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证会上的肯定,像一剂强心针,让整个攻关小组士气大振。
部里的批复很快下来,原则同意将“高性能合金钢冶金质量提升”作为首个攻关试点,要求革新办尽快组建工作组,赴鞍钢开展具体工作。
命令一下,小组立刻高速运转起来。联系鞍钢协调行程、准备技术资料、拟定调研提纲……办公室里人来人往,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充满了临战前的紧张和兴奋。
赵四作为组长,更是忙得脚不沾地。他不仅要统筹全局,还要反复推敲试点方案的技术细节,预想可能遇到的困难。
临行前夜,他抽空给苏婉清写了封简短的信,只说了要出差去鞍钢一段时间,工作重要,让她不必挂念。
笔尖停顿片刻,他又添上一句“天冷加衣”,这才将信纸折好塞进信封。窗外北风呼啸,他心里却揣着一团火,是对新挑战的期待,也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忐忑。
这次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真刀真枪地在生产一线见分晓了。
几天后,赵四带着王永革和陈继业,以及部里开具的介绍信,踏上了北上的列车。同行的还有钢铁研究院的一位资深工程师老吴,他是部里特意指派来加强技术力量的。
鞍山火车站烟囱林立,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煤烟和铁锈味。鞍钢派来接待的是一位姓孙的供销科副科长,态度客气但透着疏离,简单寒暄后就把他们送到了厂招待所。
“各位领导一路辛苦,先休息。厂领导明天上午安排见面。”孙科长说完,便借口有事离开了。
第二天,见面会的气氛比预想的要冷淡。主管生产的副厂长姓李,是个面色黝黑、身材敦实的中年人,说话带着浓重的东北口音。
“部里来的专家,欢迎欢迎。”李厂长开门见山,没什么客套,“你们那份方案,我们看了。想法是好的,提高钢的质量,谁不想?但厂里现在的情况,你们可能不太了解。”
他掰着手指头数:“一,生产任务压得喘不过气,这个月的高标号钢指标还差一截,哪有时间停下来搞试验?二,你们方案里提到的炉外精炼,我们只有一台老掉牙的试验炉,能不能用还两说。三,也是最关键的,”
他顿了顿,看向赵四,“方案里要求添加的那种特殊钼铁合金,要求纯度极高,这玩意儿现在全国都紧缺,采购科跑断了腿也弄不来多少,凭票供应那点量,塞牙缝都不够!”
王永革忍不住插话:“厂长,没有关键添加剂,这新工艺就是无米之炊啊!”
李厂长双手一摊:“所以说嘛,不是我们不支持,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条件不具备,硬要上马,耽误了生产任务,谁负这个责?”
会议不欢而散。厂方态度明确:支持可以,但要保证不影响产量,并且解决原料问题。
回到招待所,王永革气得直拍桌子:“这不明摆着推诿吗?啥条件都不给,咋干?”
陈继业比较冷静:“他们的顾虑也是实情。产量是硬指标,原料是硬约束。”
老吴工程师也叹气:“那种高纯钼铁,确实不好弄,进口渠道卡得死,国内产能有限,都紧着更重要的军工项目用。”
赵四没说话,走到窗前,看着远处钢厂高塔冒出的滚滚浓烟。困难比预想的更大,不仅是技术上的不信任,更有现实的资源枷锁。没有关键添加剂,一切技术方案都是空谈。难道首战就要出师未捷?
傍晚,他独自一人走在厂区的路上,心情沉重。北方的寒风刮在脸上,生疼。他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里面是苏婉清那封带着桂花香的信。
“叮!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高纯度钼铁合金,数量2.5吨】!【现金8元】!”
一个冰冷清晰的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
赵四猛地一愣,几乎以为自己出现了幻听。他迅速环顾四周,寂静无人。
意识沉入系统空间,只见一堆泛着金属灰光泽、码放整齐的锭块静静躺在角落,旁边还有一叠薄薄的材质证明文件,上面清晰地标注着规格和成分数据,完全符合甚至超过了方案中的要求。
2.5吨!这数量,足够完成第一阶段的所有试验炉次还有富余!
一股巨大的惊喜瞬间冲散了所有的焦虑和寒意。系统又一次在他最需要的时候,送来了最关键的“弹药”!
他强压下心中的激动,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脸上恢复了平静。有了这东西,主动权就回到了自己手里。
第二天一早,赵四再次找到李厂长,没有绕圈子,直接说道:“李厂长,您提到的钼铁合金问题,我们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我们来之前,通过部里的特殊渠道,协调到了一批高纯度钼铁,大约2.5吨,这两天就能运到。”
李厂长正在喝茶,闻言差点呛到,眼睛瞪得溜圆:“多少?2.5吨?部里协调的?赵组长,这话可不能开玩笑!”
“绝不开玩笑。”赵四语气肯定,“手续和调拨单随后就到。现在,我们可以谈谈试验的具体安排了吗?我们保证,试验尽可能利用生产间隙进行,最大限度减少对产量的影响。”
李厂长放下茶杯,脸上阴晴不定,惊疑、难以置信,最后化作一丝复杂的情绪。他重新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个年轻的部里干部,意识到对方并非只有一纸空文。
“……好!既然原料能解决,那我老李也没二话!”李厂长一拍大腿,“我马上安排人清理试验炉,抽调最好的炉前工配合你们!咱们就按你们的方案,干!”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厂里传开。之前对赵四等人爱答不理的车间主任、技术员,态度顿时恭敬了不少。能搞来这么紧俏物资的人,绝对不简单。
王永革和陈继业得知消息,又惊又喜,围着赵四问是怎么做到的。赵四只含糊地说是部里储备的特种物资,费了很大劲才申请下来。
攻克第一个堡垒的号角,终于吹响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但至少,最艰难的第一步,已经迈了出去。
而那批“及时雨”般的钼铁,此刻正安静地躺在系统的空间里,等待着重见天日,发挥它关键的作用。(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