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谋铁之策

    秋意渐深,野熊谷在忙碌与期盼中迎来了新的转折。王栓带回的最终消息,既在胡汉意料之中,也让他略感遗憾——那支近四百人的南迁流民主体,在犹豫和内部争论后,最终选择了继续南下,前往他们认为更有希望的、传闻中东晋朝廷控制的区域。只有零星掉队或实在无力远行的人,留在了野熊谷。

    尽管如此,谷内人口也已突破一百五十,达到了一个新的规模。管理压力倍增,但随之而来的劳动力红利也开始显现。更多的土地被开垦出来,工坊的规模扩大了一倍,新建的屋舍沿着溪流延伸,俨然一个颇具生机的山中聚落。

    然而,铁,这个制约发展的核心瓶颈,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时刻提醒着胡汉潜在的危机。无论是武装日益壮大的队伍,还是打造更高效的农具,乃至欧老师傅心心念念的尝试锻造更精良的铠甲,都离不开稳定且足量的铁料来源。那个占据铁矿荒村的流民团体,成了必须解决的问题。

    硬攻的选项首先被胡汉排除。据王栓多次侦察回报,那个村子(当地人旧称铁匠坳)背靠矿脉,地势虽不如野熊谷险要,但也易守难攻。对方人数约在五六十,都是青壮,且据险而守多时,必然有所准备。强攻即便能胜,己方伤亡也难以承受,更会彻底断绝未来合作的可能。

    “郎君,可否效仿对付赵胥之法,夜间突袭?”张凉提议。

    胡汉摇头:“情况不同。赵胥骄纵,且我们知根知底。铁匠坳那边戒备森严,我们对其内部布局、头领性情所知有限,奇袭风险太大。”

    “那……派人混进去?”杨茂想了想说道。

    “时间太久,变数太多。”胡汉再次否定,“我们等不起。必须找到一个能快速见效,且能尽量减少冲突的办法。”

    他沉思良久,目光再次投向地图,手指在代表铁匠坳和野熊谷的位置之间划动。“他们缺什么?”胡汉突然问道。

    张凉和杨茂一愣。

    “他们占据铁矿,但王栓回报,看到的只是些简陋的炉子,打造的也多是粗糙的农具和少量兵器。说明他们缺乏优秀的铁匠和高效的冶炼技术。”胡汉缓缓分析,“他们困守孤村,粮食来源定然紧张,主要靠采集、狩猎和可能的小规模种植,朝不保夕。他们……还缺乏安全感,否则不会如此紧张地挖掘壕沟,设立栅栏。”

    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我们有他们需要的东西——粮食,日益精进的制盐技术,还有……相对安稳的环境和逐渐显现的武力。更重要的是,我们有欧师傅这样的匠人,有不断改进的技艺。”

    “郎君是想……和他们交易?”杨茂恍然大悟。

    “不止是交易。”胡汉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是展示实力,提供他们无法拒绝的选择。我们要让他们明白,与我们合作,远胜过与我们为敌,甚至胜过他们困守那个荒村。”

    一个完整的计划在他脑中逐渐清晰。

    “张兄,挑选二十名最精干的队员,全部配备新弩和最好的武器,由你亲自带队。杨茂,准备三架我们最好的新犁,还有欧师傅近期打出的那几把堪称精良的短刃和箭镞。后勤组,准备十石粮食,和五斤我们提纯的最好的雪盐。”

    胡汉的声音坚定起来:“明日,我们亲自去一趟铁匠坳。不是去攻打,而是去……拜访。让他们看看我们的肌肉,也尝尝我们带来的蜜糖。”

    “若他们不识抬举,动手呢?”张凉仍有顾虑。

    “那便雷霆反击,打掉他们的抵抗意志,但尽量不伤人命,以俘获为主。”胡汉眼神一冷,“我们要的是铁矿和人力,不是一堆尸体。不过,我相信,只要他们头领不是蠢到家,就该知道如何选择。”

    这是一种自信的威慑,一种基于实力评估的阳谋。带着足够的武力确保自身安全,带着对方急需的物资展示诚意,带着精湛的技艺暗示合作的广阔前景。

    次日,一支奇特的队伍离开了野熊谷。二十名武装到牙齿、队列整齐的护卫,护送的却不是厮杀的决心,而是代表着和平与发展可能的礼物——粮食、盐、锋利的武器和先进的农具。

    胡汉骑在一匹缴获的战马上,走在队伍中间,目光平静地望着铁匠坳的方向。这将是一场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的战斗,一场没有硝烟,却关乎未来根基的博弈。他要用最小的代价,撬动那块沉甸甸的铁矿,为野熊谷的下一步飞跃,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第二十八章威德并济

    胡汉率领的队伍,在秋日高悬的阳光下,不疾不徐地行进。二十名披甲持弩、队列严整的护卫,无声地散发着经过战火洗礼的彪悍气息。队伍中间那满载粮食、盐巴、闪亮农具和兵器的车辆,则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沿途所有窥视的目光,也传递着复杂的信息。

    距离铁匠坳尚有里许,前方林中便响起了尖锐的竹哨声,显然是对方的暗哨发出了警报。队伍依令停下,在原地结成一个简易的圆阵,戒备而不显攻击性。

    不多时,铁匠坳那简陋的寨墙上便涌上了数十人,张弓搭箭,紧张地注视着这支突如其来的队伍。为首一人,是个面色黝黑、身形壮硕的汉子,隔着壕沟高声喝问:“来者何人?止步!”

    张凉策马上前几步,朗声回应:“野熊谷胡汉郎君,特来拜会铁匠坳主事!非为征战,乃为共商生计大事!还请通禀!”

    “野熊谷?”寨墙上一阵骚动。显然,他们听说过这个新兴势力,尤其是吞并赵胥、击退胡骑的事迹,更添了几分神秘与威慑。那黑壮头领眼神惊疑不定地扫过张凉身后那支精悍的队伍和满载的车辆,犹豫片刻,喊道:“等着!”

    约莫一炷香的功夫,寨门缓缓打开一道缝隙,那黑壮头领带着五六个人走了出来,停在壕沟对岸,依旧保持着警惕。“某家陈夯,便是此间主事。胡首领远来,不知有何见教?”他目光扫过胡汉,重点在那几架崭新的曲辕犁和武器上停留了片刻。

    胡汉这才驱马缓缓上前,与张凉并辔而立。他并未下马,以示平等,但也收敛了锋芒,平和开口:“陈头领,久仰。胡某此番前来,只问三事。”

    他伸出三根手指,声音清晰而稳定:“其一,贵坳守着宝山,弟兄们可能日日饱食,夜夜安眠?”

    陈夯脸色微变,没有回答。答案显而易见,他们困守于此,粮食始终是最大难题,更要时刻提防外界威胁,何谈安眠?

    “其二,”胡汉继续道,“贵坳有铁,可能打出削铁如泥的宝刀,造出开荒省力的利器?”他示意了一下车辆上的新犁和欧师傅打造的短刃。

    陈夯的目光再次被那些闪着寒光的器物吸引,喉结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他们虽有铁,但缺乏高明匠人和技术,打造的东西粗笨不堪,与对方展示的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其三,”胡汉声音微沉,“若有胡骑大队或更强势力来攻,贵坳可能确保妇孺无恙,基业不失?”

    这三个问题,如同三根利刺,精准地扎在了陈夯和所有铁匠坳幸存者最痛的神经上。

    陈夯脸色变幻,半晌,才涩声反问:“胡首领到底何意?莫非是来炫耀武力,逼迫我等归附?”

    “非也。”胡汉摇头,语气诚恳,“胡某此来,是给贵坳指一条明路,也是为我野熊谷寻一坚实臂助。陈头领请看——”

    他指着身后的物资:“此间粮食十石,精盐五斤,乃见面之礼。若贵我双方合作,野熊谷可提供稳定粮盐,助贵坳解除后顾之忧。我处匠师,可与贵坳工匠交流技艺,共研精铁,使宝刀利犁不绝。我处儿郎,可与贵坳弟兄并肩作战,共御外侮,护我汉家苗裔!”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看向陈夯:“若陈头领与诸位兄弟愿意,可举坳迁往我野熊谷附近,划地而居,专司冶铁锻造之事。一应待遇,与我谷中旧人等同,按《贡献分例》计功授食,子弟亦可入学识字习武。若不愿迁徙,亦可在此坚守,我处按约定价格,以粮盐换取铁料,并提供武力庇护。”

    威逼与利诱,现实与前景,被胡汉清晰地摆在陈夯面前。是继续守着贫瘠的矿脉挣扎求生,还是融入一个更有活力、更有前途的集体,获得安稳与发展?

    陈夯身后的人群已然骚动起来,看着那白花花的盐、金灿灿的粮,还有那些让人眼热的武器农具,窃窃私语声越来越大。生存的压力和对更好生活的向往,在激烈地搏斗。

    陈夯脸色挣扎,他看了看身后弟兄们渴望的眼神,又看了看胡汉那沉稳而自信的面容,以及对方队伍那令人心悸的肃杀之气。他知道,对方既然敢来,就有足够的底气。拒绝?或许下一刻就是雷霆打击。接受?意味着放弃自主,但……似乎真的是一条更好的活路。

    良久,陈夯长长吐出一口浊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他朝着胡汉重重抱拳,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和如释重负:“胡首领……不,胡郎君!您的话在理!这乱世,抱团才能取暖,有力才能活命!我陈夯……愿率铁匠坳上下,投效郎君!望郎君信守承诺,善待我这些弟兄!”

    说着,他单膝跪地。他身后众人见状,也纷纷放下武器,跪倒一片。

    “陈头领请起!诸位请起!”胡汉连忙下马,亲手扶起陈夯,“既入我门,便是兄弟!胡某在此立誓,必不负诸位今日之信!”

    一场可能的流血冲突,消弭于无形。兵不血刃,野熊谷再得一支生力军,更重要的是,获得了稳定且优质的铁料来源。

    消息传回野熊谷,众人欢欣鼓舞。胡汉立刻安排人手,协助铁匠坳众人搬迁,将其妥善安置在谷外一处预先选定的、靠近水源且便于防守的坡地,专门划为“工坊区”,由陈夯负责管理日常,欧师傅总领技术。两地相距不远,可随时呼应。

    随着铁匠坳的并入,野熊谷直接控制的人口逼近两百,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一个以野熊谷为核心,附庸工坊区、前哨营地(原赵胥营地)的微型势力格局,初步形成。

    胡汉站在谷口,望着络绎不绝迁入新居的铁匠坳民众,心中却没有丝毫放松。人口的膨胀,意味着更大的管理挑战和资源需求。获取铁矿只是第一步,如何高效利用,如何将这股力量真正拧成一股绳,如何应对北方可能加剧的乱局,才是接下来的重中之重。

    威德并济,他成功地吸纳了新的力量。但真正的融合与壮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风起于晋室南渡不错,请把《风起于晋室南渡》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风起于晋室南渡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