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数:约12场
时长:45分钟
类型:古装/历史/悬疑
本集简介:
蜀地孤女刘娥随龚美夫妇在凤翔府街头卖艺维生,市井喧嚣中,神秘行脚僧慧空骤然出现,以“三问“直击刘娥灵魂,更抛出“奉御天下“的惊天预言。龚美视其为江湖骗子,粗暴驱赶,慧空留下“雾锁峨眉不见月,金鳞或隐青石川“的谶语后神秘消失。刘娥被预言搅动心绪,夜间审视随身青玉佩时,竟在月光下瞥见隐现的金纹。故乡“青石川“的记忆与玉佩异象交织,让她对慧空的话半信半疑。在龚美的警惕与严氏的忧虑中,刘娥决心挣脱流离困境,循着谶语线索前往开封府探寻真相,命运的齿轮自此悄然转向不可知的未来。
主要人物:
1. 刘娥:15岁,蜀地孤女,身形纤弱却眼神坚韧,嗓音清越。身着洗得发白的素色衫裙,袖口磨出细毛边,腰间系着褪色丝绳,绳端坠着一块青灰色玉佩。面对慧空的预言时,从最初的茫然无措到逐渐显露对命运的质疑与渴望,指尖常无意识摩挲玉佩边缘。
2. 慧空法师:50岁左右,云游僧人。身披半旧灰布僧袍,袍角沾着些许尘土,草鞋鞋底磨平却干净。面容清癯,眉骨高突,双眼深邃如古井,说话时语速缓慢却字字含力,行走时步伐轻盈如踏云,离去时身影在人群中若隐若现,似有遁形之术。
3. 龚银生:20岁,银匠出身,操浓重川音。穿短打布衣,袖口沾着银屑,腰间别着小锤。市侩气重,面对慧空时眼神警惕如护食的野狗,对刘娥的态度既有依赖也有控制欲,攥钱袋的手指关节常因用力而发白。
4. 严氏:28岁,龚美之妻。梳着简单的发髻,插一支铜簪,衣裙上打了两处补丁。眼神精明,观察时习惯眯起眼睛,说话声音不高却句句切中利害,看到慧空时下意识将刘娥往身后拉了半步。
主要场景:
1. 凤翔府西城门丁字路口:青石板路面凹凸不平,南侧是斑驳的灰砖墙,墙根处长着几丛狗尾草,北侧有棵老槐树,树荫下聚集着卖糖葫芦、捏面人的小贩。正午时分阳光斜照,将墙面的裂缝照得如同蛛网,人群往来如织,脚步声、吆喝声、铜钱碰撞声交织成市井交响。
2. 龚美租住的泥坯房:位于城北贫民窟,低矮的土坯墙糊着草纸,纸面上满是虫洞。屋内陈设简陋,一张缺腿的木桌用石块垫着,墙角堆着破旧行囊,空气中弥漫着霉味与汗水的酸气。唯一的窗户朝东,窗棂歪斜,月光只能透过缝隙洒下一道窄窄的银辉。
3. 凤翔府街巷:青石板路蜿蜒曲折,两侧是错落的商铺与民居,酒旗在风中摇晃,茶馆里传出说书人的拍案声。慧空离去时穿行的巷弄狭窄,两侧墙高丈余,阳光难透,仅能看到墙缝中钻出的青苔。
第一场
时间:正午
地点:凤翔府西城门丁字路口
人物:刘娥、龚美、严氏、围观百姓、卖糖葫芦小贩、修鞋匠
西城门根的丁字路口人声鼎沸,青石板被往来脚步磨得发亮。南侧灰砖墙的墙皮大块剥落,露出内里黄土,几丛狗尾草从墙缝中钻出,被风刮得左右摇晃。
北侧老槐树枝繁叶茂,投下大片阴凉,树下修鞋匠正低头钉鞋掌,锤子敲击声“叮叮“作响。
卖糖葫芦的小贩扛着插满红果的草靶,在人群中穿梭叫卖:“糖葫芦——甜掉牙咯——“
龚银生站在墙根下,将一块缺角的青石板踢到路边,又弯腰拍了拍石板上的尘土,朝刘娥使了个眼色。刘娥从行囊里取出小鼓与铜钹,铜钹边缘有些变形,却被擦得锃亮。
刘娥垂手站在一旁,素色衫裙的领口歪了半寸,她伸手将领口抿好,指尖触到锁骨处的薄汗,又迅速收回手,指尖在袖摆上蹭了蹭。
龚银生接过铜钹,深吸一口气,猛地“哐啷“一声敲响。周围说笑的人群被声响惊动,纷纷转头看来。他又连敲三下,钹声清脆,穿透了街市的嘈杂。 龚银生(操川音,扯着嗓子吆喝): “各位乡亲父老,南来的客,北往的商!小的龚美,打蜀地来!家乡遭了难,带着婆娘讨口饭吃!今儿个在这儿献丑,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
他说着朝刘娥歪头,刘娥点点头,走到石板前站定。
正午阳光斜斜落在她脸上,将她脸颊的绒毛照得根根分明,她眼睫颤了颤,避开直射的光线,抬手握住鼓槌。
刘娥的手腕细得仿佛一折就断,握着鼓槌的手指却稳当,指甲修剪得整齐,指腹因常年握槌磨出薄茧。她深吸一口气,鼓槌轻落,“咚、咚、咚“三声响,节奏舒缓如泉水滴石,周围的喧闹竟莫名静了几分。
刘娥(开口时嗓音带着初起的沙哑,随即转为清越): “巴山夜雨涨秋池,客舍青青柳色新......“
她唱的是《送元二使安西》,唱到“西出阳关无故旧“时,尾音微微发颤,目光越过人群,望向城门方向,那里尘土飞扬,不知有多少离人正踏上前路。
修鞋匠停下锤子,抬头望着她;
卖糖葫芦的小贩站在人群外,草靶上的红果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刘娥唱到“唯见黄沙漫云低“时,喉间发紧。
她想起三年前离开嘉州的清晨,母亲将玉佩塞进她手心,说“娥儿,走到哪都带着,是个念想“。
此刻手心又开始发烫,她下意识攥紧拳头,鼓点却未乱分毫。
一曲终了,有个戴方巾的书生模样的人从袖中摸出两枚铜钱,扔进刘娥脚边的铜盘里,铜钱碰撞发出“叮当“脆响。
龚银生立刻弓腰作揖:“多谢这位先生!我家小娘子再唱段《竹枝词》,各位听好咯!“
刘娥正要抬手敲鼓,人群忽然一阵骚动,有人低声说“让让,让让“,原本密集的人墙竟被生生分开一道缝隙。
第二场
时间:正午
地点:凤翔府西城门丁字路口
人物:刘娥、龚银生、慧空法师、围观百姓
慧空站在缝隙尽头,灰布僧袍在人群中格外显眼。他身形清瘦,却如老松般挺拔,袍角沾着的尘土与草鞋上的泥点,显露出长途跋涉的痕迹。阳光穿过人群的缝隙,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斑,他却仿佛不觉,目光直直落在刘娥身上。 周围瞬间安静下来,连风吹过槐树叶的“沙沙“声都清晰可闻。
修鞋匠的锤子悬在半空,卖糖葫芦的小贩忘了吆喝,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这个突然出现的僧人身上。
慧空缓缓迈步,草鞋踩在青石板上,竟没发出半点声响。他走到刘娥面前三步远的地方站定,双掌合十,指尖沾着些许泥土,指节突出如老竹。
慧空(声音不高,却穿透人心,每个字都像落在石板上): “你是谁?“
刘娥握着鼓槌的手猛地一颤,鼓槌差点从指间滑落。她抬眼看向慧空,对方的眼睛深不见底,仿佛能映出她藏在心底的所有秘密。
刘娥脑中一片空白。她想说“我是刘娥“,又想说“我是卖唱的“,话到嘴边却成了哽咽。她看到慧空眼底的自己——衣衫褴褛,面带风霜,哪里有半分“非等闲之辈“的模样?可那目光太过锐利,让她不得不直面自己从未想过的问题:我究竟是谁?是嘉州小吏的女儿,还是江湖漂泊的歌女?
龚银生(上前一步挡在刘娥身前,铜钹攥得“咯吱“响): “你这和尚,问啥子?我婆娘姓刘,叫刘娥!有话快说,别耽误我们做生意!“
慧空仿佛没听见他的话,目光依旧锁定刘娥,续道: “从哪里来?“
刘娥深吸一口气,指尖用力掐进掌心,疼痛让她找回些许镇定。
刘娥(声音发紧): “蜀地嘉州。“
“要到哪里去?“慧空的第三问紧随而至,尾音微微上扬,带着一丝探究。
刘娥猛地抬头,撞进慧空那双仿佛能看透未来的眼睛里。她想起逃亡路上的风雨,想起龚银生说“到江南就好了“,可江南在哪?未来在哪?她忽然觉得眼眶发烫,强忍着没让泪掉下来。
刘娥(声音带着哭腔却倔强): “天地之大,无家可归,走到哪算哪。
慧空听完,眼底闪过一丝极淡的赞许,快得如同错觉。他缓缓点头,目光扫过刘娥腰间的玉佩,那玉佩被衣衫遮住,只露出半截褪色的丝绳。
慧空: “眉藏远山灵秀,骨带昆冈玉质。纵使身陷风尘,亦难掩其光。“
龚银生在一旁听得不耐烦,他斜眼打量慧空。
见僧袍破旧,料定是来骗钱的,顿时来了火气。 (指着慧空鼻子骂道): “你这和尚,满嘴胡吣!我看你是饿疯了!想骗钱是不是?告诉你,我自己都快饿死了,没钱给你!“
刘娥拉了拉龚银生的胳膊,低声道:“别惹事,让他走就是。“
慧空的眼神却带着警惕,脚步悄悄往刘娥那边挪了挪。
第三场
时间:正午
地点:凤翔府西城门丁字路口
人物:刘娥、龚银生、慧空法师、围观百姓
龚银生见刘娥劝他,反而更来了劲,他撸起袖子,露出胳膊上的青筋,唾沫星子溅到慧空的僧袍上。
龚银生: “我在蜀地见多了你们这种人!先是说些好听的,接着就要钱消灾!我告诉你,门儿都没有!赶紧滚,不然我叫官差了!“
围观人群中有人窃窃私语:“这和尚看着不像骗子啊“
“不好说,这年头骗子花招多“。
那个扔铜钱的书生皱着眉,似乎想说什么,又摇了摇头。
慧空抬手拂去袍上的唾沫星子,动作缓慢而平静,仿佛在拂去一粒尘埃。他看向龚银生,眼神里没有怒意,只有一种看透世事的淡然。
慧空: “贫僧云游四方,只为化缘果腹,不求金银。“
龚银生(冷笑一声): “不求金银?那你在这捣什么乱?想抢地盘是不是?我告诉你,这地儿是我先占的!“ 他说着往前逼近一步,几乎要撞到慧空身上。
刘娥看着慧空平静的脸,心里乱成一团。她觉得这和尚不像骗子,可他说的话太过离奇。“昆冈玉质“?她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这双手除了敲鼓、洗衣,什么也做不了,哪里像藏着玉质?可慧空的眼神那样笃定,让她不得不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错过了什么?
慧空(目光再次转向刘娥,声音低沉却清晰): “困于此隅,无异于潜龙搁浅。速去开封府,那才是龙腾九天之地。“
“开封府“三个字一出,人群中发出一阵抽气声。那是天子脚下,是寻常百姓想都不敢想的地方。
龚银生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伸手去推慧空:“你胡说八道什么!开封府是你能提的?“
慧空纹丝不动,继续说道: “十年之内,你必奉御天下,贵不可言。“
“奉御天下“四个字如惊雷炸响,人群瞬间炸开了锅!
“我的天!这话也敢说!“
“奉御天下...那不是皇后才有的份吗?“
“疯了疯了,这和尚是疯子!“
有人吓得转身就跑,仿佛再多听一句就要惹祸上身。原本围拢的人群“哗啦“后退,留出一大片空地,将刘娥夫妻与慧空孤零零留在中间。
龚银生吓得腿肚子发软,他指着慧空,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半晌才挤出一句:“你...你这妖僧!我...我报官抓你!“
慧空看着惊慌失措的众人,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似嘲讽又似悲悯。他从怀中摸出一颗菩提子,放在刘娥脚边的铜盘里,菩提子滚了两圈,停在两枚铜钱旁。
慧空(声音压得极低,只有刘娥能听见): “雾锁峨眉不见月,金鳞或隐青石川。“
说完,他转身便走,草鞋踏在青石板上依旧无声。
龚银生想伸手拦他,却只抓到一片衣角,那衣角从指缝滑过,轻飘飘的如同不存在。
慧空的身影穿过人群,没人敢拦他。他走到巷口时,忽然回头看了刘娥一眼,那一眼仿佛跨越了时空,带着无尽的深意。随即他拐进巷弄,灰布僧袍的一角在拐角处一闪,便彻底消失了,仿佛从未出现过。
第四场
时间:午后
地点:凤翔府西城门丁字路口至城东巷弄
人物:刘娥、龚银生美
慧空走后,人群议论着散去,只剩下几个胆大的远远观望。铜盘里的菩提子在阳光下泛着油光,与两枚铜钱形成诡异的对比。
龚银生瘫坐在地上,脸色惨白如纸,他指着菩提子,声音抖得不成样子:“快...快扔了!晦气!“
龚银生弯腰捡起菩提子,放在手心看了看,那菩提子表面光滑,显然被摩挲了多年。他皱着眉将其扔进墙角的杂草堆里,又用脚碾了碾。
刘娥站在原地没动,她望着慧空消失的巷口,脑子里反复回响着“青石川“三个字。那是嘉州老宅旁的小河,她小时候常去河边摸鱼,河底全是青黑色的鹅卵石......
“发什么呆!“龚银生猛地站起来,一把抓住刘娥的胳膊,“赶紧收拾东西,换地方!“ 他的指甲掐进刘娥的肉里,刘娥吃痛,却没作声,只是低头开始收拾鼓和钹。
刘娥把东西塞进布包,布包的带子断了一截,用麻绳重新系着,勒得手生疼。
刘娥(边走边低声说):“那和尚来路不明,说的话不能信,可也不能当耳旁风。这话要是传到官差耳朵里,咱们有嘴说不清。“
龚银生(回头瞪了刘娥一眼):“都怪你!唱什么破歌,引来这么个疯子!
“ 刘娥(咬着唇):“他说...青石川...“
龚银生(厉声打断):“闭嘴!不准提!一个疯和尚的胡话你也信?青石川怎么了?全蜀地叫青石川的地方没有一百也有八十!“
他们穿过三条街,来到城东一处更僻静的巷弄。这里行人稀少,只有一个卖菜的老太太守着摊子打盹。
龚银生选了棵老榆树,将布包往地上一扔,不耐烦地说“就在这儿唱!“
刘娥站定,刚要敲鼓,却发现嗓子发紧,刚才那股清亮的劲儿全没了。她试了试,只发出沙哑的气音。 刘娥看着龚银生不耐烦的脸,心里堵得慌。
她知道龚美怕什么,“奉御天下“四个字太重,足以压垮他们这蝼蚁般的性命。
可她忘不了慧空的眼神,忘不了“青石川“三个字撞进心里的悸动。
那块玉佩还在贴身戴着,此刻仿佛在发烫,烫得她心口发慌。
第五场
时间:傍晚
地点:龚银生租住的泥坯房
人物:刘娥、龚银生
泥坯房低矮昏暗,进门就得弯腰。
墙壁是黄土夯的,用手一摸就能蹭下一层灰。
屋内陈设简单:一张破木桌,两条长凳,墙角堆着稻草当床。
屋顶有个破洞,用茅草堵着,阳光从茅草缝隙中漏下,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龚银生将布包往桌上一摔,铜钹从包里滚出来,撞在桌腿上“哐当“一声。他一屁股坐在长凳上,长凳发出“吱呀“的**,仿佛随时会散架。
刘娥去灶台生火,灶台是用泥土糊的,边缘裂了道缝。她从布包里抓出一把小米,小米里混着几粒沙子,她拣了半天,才倒进缺了口的陶罐里。
刘娥坐在稻草堆上,背靠着土墙,土墙冰凉,让她发烫的后背舒服了些。
她伸手摸向腰间,指尖穿过衣襟,触到玉佩的冰凉。
那玉佩不大,掌心刚好能握住,表面因为常年佩戴变得光滑,只有边角还留着磕碰的痕迹。
龚银生(灌了口凉水):“今天只挣了二十文,连米都不够买!都怪那个疯和尚!“
刘娥(往灶膛里添柴):“我看这凤翔府也待不下去了。那和尚的话要是传开,咱们迟早被人盯上。“
龚银生(猛地拍桌子,木桌晃了晃):“走!明天就走!去洛阳!听说那边富庶,好挣钱!“
刘娥(忽然抬头):“不去洛阳。“
龚银生(瞪眼):“不去洛阳去哪?你想去哪?“
刘娥(声音很低却坚定):“开封府。“
龚银生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他指着刘娥,笑得直不起腰:“开封府?你想去开封府?就凭你?一个卖唱的?那和尚的胡话你还真信了?娥儿,别犯傻。开封府是什么地方?那是皇城根!咱们这种人去了,连城门都未必能进。“
刘娥(攥紧玉佩):“我不是信他的话,我是想回青石川看看。从开封府绕路,正好能经过嘉州。“ 她没说假话,可心里清楚,回青石川只是借口,她真正想去的,是慧空说的“龙腾九天之地“。她想知道,那里是否真的有她的答案。
龚银生哼了一声,没再说话,只是闷头喝水,陶罐底的水被他喝得“咕噜“响。
第六场
时间:深夜
地点:龚美租住的泥坯房
人物:刘娥、龚银生(睡梦中)
夜色深沉,泥坯房里只有窗外透进的一点月光。月光穿过歪斜的窗棂,在地上投下一道窄窄的银辉,刚好落在刘娥的草堆旁。 龚银生睡得很沉,打着响亮的呼噜,偶尔发出一两声梦呓。
墙角的蟋蟀“唧唧“叫着,更显得夜的寂静。
刘娥睁着眼睛,毫无睡意。
她悄悄坐起身,尽量不发出声响。草堆被压得“沙沙“响,她屏住呼吸,见龚银生没醒,才松了口气。 她解下腰间的玉佩,借着月光仔细端详。
玉佩是青灰色的,表面蒙着一层薄尘,看起来就像块普通的石头。
她用指尖拂去灰尘,指尖触到一处细微的纹路,那纹路像是天然形成的,弯弯曲曲如同河流。
刘娥将玉佩举到月光下,玉佩边缘在月光中泛着淡淡的银光。她转动玉佩,忽然,一道极细的金线在纹路中一闪而过! 她猛地屏住呼吸,心脏“咚咚“狂跳,仿佛要撞破胸膛。她再仔细看,那金线却消失了,玉佩依旧是那块灰蒙蒙的石头。
是眼花了吗?刘娥使劲揉了揉眼睛,再举起来看,还是没有。她不死心,变换着角度,月光在玉佩上移动,照亮了不同的纹路。 就在她快要放弃时,那金线又出现了!这一次她看得真切,那金线沿着纹路流动,如同活物,在月光下闪了一下,便又隐去了。 刘娥的手心瞬间冒出冷汗。
她想起慧空的话:“金鳞或隐青石川“。金鳞...难道就是这金线?这玉佩里藏着金鳞?
(闪回)嘉州老宅,母亲将玉佩放在她手心:“这是你周岁时,一个游方道士送的,说能保平安。“年幼的刘娥拿起玉佩,阳光下,玉佩里似乎有什么东西在闪...母亲笑着说:“傻孩子,眼花了。“
(闪回结束) 刘娥握紧玉佩,玉佩冰凉的触感让她稍微镇定。她想起母亲临终前的眼神,那眼神里似乎有话没说,只是反复叮嘱她“保管好玉佩“。
她将玉佩贴在胸口,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窗外的月光渐渐移动,银辉爬上她的脸颊,她的眼神在黑暗中格外明亮,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
第七场
时间:凌晨
地点:龚美租住的泥坯房窗外
人物:刘娥
天边泛起鱼肚白,淡青色的天光透过窗纸的破洞照进来。巷子里传来第一声鸡鸣,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此起彼伏。
刘娥悄悄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隙。清晨的风带着凉意钻进来,吹起她额前的碎发。
远处的城墙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轮廓模糊如同水墨画。
她再次举起玉佩,对着初升的天光。这一次,那金线没有再躲藏,它沿着纹路缓缓流动,如同一条小金蛇,在玉佩内部游走。刘娥数着金线的走向,忽然发现那纹路竟与青石川的河道惊人地相似!
刘娥的心脏狂跳不止。慧空一定知道什么!他提到青石川,不是偶然;他说“金鳞或隐“,正是这玉佩里的金线!这不是巧合,这是指引! 她想起慧空说的“开封府“,想起“奉御天下“的预言。她不知道前路有什么,但她知道,不能再跟着龚银生漫无目的地漂泊。她要去开封府,不是为了那虚无缥缈的“贵不可言“,而是为了弄清楚玉佩的秘密,弄清楚母亲没说出口的话。
刘娥将玉佩重新系好,贴身藏好。她回头看了看熟睡的龚银生,心里有些愧疚,却更多的是决绝。她从布包里摸出自己攒下的几十文钱,放在龚银生的枕头边——那是她能做的最后补偿。
她整理了一下衣衫,深吸一口气,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走进了清晨的薄雾中。
第八场
时间:清晨
地点:凤翔府街巷
人物:刘娥、早行的商贩、挑夫
街巷上空笼罩着一层薄雾,青石板路湿漉漉的,倒映着早起灯笼的光晕。
挑夫们扛着担子,脚步匆匆,扁担发出“咯吱“的声响。
包子铺的烟囱冒出袅袅白烟,混着面香飘满街巷。
刘娥走在雾中,身影单薄如同一片落叶。
她不知道开封府在哪个方向,只能跟着早起的商队往东门走——她记得昨天听人说,往东走能到开封府。
一个挑着菜担的老汉从她身边经过,见她孤身一人,忍不住问:“姑娘,大清早的,要去哪?“
刘娥(停下脚步,轻声问):“老伯,去开封府,是不是往东走?“
老汉(打量她一眼):“是啊,往东走,先到郑州,再转道就能到开封。不过路远着呢,你一个姑娘家,怎么独自上路?“
刘娥(低下头):“家里出了点事,去投奔亲戚。“
老汉叹了口气,从菜担里拿出一个菜团子递给她:“路上吃吧,姑娘家出门不容易。“
刘娥接过菜团子,菜团子还带着温度,她眼圈一红,低声道:“多谢老伯。“ 她攥着菜团子,继续往东走。
雾气打湿了她的发梢,水珠顺着脸颊滑落,分不清是雾还是泪。
路过昨天卖艺的丁字路口时,她停下脚步,望向慧空消失的巷弄,仿佛还能看到那个灰衣僧人的身影。
太阳渐渐升起,薄雾散去,阳光洒在刘娥身上,给她镀上一层金边。她迎着阳光,脚步坚定,身影越来越小,最终消失在街巷的尽头。
第九场
时间:清晨
地点:龚银生租住的泥坯房
人物:龚银生、刘娥
龚银生被鸡鸣声吵醒,他打了个哈欠,伸手摸向枕头边,却摸到一堆铜钱。他猛地坐起来,发现刘娥的草堆空了。
龚银生看到空草堆,脸色瞬间变了:“娥儿呢?“ 他拿起铜钱,数了数,正是刘娥攒的那些。他把铜钱往桌上一拍,怒道:“这死丫头!肯定是听了那疯和尚的话,去开封府了!“
龚银生(走到窗边,看着空荡荡的街巷):“她一个姑娘家,独自上路,怎么得了?管她呢!死了才好!省得惹祸!“
话虽如此,心却不忍!
龚银生拿起布包,快步走出房门追寻刘娥。
阳光照在他的身上,拉出一道匆忙的影子。
第十场
时间:上午
地点:凤翔府东门外官道
人物:刘娥、商队头领、商队伙计(五人)
东门外的官道尘土飞扬,一队商队正准备出发,伙计们忙着把货物装上马车,马嘶声、吆喝声此起彼伏。商队头领是个络腮胡大汉,正拿着账本核对数目,算盘打得“噼啪“响。 刘娥站在路边,看着商队,犹豫着要不要上前搭话。
她知道独自赶路太危险,跟着商队会安全些。
她深吸一口气,走到络腮胡大汉面前,深深鞠了一躬。
刘娥:“大叔,小女子想去开封府,能不能跟着你们的商队走?我不要工钱,只要给口饭吃就行,我还会唱曲儿,能给大家解闷。“
络腮胡大汉抬起头,上下打量她,见她虽然瘦弱,却干干净净,眼神也透着真诚。
头领(咧嘴一笑):“唱曲儿的?正好路上闷,你要是唱得好,我就带你一程。“
刘娥眼睛一亮,连忙拿起随身携带的小鼓,敲了个轻快的节奏,唱起了蜀地的《竹枝词》。
她的嗓音在清晨的风中格外清亮,带着蜀地山水的灵秀。 伙计们都停下手中的活,围着听她唱。
一曲终了,伙计们纷纷叫好。
头领(拍了拍她的肩膀):“行!跟我们走吧!正好缺个做饭的,你跟着厨娘打下手,管你饭吃。“
刘娥喜极而泣,连忙道谢:“多谢大叔!多谢大叔!“
商队出发了,马车轱辘碾过官道,扬起一路尘土。
刘娥坐在最后一辆马车的车辕上,回头望了一眼凤翔府的城门,那城门越来越小,最终消失在地平线上。她转过头,望向东方,阳光正好照在她脸上,她的嘴角扬起一抹浅浅的笑意。
第十一场
时间:中午
地点:官道旁的茶摊
人物:刘娥、商队头领、伙计、茶摊老板
茶摊设在一棵大槐树下,几张粗木桌歪歪扭扭地摆着。
老板是个胖妇人,正吆喝着给客人倒茶。
商队在此歇脚,伙计们围着桌子狼吞虎咽地吃着馒头,头领则和茶摊老板闲聊。
头领(喝了口茶):“老板娘,前面到郑州还有多少路?“
老板娘(擦着桌子):“不远了,再有一天路程就到。不过最近不太平,听说有劫匪在附近出没,你们商队得多加小心。“
头领皱了皱眉:“多谢提醒。“ 刘娥坐在角落,小口吃着馒头,听到“劫匪“二字,心里咯噔一下。
她下意识摸了摸腰间的玉佩,手心又开始发烫。
一个伙计凑到头领身边,低声说:“头,刚才我看到后面有两个人,一直跟着咱们,看着不像好人。“
头领眼神一凛:“知道了,吃完赶紧走,加快速度,争取天黑前赶到郑州。
刘娥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回头望向官道尽头,隐约看到有个身影在远处晃动,像是在追赶什么。
第十二场 时间:黄昏
地点:官道密林旁
人物:刘娥、商队头领、伙计、龚银生、劫匪(三人)
官道两旁是茂密的树林,树木高大,枝叶交错,将夕阳的光线遮得严严实实。商队正在赶路,马蹄声在寂静的林中显得格外清晰。
突然,三个蒙面人从树林里窜出来,手持大刀,拦住了去路。
劫匪(大喝一声):“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商队头领立刻让伙计护好货物,自己拔出腰间的刀:“兄弟们,抄家伙!
双方正要动手,后面传来呼喊声:“娥儿!站住!“
刘娥回头,只见龚银生气喘吁吁地跑来,他显然追了一路,衣衫都被汗水湿透了。
劫匪见又来了人,更加嚣张:“正好,一起留下钱!“
头领趁机喊道:“姑娘,快跑!往郑州方向跑,我们拦住他们!“
刘娥犹豫了一下,看了看龚银生,又看了看浴血奋战的商队,咬了咬牙,转身往郑州方向跑去。
龚银生见她要跑,急得大喊:“娥儿!别跑!“他想追上去,却被一个劫匪拦住。
刘娥拼命往前跑,身后传来刀剑碰撞声和喊杀声。她不敢回头,只是攥紧腰间的玉佩,仿佛那是唯一的护身符。
夕阳的最后一缕光线穿过树林,照在刘娥奔跑的背影上。她的裙摆被树枝勾破,脚下的草鞋磨出了洞,却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
远处,郑州的城楼在暮色中若隐若现,如同黑暗中的灯塔。(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