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山风送暖,方案遇阻
叶菲是被窗外的鸡叫声吵醒的。
她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土坯房天花板上纵横的木梁,梁上还挂着几串晒干的玉米和红辣椒,空气里弥漫着泥土与柴火混合的清香。昨晚抵达这座位于贵州深山的苗族村寨时,天已经黑透了,村长带着她穿过蜿蜒的石板路,昏黄的路灯在石板上投下晃动的光影,耳边满是虫鸣与远处的溪水声。
“叶老师,醒啦?” 门外传来村长媳妇阿妹的声音,带着浓浓的贵州口音,“早饭做好了,快来吃吧。”
叶菲赶紧起身,叠好铺在木板床上的薄被 —— 被子是阿妹昨天新晒过的,带着阳光的味道。她穿上外套,推开房门,院子里的梨树上挂着沉甸甸的果子,几只母鸡正围着墙角的食盆啄食。阿妹端着一个粗瓷碗从厨房走出来,碗里是热气腾腾的玉米粥,旁边还有一碟酸豆角和两个白面馒头。
“山里条件不好,叶老师你将就吃点。” 阿妹把碗递到叶菲手里,笑容淳朴,“昨天听村长说,你是从北京来帮我们建学校的?”
叶菲接过碗,指尖触到碗壁的温热,心里也暖暖的:“不是我一个人,是我们公益基金的同事一起努力。孩子们现在上课的地方怎么样?”
“就在村东头的老祠堂,” 阿妹叹了口气,“下雨天漏雨,冬天风往里面灌,孩子们上课都得裹着棉袄。前阵子有个娃娃还因为屋顶掉下来的瓦片砸到了手,现在还在家养伤呢。”
叶菲的心猛地一沉。她放下碗,从背包里拿出笔记本 —— 这本笔记本和王剑的那本是一对,封面印着小小的槐花图案,是念菲去年生日时送给他们的礼物。她翻开笔记本,认真地写下:“考察贵州苗族村寨,需优先解决校舍漏雨问题,统计受伤学生情况,制定帮扶计划。”
吃完早饭,村长牵着一头老黄牛,带着叶菲去老祠堂。石板路沿着山坡蜿蜒向上,路边的野花肆意开放,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走了大约二十分钟,一座老旧的祠堂出现在眼前 —— 灰瓦已经有些破损,木质的门框上刻着模糊的花纹,祠堂门口的石阶上坐着几个背着书包的孩子,正拿着树枝在地上画画。
“叶老师来啦!” 一个穿着蓝色校服的小男孩看到他们,立刻站起身,朝着祠堂里大喊,“老师来啦!”
很快,十几个孩子从祠堂里跑了出来,围在叶菲身边,好奇地看着她。孩子们的脸上都带着高原红,衣服有些陈旧,但眼睛里却闪着明亮的光。叶菲蹲下身,从背包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糖果,分给孩子们:“我叫叶菲,是来帮你们建新学校的。你们喜欢什么样的学校呀?”
“我想要有操场的学校!”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大声说,“这样我们就能跳绳了。”
“我想要有图书馆的学校,” 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小声说,“我想读很多很多书。”
叶菲把孩子们的愿望一一记在笔记本上,心里酸酸的。她走进祠堂,里面光线昏暗,摆着十几张破旧的木桌,桌面坑坑洼洼,有的桌腿还垫着石头。墙上贴着几张泛黄的奖状,最上面那张写着 “优秀班级”,落款日期是五年前。黑板是用墨汁刷过的木板,上面还留着昨天老师写的数学题,字迹已经有些模糊。
“下雨的时候,雨水就从这里漏下来,” 村长指着屋顶的破洞,“我们用塑料布盖着,可还是不管用。冬天的时候,风从门缝里吹进来,孩子们的手都冻得通红,还得握着笔写字。”
叶菲伸手摸了摸冰冷的墙壁,又看了看孩子们冻得有些发紫的小手,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快把新学校建起来,让孩子们能在温暖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她拿出手机,想给公益基金的同事打个电话,却发现这里没有信号。“村长,村里哪里有信号呀?”
“得爬到后面的山顶上,” 村长说,“那里能收到一点信号,不过不太稳定。”
叶菲跟着村长爬上山顶,山风很大,吹得她的头发乱飞。她拿出手机,终于有了一格信号,赶紧给同事小张打了电话:“小张,我现在在贵州的苗族村寨,这里的校舍情况很糟糕,需要立刻启动紧急修缮方案,你赶紧联系施工队,再准备一些过冬的棉衣和文具,尽快送过来。”
“叶姐,放心吧,我已经联系好了施工队,棉衣和文具也准备好了,下周就能送过去。” 小张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带着一丝嘈杂,“对了,叶姐,有个企业想资助我们的公益基金,说想和你面谈,你什么时候回北京呀?”
叶菲想了想:“我再在这里待几天,把孩子们的情况统计清楚,下周回北京。到时候你把企业的联系方式发给我,我和他们联系。”
挂了电话,叶菲站在山顶,看着远处连绵的群山,心里有些感慨。她想起念菲小时候,在北师大附小读书,教室里有暖气,有投影仪,有图书馆,还有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那时她总觉得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直到来到这里,才知道有很多孩子连基本的学习环境都没有。
“叶老师,下来吃饭啦!” 山下传来阿妹的声音。
叶菲笑着应了一声,跟着村长下山。路上,她看到几个孩子在溪边洗衣服,小手冻得通红。她走过去,蹲下身,接过一个小女孩手里的衣服:“这么冷的水,怎么不用热水洗呀?”
“家里没有热水,” 小女孩小声说,“妈妈说,用冷水洗衣服能省柴火。”
叶菲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她想起念菲小时候,从来不用自己洗衣服,每次都是她把衣服洗好,烘干,叠得整整齐齐放在衣柜里。她把小女孩的衣服洗干净,晾在溪边的石头上,然后从背包里拿出一条围巾,系在小女孩的脖子上:“以后冷的时候,就把围巾戴上。”
小女孩摸了摸围巾,开心地笑了:“谢谢叶老师!”
回到村里,阿妹已经做好了午饭,有炒腊肉、炖土鸡,还有一盘炒青菜。叶菲尝了一口腊肉,味道很香,带着浓浓的烟火气。“阿妹,你的手艺真好,比北京的餐馆还好吃。”
阿妹不好意思地笑了:“叶老师要是喜欢,就多吃点。山里没什么好东西,只有这些自己种的菜和养的鸡。”
吃饭的时候,叶菲问阿妹:“村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吧?他们的父母都在外面打工吗?”
阿妹点点头:“是啊,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都在广东打工,一年才回来一次。孩子们都是跟着爷爷奶奶过,有的孩子连父母的电话都很少接到。”
叶菲想起念菲,虽然王剑有时候会出差,但她和念菲每天都能视频通话,念菲遇到什么事,都能第一时间和他们分享。而这里的孩子,却只能在梦里想念父母。她从背包里拿出相机,给孩子们拍了照片:“我把这些照片发给他们的父母,让他们看看孩子们的样子。”
下午,叶菲帮孩子们上了一堂语文课。她教孩子们读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孩子们的声音虽然稚嫩,却很认真。“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叶菲看着孩子们认真的表情,忽然想起念菲小时候,她也是这样教念菲读诗的。那时念菲坐在她的腿上,小手指着课本,一字一句地跟着她读,眼睛里满是好奇。
下课的时候,一个小男孩走到叶菲身边,递给她一张画:“叶老师,这是我画的你。” 画纸上,叶菲穿着红色的外套,站在阳光下,身边围着一群孩子,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还有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
叶菲接过画,小心翼翼地夹在笔记本里,心里暖暖的。她知道,这些孩子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们的心里充满了爱与希望,就像山间的野花,虽然平凡,却能在风雨中顽强地绽放。
与此同时,柏林的王剑正面临着工作上的第一个挑战。
周一早上,王剑刚到公司,就被马克叫到了办公室。“王先生,你的方案我看了,” 马克的表情有些严肃,“方案里的市场策略太保守了,我们需要更激进的方案,才能尽快提高市场份额。”
王剑愣了一下,他没想到马克会这么说。他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分析了柏林分公司的市场数据,还参考了其他公司的成功案例,制定的方案虽然保守,但风险较低,适合目前分公司的情况。“马克先生,我认为目前分公司的首要任务是稳定现有客户,再逐步拓展新市场。如果采用激进的方案,风险太高,一旦失败,会对分公司造成更大的损失。”
“但我们没有时间了,” 马克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柏林电视塔,“总公司给我们的期限是三个月,如果三个月内市场份额没有提升,分公司就要被合并了。我知道激进的方案有风险,但我们没有选择。”
王剑沉默了。他理解马克的压力,也知道分公司面临的困境,但他不认同马克的观点。他认为做市场不能只追求速度,更要注重质量,只有稳定的客户基础,才能实现长期的发展。“马克先生,我觉得我们可以再讨论一下方案的细节,或许我们能找到一个既稳妥又有效的方案。”
“我已经没有时间讨论了,” 马克转过身,看着王剑,“下周就要和客户开会,我需要你修改方案,采用更激进的市场策略。如果你做不到,我只能找其他人来做。”
王剑走出马克的办公室,心里有些沉重。他回到工位,看着电脑屏幕上的方案,陷入了沉思。莉娜路过他的工位,看到他脸色不好,关心地问:“王先生,怎么了?是不是方案出问题了?”
王剑把马克的要求告诉了莉娜,莉娜皱了皱眉头:“马克先生太着急了,激进的方案虽然能快速提高市场份额,但风险太大了。之前有个经理就是因为采用了激进的方案,导致公司损失了很多客户,最后被总公司开除了。”
“我知道,但马克先生说如果不修改方案,就要找其他人来做。” 王剑叹了口气,“我不想放弃这个机会,也不想让分公司陷入更大的困境。”
莉娜想了想:“王先生,或许我们可以找其他部门的同事一起讨论,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好的办法。我认识产品部的经理汤姆,他很有经验,或许能帮我们出出主意。”
王剑点点头:“好啊,那我们今天下午找汤姆聊聊吧。”
下午,王剑和莉娜找到了汤姆。汤姆是个四十多岁的德国人,留着络腮胡,说话很幽默。他听了王剑的方案和马克的要求后,笑着说:“马克总是这样,太急于求成了。其实我们可以采用‘稳进结合’的策略,先稳定现有客户,再针对潜在客户推出优惠活动,这样既能降低风险,又能提高市场份额。”
“可是这样会不会达不到总公司的要求?” 王剑担心地问。
“放心吧,” 汤姆拍了拍王剑的肩膀,“我之前做过类似的方案,效果很好。只要我们能拿出具体的数据,证明这个方案的可行性,马克会同意的。我今晚帮你整理一些数据,明天我们一起跟马克汇报。”
王剑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没想到在异国他乡,能得到同事们的帮助。“谢谢你,汤姆,莉娜。如果不是你们,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们是同事,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莉娜笑着说,“而且我相信你的能力,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一定能说服马克。”
晚上回到公寓,王剑把汤姆的建议整理成文档,又补充了一些市场数据。他看着电脑屏幕上的方案,心里渐渐有了底气。他拿出手机,给叶菲发了一条消息:“今天工作遇到了一点困难,不过同事们帮了我很多,现在问题已经解决得差不多了。你在贵州怎么样?孩子们还好吗?”
过了很久,叶菲才回消息:“我在贵州很好,孩子们都很可爱,就是这里的条件太艰苦了。今天帮孩子们上了一堂语文课,他们的声音很认真,我很感动。对了,我拍了很多孩子们的照片,等我回北京发给你看。”
王剑看着叶菲的消息,仿佛看到了她在山顶上打电话的样子,山风吹乱了她的头发,她却依然笑着,眼里满是温柔。他想起叶菲常说的一句话:“做公益就像播种子,你不知道哪颗种子会发芽,但只要你播下种子,总有一天会看到花开。”
他给叶菲回了一条消息:“辛苦你了,注意安全。等我忙完这阵子,就去贵州看你和孩子们。”
挂了电话,王剑走到窗边,看着柏林的夜景。路灯的光、窗户里的光、远处电视塔的光,交织在一起,像一片温暖的星海。他想起叶菲给他准备的槐花粉,还有念菲手绘的便签,心里暖暖的。他知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家人的支持和同事的帮助,就一定能克服。
第二天早上,王剑、莉娜和汤姆一起去找马克汇报。马克看着他们修改后的方案,又看了看汤姆整理的数据,沉默了很久。“你们确定这个方案能提高市场份额吗?”
“马克先生,我们做过市场调研,” 汤姆说,“采用‘稳进结合’的策略,既能稳定现有客户,又能吸引潜在客户,风险低,效果也更持久。如果采用激进的方案,虽然能快速提高市场份额,但一旦出现问题,会对公司造成很大的损失。”
马克想了想,点了点头:“好吧,我相信你们。下周的客户会议,就按这个方案来。如果方案成功了,我会向总公司申请给你们发奖金。”
王剑松了一口气,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他看着莉娜和汤姆,露出了笑容:“谢谢你们,我们一起加油!”
接下来的几天,王剑和团队成员一起准备客户会议的材料,莉娜负责制作 PPT,汤姆负责整理产品资料,王剑则负责演练演讲内容。他们每天都加班到很晚,办公室里总是充满了讨论声和键盘敲击声。
周五下午,客户会议如期举行。王剑穿着一身西装,站在会议室的讲台上,自信地介绍着方案。客户们认真地听着,偶尔提出几个问题,王剑都一一解答。当他介绍完方案后,会议室里响起了掌声。
“王先生,你的方案很详细,也很有可行性,” 客户代表笑着说,“我们愿意和你们合作,希望我们能一起实现共赢。”
王剑激动地握住客户代表的手:“谢谢你们的信任,我们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
会议结束后,马克拍了拍王剑的肩膀:“王先生,你做得很好,我为你骄傲。”
莉娜和汤姆也围了过来,笑着说:“我们成功了!今晚我们去庆祝一下吧?”
王剑点点头:“好啊,不过我要先给我妻子打个电话,告诉她这个好消息。”
他拿出手机,给叶菲打了电话,叶菲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带着一丝疲惫,却很开心:“太好了,王剑,我就知道你一定能成功。我今天统计完了孩子们的情况,下周就能回北京了。到时候我们一起去吃你最喜欢的红烧肉。”
“好啊,” 王剑笑着说,“我等你回来。”
挂了电话,王剑看着窗外的阳光,心里满是温暖。他知道,无论未来有多少风雨,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有同事的帮助,就能携手同行,书写属于他们的温暖与光芒。
而在贵州的深山里,叶菲正和孩子们一起在溪边放风筝。风筝是用报纸和竹篾做的,上面画着孩子们的愿望。看着风筝在蓝天上飞翔,孩子们的笑声在山谷里回荡,叶菲的心里也充满了希望。她知道,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孩子们的愿望会像这风筝一样,飞向更远的地方。(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