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路军抵达阿尔及尔时,这里只有少量守军,就很快攻下此城。吴元济让人打听齐亚德下落,这才知道他带着阿军主力逃到了贝尼苏莱曼。
从阿尔及尔到贝尼苏莱曼山高谷深,道路极为难行,可以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如果硬攻,极有可能产生较大的伤亡。
听说可能会产生很大伤亡,吴元济有点怕了,认为第四路军已经经不起大的伤亡,于是拿出重金给阿军俘虏,让他们提供伤亡较小的方案。
重赏之下,有些熟悉此地的俘虏还是动心了,他们向吴元济建议,唐军如果向西绕一下,那里的山势会低很多,峡谷也没那么险峻,虽然多绕点路,但是会减少很多伤亡。
吴元济听闻后大喜,立即重赏几个提供线索的俘虏,然后让他们带路,带领第四路军去进攻齐亚德,并留下一个羌戎团在阿尔及尔。
部队往西南走了一段,吴元济发现这里的山果然比阿尔及尔正南方的山势低矮了一些,后面找到一个不太险峻的峡谷,准备从这里向南穿行过去。
阿军在这个峡谷只有少量的兵力防守,被唐军炮轰加步兵进攻,很快就驱散掉,第四路军顺利通过这个峡谷。
第四路军过了峡谷以后,又走了一段,抵达一个叫做麦迪亚的小城。俘虏跟吴元济说,从此处一路向东地形平坦,可以直抵贝尼苏莱曼。
吴元济看几个俘虏所言不虚,又付了一笔赏金给他们,然后挥师向东,朝贝尼苏莱曼攻去。
第四路军很快就抵达贝尼苏莱曼,齐亚德没想到唐军从侧翼绕过来,原来在大峡谷里布置的伏兵全部作废了,只能将现有的兵力收缩入城,企图依托城池来抵抗唐军。
这次,阿军已经比以前虚弱很多,贝尼苏莱曼城小墙低,吴元济决定打一场围歼战,彻底消灭这股阿军。
第四路军迅速包围城市,然后开始炮轰。贝尼苏莱曼城市规模小,城内的阿军无处可躲,很多被炸死炸伤。
唐军还在炮轰,原来的峡谷处设防的阿军回援,与城北的唐军展开激战,吴元济让副将邹元标带领一支部队前去支援,终于将城北的援军彻底击败,然后第四路军安心围城攻城。
次日上午,城西已经轰开一个大口子,唐军从缺口处蜂拥进入城内,与城内的阿军进行最后的决战。
此时的阿军,只能依靠本能的求生欲,来抵抗入城的唐军,唐军则是怀着强烈的仇恨,进攻阿军。
两军交战了半天,阿军出现了大量的死伤,士气逐步趋于崩溃,大部分人或死或降,齐亚德带领残余的几千人,被挤压到城市的东南角。
齐亚德看到败局已定,让人打出白旗投降,吴元济不但不接受投降,反而调来一些小炮入城,对着残余的阿军持续炮轰,炮轰完以后,又指挥唐军继续进攻,声称格杀勿论。
剩余的几千阿军被炸的伤痕累累,哪里是凶狠的唐军对手,唐军一路打过去、杀过去,所过之处不留活口,最后将包括齐亚德在内的残余阿军全部击毙。
吴元济命人搜到齐亚德的尸体后,让人将其抛尸荒野,任由野兽啃食,以发泄心中的愤恨。
第四路军占领贝尼苏莱曼城城以后,就等于灭掉了阿格拉布,然后就返回阿尔及尔城。
吴元济让最后一个羌戎团返回的黎波里,然后带着剩余部队渡海进攻意大利南部。由于西西里岛本已臣服阿格拉布,所以没有怎么抵抗就投降唐军,第四路军渡过海峡,进攻本尼凡托公国。
本尼凡托一带,一直处于四战之地,成为各个势力争夺的对象,此地最初被拜占庭帝国占领,后来又一度被大食人侵扰,最后臣服于法兰克王国。
此时,本尼凡托的统治者是加尔波诺大公,建都于南部的塔兰托。由于本尼凡托国力较弱,加尔波诺在臣服法兰克的同时,也力图与周边的其他各大势力处理好关系,保住自己的地位。
尽管加尔波诺小心翼翼,可最终还是难逃灭亡的命运,杀神吴元济带领第四路军在本尼凡托南部登陆,沿着海岸线朝着塔兰托攻来。
本尼凡托全国只有不到三万军队,而且装备和战力一般,哪里是唐军的对手,加尔波诺急忙派人向法兰克王国求援。但是,当加尔波诺的求援信,刚送到法兰克王国的伦巴第总督那里时,第四路军已经打到塔兰托城外。
在第四路军的水陆夹击下,塔兰托的城防迅速崩溃,本尼凡托的军队战败,或降或逃,加尔波诺也带着一股残军向北逃去。
由于攻打塔兰托比较顺利,吴元济就没发什么淫威,只是征发了一些物资,然后留下一个新罗团,带着部队继续向北追去。
加尔波诺一路溃逃,吴元济率军一路猛追,加尔波诺最后率领残余的八千多人,向北逃到了教皇国。
教皇国是一个政教合一的特殊国家,法兰克王国对其提供武力支持,教皇则对法兰克王国提供宗教支持,两者是互利相依的模式。
教皇格列高利早在唐军攻打本尼凡托时,就看出唐军来势汹汹,立即派出信使,也向法兰克王国的伦巴第总督格林萨尔求援。
先后收到两封求援信,让格林萨尔非常为难,因为唐军的第一、二两路军已经攻入法兰克的北部。目前,唐军的第三路军已经攻入法兰克东南的巴伐利亚一带,他正打算率军去支援巴伐利亚,没想到又有一路唐军打到了意大利南部。
格林萨尔可以不管本尼凡托,但是教皇国他必须要管,如果教皇国被唐军攻灭,法兰克王国就丧失了宗教上的法理性,所以他急忙率领四万大军向罗马城赶去。
教皇格列高利集中了两万多军队,与加尔波诺带的八千人合并,拼凑了三万军队,在罗马南部的山区抵抗第四路军的进攻,为格林萨尔援军的到来争取时间。
唐军虽然勇猛,但是沿途每夺占一个地方也需要时间,加上沿途敌军的袭扰和阻击,也耽误了一定的时间,待第四路军打到罗马城以南时,格林萨尔的援军也赶到了罗马。
三股军队合在一起就有七万人,由格林萨尔担任统帅,第四路军这边才三万多人,仅有对方的一半。
斥候报告敌人来了大批援军后,吴元济也开始有些谨慎了,怕自己指挥不当,再给第四路军带来大的损失。
刚开始,两军都比较忌惮对方,不敢率先发动进攻,双方在罗马城以南对峙,处在一个僵局中。
过了三天,吴元济开始着急了,因为他已得知一、二、三路唐军都已经攻进法兰克王国境内,自己这边的进展明显偏慢,如果再不采取动作,胜利的成果就要被其他几路唐军摘走了。
副将邹元标献计,既然罗马是个宗教圣城,干脆直接炮击罗马,逼迫对方主动进攻,进入唐军的伏击圈,打一场大的歼灭战。
吴元济听了以后茅塞顿开,觉得这个主意甚妙,当即就开始布置起来。吴元济派出一个炮兵排,带着三门炮和一些炮弹,拉到一个高地上,然后三门炮轮流向罗马城**击,重点射击教堂。
吴元济的这种打法,搞得教皇格列高利受不了,督促格林萨尔尽快向唐军开战,赶走唐军。格林萨尔也觉得自己一方具有数量优势,一直这样对峙也不是办法,决定出城主动进攻唐军。
第四路军在炮击罗马城的同时,还派出一些小股部队袭扰罗马城的南部郊区,还抢了一些教堂和富户,逼着对方动手。
格林萨尔留下一万人守城,带领剩余的六万人出城,开始进攻唐军。在罗马南郊的唐军小股部队看到敌方大军出动后,纷纷向东南方向逃窜,格林萨尔正想收拾这些捣乱的家伙,急忙率军追过去。
格林萨尔率领的联军向东南方向追了三四里后,发现唐军已经在这里严阵以待。唐军阵地旁边的小山上,那三门炮仍然在轮流轰击罗马城,格林萨尔看了就来气。
格林萨尔决定采取法兰克的传统战法,让重装步兵拿着大盾走在前列,其他部队跟在后面,两军接近后,骑兵再从两翼发动进攻,依靠数量优势,围歼当面的唐军。
格林萨尔定下战法后,命令重装步兵率先前进,其他部队跟进出发,六万人同时出动,形成了很大的声势。
第四路军呈梯次配备,那些逃回的小股部队合在一起,在最前面作为一梯队,后面是步兵主力部队,最后面是炮兵和辎重部队。
敌军向前推进一段距离后,接近了唐军的第一梯队,一梯队的唐军立即开枪射击,子弹打到敌军的盾牌上,竟然不能穿透盾牌,这股唐军大惊,立即向后逃跑,返回本阵。
格林萨尔发现自己的战法非常有效,心中不免得意,命令部队继续推进,向唐军本阵发动攻击。
吴元济心中有些疑惑,难道敌军以为第四路军就三门炮?还有上百门嘞,专等着揍你们这些送上门的鸭子。
待敌军进入射程后,吴元济命令后方的炮兵开始射击,而且是连续的急速射击,量大管饱,来一场大规模的火力倾泻。
敌军的骑兵正准备从两翼绕出,向唐军发动攻击,突然唐军的阵后射来大量的炮弹,倾泻在联军的阵型中。什么盔甲、什么巨盾,在炮弹的轰炸下统统不值一提,联军被炸的人仰马翻、血肉横飞。
格林萨尔被唐军的炮火炸急眼了,命令部队加快向前攻击,意图跑出唐军的炮火覆盖区,突入唐军本阵展开近战。
格林萨尔的命令也确实有些效果,有些跑的快的骑兵率先跑出唐军的炮火覆盖区,向唐军本阵冲来。但是,步兵部队早就列好阵型,开始一波接一波地射出子弹,冲到最前面的骑兵全部阵亡。
紧接着有一些重装步兵也冲过来,他们拿着盾牌,有一定的防御力,唐军的子弹不容易射穿。
但是,这些人既穿着盔甲,又拿着盾牌和斧头,跑了这么一段路,一个个累的气喘吁吁,机动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而且,这些人跑的有快有慢,不能形成一道严密的防御墙,中间有很大的空隙,也给了唐军射击的机会。
后来这些重装步兵也学精了,好几个人汇合到一起,组成一面小墙,后面又可以掩护一些部队,集体向唐军冲过来。
不管联军如何应对,经过枪炮火力的连续打击,他们伤亡惨重,能够冲到唐军阵前且具备战斗力的,只是一小部分。
唐军步兵部队看到敌军抵近了,也不再傻呆在原地,而是前出与敌军对战。他们要么绕到盾墙的后面射击敌军,要么撞开盾墙,连射带刺,展开了猛烈的反击。
大多数唐军感到撞开敌军的盾墙有难度,大都采取绕到盾墙的后侧射击的方式打击敌军。敌军也跟着变换阵型,几个小组围成一圈,中间裹着一些弓箭手,边前进,边进攻唐军。
敌军变,唐军也跟着变,掏出单兵炸弹,点燃以后扔进盾牌阵,将盾牌阵炸散,然后再用火枪射击那些没有盾牌保护的敌军。
经过连续的对战,那些能够冲过唐军炮火覆盖的联军,未能在近战中占到便宜,反而被唐军破了招式,越打越少。
格林萨尔远远看到联军伤亡惨重,不管怎么打,都不是唐军的对手,继续打下去,只能徒增伤亡,无奈地让人吹起退兵号,指挥部队向罗马城退去。
到嘴的鸭子怎么能让它飞了,吴元济立即指挥唐军追击,那些骑兵还好,跑的快,可怜的是那些重装步兵,跑的很慢,被唐军追上后一一击毙。
很多法兰克的重装步兵赶紧扔掉盾牌,甚至扔掉斧头、盔甲,这才加快了逃跑的速度,不至于被唐军歼灭。
当初,格林萨尔底气十足地带领六万人去进攻唐军,结果逃回罗马的不到三万人,而且很多人身上有伤,惨败而归。(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