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这是真正的好枪钢啊

    在吴家堡西北处的一个山沟里,一个土高炉正在快速成型。

    说它是一个土高炉,它确实是全都用土砖垒起来的。

    它的内部是烧制而成的耐火砖,外层是用来保温的黄土砖。

    陈常在倒是想要设计一个侧吹转炉来着。

    不过现在还不行,很多基础条件还达不到,现在只能因陋就简。

    对于炼钢炉,陈常在还是能够设计的。

    当时他所在的军工厂,因为很多的配件,想要去外面协调并不是那么方便。

    所以厂子就建了一个高炉炼铁,又设计了一个侧吹风转炉,后来又给改成了顶吹氧转炉。

    用来浇筑一些军工厂需要的一些特种件。

    当年的很多大企业,基本上就是一个小社会,除了工人的生老病死之外。

    就连工业的产业链,也大部分都能自给自足,很少找外人。

    现在因为条件有限,只能先用高炉炼铁水,然后再把铁水送到炒钢池中,用传统的炒钢法炒钢。

    不过陈常在相信用不了多久,一个初级的钢厂就能建立起来。

    只要他的蒸汽机能够成功,那么作为动力源的蒸汽机,就能让一个钢厂进入到工业半自动化的范畴。

    到那时,一炉出上一百吨钢就不再是幻想了。

    总部机关为了支持陈常在的蒸汽机制造计划。

    特意从总部直属的钢厂,调来了六七个老师傅。

    这些老师傅,从冶铁到炼钢,从倒膜到浇筑,都是行家里手。

    他们全都是带着他们的徒弟,来支援陈常在的。

    而这段时间陈常在也没有闲着。

    他和那些木工师傅们,用硬木再次做了一个蒸汽机,这个蒸汽机的主要作用,就是给高炉和炒钢池鼓风。

    虽然这个蒸汽机是硬木做的,使用寿命也不会多长。

    但用上一两个月还没什么大问题。

    半个多月后,在所有人的努力之下,高炉终于可以出铁水了。

    在众人的注视下,通红的铁水,流进了炒钢池。

    炒钢池中不断被搅拌的铁水,

    它们的含碳量,也在不断的变化。

    在老师傅眼中,铁水颜色的变化,就是碳含量的变化。

    他们能够根据经验,来控制炒钢池中铁水的碳含量。

    而陈常在所需要的是中碳钢,这样的钢在硬度能够满足的情况下,还能保证一定的韧性。

    而制作模具的师傅,早就按着陈常在的图纸,通过失蜡法,烧出来了大大小小几百个模具。

    倒模沙箱中,随时准备着被灌入钢水。

    浇筑师傅则是带着他的徒弟,随时准备开始浇筑。

    当炒钢师傅喊了一声可以了。

    浇筑师傅,立即带着他的徒弟们,用坩埚,把钢水倒进了的模具当中。

    钢铁浇筑,看似简单,只是把铁水倒进模具里就行了。

    但这却是一个技术含量非常高,也特别吃经验的活。

    不管是模具的温度控制,环境温度的影响,钢水进模的流速,这都关系到了铸造件的质量。

    没有经验的人,铸造十次就得失败十次。

    若是老师傅的成功率能够达到九成,那就绝对是所有人公认的大家了。

    即便是在后世,这样的老师傅也都是大铸造厂的镇厂之宝。

    至少到2025年的时候,那些自动化的铸造设备,也无法保证九成的成功率。

    而今天来陈常在这里的浇筑师傅,他就能做到九成的成功率。

    当一池池的钢水不断的被送进模具之后。

    曾经的图纸,后来的木头,现在钢铁铸造的“上游”蒸汽机,已经在这上百人的共同努力下,开始慢慢的成型了。

    经过脱模、初修、精修之后。

    那些沉重的钢铁配件,在一双双粗糙的大手抚摸之下,每个都变得精制光滑,好像一个个艺术品一样。

    三天的时间。

    陈常在边带着人一点点的组装着蒸汽机,一边对跟随他新学生们,讲解每一个配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这批学生有五十多人。

    全都是总部机关,从全军中筛选出来的,心灵手巧、对机械有灵性的人。

    他们有的接触过机械,有的没有接触过。

    有的上过学,有的没上过学。

    但是现在他们全都极其认真的,跟着陈常在不断重复的装配着每一个金属部件。

    装配一台机器的机会并不多,现在还没有奢侈到可以单独给他们制造一台蒸汽机让他们随便装配学习的地步。

    他们之前能够拆装的,只是那个陈常在带着木工师傅,和特务班的战士们装配的,做实验用的简易木头蒸汽机。

    现在有了装配真正蒸汽机机会时,所有人都极其珍惜,他们非常小心的,跟着陈常在不断的在学习,在摸索。

    当最后一颗铆钉被铆接完成。

    这台被改成了固定式机械动力源的,后世的“上游”蒸汽机终于诞生了。

    当蒸汽机炉膛中的煤炭被烧的通红,锅炉中的水被烧的沸腾起来时。

    气压表上的指针,慢慢的在转动,显示着锅炉中的压力。

    气压表其实很简单,里面只是一个铜皮卷成的波登管。

    波登管通过管中压力的变化,产生形变,带动指针的变化。

    和波登管最相近的一个东西,就是小孩子玩的一种玩具,叫“吹龙”,不用嘴吹的时候,它是卷起来的小扁管。

    嘴一吹,它就变成了一个直的长圆管。

    一不吹,它又收回成为一个卷起来的小扁管。

    这个小玩具就是和波登管一样的原理。

    当压力表的指针,指向了一点五兆帕的时候,排气阀被顶开。

    巨大的排气声响起,压力开始恒定。

    这时陈常在拉动了一根操纵杆,打开了压力锅炉通向气缸的通道。

    压力巨大的高压脱水蒸汽冲进了气缸之中。

    气缸中的活塞,开始被推动。

    陈常在用石棉配置的,包铜皮的密封垫,密封性良好。

    在这样的高压之下没有丝毫的泄露。

    活塞连杆滑动孔,陈常在用青铜和熟牛皮制作的组合型密封件,密封良好,没有漏气。

    当飞轮轴被滑套接上减速箱之后,减速箱运行平稳,没有异响和震动。

    从石油中分解出来的润滑油,润滑性良好。

    最后当减速箱输出轴,被滑套连接上那个,中间有个五吨重的大锻锤,门框型的钢铁锻台时。

    那个五吨重的大锻锤,被缓缓的提了起来。

    当锻锤被提起时,早就做好准备的锻造工人,立即把一根烧红的钢棒放到了锻锤的下面。

    在锻锤升到两米时,擒纵机构被打开,锻锤在导轨的引导下,垂直落下。

    “咚”的一声巨响后,火花四溅,那根烧红的钢棒立即变形。

    然后锻锤再次被擒纵机构抓住,拉了上去。

    然后再落下。

    以此反复,当那根粗钢钢棒,被反复锻打之后。

    原先的粗钢,这个时候已经成为了真正的精钢。

    它已经成为了合格的,可以做枪管的精钢了。

    当总部机关直属枪械厂的老师傅,拿起来已经冷却的这根精钢棒。

    用一个小铁棒轻轻的敲击了一下后。

    随着敲击的动作,一声清脆悠扬的“叮~”的声音传了出来。

    听着这个声音,老师傅的眼泪突然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这是好枪钢啊,这是真正的好枪钢啊,我们终于能够造出来真正的好枪钢了。

    我们再也不用怕炸膛了。

    我们能够造出来真正的好枪了,真正的好枪啊。”

    随着老师傅的声音落下,已经连续工作了一个多月的人们,全都欢呼了起来。

    这些人,有的跳了起来哈哈大笑。

    有的人却蹲了下来,默默的在哭泣。

    不容易啊。

    真的不容易啊。

    现在咱们真的能够造出来真正的枪钢了。

    而陈常在只是点燃了一根自己卷的旱烟,默默的坐到了一块石头上。

    边抽烟,边看着欢呼的人们。(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不错,请把《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