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破晓

    江边那一夜的脆弱与重整旗鼓,像一道短暂的风暴,过去之后,留下的是更加清晰的目标和破釜沉舟的决心。谢艳玲没有接受林镇钦提出的、由林氏风投直接介入B轮融资的方案,她知道,那固然能解燃眉之急,却也可能让“心域”失去一部分独立性和谈判筹码。她需要的是“救命稻草”,但不是以放弃未来为代价。

    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暂时搁置耗资巨大的“心域·灵眸”整机研发,集中所有剩余的资金和顶尖技术力量,全力攻克那个被卡脖子的核心传感器。她要先把这个“心脏”造出来,证明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再去谈未来。这意味着“心域”需要进入一段近乎“冬眠”的蛰伏期,收缩一切非核心业务,承受更大的市场质疑和内部压力。

    她在公司内部召开了一次极其坦诚的全员会议,没有隐瞒目前的困境,也清晰地阐述了她的背水一战计划。

    “……我知道,这个决定很艰难,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不安,甚至选择离开。”她站在会议室前方,目光扫过每一张或焦虑、或坚定、或迷茫的脸,“但我相信,只有掌握核心,才能拥有未来。如果我们现在为了活下去而妥协,那么‘心域’将永远只是一个组装厂,失去它的灵魂。愿意留下,和我一起啃下这块硬骨头的,我谢艳玲感激不尽,未来必不负诸位。如果想离开,我也完全理解,并会给予尽可能优厚的补偿。”

    她的坦诚和破釜沉舟的勇气,感染了一部分核心骨干。技术团队的负责人第一个站起来:“谢总,我们跟你干!不就是个传感器吗?不信搞不定!”

    陆续有人表态支持。当然,也有一部分人选择了离开。谢艳玲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切。她知道,经过这次淬炼,留下的,将是“心域”最宝贵的火种。

    就在“心域”进入全面技术攻坚,资金链即将断裂的前夕,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了。

    之前那位在科技峰会上被谢艳玲的技术宣言所震撼、来自硅谷的华裔顶尖科学家——李明宇教授,主动联系了她。李明宇教授的研究方向恰好与“心域”攻坚的传感器技术高度相关,他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的资料中,注意到了“心域”发布的、关于“非接触式情绪监测”的技术构想,并产生了浓厚兴趣。

    经过几次深入的技术交流,李明宇教授对谢艳玲团队的思路和展现出的技术潜力极为赞赏。他不仅提出了几个关键的技术建议,更是动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心域”引荐了一家专注于早期硬科技投资的、风格极其低调但实力雄厚的美国基金——“基石资本”。“基石资本”的合伙人在与谢艳玲进行了一场长达五小时的、近乎拷问的技术对谈后,做出了投资决定。他们看重的,正是“心域”在技术上的前瞻性和谢艳玲本人那种不折不挠的创业者精神。

    这笔及时雨般的融资,数额不算惊天动地,却精准地覆盖了“心域”未来一年的核心研发费用,而且投资条款异常干净,给予了谢艳玲极大的自主权。更重要的是,“基石资本”和李明宇教授的背书,如同给濒临窒息的患者输上了纯氧,极大地提振了团队士气和外界对“心域”技术路线的信心。

    绝处逢生。谢艳玲握着签好的投资协议,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楼下依旧车水马龙的城市,长长地、缓缓地吐出了一口积压已久的浊气。她知道,最危险的时刻暂时过去了,接下来,是一场与时间和技术难题的漫长赛跑。

    与此同时,林镇钦那边的“墨韵斋”项目,也迎来了转机。

    他顶着内部质疑和母亲的不赞同,坚持推进着“文化生活空间”的改造计划。在寻找合适的运营负责人屡屡受挫后,他做出了一个令周韬都感到意外的决定——他亲自去拜访了“墨韵斋”那位年近七旬、脾气古怪、却对古籍版本学极有造诣的老店主,顾老先生。

    第一次拜访,吃了闭门羹。顾老先生隔着门板,声音沙哑而冷淡:“林家的大老板?我这小庙容不下您这尊大佛,请回吧。”

    林镇钦没有动怒,也没有离开,只是在门口站了许久,然后让周韬将一份他亲自拟定的、关于如何保留“墨韵斋”古籍特色、同时引入现代阅读体验的详细规划书,从门缝里塞了进去。

    第二天,他又去了。这次,顾老先生让他进了门,但态度依旧疏离。林镇钦没有谈宏大的商业规划,而是与老先生聊起了店里几本绝版古籍的版本源流,聊起了他少年时和大哥在这里度过的时光。他提到大哥林镇宇曾经特别钟爱店里一套民国版的《福尔摩斯探案集》,可惜后来再也找不到品相那么好的了。

    提到林镇宇,顾老先生浑浊的眼睛里似乎闪过一丝波动。他沉默了很久,才缓缓开口:“那套书……镇宇那孩子,确实很喜欢。他走后,我就把那套书收起来了。”

    共同的回忆,像一把钥匙,轻轻撬开了一道缝隙。

    随后的几次拜访,林镇钦不再以林氏总裁的身份,而是以一个渴望保留与兄长共同记忆的弟弟的身份,与顾老先生交流。他倾听老先生对书店的感情,对现代商业冲击的忧虑,也坦诚自己希望这家书店能以新的形式活下去,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到这些宝贵典籍的愿望。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顾老先生最终被他的诚意和对书店本身价值的尊重所打动,同意出任改造后的“墨韵斋”名誉馆长和首席顾问,并答应帮忙说服几位老员工留下。而他提出的唯一要求是:书店的核心区域,必须保持那份静谧与书卷气,不能变成喧闹的咖啡馆。

    林镇钦郑重应允。

    有了顾老先生的支持,“墨韵斋”的改造计划终于得以真正启动。虽然前路依然漫长,但最顽固的堡垒,已经被攻克。

    晚上,林镇钦回到别墅,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久违的舒缓。谢艳玲正在客厅地毯上陪小承砚玩积木,看到他回来,抬头对他笑了笑。

    “‘墨韵斋’那边,似乎有进展了?”她敏锐地问。

    林镇钦在她身边坐下,伸手将试图爬走的儿子轻轻揽回身边,点了点头:“顾老先生答应了。”

    “太好了。”谢艳玲由衷地为他高兴,也分享了自己的好消息,“‘心域’这边,‘基石资本’的投资到位了。”

    两人相视一笑。没有过多的言语,却都明白彼此在这一段艰难时日内,所付出的努力和承受的压力。

    林镇钦看着在地毯上咿呀学语、无忧无虑的儿子,又看了看身边虽然疲惫却眼神明亮的女人,心中那片因“墨韵斋”而掀起的、关于过往与责任的波澜,渐渐平息下来,化为一种更加深沉平静的力量。

    他伸手,将谢艳玲和小承砚一起拥入怀中。

    窗外,夜色渐深,但黎明已然不远。

    他们各自在风雨飘摇中守住的航船,终于看到了破晓的微光。

    而这光芒,也照亮了他们“共生”道路上,又一座被跨越的险峰。(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烈焰灼心不错,请把《烈焰灼心》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烈焰灼心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