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下铺面契约的第三日,天刚蒙蒙亮,西市的晨雾还未散尽,“晚砚堂”的木门就被轻轻推开,发出“吱呀”一声轻响。林晚裹着件半旧的青布披风,踩着沾露的青石板走进铺内,刚卸下肩头装着梨片的竹筐,就听见隔壁药膳汤铺传来熟悉的添柴声——王婆竟比她来得更早。“林姑娘可算来了!”王婆的大嗓门穿透晨雾,随即端着个冒着热气的陶壶跨进门,壶嘴还飘着袅袅白汽,“老婆子特意起早烧了壶桑皮水,前几日听你说熬梨膏讲究水质,这桑皮水是我用老桑树根皮煮了半个时辰的,最是润肺清燥,比井水更养人!你闻闻,还带着点桑木的清香呢。”林晚连忙凑过去闻了闻,果然有股淡淡的草木清香,笑着道谢:“王婆您太费心了!有这桑皮水,熬出来的梨膏定能更胜一筹。等会儿熬好试味,第一个给您盛一碗!”王婆摆着手笑:“不急不急,你们先忙正事。对了,我汤铺今日熬了山药排骨汤,等晌午你们歇脚时,我给你们端两碗过来,补补力气!”
林晚刚要道谢,就见沈砚牵着匹枣红马站在门口,马鞍旁挂着个鼓鼓的布包,里面装着从太医院匀来的川贝、茯苓等药材,额角沾着的晨露还未干透。“木匠师傅已在巷口候着,”他扬声说着走进来,顺手将布包放在案上,解开系带露出里面整齐码放的药材,“昨日跟你说的橡木柜台,我让师傅按你的意思改了圆弧角,还特意让他们多打磨两遍,小孩子磕碰着也不怕。师傅说今日就能安好,傍晚前保证能让你摆上货品。”说话间,两个背着工具箱的木匠已走进铺内,为首的张师傅手里捧着张图纸,上面用墨笔勾着柜台与货架的样式,边角还标注着“圆弧角”“高三尺”等字样。张师傅拱手笑道:“沈医官、林姑娘,咱们今日来赶早工,争取晌午前把柜台架子搭好,不耽误你们熬膏子。这图纸上的样式,你们再瞧瞧,要是想改个高低宽窄,咱们立马调整。”沈砚看向林晚,林晚接过图纸仔细看了看,指着货架部分说:“张师傅,这货架能不能再加一层矮格?用来放试吃的小瓷碗和勺子,客人随手就能拿到,更方便些。”张师傅眯眼一看图纸,点头应道:“这有何难!多加一层矮格费不了多少功夫,保证做得平整结实,还不影响整体样式。”
前屋忙着搭柜台,林晚已在后屋支起了灶台。她将王婆送来的桑皮水倒进陶罐,再把提前晒好的梨片与杏肉按三比一的比例铺开,一边分拣一边对凑过来的沈砚说:“这些梨片是我挑着最饱满的果肉切的,薄如蝉翼,晒足了三日,轻轻一捏就碎成带着果香的粉末。杏肉选的是刚熟的黄杏,甜中带点微酸,能中和梨膏的甜腻。”沈砚安置好木匠后,便搬了个小马扎坐在灶边添火,枣木柴烧得旺而稳,火焰映着他挽起的袖口,露出结实的小臂。“要不要加些砂糖?”他探头看着陶罐里渐渐软化的果料,语气带着几分询问,“上次给阿福做川贝蒸梨时,加半勺砂糖甜度正好,孩子们都爱吃。”林晚用木勺轻轻搅动着,鼻尖萦绕着越来越浓的果香:“不急,先熬出果肉本身的甜汁。咱们这梨膏是药膳,不是蜜饯,太甜了容易生痰,反而失了润肺的功效。等熬到浓稠时,咱们尝着调味,稍微加一点提鲜就好。”阳光透过后屋的窗棂照进来,落在两人身上,陶罐里的果料渐渐熬成琥珀色的稠汁,滴在瓷碗里能拉出细细的丝。张师傅闻着香味凑过来,咂着嘴打趣:“沈医官好福气,林姑娘这手艺,比西市最有名的蜜饯铺还香!我家小孙子总咳嗽,吃了多少药都没好利索,等你们开业了,我定然带着他来买几罐,顺便让沈医官给瞧瞧。”沈砚耳尖微红,手里的添柴动作却没停,笑着应道:“张师傅放心,开业当日不仅有梨膏,还做了果酱酥饼,定请您和小孙子尝个鲜。孩子的咳嗽,我到时候给看看,保管给您个稳妥的方子。”
“不急,”林晚用木勺轻轻搅动着,鼻尖萦绕着越来越浓的果香,“先熬出果肉本身的甜汁,不够再补,这样熬出的梨膏才不会有火气。”阳光透过后屋的窗棂照进来,落在两人身上,陶罐里的果料渐渐熬成琥珀色的稠汁,滴在瓷碗里能拉出细细的丝。张师傅闻着香味凑过来,咂着嘴打趣:“沈医官好福气,林姑娘这手艺,比西市最有名的蜜饯铺还香!等开业了,我定然带着孙子来捧场。”沈砚耳尖微红,手里的添柴动作却没停,只笑着应道:“开业当日,定请师傅尝刚出炉的果酱酥饼。”
正午时分,第一锅梨膏刚装罐,就有个梳双丫髻的小姑娘怯生生站在铺门口,手里攥着个洗得发白的布包,小脑袋探进来又缩回去,反复几次,眼睛却直勾勾盯着灶台上的瓷罐。林晚见状,盛了小半碗放凉,快步走到门口递过去,声音放得极柔:“小姑娘,是不是闻着香啦?尝尝吧,甜丝丝的,不烫嘴,还能治咳嗽呢。”小姑娘犹豫着往后退了半步,攥着布包的手更紧了,小声说:“娘说不能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会给家里添麻烦的。”林晚蹲下身,和她平视,笑着晃了晃手里的瓷碗:“姐姐不是陌生人呀,姐姐的店就开在这里,叫‘晚砚堂’,以后咱们就是邻居啦。这梨膏是姐姐自己熬的,不要钱,专门给咳嗽的人吃的,你尝尝就知道好不好吃了。”小姑娘这才迟疑着接过碗,小口抿了一口,眼睛瞬间亮了,连忙又喝了一大口,吃完后从布包里掏出个木雕兔子,红着脸递过来:“姐姐,这梨膏太好吃了!我没有钱,这个木雕兔子给你抵钱好不好?是我爹雕的,他是西市最好的木雕匠,好多人都买他的东西,这个兔子雕了整整一晚上呢。”
林晚看着兔子栩栩如生的模样,连耳朵上的绒毛都雕得清晰可见,心头一软,蹲下身摸了摸她的头:“这兔子雕得真好看,姐姐很喜欢,但不能要你的。姐姐送你吃梨膏,不是为了换东西呀。你叫什么名字呀?”“我叫阿瑶,”小姑娘小声说,手指绞着衣角,“我娘总咳嗽,夜里睡不好,有时候还会咳醒,我攒了好久的铜板,还不够买一罐梨膏……”林晚闻言,立刻转身走进铺内,找了个最小的瓷瓶,装了小半罐梨膏,又用麻布仔细封好瓶口,系了根红绳,塞进阿瑶手里:“拿给你娘,每天早上用温水冲一勺喝,过三天咳嗽就会好很多。要是不够了,就来这里找姐姐,姐姐再给你装。”阿瑶捧着瓷罐,眼睛里泛起了泪光,用力点了点头:“谢谢林姐姐!等我爹回来,我一定让他给你雕个最好看的招牌!上面雕满梨花和杏子,保证比西市所有的招牌都好看!”林晚笑着挥手:“好呀,姐姐等着你的招牌。快回家给你娘送梨膏吧,路上小心些!”阿瑶蹦蹦跳跳跑远,跑出去几步又回头喊:“林姐姐,开业那天我来给你帮忙!”
接下来几日,铺子里愈发热闹。周先生请的绣娘送来了杏色的幌子,绣娘放下幌子就笑着介绍:“林姑娘,这‘晚砚堂’三个字用的是深棕色丝线,绣了三层,看着立体又醒目;旁边的梨膏罐和果酱瓶,用了渐变丝线,罐身上的缠枝莲纹都是我一针一线绣的,针脚细密得几乎看不见。你瞧瞧,风一吹还会微微晃动,特别好看。”林晚凑过去细看,果然绣工精湛,连果酱的淡红色都过渡得自然柔和,忍不住赞叹:“李绣娘,您这手艺真是绝了!挂在门口,保管能吸引不少客人。这工钱我得多给您加些!”李绣娘摆着手:“周先生都跟我说了,你们救了他儿子的命,我这点手艺算什么。工钱按之前说的来就行,要是以后需要补绣或者改样式,随时找我。”货郎李大哥也赶着马车送来瓷瓶与试吃用的小瓷碗,还带来了表弟阿力——个皮肤黝黑的小伙子,以前在食肆做过伙计,手脚麻利得很。阿力刚放下东西,就恭恭敬敬地拱手:“林姑娘、沈医官,我叫阿力,我表哥说你们缺个伙计,我在东市食肆做了三年,摆过摊、算过账,客人多的时候也能应付得来。你们放心,我力气大,干活麻利,绝不偷懒!”沈砚拍了拍他的肩膀:“以后你就负责前屋的售卖和打扫,客人来了先倒杯温水,再请他们尝尝试吃品。要是有人问梨膏的功效,你就照着墙上贴的单子说——我已经让周先生写好了,等会儿就贴上。”阿力用力点头:“放心吧沈医官!我记性好,您跟我说一遍我就能记住。要是有客人刁难,我也能应付,绝不让二位受委屈!”林晚拉着他教辨认梨膏和果酱:“这个琥珀色的是纯梨膏,主打润肺止咳,适合老人小孩;这个淡红色的是杏梨果酱,酸甜开胃,抹在饼上或者泡水喝都好。你尝尝这两种味道,记住区别,跟客人介绍时更有底气。”阿力尝了尝,点头道:“我记住了!梨膏是清甜的,果酱带点杏子的酸香,味道都好得很!”
开业前一日傍晚,周先生带着儿子阿福来了,手里提着罐自家酿的槐花蜜,还有一卷写好的开业告示。“告示我让学童贴遍了西市各路口,连东市的牌坊下都贴了一张,保证来往的客人都能看见,”周先生展开麻纸,上面写着“晚砚堂启:开业前三日,买梨膏一罐送果酱一小瓶;前五十名到店客人,可享沈医官免费诊脉一次”,末尾还画了个小小的梨膏罐,“坊正也说会来捧场,还会带几个老字号的掌柜过来,他们帮着吆喝几声,生意肯定差不了。”林晚接过告示,看着上面工整秀丽的字迹,感动道:“周先生,您真是考虑得太周全了!从找铺面到写告示,一直麻烦您,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谢您了。”周先生摆手笑道:“你们救了阿福的命,我做这些都是应该的。再说,我也盼着你们的店能开好,以后咱们村里有人进城看病买膏,也有个可靠的去处。”阿福气色好了不少,抱着林晚给的果酱罐,脆生生道:“林姐姐,我娘说开业那天,要带街坊的婶婶们都来买梨膏,还让我给你们送一大筐刚摘的鲜枣,熬膏子的时候加进去,又甜又补!”沈砚笑着摸了摸阿福的头:“阿福真乖,等开业那天,给你做你最爱吃的果酱酥饼,让你吃个够!”阿福眼睛一亮,用力点头:“好呀好呀!谢谢沈大哥!”
夜幕降临时,“晚砚堂”门口挂起了两盏竹编灯笼,是沈砚特意让竹编匠做的,灯笼是圆形的,篾条浸过桐油,防水耐用,灯面上还贴着周先生写的“晚砚堂”三个字。暖黄的光透过细密的篾条映出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格外醒目。林晚与沈砚站在门口,看着收拾得井井有条的铺面,货架上摆满了贴好标签的瓷罐,柜台擦得锃亮能映出人影。“明天就能开业了,”林晚轻声说,眼里闪烁着期待,“真没想到,我在盛唐也有了自己的小店,还有这么多帮衬的朋友。”沈砚转头看她,月光映着她发间沾着的槐花瓣,语气温柔:“这都是你应得的。你医术好、手艺好,待人又真诚,大家自然愿意帮你。再说,这不仅是你的小店,也是咱们的家。”林晚转头看向他,笑着说:“对,是咱们的家。等开业稳定了,咱们再添个小灶台,在后屋做些养生小吃,比如茯苓糕、杏仁酥,搭配着梨膏卖,肯定更受欢迎。”沈砚点头应道:“好啊,到时候我给你打下手。你负责做,我负责吆喝,保证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晚风带来槐花香与梨膏的甜香,远处西市的丝竹声隐约传来。阿力提着刚买的胡饼走过来,笑着说:“林姑娘、沈医官,我跟以前食肆的老主顾都说了,明天咱们店开业有活动,他们都答应来捧场。有个张大户还说,要是梨膏真的好用,他要给府里的老夫人订十罐呢!”林晚眼睛一亮:“那真是太好了!阿力,明天客人多,你要是忙不过来,就喊我或者沈大哥帮忙,千万别不好意思。”阿力拍着胸脯道:“放心吧林姑娘!我应付得来。我还特意记了梨膏和果酱的功效,保证跟客人介绍得明明白白。”沈砚笑着递给他一块碎银:“辛苦你了,这钱你拿着,明天开业前买些新鲜的果子当装饰,摆在柜台上也好看。”阿力连忙推辞:“沈医官,这可使不得!我刚过来干活,还没帮上什么忙,哪能要您的钱。果子我明天早上去买,算我给店里添的开业礼!”三人相视而笑,夜色里满是对明日的憧憬——那将是“晚砚堂”的第一天,也是他们在盛唐扎根的新开端。(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