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了工作信息会损失钱,拖延男朋友信息则问题不大。”
    南浔深深的看了柳桥一眼。
    “你们俩在嘀嘀咕咕说什么呢?”邓嫣然站在民宿二楼的回廊上,望着夜色中的湖面,片刻后,她由衷赞叹道:“这里太美了,柳桥,你过来,让南浔给我们俩拍一张合照,我待会儿要发朋友圈。”
    南浔拍照得技术意外的好,邓嫣然又抓住他给给她们拍了不少照片。
    从民宿出来,柳桥对邓嫣然说,“待会儿把照片发我。”
    南浔站在一旁,不自禁的摸了摸自己口袋里的手机。
    柳桥口袋里的手机震动起来,是妈妈刘月枝发来消息。
    刘月枝不擅长打文字,每次给柳桥发微信都是直接用语音。
    怕妈妈在那头着急瞎忙活,柳桥一个微信语音打过去,直接告诉对方晚上想吃清淡简单的,电话那头刘月枝连声应好。
    “你妈妈在催你回家啊?”邓嫣然笑眯眯的问。
    柳桥摇头,“我妈问我什么时候回家。”
    “我记得你妈妈长的跟你很像诶。”
    “你还记得我妈长什么样?”
    “当然,你妈跟你长的那么像,还都那么好看,怎么记不住?”
    柳桥看邓嫣然满脸称赞不作假,又看了一眼站在一旁默默含笑的南浔,突然发现年少的自己因为自卑,对班上同学们对自己和自己父母的看法或许有误解。
    她一直以为,班上的同学们那时候只会嫌弃她又穷又土,却不想,当年的同学们,对她和她的家庭还有其他看法。
    柳桥眨了眨眼,迟疑道,“你们那时候不觉得我和我妈都很土,我家很穷吗?”
    邓嫣然和南浔被她问住了。
    “穷吗?”邓嫣然眉毛瞬间扬起,“乡下人不都是跟你们差不多的打扮吗?”
    南浔摇了摇头。
    柳桥突然有种荒诞感,为年少贫穷又骄傲的自己片面的人际关系视角和对周围同学们狭隘的心理洞察。
    她长长的叹了口气,“你们知道上高中时,我为什么不怎么跟你来往吗?”
    邓嫣然耸了耸肩,“难道不是因为你成绩好,看不上我们这些成绩差的?怕耽误学习,才不跟我们说话?”
    柳桥笑弯了腰,好一会儿她才平复了情绪,对着两位老同学道,“对不起,上高中的时候,我不太会交朋友,以至于误会你们不喜欢我很多年。”
    ……
    等到傍晚柳桥搭着城际公交车在湾里路口下车的时候,弟弟柳江远远看见就飞奔到她面前接过她的行李箱。
    “姐姐,冷不?”
    弟弟柳江比柳桥小三岁,一直视姐姐为骄傲,基本上柳桥说什么他都会听。
    唯有一条除外,就是柳桥让他多读书,多学习,他死活不听。
    “不冷。”柳桥看着弟弟憨笑的样子,有些高兴,“你长胖了点。”
    “吃的好呗。”
    柳江提起柳桥的行李箱,还想去接她手上的包,被柳桥侧过身躲开,“箱子重,这些我自己提。”
    从下车点到家门口差不多有百来米距离。这条水泥路这几年损坏的厉害,原本平整的路面被各种车子碾压的坑坑洼洼,小石子和水泥渣子被溅的到处乱飞。
    柳江怕不平整的路把姐姐的行李箱弄脏,滑轮磨坏,不舍得让她的行李箱落地,就这样一路提回了家。
    刘月枝双手抄进口袋,远远的站在屋门口看着女儿笑,待见到女儿儿子拐过路口,也小跑着迎到了女儿面前,“快到屋,饭我煮熟了。”
    “这么早啊。”柳桥把手上的袋子分给妈妈几个。
    “我在家又没什么事,不早点做饭做什么?”站在柳桥面前的刘月枝抬头看着漂漂亮亮的女儿,很是高兴,“你最近是不是瘦了?”
    “没有吧,这个衣服比较宽松,穿着显瘦。”
    “你现在身材正好,别为了减肥不吃饭,把身体搞坏了。”
    “我知道,不会的。”
    母女俩亲亲热热手勾手并排往家里走,沿路两边的邻居听到风声从屋里走出门,站在门口看着柳桥和刘月枝笑:
    “桥啊,你回来过年啦。”
    “马呢,你到屋了哦!”
    “月枝啊,恩屋女儿这么漂亮,一定要帮她嫁个好人家啊。”
    他们有男有女,无一例外,都是从小看着柳桥长大的邻居伯伯,阿姨们,有的手里抓把瓜子在磕,有的拿着砂糖橘在吃,一个个都笑眯眯的,神色和善愉悦。
    “叫人啥。”刘月枝在一旁轻声提醒。
    柳桥以前对此颇为反感,如今倒应付的游刃有余。
    听到柳桥的话,邻里乡亲们一个个笑的更大声了。
    其中,妇女们无一例外身上都穿着一件花里胡哨的花布长褂。这是湖口乡下妇女冬季必备马甲,洗衣做饭打扫卫生都靠它挡灰耐穿。
    刘月枝身上也穿着一件,是粉红桃红格子的,既不可爱也不好看。
    柳桥觉得这衣服被造出来简直是污染人类眼睛的,巨丑。
    但每年过年回家,她都要找妈妈借这长布花褂来穿。
    在乡下,土点没人笑,衣服脏了,大冷天是真难洗。
    尤其是自一九九八年洪水过后,湖口地区大搞移民建镇,许多地势,水网密布的村落都被重新规划了土地乔迁建房,建的房子都由乡里统一规划地盘,要地势高,不容易被水淹,还要便于交通运输,这建房子的宅基地就多被乡政府规划在城乡公路两旁。
    公路两旁的房子,人住里面,不管待在室外还是室内,身上都容易落灰。(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