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重获新生

    刘科长再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亲自坐镇,按照赵四的指点,一条条落实下去。

    检修班的人爬上爬下,拆开淬火槽旁的搅拌机,更换磨损的叶片,校准转速。

    工艺组的人重新核对了加热曲线,严格控制预热时间和升温速率。

    最关键的,赵四亲自带着几个老师傅,重新设计了模具的吊具和入油导向架,确保每一套模具都以完全一致的姿态、匀速浸入淬火油中。

    “吊挂点必须对称,重心要稳!”赵四站在庞大的模具旁,仰头指着吊钩的位置。

    “入油时,先让底部均匀接触油面,然后保持这个倾斜角度,匀速下降,绝对不能晃!速度控制在这个范围,太快了表面骤冷应力大,太慢了心部温度降不下来组织转变不彻底!”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角度和速度,语气沉稳,条理清晰。

    周围围着一圈洛拖的老师傅和年轻技工,个个听得聚精会神,不时点头。

    有人提出疑问,他也耐心解答,甚至拿起粉笔在地上画示意图解释冷却速率和热应力、组织应力的关系。

    王永革和陈继业也没闲着,一个帮着调试搅拌机的控制系统,一个仔细核对工艺参数卡片,查漏补缺。

    整个车间像是上了一根发条,紧张却有序地忙碌起来。

    怀疑和观望的目光渐渐被专注和期待取代。刘科长跟在赵四身边,额头上冒着细汗,眼神却越来越亮,不时拿着小本子记录要点。

    准备工作就绪,新一套待处理的5CrNiMO大型锻模被天车吊运到位,稳稳地卡在新制作的吊具上。

    “进炉!”赵四下令。

    模具缓缓送入巨大的箱式电阻炉。炉门关闭,加热开始。控制屏上,温度曲线严格按照修订后的工艺缓慢上升。

    “预热段保温时间必须足够!”赵四盯着仪表,“心表温差要尽量小!”

    漫长的加热过程,车间里鸦雀无声,只有电阻丝发出的轻微嗡鸣和仪表指针跳动的细微声响。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最终的结果。

    终于,加热程序结束。炉门开启,灼热的模具被天车吊出,通体暗红,散发着惊人的热浪。

    “准备淬火!”赵四大声喊道,声音在空旷的车间里格外清晰,“吊运平稳!对准导向架!入油速度控制好!”

    天车工紧张地操作着,巨大的模具在众人注视下,缓缓移向淬火槽,底部精准地接触油面,然后沿着导向架设定的角度,平稳、匀速地浸入漆黑的淬火油中。

    “滋啦——”一声剧烈的爆响,大量的白色油烟腾起!

    搅拌机同时启动,稳定的油流冲刷着模具表面。

    赵四紧盯着没入油中的模具,感受着脚下传来的轻微震动,观察着油面翻涌的状态。

    整个过程持续了数分钟,模具完全浸入。淬火槽旁的测温仪显示着油温的变化。

    “淬火完成!吊出!”赵四再次下令。

    天车将模具缓缓吊离油槽,表面还冒着青烟,油液淋漓而下。

    “立刻进回火炉!按新定的工艺执行!”赵四没有丝毫放松。

    热处理是连贯的过程,淬火后的及时回火至关重要,用以消除应力、稳定组织、获得所需性能。

    模具又被送入回火炉。又是一段漫长的等待。

    这段时间里,没人离开车间。工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低声讨论着刚才的过程,眼神里既有期待又有忐忑。刘科长不停地踱步,时不时看看回火炉的仪表。

    赵四则和王永革、陈继业凑在一起,低声复盘着刚才每一个环节的细节,确认没有疏漏。

    回火结束。炉温降至安全范围,炉门再次开启。

    “检测!”刘科长迫不及待地喊道。

    质检员立刻拿着各种量具,大型卡尺、千分表、甚至简易的激光准直仪——围了上去。

    车间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套刚刚经历了一场“精密手术”的模具上。

    测量、记录、比对图纸要求…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质检员们神情专注,反复测量着关键尺寸和形位公差。

    终于,负责带队的老师傅直起腰,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如释重负的笑容,他转向紧张等待的刘科长和赵四,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

    “报…报告科长!赵组长!模具主要型腔尺寸变形量,控制在0.15毫米以内!全部达到图纸要求!可以使用!”

    “哗——!”车间里瞬间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工人们激动地互相拍打着肩膀,有的老师傅甚至抹起了眼角。

    “成功了!真的成功了!”

    “太好了!这下生产能跟上了!”

    “赵组长太厉害了!”

    刘科长一把抓住赵四的手,用力摇晃着,激动得语无伦次:“赵组长!太感谢了!太感谢了!你们可真是救了我们洛拖的急啊!这…这简直是…”

    赵四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依旧保持着冷静:“刘科长,别客气,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次成功了,说明方向是对的。”

    “但后续还必须严格坚持新工艺,不能有丝毫松懈,同时要继续收集数据,优化细节。”

    “一定!一定!”刘科长连连保证,“我们立刻把新工艺固化下来,形成标准操作规程!赵组长,你们可得多留两天,帮我们把把关,也给我们的技术人员多讲讲!”

    消息很快传到了洛拖厂部。厂领导亲自赶到热处理车间,看着那套合格的新模具,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紧紧握着赵四的手,说了好多感谢的话,当场表示要为一重厂技术支持小组请功。

    接下来的两天,赵四和王永革、陈继业留在洛拖,帮助他们进一步完善工艺文件,培训操作人员,还顺手解决了几个其他小型模具的热处理小毛病。

    赵四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思路,与洛拖的技术骨干们交流切磋,也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不少拖拉机大型构件制造方面的独特经验,视野拓宽了不少。

    洛拖的技术人员对赵四的态度,早已从最初的怀疑变成了由衷的敬佩和感激。

    刘科长更是成了赵四的“忠实粉丝”,一口一个“赵老师”地叫着,恨不得把他所有的技术难题都掏出来请教。(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穿越59,开局获得签到系统不错,请把《穿越59,开局获得签到系统》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穿越59,开局获得签到系统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