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国内,随着工业革命的对生产力助推的力量越来越大,工商业蓬勃发展,各地兴建了大量的工厂,商贸业更加兴旺,大批的农民进城务工,资产阶级和产业工人的队伍不断壮大,资本主义已经初步形成。
在经济体系中,原先的建筑业、纺织业、交通业、采矿业、冶金业、商贸业继续深入发展,同时在科技的带动下,兴起了一些新的产业,各种产业的交替发展,带动了全国经济规模的持续繁荣。
近两年,玻璃制造工艺不断成熟,大城市居民家中的窗户不再用纸糊,全部改成玻璃窗。玻璃镀银以后可以制成镜子,取代了以前的铜镜,成为妇女们的最爱。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对精神生活需求也在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诗歌,唐传奇逐渐演化成小说,深受百姓的喜爱,继而带动产生了一批写小说的职业作家。
继官方背景的《华夏政报》、《华夏民报》成功发行之后,朝廷允许民间办报纸,但是控制数量,第一批只批准了5份报纸,各个报社全部自负盈亏。
这些报纸在刊发一些消息的同时,发现小说比较受百姓的欢迎,就专门辟出版面,专门刊发小说,有的是短篇,有的是中篇连载。这些报纸每份只有几文钱只能覆盖成本,为了多赚钱,他们在报纸里刊登广告,有偿帮一些厂家宣传产品。
随着印刷业、造纸业的规模化发展,书籍的成本下降很多,大量的书籍得到出版,诞生了一批专门出书的出版社。有的文人将自己的诗歌、小说、画本等作品,通过出版社发行,在书市上售卖。
一些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如歌舞戏、杂耍、魔术等深受百姓的喜爱,各种演出活动吸引了大量的人员观看,蹴鞠、马球、摔跤等体育活动也日益普及,成为年轻人钟爱的娱乐方式。
发展最快的是金融业,各地兴起了一批钱庄,他们以一定的利息吸纳百姓的存款,然后再加息贷出去。由于工商业的兴盛,投资回报率比较高,所以各行业对贷款的需求很大,各个钱庄通过倒腾资金都赚了大钱。
铁路的建设进入高潮期,夏原到海州、天门的铁路全部开通,夏原形成了十字形交通枢纽。太原经深平到沧州黄骅港、杭州经苏州到润州,益都到登州的铁路也全部修通,全国的铁路线逐渐向网状发展,百姓出行更加方便。
开封黄河铁路大桥的建设顺利进行,造桥的工程技术水平有了新的的提升,除了长江干流之外,其他河流均开始建设一批大型桥梁,方便百姓的出行。
沙洲到归化、归化到碎叶的的铁路同步施工,力争在元和22年完成,为朝廷第三波对欧洲的征服行动,提供有力的支撑。
在沿江、沿海地区,轮船运输成为主流方式,造船业和航运业日益成熟,成为两大新兴产业。
由于轮船运输成本低,远洋商贸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国内的工业制成品大量出口,国外的工业原材料和农产品大规模输入国内,朝廷在关税上增加了不少收入。
随着控温技术的提高,炼油厂可以提炼出品质更好的煤油,轻油灯、炉也改称为煤油灯、炉。煤油灯加上玻璃罩后,成为百姓主要的照明方式,煤油炉成为城市富户的标配。
石油提炼出煤油后,剩下的物质改称为柏油,柏油可以混合碎石用作筑路,混凝土筑路的方式也在推广,一些大中城市内的道路纷纷修建为柏油路、水泥路。
随着经济的发展,还促进了珠宝和古玩行业的发展,在夏原和长安自发形成了两个珠宝古玩交易市场,成为全国达官贵人的豪奢消费之地。
令人惊喜的是,扬州一家机械厂竟然发明出自行车,依靠人力脚踩,链条驱动,可以很快的骑行。由于使用的是木轮,容易损坏,但是比用马车成本低很多,特别适合在城市的硬化路面上骑行,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在李纯的设想中,国内要不断发展很多新兴产业,既可以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物资需求,也可以壮大国内的经济实力,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
最终,国内要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商贸业、金融业的中心,夷人地区主要提供工业原材料和农产品,国内通过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获取更高的利润,从而提高华夏民族的经济水平。
因此,李纯认为征服世界以后,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秩序,一种有利于华夏民族发展的秩序,华夏民族处于这个秩序的金字塔顶端,襄、夷、蛮逐次而下。
华夏民族作为这个秩序的制定者和掌控者,把世界最好的资源聚集到国内,各种规则也有利于华夏民族,可以在国内就得到很好的发展,就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以后,只要派出少量的华人和所有的襄人,镇守世界各地,维护和巩固这种秩序。襄族作为这种秩序的参与者和维护者,自然也要分点羹汤,激励他们积极发挥作用。
元和二十年四月,参加远航的第一艘军事船率先返回国内,带队的军事部员外郎凌秋雨首先回到军事部,向尚书韩泰汇报情况,而后韩泰带着凌秋雨入宫面圣。
首先是凌秋雨报告航路查看情况,由于整个航路很长,各部去的人都要分头完成自己的任务,特别是搜集植物的种子很耽误时间,所以整个航程拖的比较慢。
凌秋雨反馈,从天竺南部到加纳利群岛,整个航线特别长,中间必须建立一些补给点,满足船舶途中补充淡水、食物、燃料的需要。
李纯前世是个地理迷,对非洲的海岸的情况还算清楚,现场利用地图,和军事部商定了7个补给点,在前世中的名称分别为摩加迪沙、桑给巴尔、马普托、开普敦、罗安达、拉各斯、班珠尔。
为了方便唐朝人的称呼,李纯将这7的地方改为摩加、桑巴、马普、开普、罗安、拉斯、班珠,并将加纳利群岛改为加利群岛。
这8个点位,前期作为镇罗军绕行非洲的补给点,后期作为襄人乘船去欧洲西部的补给点,最后还可以作为征讨非洲各地的据点。
航线和点位确定以后,李纯给凌秋雨放半个月的假,让他好好休息一段,而后就要带着军事部的人员去索木城,跟镇罗军一起建立这些补给点,并熟悉航线,为第三波的征服行动做好准备。
韩泰则根据这个情况,进一步细化镇罗军的进军方向和作战任务,并进一步和李纯沟通其他各军的路线和任务,就回军事部完善作战方案去了。
五月份事情不多,李纯的两个女儿岐阳公主和平乐公主,先后带着夫婿和孩子来夏原入宫觐见。两个驸马均在外地任刺史,所以两个女儿也跟着夫婿长期在外地,难得来看望李纯一次,李纯非常高兴。
岐阳公主是李纯最喜欢的女儿,他和驸马杜悰一直比较恩爱,生了两个孩子,大的男孩9岁,小的女儿6岁,正是可爱的年龄,逗的李纯很乐呵。
期间,杜悰提起他的堂弟杜牧,称赞他年方22,却很有才华,李纯想起了号称“小李杜”中的杜牧确实是个才子,以后一定找机会延揽他辅佐自己。
平乐公主和驸马冯玉林关系改善了不少,小两口见李纯时有说有笑,还带来一个儿子,都两岁多了,李纯以为平乐公主懂事了,心情愉悦了不少。
李纯到萧嫔那里时,还提起平乐公主和冯玉林夫妻关系变好的事,没想到萧嫔却不以为意,说那都是表面现象。
李纯听到萧嫔话中有话,就有点疑惑,询问其中缘由。
萧嫔说:“陛下,你平时都忙于朝政,不关心日常的琐碎事,我就问你一句,平乐公主和冯玉林结婚有十来年了吧,儿子却才两岁多,怎么这么晚才有儿子,你不觉得奇怪吗?”
李纯听了觉得也有几分道理,就说:“按照你的说法,里面还有什么隐情?”
萧嫔这时才感觉自己说漏嘴了,不知该怎么回答。
萧嫔越是支支吾吾,李纯越是怀疑,让萧嫔赶紧将实情讲来。
萧嫔索性就说开了:“陛下,臣妾听说冯玉林没有生育能力,他们夫妻俩去了渝州之后,平乐公主与家奴私通,这才生了个儿子,那个家奴也姓冯,冯玉林干脆就装着不知道,认了这个儿子,平乐公主也乐得逍遥,这才有了夫妻和睦的表象。”
李纯听了以后,有些不悦,就说:“你平时在宫中,在哪里听到的这些八卦消息?”
萧嫔有些委屈:“陛下平时忙于朝政,很少陪臣妾,臣妾就只能约一些官员的女眷入宫陪我说说话,就有人扯到这个话题,我也是道听途说,弄不清真伪。”
李纯也知道萧嫔没有什么心机,啥话都藏不住,也就不再责怪他。
事后,李纯越想越不是味,决定趁平乐公主还在夏原,单独召她进宫,问个明白。
平乐公主进宫以后,简单行个礼,就开始找东西吃,也没发现什么吃的,就说:“父皇,你召女儿进宫有何事?”
李纯叹了一口气:“你跟冯玉林关系怎么样,那孩子是他的吗?”
平乐公主没想到李纯会问这个问题,脸顿时红了起来,低头摆弄衣服,并不答话。
李纯看这个情形,也猜出了大概,就说:“你是父皇的女儿,有啥情况就如实说来,你是不是有自己的苦衷?”
平乐公主听李纯也没有责怪她的意思,索性就放开了:“这个孩子不是冯玉林的,但是冯玉林已经认了,现在就是我们俩的孩子。”
李纯又问:“冯玉林真的知道实情,也没怪你?”
平乐公主说:“冯玉林不仅那方面不行,也没有生育能力,跟他结婚四五年都没有孩子,我急他也急。我们到了渝州以后,心想着不能在外面找其他男人了,就忍了一段时间,当时恰好他的一个族叔来渝州给他当管家,他族叔有个儿子跟来当家丁。女儿看他年轻力壮,就没忍住,一来二去就到一起了。”说完又低垂了头。
李纯说:“你是堂堂公主,怎么能找一个家丁呢?”
没想到平乐公主来了个性:“那我该找谁?以前在外面找贵公子,你们都说我,后来我就想,在自己家里找总可以吧,省得在外面有传言,没想到还是被府中的丫环给传出去了”说完嘤嘤地哭了起来。
李纯想想也是,问题出在冯玉林身上,平乐公主找谁都是错,就不忍再继续责备,平和地问道:“那个孩子就是你跟那个家丁所生?”
平乐公主止住哭,伤感地说道:“女儿找他,也是为了冯玉林着想,一是女儿没法长期守寡,二是不想让冯玉林绝后,那个家丁算是冯玉林的堂弟,孩子也算是冯家的人,冯玉林知道实情后也没责怪女儿,认下了这个孩子。”
李纯听了以后,觉得冯玉林和平乐公主都有自己的苦衷,平乐公主这样做就不算什么错,错就错在乱传这个消息的人,坏他们夫妻的名声。
李纯道:“你有你的苦衷,这种事在府里做,怎么就被丫环传出去了,都找的什么下人?”
平乐公主气愤地说:“也怪女儿行事不秘,被一个丫环偷听了去,有次她偷府中的东西,被女儿抓住责罚一番,她就私下里到处传播女儿的坏话,后面女儿知道以后,将她痛打一顿,驱逐出府,没想到此事还是传到夏原来了。”
李纯心想,这一闹,女儿和驸马在渝州也不好待了,国内是非多,不如将冯玉林调到国外,就说:“礼事部有个少卿的空缺,朕想把符真路学政蒋文辉平调回来,冯玉林也有些才华,朕可以让他去符真路担任学政,你觉得如何?”
平乐公主清楚,刺史调为学政,属于提升,虽然远了点,但是现在有了轮船,回国还算方便,觉得国内是非多,还不如出去,就说道:“感谢父皇照顾,女儿肯定愿意,这事我还是要跟冯玉林商议一下,明天就进宫答复父皇。”(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