏在李素立身上行不通?

    那些言官,他们的胆气从何而来?

    仅仅是因为御史的职责?

    褚遂良那番慷慨陈词背后,是真的支持,还是另有所图?

    这些问题,如同幽暗深渊中的潜流,在他心中涌动。

    它们沉重,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清醒力量,将他从一个自怨自艾的储君,向着一个不得不开始审视权力真实面貌的参与者推去。

    回到东宫显德殿,他挥退了所有侍从、宫人。

    沉重的殿门缓缓合拢,隔绝了外界。

    空荡的大殿里,只剩下他一个人,以及那无处不在的、令人窒息的寂静。

    他猛地一拳,砸在身旁支撑殿宇的朱红立柱上。

    “咚!”

    一声沉闷的巨响在殿内回荡。

    手背瞬间传来剧痛,指关节处一片红肿。

    但他感觉不到疼痛。

    只有胸腔里那股无处倾泻、也无法消解的闷气,盘踞不散。

    他盯着柱子上那浅浅的痕迹,又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冰冷的字。

    “公心……好一个公心……”(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不错,请把《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