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涟漪

    座谈会后的电子管厂,气氛陡然一变。

    不再是沉闷的绝望,而是被一种急迫的、带着求证欲望的紧张感所取代。

    李副厂长虽然对“红旗小化厂”这个可能的麻烦源感到棘手,但更怕的是找不到问题根源,生产继续瘫痪。

    赵四的建议被迅速采纳。

    他以技术研讨的方式,提供了清晰的行动路线:立即对超净车间进行多点、不同时段的空气采样,重点检测硫化氢、二氧化硫等微量特征气体浓度。

    同时,与地方环保部门、化工研究所取得联系,请求技术支持,对厂区上风向,特别是红旗小化厂周边,进行同步环境监测和数据比对。

    事情一旦上升到可能影响重要军品生产的层面,效率出奇地高。

    市环保局和一家化工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带着专业仪器很快进驻。

    检测过程紧张而有序。邵工父子异常积极地参与其中,他们憋屈太久了,此刻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能证实他们长期怀疑的方向。

    结果出来得比预想更快。

    数据清晰得令人心惊:在特定风向(尤其是东南风)条件下,电子管厂超净车间内的硫化氢平均浓度,虽未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工业标准,但却远超精密电子元件制备的容许极限数个数量级!

    而污染轨迹清晰地指向一公里外的红旗小化厂那片简陋的、冒着黄烟的厂区。

    铁证如山。

    李副厂长拿着那份沉甸甸的联合检测报告,手都有些发抖。

    一方面是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另一方面,则是要面对如何与区里这个“重点厂子”交涉的难题。

    就在这时,赵四再次提出了建议。

    “李厂长,各位同志,这次事件给我们提了个醒。”在又一次的总结会上,赵四的声音沉稳有力。

    “现代精密工业,尤其是电子、航天这类高端制造,已经不再是关起门来就能搞好的了。它的产业链很长,对环境的要求更是苛刻到了极致。”

    他环视众人,提出了一个对当时而言颇为新颖的概念:“我们或许应该建立一个‘工业环境协同管理’的理念。像我们厂这样的重点单位,不能只盯着自己厂区内的三亩地,更要主动关注周边区域的产业规划和潜在的环境风险源,与环保、规划部门建立常态化的沟通预警机制。”

    “必要时,甚至需要对关键车间进行特殊的气体过滤和正压防护改造。这次是硫化物,下次可能是氟化物、氯化物,或者其他我们还没意识到的污染物。”

    这番话,让在场的电子管厂技术人员陷入了沉思。他们从未从这个角度思考过问题,但血淋淋的教训就在眼前。

    “赵工说得太对了!”邵工第一个激动地表示支持,“我们必须建立环境壁垒!不能让别人家的废气,毁了我们的心血!”

    李副厂长也深以为然,重重叹了口气:“这是个教训啊!代价太大了!以后规划新项目,必须把这一条考虑进去!”

    接着,赵四话锋一转,谈到了问题的另一面:“找到了外部污染源,是第一步。但消除影响需要时间。”

    “我们内部的工艺,是否也能做一些适应性调整,尽可能增强阴极材料本身的‘抗毒化’能力?至少,在污染未能根除的过渡期内,保证一部分合格率?”

    他目光看向邵工父子:“邵工,您和小邵同志长期研究阴极工艺,对材料提纯和烧结过程有很深的理解。”

    目光再次转向李副厂长,“厂里是否可以考虑,成立一个技术小组,由邵工二位牵头,专门研究在现有条件下,如何通过优化前处理工艺、调整涂层成分或烧结保护气氛,来部分抵消环境杂质的影响,提升产品的内在稳健性?”

    这个提议,直接将邵氏父子推到了技术攻关的前台!

    李副厂长此刻对赵四已是言听计从,立刻拍板:“好!就这么办!老邵,小邵,这项任务就交给你们了!需要什么支持,直接跟刘科长提!务必尽快拿出一个可行的工艺改善方案!”

    邵工激动得脸色泛红,他没想到不仅沉冤得雪,更获得了梦寐以求的信任和机会!他紧紧握住赵四的手:“赵同志!谢谢!谢谢您!我们一定尽全力!”

    小邵也在一旁用力点头,看向赵四的眼神充满了感激和钦佩。

    赵四这一系列操作,不仅精准定位并开始解决了磁控管生产的潜在危机,更顺势将邵工父子这对被埋没的人才推上了能发挥所长的位置,为自己后续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核心工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与邵工父子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基于技术尊重和困境互助的坚实信任。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赵四在南京电子管厂的“所作所为”,很快通过某些渠道,传回了北京的部技术革新办公室。

    这日午后,办公室茶水间。马向东工程师端着搪瓷缸,慢悠悠地呷着茶,对身旁几位闲聊的同事“随口”说道:“听说了吗?咱们那位‘全能专家’赵工,在南京可是出大风头了。”

    旁人好奇追问。

    马工嗤笑一声,语气带着明显的酸意和不满:“哼,不好好搞他的机械手册,跑到人家电子管厂,指手画脚,说什么空气里有‘毒’,硬是让人家停产检测,还扯什么要管到别人化工厂头上去!”

    “真是不务正业,手伸得也太长了!他一个搞机械的,懂什么电子管?懂什么化工环保?瞎指挥!”

    他摇摇头,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年轻人,为了出风头,真是不计后果!这要最后查出来没问题,或者得罪了地方兄弟单位,责任算谁的?还不是咱们革新办背锅?周主任也是,太纵容了!”

    这些半真半假、夹枪带棒的话,很快在办公室里悄然传播开来,给赵四的成功蒙上了一层负面的阴影。

    消息也零星传到了王工耳中。他皱了皱眉,没说什么,只是私下给仍在南京的赵四打了个电话,简单问了问情况,叮嘱了一句:“事情办好就早点回来,部里这边…有些闲话。”

    赵四接到电话,只是平静地回了句:“知道了,王工。这边事情差不多了结,我就回去。”

    他对此并不意外,更不畏惧。马工的诋毁,在他看来不过是蝇营狗苟的噪音。

    他关注的,是手中那份邵工父子分享给他的、关于阴极材料工艺改良的初步实验数据,以及那远比苏联原始资料更贴近国内实际的真知灼见。(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穿越59,开局获得签到系统不错,请把《穿越59,开局获得签到系统》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穿越59,开局获得签到系统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