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会指路的罗盘与倒转的沙漏
张奶奶在明远先生的木箱底找到个黄铜罗盘时,梧桐巷正飘着今年的第一场霜。罗盘的指针生了锈,却始终指着一个方向——高雄港的位置,仿佛被某种力量固定住了。
“这是他修钟时用的。”张奶奶用布擦拭着罗盘边缘,那里刻着串小字:“指针所指,心之所向。”她忽然想起1956年明远离开前,曾拿着这个罗盘在槐树下转圈,说“阿月,不管我走到哪,指针都会朝着你”。
阿梨把铅笔放在罗盘中央,根须顺着刻度游走,生锈的指针竟慢慢转动起来,在盘面上画出个螺旋形的轨迹,轨迹经过的地方,浮现出无数细小的光点,像撒了把星星。“奶奶,您看!”
光点在空中聚成个沙漏的形状,沙子是银白色的,正顺着漏斗往下漏,可漏到一半,沙子突然倒转,从底下往回流,像时光在倒流。沙漏的影子投在墙上,竟变成了明远先生的模样,他正坐在桌前写信,笔尖悬在纸上,迟迟未落。
“是1961年的冬天。”张奶奶的声音发颤,“那年我生了场大病,他在信里说‘总觉得有话没说完,写了又撕,撕了又写’。”她指着沙漏里的沙子,“你看,沙子倒转,是他想把写坏的信重新写一遍。”
罗盘的指针突然指向阁楼的方向,阿梨跟着跑上去,在樟木箱的夹层里找到个牛皮纸信封,上面贴着张泛黄的邮票,邮戳是1961年的高雄。信封里没有信,只有片干枯的茉莉花瓣,花瓣上用针尖刻着个“安”字,刻痕深得几乎把花瓣戳穿。
“他怕我出事,不敢多写,就用这个告诉我‘他安好,也盼我安好’。”张奶奶把花瓣放在罗盘上,沙漏的沙子倒转得更快了,墙上的影子开始动——明远先生写完信,把信封举到灯前看了又看,突然从抽屉里摸出个小布偶,是只缺了耳朵的兔子,放在信旁边,像是在给她捎去个拥抱。
“是那只兔子!”阿梨指着影子里的布偶,和张奶奶从高雄带回来的那只一模一样,“原来两只兔子早就见过面!”
沙漏里的沙子终于装满了上半部分,影子慢慢消散,只留下信和布偶的轮廓。罗盘的指针不再转动,稳稳地指着高雄的方向,盘面上的光点聚成个小小的“等”字,在霜气里闪着光。
张奶奶把信封放进帆布包,与明远先生的信放在一起。她知道,这罗盘和沙漏不是普通的物件,是明远先生的牵挂化作的指引,让她能在时光的碎片里,找到那些未说出口的话,未完成的拥抱。
霜停后,阿梨在老槐树的枝桠上发现个新的鸟窝,窝里铺着些柔软的槐花瓣,还有根银色的丝线,正是月光化成的那种。窝里没有鸟,只有半块玉佩,是并蒂莲的另一半——原来银蝴蝶没有消失,是把玉佩藏在了这里,让槐树替他们守护着团圆的念想。
张奶奶把玉佩凑到阳光下,两半玉佩的断口处竟渗出些金色的光,在空中拼出个完整的莲台。她忽然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光:“他总说‘好东西经得起等’,你看,我们等来了。”
阿梨看着罗盘上的“等”字慢慢隐去,铅笔的根须缠着玉佩,在阳光下织成个小小的网,像在守护着什么。她忽然明白,这些玄幻的罗盘、倒转的沙漏,都是思念的形状——当牵挂深到能惊动时光,连指针都会指明方向,连沙子都会倒流,只为让两个相爱的人,在岁月的长河里,能再靠近一点,再靠近一点。
往后的每个霜天,张奶奶都会把罗盘放在槐树下,看指针指向高雄的方向,像在与远方的思念遥遥相望。有人说,那指针不仅指着高雄,也指着张奶奶的心;那沙漏不仅在倒转时光,也在积攒着未来的暖意,让每个等待的日子,都充满重逢的甜。(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