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消失的五年2

    太医署的人如流水般进出临华殿,个个面色凝重,步履匆忙。浓重的药气混杂着若有似无的血腥味弥漫不散,压得人几乎喘不过气。

    薛兆在外间来回踱步,玄色常服的下摆一次次扫过冰冷的地砖。他紧握的拳心里,指甲早已深深陷进皮肉,却浑然不觉疼痛。每一次内间帘幕掀动,带出细微的风声和更浓的药味,都让他的脚步为之一滞。

    终于,资历最深的张太医拖着疲惫的步子走了出来,花白的须发被汗水黏在额角。薛兆一个箭步上前,铁钳般的手掌几乎要抓住老太医的胳膊,又强自克制地停在半空,声音压抑到沙哑:“张太医,小女……如何?”

    老太医垂下眼睑,避开薛兆灼人的视线,缓缓摇头:“国公爷,二小姐的气息……如风中残烛,微弱至极。脉象更是古怪,时而疾如奔马,时而缓若止水,紊乱不堪。若不能尽快稳定下来,只怕……凶险异常啊。”

    “凶险?”薛兆喉头滚动,重复着这两个字,眼前一阵发黑,“那该如何?需要什么药材?便是龙肝凤髓,薛某也去寻来!”

    张太医叹息一声:“眼下只能先用老朽开的方子吊住元气,以观后效。此症来得蹊跷,老夫需回去翻阅古籍,与众同僚商议,方能再想他法。”言罢,他匆匆一揖,快步离去。

    从皇宫回府的那一路,马车轱辘碾过青石板的声音,单调而冰冷。薛兆端坐如钟,一言不发,甚至未曾看缩在角落里的薛长义一眼。这种沉默,比任何责骂鞭挞都更让薛长义恐惧。

    薛长义蜷在车厢的阴影里,目光空洞地望着晃动的车帘。

    他身上湿透的衣衫已被换下,但太湖那刺骨的寒意仿佛已沁入骨髓。脑海里反复闪现的,是妹妹苍白的小脸和紧闭的双目。无尽的悔恨如同毒蚁,啃噬着他的五脏六腑。他记得母亲自幼的叮嘱,记得妹妹畏寒怯水的体质,他本该是护着她的人,却亲手将她推入了险境。此刻,他宁愿父亲狠狠责罚自己,也好过这般令人窒息的沉默。

    回到薛府,薛长义如同失了魂的木偶,直挺挺地跪倒在妹妹床前的脚踏上,紧紧握住寒枝冰凉的手,任谁劝说也不肯松开半分。他看着妹妹毫无生气的脸庞,眼泪无声地淌下,一滴一滴,落在锦被上,洇开深色的湿痕。

    往后的几日,薛府夜夜灯火通明,却听不见一丝欢声笑语。灯笼的光晕在夜风中摇曳,将府中众人焦虑的身影拉长又缩短,投在窗纸上。

    尹柔自那日听闻噩耗便晕厥过去,再次睁开眼,已是两天后的黄昏。她虚弱地偏过头,看见丈夫布满血丝的双眼和憔悴的面容,心便直直往下坠。

    “夫君……”她声音细若游丝,“枝枝……她可醒了?”

    薛兆察觉到妻子的动静,连忙俯身,小心翼翼地将她扶起,在她背后垫上软枕。他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些:“太医一直在用药,枝枝喝下不少汤药,气息稳了些,想必……快醒了。”他伸手为妻子拢了拢鬓边的散发,指尖却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

    尹柔反手握住他宽厚的手掌,那掌心不似往日温暖,一片冰凉。“你骗不了我……”她泪水盈眶,心口处传来阵阵绞痛,“枝枝还没醒,对不对?师父说过的,成年前她有一劫,避水……我们明明那么小心……师父!”她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猛地抓紧薛兆的手,“去找师父!玄清观的师父!他一定有办法!”

    薛兆经妻子一提,黯淡的眼中骤然迸发出一线光亮。是啊,他怎么忘了那位神通广大的老道长!当年女儿出生时的异象,便是道长出手化解。他立刻起身:“对!我这就去请师父!”

    薛兆策马疾驰,赶到玄清观时,日头已偏西。道观依旧清寂,只有几个小道童在洒扫庭院。见到薛兆,一名道童认出了他,上前施礼:“薛将军,您怎么来了?”

    “小师父,尊师可在观中?薛某有十万火急之事相求!”薛兆语气急促。

    道童面露难色:“将军来得不巧,师父月前便云游四方去了,归期未定。”

    “云游?”薛兆心头刚燃起的希望之火骤然熄灭,踉跄一步,声音里带了绝望的颤音,“可知去了何方?何时能归?”

    道童摇头:“师父行踪飘忽,未曾交代。”

    薛兆怔在原地,望着暮色中愈发幽深的道观,只觉浑身力气都被抽空。偌大的道观,竟无一人可救他女儿?他真想对着空旷的山谷嘶吼,但残存的理智让他勉强维持着体面,对道童挥了挥手,转身下山。

    他牵著马,步履蹒跚地行走在山道上,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又长又孤寂。

    正当他心灰意冷之际,一阵空灵缥缈的歌声,似有若无地从远处山涧传来。那调子古怪,不似寻常山歌,初时他并未留意,但那声音却执着地萦绕在耳畔,如丝如缕,挥之不去,仿佛专为引他而来。

    鬼使神差地,薛兆循着声音的方向走去。绕过一片竹林,只见一位发髻如雪的老者,身着月白道袍,正不紧不慢地走在前面山径上。山风拂动他的衣袂,颇有几分仙风道骨。

    薛兆下马,默默跟在老者身后。那老道忽然放缓脚步,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与他听:“尘世樊笼,困者芸芸。欲解其缚,难,难,难……”

    薛兆心头一震,快步上前,恭敬施礼:“仙长请留步!方才所言,可是有所指教?”

    老道停下脚步,转过身来。薛兆这才看清他的面容,清癯矍铄,目光澄澈如深潭,若有所思地抚着银白的长须。

    “看来施主亦是局中困人。”老道声音平和,却带着洞悉世事的了然。

    “仙长明鉴!”薛兆如同见到了救星,将女儿落水昏迷、太医束手无策的经过尽数道出,言辞恳切,几近哽咽,“求仙长大发慈悲,随我回府,救小女一命!”

    老道静静听着,面上无悲无喜,细看之下,唇角却似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叹息。他并未直接回答薛兆的请求,反而抬步继续前行,口中喃喃:“生于寒雪,厄于寒水。因果循环,玄之又玄……”

    薛兆心中焦急,紧跟不舍,再三哀求:“仙长,此劫可还有解?”

    “缘起缘灭,自有定数。解与不解,且看造化罢。”老道依旧步履从容。

    薛兆心头涌起一股无力感,莫非遇上了故弄玄虚的江湖术士?希望一次次升起又落下,他已疲惫不堪。眼见老道越行越远,他只得颓然放弃,牵著马,步履沉重地往府邸方向走去。

    刚进府门,管家便急匆匆迎上来,脸上带着几分惊疑:“将军!您可回来了!方才有一位道长来访,说是受您所托,前来府上解惑。”

    “道长?”薛兆一愣,随即心脏狂跳起来,“人在何处?”

    “正在二小姐房中!”

    薛兆甚至来不及脱下沾满尘土的披风,便疾步冲向女儿的闺房。掀帘而入,只见那个在山中邂逅的白发老道,正端坐床前,双目微阖,三指轻轻搭在寒枝纤细的手腕上。

    室内静得可怕,只有炭盆中偶尔爆出的轻微哔剥声。尹柔紧张地攥着帕子,薛长义则红肿着眼睛,一瞬不瞬地盯着老道的神情。

    良久,老道缓缓睁眼,目光扫过屋内众人,最后落在尹柔身上,开口问道:“夫人,昔日玄清观所赠之香灰,可尚有留存?”

    尹柔闻言,瞳孔骤然收缩,难以置信地望着老道,颤声答道:“有……还有一些!一直妥善收著!”她立刻吩咐贴身侍女速去取来。

    香灰取来后,老道亲自将其混入温热的汤药中,小心撬开寒枝的牙关,缓缓灌下。整个过程,他神色肃穆,一言不发。

    薛兆在一旁看着,心中七上八下,这老道行事莫测,究竟有几分把握?

    薛长义按捺不住,带着哭腔问道:“道长,这样……这样妹妹就能醒过来吗?”

    老道转脸看向他,见他眼睛肿如核桃,却只是淡淡笑了笑,并未作答。

    约莫过了半柱香的功夫,老道再次为寒枝诊脉。这一次,他沉吟片刻,微微颔首,对薛兆道:“可请太医再来一诊。”

    薛兆心中疑虑未消,闻言沉声道:“道长,若小女有半分差池,薛某……”后半句威胁的话虽未出口,但凌厉的眼神已说明一切。

    老道却浑不在意,只平静道:“请太医吧。”

    薛兆压下心头不安,命人火速去请张太医。张太医匆匆赶来,虽满腹疑惑,还是上前仔细诊脉。指尖刚搭上腕脉不过片刻,他紧锁的眉头便舒展开来,脸上露出惊异之色:“奇哉!怪哉!二小姐的脉象……竟真的平稳下来了!虽仍虚弱,但已无性命之忧!这……这是如何做到的?”

    薛兆闻言,猛地转头看向一旁静立的老道,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愧疚瞬间淹没了他。这位铁骨铮铮的将军,竟“噗通”一声双膝跪地,泪水夺眶而出:“仙长!薛某有眼无珠,先前多有冒犯!求仙长恕罪!小女……小女后续该如何调理?求仙长慈悲,救她到底!”几日间骤生的白发,在烛光下格外刺眼。

    老道伸手将他扶起,目光掠过床上沉睡的少女,终是轻轻一叹:“贫道姑且一试吧。只是此番劫数,非比寻常,能否真正醒来,何时醒来,还需看她自身的造化。”(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愿,且听不错,请把《愿,且听》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愿,且听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