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年(1941)六月的太行山,晨雾如纱。谢文渊站在新落成的烈士纪念碑前,望着碑上密密麻麻的名字。杨立青的名字也在其中,被刻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
“还在想他的事?“林婉茹将一束野花放在碑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谢文渊轻声道,“他选择了背叛,但也用死亡赎了罪。“
远处传来训练的号声,新一批利剑队员正在操练。佐藤一郎的被俘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士气,但谢文渊知道,日军的报复很快就会到来。
果然,三天后的深夜,紧急军情传来:日军集结三个师团的兵力,配属坦克和航空兵,准备对根据地进行毁灭性扫荡。
“这次不一样。“首长在作战会议上神色凝重,“鬼子改变了战术,采取'铁壁合围',步步为营。“
谢文渊盯着地图上代表日军的红色箭头:“他们想用绝对优势兵力把我们挤压在狭小区域,然后一举歼灭。“
“有什么对策?“
“跳出去。“谢文渊的手指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大圈,“主力转移到外线,在内线留小部队牵制。同时组织群众坚壁清野,让鬼子什么也得不到。“
计划得到批准后,整个根据地立即行动起来。部队开始转移,群众掩埋粮食,破坏道路,在水井中投掷死畜。
谢文渊率领利剑分队负责最危险的任务——断后。
“记住,“在分派任务时,他对队员们说,“我们的任务是拖延,不是决战。每多拖延一天,主力就多一分安全。“
扫荡在黎明时分开始。日军炮火如同疾风骤雨,将前沿阵地炸成一片火海。谢文渊通过望远镜观察着日军的推进方式,眉头越皱越紧。
“科长,鬼子这次学乖了。“李大山指着前方,“他们先用坦克推开障碍,工兵跟在后面排雷,步兵交替掩护前进。“
“看来佐藤的被俘让他们吸取了教训。“谢文渊放下望远镜,“执行第二套方案。“
第二套方案是针对日军新战术专门设计的。利剑分队化整为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游击战,专打日军的指挥系统和后勤补给。
谢文渊亲自带领一个小组,目标是日军的一个炮兵阵地。
“科长,前面就是鬼子的炮兵阵地。“侦察兵回报,“守备很严,有一个中队的兵力。“
“不强攻。“谢文渊仔细观察着阵地布局,“看见那几辆弹药车了吗?等他们装卸弹药时动手。“
机会在正午时分出现。一辆弹药车开始卸货,日军士兵来回搬运着炮弹箱。谢文渊打了个手势,两名狙击手同时开火,击毙了弹药车旁的哨兵。
“行动!“
队员们如同猎豹般窜出,迅速接近弹药车。谢文渊亲自安装炸药,设置延时引信。
“撤!“
他们刚撤到安全距离,身后就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日军的炮兵阵地陷入一片火海,堆积如山的炮弹接连殉爆。
“干得漂亮!“李大山兴奋地说。
但谢文渊脸上却没有喜色:“立即转移,鬼子很快就会报复。“
果然,半小时后,日军出动了侦察机。谢文渊小组被迫躲进一个山洞。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一个年轻队员喘着气说,“鬼子太多了,我们撑不了多久。“
“必须撑下去。“谢文渊检查着所剩不多的弹药,“每多撑一天,就能多救成百上千的群众。“
傍晚,他们与林婉茹带领的医疗队会合。医疗队的情况更糟,带着几十个重伤员,行动缓慢。
“这样走太危险了。“谢文渊看着疲惫的医护人员和**的伤员,“必须找个安全的地方安置伤员。“
林婉茹指向远处的一座山峰:“那里有个天然溶洞,很隐蔽。“
队伍在夜色中向溶洞转移。途中,他们遭遇了一股日军巡逻队。
“带伤员先走!“谢文渊下令,“其他人随我掩护!“
激烈的交火在黑夜中展开。利剑队员们凭借精湛的枪法,硬是挡住了数倍于己的敌人。但弹药消耗很快,形势越来越危急。
“科长,没子弹了!“一个队员报告。
谢文渊看了看手中的最后一颗手榴弹,正准备下令冲锋,远处突然响起熟悉的军号声。
“是我们的援军!“
八路军主力部队及时赶到,一举击溃了日军巡逻队。带队的竟是首长本人。
“首长,您怎么来了?“谢文渊又惊又喜。
“听说你们被围,我放心不下。“首长看着疲惫不堪的战士们,“辛苦你们了。“
在溶洞中安置好伤员后,首长召集干部开会。
“情况比预想的还要严峻。“首长神色凝重,“日军改变了策略,开始屠杀平民,想要断绝我们的群众基础。“
众人沉默。这是最可怕的局面,一旦失去群众支持,八路军就成了无源之水。
“必须反击。“谢文渊打破沉默,“打几个漂亮仗,提振士气,也让鬼子知道我们不是好惹的。“
“有什么具体计划?“
谢文渊在地图上指出三个点:“这三个据点守备相对薄弱,我们可以同时发动袭击。只要拿下其中一个,就能打破鬼子的封锁。“
经过讨论,最终决定袭击位于根据地边缘的王家集据点。
战斗在次日凌晨打响。谢文渊率利剑分队担任主攻,八路军主力在外围策应。
王家集据点建在一个小山包上,四周开阔,易守难攻。谢文渊决定智取。
“李大山的组负责佯攻东门,吸引守军注意力。我带人从西侧悬崖攀爬上去。“
悬崖陡峭,几乎垂直。利剑队员们用抓钩和绳索艰难攀登。谢文渊第一个登上崖顶,干净利落地解决了哨兵。
“行动!“
队员们如同神兵天降,日军猝不及防。但就在他们即将控制整个据点时,意外发生了。
“科长!鬼子的援军到了!“
通过望远镜,谢文渊看见大批日军正从三个方向向王家集合围。他们中计了!
“立即撤退!“
但为时已晚,撤退路线已经被切断。利剑分队被围困在据点里,弹药所剩无几。
“准备白刃战!“谢文渊拔出军刀,“就是死,也要多拉几个鬼子垫背!“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外围突然响起震天的喊杀声。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成千上万的群众拿着锄头、镰刀、土枪,从四面八方涌来。
“保卫八路军!“
“跟鬼子拼了!“
群众如潮水般冲击着日军的包围圈。虽然装备简陋,但人数众多,日军顿时陷入混乱。
“是我们的乡亲!“一个队员热泪盈眶。
谢文渊抓住这个机会,带领队员们发起反冲击。内外夹击下,日军很快溃败。
战斗结束后,谢文渊在人群中找到了老村长。
“老人家,你们怎么来了?“
老村长抹了把脸上的血污:“八路军为我们流血牺牲,我们也不能当孬种!“
望着这些衣衫褴褛但目光坚定的乡亲,谢文渊深深震撼了。这就是人民战争的力量,是任何强敌都无法战胜的。
回到根据地后,首长亲自为参战群众授奖。
“今天这一仗证明,只要军民团结,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当晚,谢文渊独自登上山顶。月光下的太行山静谧而壮美,仿佛白天的血战从未发生。
林婉茹悄悄来到他身边:“听说总部要嘉奖利剑分队。“
“功劳是大家的。“谢文渊望着远方的星空,“没有群众的支持,我们早就全军覆没了。“
“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为什么国民党军队打不过鬼子,而我们能。“谢文渊缓缓道,“因为他们是为政权而战,而我们,是为人民而战。“
林婉茹轻轻握住他的手:“所以,我们一定会胜利。“
黎明将至,东方的天际泛起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开始,新的战斗也在等待着他们。但此刻,谢文渊心中充满信心——有这样的人民作为后盾,最后的胜利必定属于中国。
山风吹过,带来远方的鸡鸣。在这血色的黎明中,一个古老的民族正在觉醒。(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