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心已下,前路却并非坦途。
林镇钦最终力排众议,批准了对“墨韵斋”的收购,并将其纳入林氏新成立的“文化生活事业部”进行孵化。消息传出,在集团内部引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波澜。虽然金额不大,但在一些秉持纯粹商业逻辑的高管看来,这无疑是林镇钦一次“感情用事”的决策,甚至有人私下议论,认为这是“君王”开始显露的“弱点”。
林镇钦对此置若罔闻。他亲自参与了“墨韵斋”振兴方案的初步讨论,提出将其打造为一个融合古籍阅览、文化沙龙、精品咖啡与文创产品销售的复合空间,并尝试与林氏旗下的线上教育平台打通,开发相关的传统文化课程。思路清晰,方向正确,但执行起来,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墨韵斋”原有的老员工对新的运营模式充满抵触,认为这会玷污书店的“清静”;寻找既懂文化又懂现代商业运营的管理人才更是难上加难;而要将一个沉寂多年的文化符号重新激活,吸引新一代的消费者,需要投入大量的市场培育成本和持续的内容创造力。周韬汇报初步预算时,那数字远超最初的收购价,且短期内看不到盈利的可能。
林镇钦看着预算报告,眉头微蹙。他知道这是必要的投入,但理性仍在评估着这“情感代价”的实际分量。更让他心烦的是,母亲沈静姝得知此事后,打来的那个电话。
“镇钦,我听说你收购了那家旧书店?”沈静姝的声音听不出喜怒,却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淡然,“是因为镇宇吧。重情是好事,但别忘了你肩上的责任。林氏不是用来寄托个人感怀的地方,多少双眼睛在看着你。这个头,开得不好。”
母亲的话,像一根细针,精准地刺中了他内心那处隐秘的柔软和随之而来的自我怀疑。他沉默地挂了电话,站在办公室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繁华却冰冷的水泥森林。保有那段与兄长相关的记忆,代价是否真的如母亲所说,是动摇他作为掌舵人理性根基的开始?
与此同时,谢艳玲在“心域”的选择,也迎来了现实的严峻考验。
她果断放弃了成熟的A路径,全力押注于与国内初创实验室合作的B路径——自主研发关键传感器。这意味着“心域·灵眸”的上市时间至少要推迟半年以上,前期巨大的研发投入如同投入一个无底洞,且结果未知。
资本市场最先给出了反应。几家原本对B轮融资表示出浓厚兴趣的机构,在得知“心域”选择了风险极高的技术路径并推迟产品上市后,态度迅速转冷。之前那份惊艳的概念机演示所带来的热度,正在快速消退。“心域”的现金流开始承受压力。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研发进入最关键的算法调试阶段,那家合作的初创实验室的核心技术团队,被一家财大气粗的海外科技公司以三倍薪酬整体挖走,只留下一个近乎瘫痪的实验室和一堆未完成的代码。
消息传到谢艳玲这里时,她正在参加一个行业论坛。在台下雷鸣般的掌声中(并非给她的),她感觉全身的血液仿佛瞬间凝固,耳边嗡嗡作响,世界变得有些不真实。她强撑着维持镇定,提前离开了会场。
回到公司,面对核心团队成员们或焦虑、或失望、甚至带着一丝“早知如此”的眼神,谢艳玲感到一阵窒息般的压力。研发陷入僵局,资金链告急,市场信心动摇……她仿佛一夜之间,又回到了那个一无所有、四处碰壁的起点。
那天晚上,她没有直接回家。她一个人开车去了江边。初冬的夜风带着刺骨的寒意,吹拂着她单薄的外套。她望着江对岸璀璨的、属于林氏帝国中心的灯火,第一次对自己坚持的选择产生了深刻的怀疑。
为了那个所谓的“初心”,为了构筑所谓的技术壁垒,她将“心域”和整个团队置于如此危险的境地,值得吗?如果当初选择那条更轻松的路,现在或许已经融到资,产品上市,一片欣欣向荣。她的固执,是不是一种自私?
不知在江边站了多久,直到手脚冻得麻木,她才缓缓转身,走向停车场。拉开车门,却意外地看到副驾驶上放着一个保温袋,里面是一杯还冒着微微热气的桂圆红枣茶,旁边贴着一张便签,上面是林镇钦凌厉熟悉的字迹:
“天冷,暖身。我在家等你。”
没有质问,没有安慰,只是一杯恰到好处的热茶和一句简单的“等你”。这一刻,谢艳玲强忍了许久的泪水终于决堤。她坐在驾驶座上,捧着那杯温热的茶,任由泪水无声地滑落。不是因为委屈,而是因为,在她自我怀疑、几乎要被压力击垮的时候,有一个人,用他最沉默的方式,告诉她,他在这里。
她喝完那杯茶,擦干眼泪,发动了汽车。
回到别墅,客厅里只亮着一盏暖黄的落地灯。林镇钦没有在书房,而是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膝上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屏幕的光映着他没什么表情的侧脸。小承砚显然已经睡了,屋子里一片安宁。
听到她进门的动静,林镇钦抬起头,合上电脑。
“回来了。”
“嗯。”谢艳玲走过去,在他身边坐下,将头轻轻靠在他肩膀上,汲取着他身上令人安心的冷冽气息。
林镇钦伸出手,揽住她的肩膀,没有问她去了哪里,为什么这么晚回来,只是静静地陪她坐着。
“实验室那边……”许久,谢艳玲才低声开口,声音还带着一丝哭过后的沙哑。
“周韬告诉我了。”林镇钦打断她,语气平静,“需要我做什么?”
谢艳玲摇了摇头。“不用。技术的问题,终究要靠技术解决。我会想办法。”她顿了顿,抬起头,看着他黑暗中格外深邃的眼眸,“我只是……有点怀疑自己了。”
林镇钦低头看着她,目光锐利,仿佛能穿透她所有的脆弱:“谢艳玲,你是我见过最有魄力的创业者。怀疑自己,是弱者的行为。”
他的话,像一记鞭子,抽散了她心中弥漫的颓丧。她怔怔地看着他。
“既然选了最难的路,就要有走到黑的觉悟。”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力量,“资金的问题,林氏风投可以按最高估值介入B轮。技术的问题,林氏实验室的相关团队,你可以随时调用。但是,路,必须你自己走。”
他没有大包大揽,而是给了她最需要的弹药和后盾,同时,也将最终的责任和抉择权,牢牢地压在她的肩上。这是一种更高级的信任,逼迫着她必须从自我怀疑中站起来,变得更加强大。
谢艳玲看着他那双在黑暗中依旧灼灼逼人的眼睛,心中的迷雾仿佛被一道强光劈开。是啊,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怀疑和退缩,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我知道了。”她深吸一口气,眼神重新燃起战斗的火焰,“谢谢。”
这一刻,他们都在各自的战场上,品尝着“取舍”之后必须付出的“代价”。
他在承受着理性与情感的拉扯,以及来自家族和外界的审视。
她在经历着梦想照进现实前的至暗时刻,与市场和资本的无情拷问。
但幸运的是,在这条遍布荆棘的路上,他们并非独行。
彼此的信任与支撑,是他们支付“代价”时,最坚实的底气。(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