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芸娘欣喜,惟瑾赠银报恩

    从清雅静谧的赵府巷弄走出,

    苏惟瑾并未直接回家。

    七叔公今日去了族中处理些琐事,

    他心中却还惦念着另一处更早给予他温暖的地方。

    拐过几个街口,

    周遭的景致从读书人的清幽逐渐变为市井的喧闹,

    最后停在一处临街的狭窄铺面前。

    这里便是陈家的书铺了,

    与其说是书铺,

    不如说是个代写书信、

    兼卖些便宜笔墨纸张并零星话本野史的小摊档扩出来的门脸。

    门楣低矮,挂着一块旧木匾,

    上书“陈氏书坊”四个已有些模糊的字。

    铺面不大,里面光线有些暗,

    靠墙立着两个斑驳的书架,

    架上书籍并不甚多。

    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和墨锭特有的味道,

    混杂着从后院飘来的淡淡药香。

    苏惟瑾站在门口,

    稍稍适应了一下光线的变化,

    便看见柜台后,

    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浅碧色襦裙的少女正踮着脚尖,

    费力地想将一摞新订好的账本放到高处货架上去。

    那少女身量未足,体态纤细,

    侧面看去,鼻尖沁出细密的汗珠,

    脸颊因用力而微微泛红,正是陈芸娘。

    “芸娘。”苏惟瑾出声唤道,声音不自觉放轻柔了些。

    陈芸娘闻声吓了一跳,

    手一抖,那摞账本眼看就要滑落。

    苏惟瑾一个箭步上前,伸手稳稳托住。

    “苏…苏相公?”

    陈芸娘转过身,见到是苏惟瑾,

    脸上瞬间飞起两朵红云,

    手忙脚乱地敛衽行礼,

    声音细若蚊蚋。

    “您…您怎么来了?快请进。”

    她眼神有些慌乱,

    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并不凌乱的裙摆和鬓角。

    眼前的苏惟瑾,早已不是当初那个需要她偷偷塞菜饼子的落魄少年了。

    “路过,来看看陈伯父和陈婶婶,还有你。”

    苏惟瑾将账本放好,

    目光扫过略显空荡的书架和有些冷清的铺面,

    心下明了陈家的日子依旧拮据。

    超频大脑瞬间回忆起当初昏迷醒来时,

    那一块杂粮饼子和少女担忧的眼神,

    以及后来几次“自己被处罚”时,

    她偷偷塞过来的还带着体温的饼子。

    这份雪中送炭的恩情,他从未忘却。

    “爹娘都在后头呢,

    我…我去叫他们!”

    芸娘说着,就要往后院跑。

    “不必麻烦,我进去就好。”

    苏惟瑾温和地阻止她,

    跟着她穿过一道布帘,

    走进后面的小天井。

    天井更显狭小,一角堆着些杂物,

    另一角架着个小泥炉,

    正咕嘟咕嘟地煎着药,

    浓郁的药味正是由此而来。

    陈母正坐在小凳上守着药罐,

    见到苏惟瑾,先是吃了一惊,

    随即连忙站起来,在围裙上搓着手,

    有些无措:

    “是…是苏童生啊!

    您…您快请坐,

    屋里窄,委屈您了。”

    她慌忙要去搬屋里唯一一张像样的竹椅。

    “婶子千万别客气,我站着就好。”

    苏惟瑾赶紧拦住她,

    目光看向半开着门的里屋,

    压低声音。

    “伯父今日身体可好些了?”

    提到丈夫,陈母神色一黯,强笑道:

    “劳您记挂,还是老样子,

    咳得厉害,下不了地。”

    苏惟瑾沉吟片刻,道:

    “我能进去看看伯父吗?”

    “这…这怎么好,屋里病气重,

    别冲撞了您…”

    陈母连连摆手。

    “无妨的。”

    苏惟瑾态度坚决,

    芸娘也在一旁小声道:

    “娘,就让苏相公看看吧…”

    陈母这才让开身子。

    里屋光线更暗,陈设简单到近乎简陋。

    一张板床,一张旧桌。

    一个形容枯槁、不断咳嗽的中年男子靠在床头,

    正是芸娘的父亲陈伯康。

    他见到苏惟瑾,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讶异,

    挣扎着想坐起来:

    “是…是苏童生?失礼了…”

    “伯父快躺着。”

    苏惟瑾快步上前扶住他,

    顺势坐在床沿,

    手指看似不经意地搭在了陈伯康干瘦的手腕上。

    超频大脑瞬间启动医学知识库,

    脉象浮紧而数,伴有浊音…

    “伯父这病,是积劳成体虚,

    又感了风寒,邪气入里,

    郁而化热,炼液为痰,

    痰热壅肺所致。”

    苏惟瑾缓缓开口,语气笃定。

    “先前大夫开的方子,

    可是以温补为主,

    兼用了些麻黄、杏仁?”

    陈伯康和陈母都愣住了,

    尤其是陈伯康,

    他自己是读过些书的,

    闻言惊疑道:

    “苏…苏童生还懂岐黄之术?

    所言丝毫不差!

    只是这药吃了许久,总不见大好,

    反反复复…”

    “方子大体是对的,

    但或许可稍作调整。”

    苏惟瑾道。

    “温补之药可稍减,

    加入黄芩、桑白皮、瓜蒌仁以清泻肺热,

    化痰止咳……”

    他语速平稳,引经据典

    (现代医学知识经过古代中医术语包装),

    说得头头是道,听得陈家三人目瞪口呆。

    “这…这…”

    陈母又惊又喜,简直不知说什么好。

    苏惟瑾却已从怀中取出一个早就准备好的、

    沉甸甸的青色布囊,

    不由分说地塞到陈母手中:

    “婶子,这里有些银两,您收着。

    给伯父换个好些的大夫,

    抓几副好药,

    再买些滋补调养的东西。

    务必让伯父安心养病。”

    陈母一掂那重量,

    吓得就要推回来:

    “使不得!使不得!

    苏童生,这太多了!

    我们怎么能收您这么重的礼!

    往日那些…不过是一碗粥一张饼,

    不值当的!您快拿回去!”

    床上的陈伯康也急得连连咳嗽,

    挣扎着拒绝。

    芸娘也在一旁急得眼圈发红,

    跟着母亲一起推拒。

    苏惟瑾看着陈家三人虽困窘却坚决不肯受惠的样子,

    心中涌起的是一丝真正的惭愧和感动。

    他方才的举动,虽出于报恩,

    却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意味。

    超频大脑瞬间重新计算,调整策略。

    他收回钱袋,

    在陈家三人稍稍松口气却又有些失落(毕竟确实急需钱)的复杂目光中,

    话锋一转,语气变得诚恳而务实:

    “是惟瑾考虑不周了。

    伯父,婶子,芸娘,

    既然如此,那我换个说法。”

    他目光扫过这间逼仄的屋子,

    看向外间的书铺:

    “伯父这书铺,地段尚可,

    只是经营上或许有些难处。

    我如今虽进了学,

    往后笔墨文章、诗词唱和乃至科举程文的需求只会更多。

    我想与伯父合作,

    我以这五十两银子入股书铺,

    不算借贷,算是东家之一。

    伯父可用这钱扩充书目,

    采购些时新的科举范文、诗词选集,

    或是寻些有趣的话本小说来刻印售卖。”

    他顿了顿,看向眼中重新燃起光彩的陈伯康:

    “不瞒伯父,我平日也有些拙作,

    诗词策论乃至小说杂文,

    日后若写成,便可放在咱们铺子里刊印发售。

    所得利润,按股分成。

    如此,既解决了我的文稿刊印之需,

    也能让书铺生意有所起色,

    更能让伯父一家有个长久的进项,

    安心养病。

    您看如何?”

    这一番话,合情合理,既给予了帮助,

    又充分尊重了陈家的自尊心,

    更描绘了一个切实可行的、

    互利共赢的未来蓝图。

    不是施舍,是合作!是投资!

    陈伯康浑浊的眼睛猛地亮了起来,

    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他是个读书人,自然看得出这其中蕴含的机遇!

    苏惟瑾如今是沭阳风头最劲的才子,

    他的墨宝文章,多少人求而不得!

    若真能放在自家铺子刊印…

    这哪里是送钱,这简直是送了一座会移动的金山过来!

    “这…这…苏…

    苏相公此言当真?

    老朽…老朽这破落铺子,

    何德何能…”

    “伯父的手艺和信誉,

    便是最大的资本。”

    苏惟瑾微笑。

    “若您同意,我们便可立个简单的契书。”

    “同意!自然同意!”

    陈伯康挣扎着想要下床,

    被陈母和芸娘按住,他连连道。

    “老婆子,快!

    快拿纸笔来!请苏相公立契!”

    陈母此刻也明白了过来,

    喜极而泣,连忙去取笔墨。

    芸娘站在一旁,看着苏惟瑾,

    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喜和深深的感激。

    她看着苏惟瑾认真书写契书的侧脸,

    心跳得厉害,脸颊绯红,

    连忙低下头去,

    心中那份朦胧的情愫,

    此刻如同被春雨浇灌的种子,悄然破土。

    很快,一份简单的合伙契书写就,

    双方签字画押。

    苏惟瑾将五十两银子再次拿出,

    这次陈母接得无比踏实,脸上笑开了花。

    这边的动静早已惊动了左邻右舍,

    不少人都探头探脑地张望。

    当看到苏惟瑾从陈家出来,

    陈母和芸娘满脸喜色地相送,

    又隐约听到“入股”、“合伙”、“刊印文章”等词语,消息很快传开。

    “瞧瞧人家苏童生!真是知恩图报啊!”

    “陈家这是时来运转了!”

    “有才又有德,这样的后生,真是难得!”

    邻里们的议论充满了羡慕和赞誉。

    苏惟瑾在门口,对送出来的陈母和芸娘温言道:

    “婶子,芸娘,以后我会常来看望伯父,也会将文稿送来。

    铺子有什么事,也可让芸娘去西街寻我。”

    “哎!哎!多谢苏相公!您慢走!”

    陈母连声应着。

    芸娘鼓足勇气,

    抬起水汪汪的眼睛看了苏惟瑾一眼,

    声如蚊蚋却清晰地道:

    “苏…苏相公,多谢你。”

    千言万语,都融在了这一句道谢和那欲说还休的眼神里。

    苏惟瑾对她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这才在邻里们赞赏的目光中,转身离去。

    脚步轻快,心中一片温润舒畅。

    报答恩情,原不该是居高临下的施舍,

    而是彼此尊重、互相成就。

    这种感觉,比在诗会上碾压对手,

    比在考场上惊艳考官,

    更让他觉得踏实和愉悦。

    他走出巷口,融入街道的人流,

    超频大脑仍在处理方才接收到的信息

    ——陈母在接过银两时,除了喜悦,

    眼底深处似乎还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以及芸娘在送别时,欲言又止的神情。

    她们似乎还有什么难处未曾言明。

    “或许,只是我多心了。”

    苏惟瑾心道,将这细微的异样暂且压下。

    然而,他并不知道,一场针对陈氏书铺、

    或者说,是针对他这位新晋合伙人的风波,

    已然在暗处悄然酝酿。

    就在他离开后不久,

    几个鬼鬼祟祟的身影,

    便出现在了书铺对面的街角…(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寒门状元:我的大脑通古今不错,请把《寒门状元:我的大脑通古今》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寒门状元:我的大脑通古今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