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午,罗斯福特意留出时间与李念安长谈。
“你父亲最近怎么样?”罗斯福问道,手中把玩着骆驼牌香烟。
“家父在西南忙于政务。”李念安谨慎地用流利的英语回答。
罗斯福点点头:“我知道,他一直在为可能到来的战争做准备。这一点,他比很多人都看得远。”
他转动轮椅,来到窗前:“你知道吗?我现在推行的这些政策,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你父亲的启发。”
李念安惊讶地抬起头。
“是的。”罗斯福微笑,“当年我们在纽约讨论时,他就提出过很多独到的见解。比如通过税收调节社会财富,加强金融监管等等。”
“但是现在的反对声音很大。”李念安说。
“这是必然的。”罗斯福神色严肃,“任何改革都会触动既得利益者。重要的是,要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拿出一份文件递给李念安:“看看这个,这是自由联盟最新的宣传材料。他们说我是在摧毁美国的自由经济。”
李念安快速浏览后,说:“他们只看到了自己的利益受损,却没有看到成千上万的普通民众因为新政而受益。”
罗斯福赞赏地点头:“说得好!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念安更加深入地观察美国政治运作。他参加了劳工部的会议,看到政府如何推动建立最低工资制度;他走访了田纳西河流域,了解政府主导的大型基建项目;他还与研究新政的学者们深入交流。
5月1日,他在日记中写道:
“今天与哈佛大学的教授们讨论新政。一位教授说,罗斯福实际上是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走钢丝。这让我想到,其实父亲在西南做的事情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既要发展军工,又要安抚地方势力,还要应对委员长的压力。”
“越来越理解罗叔叔的难处。他不仅要应对经济危机,还要面对来自左右两边的攻击。资本家骂他是叛徒,激进派骂他改革不彻底。这让我想起一句华夏古话: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5月10日,在白宫的一次私人谈话中,罗斯福对秘书说道:“我原以为李宇轩已经足够天才了。可没想到他的儿子更加天才。”
秘书好奇地问:“为什么这么说呢,总统先生?”
“就凭他能举一反三,以及出色的军事知识,和对问题的独到见解。”罗斯福感叹道,“我很喜欢他的一句话:既然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问题本身。”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严肃:“如果不是我跟他父亲是好友,我都会忍不住杀了他。”
秘书震惊地问:"为什么?"
“因为他好像天生就是当总统的料。”罗斯福轻声说,“这样的天才,如果不能为友,就必须除掉。”
在李念安离开美国的前俩天,罗斯福在白宫为他举行了私人的送别晚宴。令人意外的是,晚宴的菜单上竟然出现了中餐。
“这是特意为你准备的。”罗斯福笑着说,“我请了一位中餐厨师,希望合你的口味。”
李念安感动地说:“罗叔叔太费心了。”
在晚宴上,罗斯福郑重地对李念安说:“回去告诉你父亲,美国不会对远东的局势坐视不管。但是,华夏也需要展现出抵抗的决心。”
李念安点头:“我一定会转达。”
5月15日,李念安即将结束在美国的考察。罗斯福在白宫为他举行送别晚宴。
“小家伙,这次美国之行有什么收获?”罗斯福问。
李念安沉思片刻,说道:“我看到了一个强国在危机中的自我革新,也看到了改革者面临的阻力。这些经验对我很有启发。”
罗斯福点点头:“告诉你父亲,美国永远是他的朋友。”
晚宴后,李念安在日记中写下最后一段:“明天就要回国了。这一个多月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罗叔叔的治国理念,资本家们的反抗策略,普通美国人的生活状态……这些都让我对权力和治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罗叔叔的一句话:改革者的宿命就是被所有人误解。这句话或许也适用于我的父亲。”
“虽然美国的饭菜还是那么难吃,咖啡还是那么苦,但这段经历无疑是珍贵的。不知道父亲看到我的日记会作何评价?委员长又会如何看待我的见闻?”
“或许,这就是父亲送我出来的真正目的——让我亲眼看看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
在返回华夏的邮轮上,李念安整理着这一个多月的观察日记。他不仅记录了新政的具体措施,更分析了其中的政治智慧。
“罗叔叔之所以能推动如此激进的改革,”他在日记中写道,“是因为他准确把握了时代的脉搏,赢得了民众的支持。即便面对资本家的强烈反对,他依然能够坚持自己的道路。”
“当然这对我的启示是:改革不仅需要决心,更需要智慧和策略。”
李念安在日记本上写下最后一段:
“这次美国之行让我明白,政治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博弈。罗叔叔的教诲让我受益良多。但是,我也看到了强权背后的冷酷。他说那句话时的眼神,我会永远记得。
华夏的路还很长,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不过,既然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问题本身——父亲的这句话,让我在美国感悟颇深。”(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