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振聋发聩!你为何也要化用此句?

    这句话也是陈敬之想问的。

    一时间,两位主考官的目光,都聚焦在顾铭的身上。

    顾铭心中念头飞转。

    他自然不能说这是自己前世所学。

    他站起身,再次对着二人躬身一礼,神情诚恳。

    “回禀二位大人,学生不敢居功。”

    他这番话,让陈敬之与徐渭都有些意外。

    “哦?”

    陈敬之挑了挑眉,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顾铭不疾不徐地说道。

    “学生自幼便喜读史书,尤爱那些记述边塞将士,为国征战的篇章。”

    “每每读到那些英雄们马革裹尸,战死沙场,或是功成名就,却已是白发苍苍的记载,心中便会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荡与悲慨。”

    他的声音清朗,带着一丝年少人特有的真诚。

    “此次府试,见到‘边塞’为题,学生脑海中便浮现出无数将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画面。”

    “那首词,与其说是学生所作,不如说是千百年来,无数为国尽忠的英雄们,借学生之笔,发出的共同心声。”

    一番话说得是滴水不漏,既解释了词的意境来源,又将功劳推给了“古之英雄”,显得谦逊而又得体。

    陈敬之与徐渭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赞许。

    好一个“借学生之笔”!

    此子不仅才华横溢,心性谈吐,更是远超常人。

    陈敬之与徐渭皆是眼前一亮。

    这话答得实在是太过巧妙。

    既不显得狂妄自大,又暗合了文以载道的圣人之言,将自己的才情,升华到了为国为民、为古今英雄立言的高度。

    陈敬之抚须微笑。

    他赞许地点了点头,看向顾铭的目光中,欣赏之意更浓。

    “说得好。”

    陈敬之的声音温和下来,带着一丝长辈对晚辈的期许。

    “有此心胸,方能成大器。”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深邃起来。

    “老夫且问你,你词中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此‘可怜’二字,究竟是何意?”

    徐渭也收起了脸上的笑意,神情变得严肃起来,静待顾铭的回答。

    顾铭心中了然,知这是府尊大人对自己的进一步考教。

    这个问题,看似寻常,实则暗藏机锋。

    以此来判定该诗句究竟是否为他所作。

    顾铭丝毫不慌,虽说破阵子不是他写的,但前世应试教育的古诗词阅读理解,他可没少做。

    在与自己当前所属的时代背景稍加结合。

    他略一沉吟,再次躬身。

    “回禀大人,学生以为,此‘可怜’有三重意。”

    “哦?三重意?”

    陈敬之的眉毛微微一挑,示意他继续。

    顾铭不疾不徐,声音清朗。

    “其一,是可怜英雄迟暮,壮志未酬。”

    “沙场百战,九死一生,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本是天下武人毕生之所求。然岁月无情,纵是气吞万里的英雄,亦难敌鬓边白发,此为一叹。”

    陈敬之与徐渭皆是微微颔首,此解乃是应有之意。

    “其二。”

    顾铭的声音微微拔高了几分。

    “是可怜朝堂之上,重文抑武,使得无数良将,空有报国之心,却无用武之地,只能在醉里挑灯,梦回连营,于虚幻中聊以自慰,此为二叹。”

    这话一出,书房内的气氛陡然一凝。

    陈敬之的目光骤然变得锐利起来,如鹰隼般落在顾铭的身上。

    徐渭也是心头一震,暗道这学子好大的胆子,竟敢当着府尊大人的面,直言朝廷国策之弊!

    顾铭却仿佛未曾察觉,神色依旧平静。

    “我大崝立国以来,文风鼎盛,此乃盛世之景。然北有蛮族虎视眈眈,东有倭寇侵扰不休,边境烽火,从未断绝。”

    “文能安邦,武能定国。若无百万将士枕戈待旦,何来我等文人安坐书斋,吟诗作对?”

    “故而,学生以为,此‘可怜’之第三重意,亦是最重的一重……”

    他微微停顿,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是可怜天下苍生!若良将皆老,英雄寒心,国之藩篱何在?届时受苦的,终将是黎民百姓!”

    一番话,振聋发聩!

    书房内,陷入了长久的寂静。

    陈敬之与徐渭,这两位在官场沉浮多年的老臣,此刻脸上皆是掩不住的震惊之色。

    他们原以为,这顾铭不过是个诗才斐然的少年。

    却万万没有想到,他小小的年纪,竟有如此深邃的洞察力与忧国忧民之心!

    他不仅看出了“重文抑武”国策之下隐藏的危机,更敢于当着他们的面,毫无保留地指出来!

    这份胆识,这份见地,早已远远超出了一个普通童生的范畴!

    许久,陈敬之才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他看向顾铭的眼神,已经彻底变了。

    那是一种发现了绝世璞玉的惊喜,是一种看到了国家未来栋梁的欣慰。

    “好!说得好!”

    陈敬之猛地一拍书案,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可怜天下苍生’!此等见识,便是朝中许多公卿,亦多有不如!”

    他站起身,在书房内来回踱步,显然是心潮澎湃,难以平复。

    徐渭也是一脸的感慨,他看着顾铭,像是看着一件稀世珍宝。

    “老夫原以为,你只是词写得好,却不想,你的策论之才,竟是更胜一筹!”

    但随即,他又像是想起了什么,眉头微不可察地一蹙。

    “话虽如此,老夫尚有一事不解。”

    徐渭的声音沉稳,带着一丝探究。

    顾铭再次躬身,态度愈发谦恭。

    “还请大人示下。”

    徐渭缓缓端起茶盏,却没有喝,只是用杯盖轻轻拨弄着浮沫。

    “此次府试,你的《破阵子》虽说一鸣惊人,但其中有两句残词,亦是被诸多学子化用。”

    他抬起眼,目光如炬,直视着顾铭的双眼。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徐渭一字一顿地念出这十个字,书房内的气氛,似乎也随之凝重了几分。

    “此句气势不凡,意境雄浑。”

    他放下茶盏,发出一声轻响。

    “老夫观之,那些续写者,无一不是狗尾续貂,画虎不成反类犬,白白污了这等好句。”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目光变得锐利起来。

    “老夫好奇的是,以你的才情以及对边关风土的了解,即便没有借用此句,想要做出上佳的边塞诗,亦非难事,为何偏偏也选择了此句,作为《破阵子》的开头?”(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科举:读书发媳妇?我必六元及第不错,请把《科举:读书发媳妇?我必六元及第》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科举:读书发媳妇?我必六元及第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