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五年六月初五,青弋江面上的晨雾尚未散尽,一艘挂着 “钦差庆功” 旗号的官船便破开薄雾,缓缓驶向宣城码头。船头立着的钦差李嵩,身着紫色朝服,手中捧着一卷明黄圣旨,面色却比江面晨雾还要凝重 —— 圣旨之下,藏着那封用蜡封缄的密令,“伺机除赵玥” 五个字如同烙铁,灼烧着他的指尖。
三日前从临安出发时,秦桧的叮嘱犹在耳边:“李大人,此次以‘庆功’为名,务必让赵玥放下戒心。待她接旨谢恩时,或在庆功宴上,寻机将其诛杀,献首级于金国,方可保临安无虞。若事不成,你我皆无好下场。” 李嵩当时躬身应下,转身却将密令反复折叠,藏进贴身处 —— 他既不敢违抗君命,更不愿亲手杀害这位在江南浴血抗金的功臣,只能在 “遵旨” 与 “良知” 的夹缝中,寻找一线生机。
官船驶近码头时,李嵩已能看到岸边聚集的人群 —— 宣城百姓捧着鲜花与酒坛,士兵们列队而立,甲胄在晨光下泛着冷光。赵玥身着银甲,站在人群最前方,身后跟着张九成、李山等官员,目光平静地望着官船,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 —— 朝廷刚授予她 “江南东路宣抚使”,如今又派钦差前来庆功,这让她以为,临安对抗金的态度已彻底坚定,并未察觉杀机已在暗中蔓延。
“赵宣抚使,别来无恙?” 官船停靠稳当,李嵩率先走下跳板,脸上挤出温和的笑容,将手中的明黄圣旨举过头顶,“陛下闻听宣抚使守宣城、退金军,功绩卓著,特命本官前来庆功,另有赏赐与新的旨意宣读。”
赵玥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声音恭敬却不失沉稳:“臣赵玥,恭迎钦差大人!陛下圣恩,臣感激不尽。还请大人入城,至府衙宣读圣旨,接受百姓与士兵的祝贺。”
李嵩点头,目光却在赵玥身后扫过 —— 张九成眼神警惕,不时观察四周;李山手按腰间佩刀,站姿如松,显然是做好了护卫准备;暗卫 “墨” 则隐在人群中,目光锐利地盯着他的一举一动。李嵩心中暗叹:赵玥身边戒备森严,想要在公开场合动手,难如登天。
队伍朝着府衙行进,沿途百姓纷纷欢呼,将手中的鲜花与酒坛递到李嵩与赵玥面前。一名白发苍苍的老农捧着一坛米酒,走到李嵩面前,声音带着哽咽:“钦差大人,您一定要在陛下面前多说说赵宣抚使的好!她守住了宣城,保住了我们的家园,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
李嵩接过酒坛,心中五味杂陈,只能强笑道:“老人家放心,本官定会将宣抚使的功绩,如实禀报陛下。” 他低头看着酒坛上 “宣城” 二字的印记,突然想起第一次来宣城时,赵玥带他在百姓饭馆吃的那碗青菜豆腐汤 —— 那时的宣城刚经历战火,却已透着生机,如今更是军民一心,若赵玥遇害,这座城、这些人,又将陷入何等境地?
府衙正厅内,早已布置得庄重喜庆。红绸缠绕的廊柱上悬挂着 “抗金有功” 的匾额,厅中央摆放着一张案几,上面铺着明黄绸缎,准备承接圣旨。李嵩走到案几前,示意赵玥与官员们下跪接旨。
赵玥带着众人双膝跪地,目光落在圣旨上,心中满是期待 —— 她以为,这道圣旨或许是进一步支持抗金的指令,或是对江南抗金联盟的正式认可。却不知,李嵩手中的圣旨,只是掩盖密令的幌子,真正的杀机,藏在他袖中的那包毒药里。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江南东路宣抚使赵玥,忠勇可嘉,守土有功,特赏赐黄金百两、绸缎千匹,晋封‘宣城侯’,以示嘉奖。望赵玥再接再厉,统领江南抗金联盟,抵御金军,保境安民,钦此!” 李嵩的声音洪亮,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赵玥闻言,心中大喜,叩首道:“臣赵玥,谢陛下隆恩!臣定当竭尽所能,抗金报国,不负陛下信任!”
起身时,李嵩亲手将圣旨递到赵玥手中,指尖不经意间触碰到她的手 —— 赵玥的手因常年握剑而布满厚茧,却温暖而坚定。李嵩心中一震,袖中的毒药仿佛变得滚烫,让他几乎握不住。
“宣抚使,” 李嵩连忙收回手,掩饰着内心的慌乱,“陛下不仅有赏赐,还特意让本官带来了临安的御酒与糕点,为宣抚使与宣城军民庆功。今日午时,府衙将设庆功宴,还望宣抚使与各位官员赏光。”
赵玥笑着应道:“大人费心了,臣定准时赴宴。”
接下来的几个时辰,李嵩以 “视察庆功宴筹备” 为由,在府衙内四处走动,实则是在寻找动手的机会。他先是借口 “参观宣抚使书房”,想要在茶水中下毒,却发现墨始终跟在赵玥身边,茶水需经暗卫试喝后,赵玥才会饮用;随后他又试图在赏赐的绸缎中暗藏毒针,却见张九成亲自检查赏赐物品,每一匹绸缎都展开细看,根本无从下手。
午时的庆功宴设在府衙大堂,宴席丰盛,摆满了宣城本地菜肴与临安御酒。李嵩坐在主位,赵玥与张九成、李山等官员分坐两侧。席间,李嵩频频向赵玥敬酒,试图将她灌醉,却被赵玥巧妙避开 —— 她以 “午后需巡查水师” 为由,只浅尝辄止,始终保持着清醒。
“宣抚使,” 李嵩放下酒杯,看似随意地说道,“此次前来,本官还带来了陛下的口谕,关于江南抗金联盟的下一步部署,陛下希望宣抚使能单独随本官前往驿馆,详细商议。毕竟此事关乎军国大事,不宜在公开场合谈论。”
这是李嵩最后的机会 —— 驿馆是他的驻地,随行的亲信虽有秦桧的人,但也有他暗中安排的忠士,若能将赵玥诱至驿馆,他或许能找到机会,要么说服赵玥逃离,要么阻止亲信动手。
赵玥心中虽有疑虑,却也觉得 “商议军国大事” 合情合理,便点头应道:“好,待宴席结束,臣便随大人前往驿馆。”
张九成却立刻起身,说道:“大人,宣抚使身份尊贵,且关乎江南抗金大局,若要商议军国大事,不如就在府衙书房,臣与李将军可在外等候,也好保障宣抚使与大人的安全。” 他早已察觉李嵩神色异常,不愿让赵玥单独前往驿馆,落入可能的陷阱。
李嵩心中一紧,刚想反驳,却见赵玥抬手制止了张九成:“张通判不必担心,钦差大人是朝廷重臣,不会有危险。且陛下的口谕事关重大,不宜有过多人在场,我随大人前往驿馆便是。” 她虽信任李嵩,却也暗中给墨使了个眼色 —— 墨立刻会意,悄然退下,准备暗中跟随,确保她的安全。
宴席结束后,赵玥跟随李嵩前往驿馆。驿馆内,李嵩的亲信早已等候在大厅,其中两名面色阴鸷的男子,正是秦桧派来的杀手,他们手按腰间的短刀,目光紧紧盯着赵玥,只待李嵩下令,便会动手。
李嵩将赵玥请进内室,关上房门,转身便跪在她面前,声音带着颤抖:“宣抚使,臣有罪!臣此次前来,并非真的庆功,而是奉了陛下的密令,要在驿馆内诛杀您,将您的首级献给金国,以换取临安的安宁!”
赵玥脸色骤变,后退一步,手按腰间佩剑,眼中满是震惊与难以置信:“李大人,你…… 你说什么?陛下为何要如此做?难道他忘了臣是如何守宣城、如何抗金的吗?”
李嵩从贴身处掏出密令,双手奉上,声音沉重:“金国以十万大军南下相威胁,要求陛下斩您首级。陛下惧怕金国,又被秦桧蛊惑,便下了这道密令。臣深知宣抚使是大宋的抗金栋梁,实在不忍心加害,只能冒险将实情告知,希望您能尽快逃离宣城,躲避此劫!”
赵玥接过密令,双手颤抖地打开,看到 “伺机除赵玥” 五个朱批大字时,眼前一黑,险些摔倒。她想起了宣城军民的支持,想起了那些为抗金牺牲的士兵,想起了自己对大宋的忠诚,心中的失望与愤怒如同潮水般涌来。
“为什么…… 为什么陛下宁愿向金国妥协,也要杀害自己的抗金功臣?” 赵玥的声音带着哽咽,泪水顺着脸颊滑落。
“宣抚使,事不宜迟!” 李嵩起身,焦急地说道,“驿馆外的两名杀手是秦桧的人,他们随时可能进来动手。您快从后门离开,墨大人已在后门接应,他会带您返回府衙,届时您可率领宣城军民,联合江南抗金联盟,对抗朝廷的不公!”
赵玥擦干眼泪,目光重新变得坚定。她将密令折叠好,放进怀中,对李嵩说道:“李大人,多谢你告知实情。但我不能逃。我若逃了,便是承认了‘有罪’,秦桧会更加肆无忌惮地打压抗金势力;我若逃了,宣城军民会陷入混乱,金军趁机南下,江南便会失守。我要留在这里,与那两名杀手对峙,让天下人知道,陛下为了妥协,竟要杀害抗金功臣!”
“可您这样会有生命危险!” 李嵩急道。
“为了抗金大业,为了江南百姓,我不怕!” 赵玥拔出腰间的长剑,剑光在室内闪烁,“李大人,你若真心助我,便请你出去,将那两名杀手叫进来。我倒要看看,他们敢不敢在钦差面前,杀害朝廷册封的宣城侯!”
李嵩看着赵玥坚定的眼神,心中既敬佩又担忧。他知道,赵玥的决定已无法改变,只能咬牙点头:“好!宣抚使放心,臣定会站在您这边,阻止他们动手!”
李嵩走出内室,对着等候在大厅的亲信说道:“陛下的密令,本官已传达给宣抚使。宣抚使愿随本官回临安,向陛下请罪,你们二人随本官一同入内,护送宣抚使。”
两名杀手不知是计,跟着李嵩走进内室。刚一进门,便看到手持长剑的赵玥,顿时明白事情败露,拔刀便朝着赵玥刺去。
“住手!” 李嵩大喊一声,挡在赵玥面前,“陛下只是让宣抚使回临安请罪,并未下令诛杀!你们竟敢违抗君命,擅自动手!”
两名杀手对视一眼,根本不听李嵩劝阻,继续朝着赵玥进攻。赵玥眼神一冷,长剑出鞘,与杀手展开激战。她的剑法精湛,每一剑都直指杀手要害,很快便将两名杀手逼得连连后退。
此时,墨率领的暗卫已冲进驿馆,将驿馆团团围住。看到内室的激战,墨立刻率领暗卫上前,协助赵玥制服了两名杀手。
“将这两人押下去,严加审讯,查明他们背后的主使!” 赵玥下令,声音冰冷。
暗卫们押着两名杀手离开,内室终于恢复了平静。李嵩看着赵玥,心中满是愧疚:“宣抚使,是臣无能,让您陷入险境。如今事情败露,秦桧定会向陛下进谗言,临安恐会派大军前来征讨宣城,您接下来打算怎么办?”
赵玥收起长剑,目光望向窗外的宣城城,声音坚定:“我会立刻召集江南抗金联盟的各州府将领,前来宣城议事,共同抵御朝廷的征讨与金国的威胁。同时,我会将陛下的密令与金国的威胁,昭告天下,让百姓与士兵知道,我们抗金并非谋反,而是为了守护大宋的江山与百姓!”
她转身对李嵩说道:“李大人,你若愿意,可留在宣城,与我们一同抗金;若你想回临安,臣也不会阻拦。但臣希望你能将今日之事,如实禀报陛下,让他看清秦桧的真面目,看清金国的野心,不要再做妥协退让的美梦。”
李嵩看着赵玥眼中的光芒,心中做出了决定。他躬身行礼,语气坚定:“臣愿留在宣城,随宣抚使一同抗金!臣会将今日之事如实禀报陛下,若陛下仍执迷不悟,臣便与宣抚使、与宣城军民一同,守护江南,抵御外敌!”
赵玥点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好!有李大人相助,我们抗金的力量,又多了一分!”
驿馆外,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照亮了宣城的街道。赵玥与李嵩并肩走出驿馆,看到张九成、李山等官员与百姓们正焦急地等候在门外。
“宣抚使,您没事吧?” 张九成快步上前,关切地问道。
赵玥笑着摇头:“我没事。多亏了李大人,我们才识破了秦桧的阴谋。接下来,我们要做好准备,迎接更大的挑战。”
百姓们听到 “阴谋” 二字,纷纷围上来询问情况。赵玥登上驿馆门前的高台,将陛下的密令与金国的威胁,大声告知众人。百姓们闻言,群情激愤,纷纷高呼 “我们愿随宣抚使抗金”“绝不向金国妥协” 的口号。
李嵩站在人群中,看着高台上的赵玥,看着欢呼的百姓,心中终于明白: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朝廷的圣旨与金国的威胁,而是来自百姓的支持与抗金的信念。只要民心不散,信念不灭,江南就不会失守,大宋就不会灭亡。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宣城的城墙上,与城内的灯火交相辉映。赵玥站在高台上,望着眼前的百姓与士兵,心中充满了斗志。她知道,一场关乎江南存亡、关乎大宋命运的战争,即将来临。但她不再畏惧,因为她的身后,有三万宣城军民的支持,有李嵩等有识之士的相助,更有天下渴望抗金、渴望收复失地的民心。
她握紧腰间的长剑,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 这一次,她不仅要守住宣城,守住江南,还要唤醒更多的人,共同抵御金国的入侵,推翻秦桧的妥协政策,让大宋重新站起来,让靖康之耻得以洗刷,让天下百姓得以安宁。
一场新的抗金风暴,正在宣城悄然酝酿。而赵玥,这位江南的抗金守护者,正站在风暴的中心,带着她的勇气与信念,引领着江南军民,朝着光明与希望,毅然前行。(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