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月看到大家都心动,却又都不好意思先站出来问彩礼价钱,生怕问出来被邻里说嘴,像穷得在卖闺女。
春月只得主动问帮忙烧火的大娘:“大娘,你家闺女一看真是文静,可有亲事?我想替我家堂弟聘了。”
大娘一听,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脸上堆满笑容,忙把手在衣服上擦了擦,拉着春月的手道:“哎哟,还没呢!我家闺女春花温柔贤惠,针线活儿那也是不错的。”她闺女春花已经十五了,本来定好今年五月成亲,可因为天旱,家家缺粮,男方家就不愿今年娶进门。今年旱成这样,明年也缓不过来,男方家说过两年再迎亲。可她们家哪里还能再养两年?家里小孙子都吃不饱。无奈之下,只好退亲了。
村民们眼神闪烁了一下,都默契地没有点破春花是退过亲的。
春花娘讨好地问春月:“小娘子,你那亲戚家是啥情况?家里能让闺女吃饱饭不?”
春月指了指身边的明双姐妹,笑道:“大娘看我们像是不让女子吃饱饭的人家么?”
春花娘打量着长得清秀、面色红润的明双姐妹,不由得动了心。这时,一个牵着三四岁小男孩的妇人站出来问道:“你们真没诓人?”
春月笑道:“哪能呢?”
那妇人便道:“我家小姑子可以少收你们一两彩礼钱,不过你们得发誓不能卖了她,是正经娶回家做娘子的,也得让她吃上饭。”
明双打量着这位春花嫂子,又看了眼旁边高挑干瘦、穿得干干净净、模样清秀的春花——想到辽东女子稀少,自己弟弟也该说亲了,便站出来道:“春花嫂子,我家有个亲弟弟,今年十六了,长相你看我就知道差不了。你要放心把春花给我家做弟媳,别的不敢打包票,吃饱饭没问题,绝不会打骂你小姑子。家里有十几亩地可种。”说完心里略有些发虚,那十几亩地虽是家里种着,收成归爹娘,但地契终究是夫人的。
春花嫂子和春花娘一听,目光立刻热切地聚焦在明双身上,热情邀请道:“小娘子,快上我们家坐坐细说!”
春月在一旁哭笑不得——这明双竟然抢先一步截了人!
看看天色尚早,明双姐妹便跟着去了村口空地不远处的春花家。春花嫂子热情地把她们迎进家门。春花爹和两个哥哥都在家。等问清明双家的情况,又见她戴着银钗、银耳饰,一家人不禁有些怀疑:这么好的家底,怎会出来买弟媳?
明双只得郑重发誓不会卖了春花,是正经给她弟弟娶媳妇;又发誓她弟弟身体康健,绝无毛病。
一旁安静的春花听完明双发完誓,红着脸给明双姐妹添了水,轻声道:“两位姐姐喝水。只要你们说的是真话,我愿意的。只是眼下我家里人都吃不饱饭,我为人子女,也想爹娘能好过些,不知两位姐姐是怎么打算的?”这话意思就是父母碍于情面不好直接问彩礼,她只能自己开口。
明双姐妹对视一眼,问道:“你们家觉得多少彩礼合适?”她们也想探探这家人是否贪心。
春花爹咳嗽一声,带着几分难过道:“往年我们这儿彩礼七八两,今年遭灾,降到四两。我们家收你们三两就行,但你们得好好待我闺女。”
还算实诚。明双姐妹心里有了底,明双道:“大叔,你们把春花的八字给我吧。我们家出六两,让你们多买些粮食,熬过这天灾。”
春花一家人震惊地看着明双姐妹——竟还有主动多给钱的?
明双笑道:“亲事若成,我们也算亲戚。既然是亲戚,就该互相帮衬一把。”
春花娘高兴地抹着泪道:“多谢你们,真是遇上好人了!”
亲事很快谈妥。春花爹对家里人道:“等会儿乡亲们问起,就说收了四两彩礼,当着里正的面也说是四两;另外那二两就私下给春花,权当是家里给她的嫁妆。”
明双姐妹见春花哥嫂对此毫无异议,觉得这家人品性确实不错。
两家随即去找了里正作保,当着里正的面,明双姐妹给了春花爹娘四两彩礼钱。村民们一看春花家亲事成了,之前犹豫的纷纷围上来,拉着春月要把自家闺女嫁到辽东去。
春花嫂子犹豫了一下,私下悄悄问明双:“妹子,你家还有别的亲戚要娶亲么?我……我娘家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十五,一个十三,都是手脚勤快的好姑娘。只要男方能吃上饭,不磋磨人,顶门立户就行。”
明双想到自家老爷手下还有几个随从未定亲,便道:“不过亲戚家我就做不了主给六两彩礼了,不然其他人家不好说亲。我只能保证亲戚家都能吃饱饭。你两个妹子的彩礼,我可以先垫付,但可能就得随大流,按四两算了。”
春花嫂子高兴道:“行!行!你等着,我这就回娘家,我家就在隔壁村,不远!”说完拔腿就走。
村民们一看春花嫂子急匆匆回娘家叫妹子,生怕错过机会,都急忙挽留春月一行人在村里留宿一晚,自己也纷纷跑回娘家,给娘家妹子或侄女说亲去了。
整个下午,村里像过年一样热闹起来。第二天,消息一传十,十传百,附近好些村子有闺女的人家都闻讯赶来。长平粗略一算,竟已凑齐了将近三百个女子。统一按四两彩礼,再额外送五斤干咸鱼。
把这三百个女子带到县衙登记好户籍迁移文书,春月一行人又转战隔壁一个大镇。这次更加顺利——四两彩礼加五斤干咸鱼,嫁去辽东。许多有闺女的人家都抢着要去,生怕错过这好事。
不到十天,长平仅在这一个县就募集了八百五十余名女子。他又以每人八两银子的价钱,买了五十来个青壮劳力,并添置了三十多架骡车。随后,便抓紧时间,带着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赶回辽东。
一路风餐露宿,终于在八月初,长平他们带着这群人回到了辽东。
西北带回来了女子,这消息只一天就在军营传开了。那些尚未成家的士兵们兴奋不已,早早地就聚在了安置点附近等候。
明双和春月忙着给新来的人安排临时住处。军营里得知王爷真花了钱给他们带回了成亲的女子,士兵们都激动万分,争相报名。军营优先挑出了服役即将期满的两千名士兵,让他们自己抓阄:抓到号的八百五十人,便获得了这次娶亲的资格。紧接着是女子抓阄,抓到相同号码的士兵和女子便配成一对。
配对完成后,郡守立即安排衙门为他们登记婚书。在靠近沐阳江的地方,有大片肥沃的荒地。官府规定:每对新婚夫妻都能免费分到一亩宅基地以及六亩荒地,耕地前两年免税,第三年起交四成税。士兵们服役期满会有一笔恩饷,王爷替他们付了彩礼,他们的恩饷正好可以用来支付买五亩大宅基地的钱。水生颁布了新政令:想买五亩大宅基地的,四两银子可以先欠着官府,等恩饷发下来再还。
于是,这八百五十对刚配亲成功的小夫妻,家家户户都暂时欠着官府四两银子宅基地钱,同时也都拥有了六亩耕地和五亩宅基地。
八百五十对新人,统一在三天后举行集体婚礼。小桃提供了九十只羊、一百坛酒、四千斤面粉,让所有新人在成亲当天都能吃饱饭,吃上羊肉,喝上喜酒。
郡守大人还额外给每户新家发放了二百斤粮食,足够他们吃到年底。过完年再发第二批。
从西北远道而来的女子们,亲眼看到辽东这边能吃饱饭,确认这是个能安稳过日子的地方,悬着的心也渐渐安定下来。(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