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章 王府喋血

    “鸿门宴”这东西,俗套,但永远不过时。

    数千年来,国人喜欢在饭桌上办事。

    解决问题的谈判,两两强手的合作,合纵连横,都是在饭桌上办的。

    当然,也包括杀人。

    能被老祖宗用了数千年,朝堂民间仍然一直在用的套路,怎么可能过时?

    这已经不是一场饭局,而是文化的传承!

    今夜,赵孝骞照例要用这老祖宗传下来的套路,设下一场鸿门宴。

    鸿门宴的精髓,在于以有心算无心。

    现在赵颢赵孝骞父子有心,刘卯等武将无心。

    打的就是这个出其不意,算计人心。

    刘卯带着武将来到银安殿,殿内赵颢坐在首位,赵孝骞坐在一旁,父子俩面带和煦温润的笑容,热情而不失亲切。

    刘卯带头上前,躬身抱拳见礼:“末将刘卯,拜见楚王殿下,拜见成王殿下。”

    身后一众武将也跟着躬身行礼,异口同声齐喝。

    赵颢父子俩起身,豪迈大笑迎上前,握住刘卯的手亲密寒暄,亲切的态度犹如对待自家兄弟。

    刘卯站在殿内与赵颢聊个不停,但所有武将的目光还是有意无意地落在一旁含笑不语的赵孝骞身上。

    不得不说,如今赵孝骞的面子,比赵颢大,分量也比他爹重多了。

    今夜众将登门,冲的完全是赵孝骞的面子。

    这个年轻人是大宋的传奇人物,年纪轻轻便为大宋立下盖世的功劳,以目前的形势来看,新的官家即位后,或许仍会重用他。

    这个分量就很重了,所以赵孝骞以自己的名义邀请众将登门,没人敢不答应,毕竟赵孝骞的威望如今无论在朝堂,在军中还是在民间,都是响当当的。

    能被他亲自邀请,对武将来说简直是一种荣耀。

    成王殿下赏你的脸,你最好毕恭毕敬兜着,别给脸不要脸。

    在赵颢的邀请下,众人在银安殿内落座。

    很快下人们便端上了热腾腾的酒菜,浓郁的菜香味刺激着武将们的嗅觉,好几个人都忍不住偷偷咽了咽口水。

    赵颢坐在首位,笑道:“诸位将军包涵,国丧期间禁舞乐,故而本王实在不便召歌舞助兴,回头对咱们不大不小是桩麻烦,招待不周,诸位恕罪。”

    众将连道不敢。

    赵颢端杯敬酒,又说了一通客气话,众将不敢怠慢,纷纷起身双手捧杯饮尽。

    赵孝骞在旁一直含笑不语,今晚的主角是活爹,他也喜欢这种主持工作,就让他发挥吧。

    三巡酒过,席间的气氛渐渐热闹起来。

    宾主谈笑风生,互开玩笑,不少武将更是起身恭敬地朝赵孝骞敬酒,言中多有崇拜敬仰之意,将赵孝骞这些年的功劳如数家珍,活灵活现,就好像这些功劳是他们自己立下的似的。

    细述功劳事迹的过程之详细,有些细节就连赵孝骞这个当事人都听得目瞪口呆,不时地出声当捧哏。

    “啊?这么厉害?”

    “还有这种事?”

    “高山仰止!高山仰止啊!”

    不怪赵孝骞惊讶,可以肯定,眼前这群武将是在汴京州桥勾栏院里高研进修过的,否则细数赵孝骞的功劳时,过程不会如此离谱。

    跟特么勾栏说书先生的说法一样一样的,最后就连九天惊雷都被赵孝骞召唤下来了,十余万辽军活生生是被雷劈死的……

    而赵孝骞一惊一乍的捧哏,也搞得武将们有点尴尬。

    这特么不是你自己干的事儿么?怎么好像跟你没关系似的,当然,过程或许夸张了一点点,但高情商的人这个时候只会含笑默认,只有低情商的人才会“啊?还有这种事?”

    待到众将喝到五六分醉意了,刘卯这时才想起今晚赴宴的正事。

    “成王殿下今夜相邀,说是为了明日新君登基大典事宜,不知殿下是否得了宫闱的旨意,操持明日的登基大典?若有,末将等绝无二话,愿遵殿下吩咐。”

    赵孝骞含笑道:“当然有旨意,不过这道旨意可有点不一般,尔等要听吗?”

    刘卯一怔,他突然察觉赵颢赵孝骞父子俩此刻的表情有点异样,但他还是笑道:“末将是吃皇粮办差的,该走的过场还是要走一下,若殿下能出示宫里太后或是端王的旨意,那就再好不过了。”

    赵孝骞神色渐渐严肃起来,道:“我没有端王的旨意,但有太后的旨意,太后给我的是密旨,而且是口谕。”

    这时不仅是刘卯,其他武将也听出不对劲了,酒也醒了几分,纷纷将目光投向赵孝骞。

    赵孝骞垂睑,冷声道:“太后口谕,端王月前挟制太后,以性命相胁,逼迫太后召群臣,立赵佶为新君。”

    “太后命心腹出宫,送我口谕,望我与父王能召集汴京殿前司禁军兵马,明日登基大典上营救太后,诛除国贼赵佶!”

    殿内轰的一声,包括刘卯在内,所有的武将都站了起来,情不自禁地后退了几步,一脸惊骇地看着岿然不动的父子俩。

    “你,你你……成王殿下难道醉了?这可不敢开玩笑啊,会要命的!”刘卯脸色苍白,努力挤出一丝笑容。

    赵孝骞仍坐在桌前,气定神闲地把玩着手里的酒盏,看都懒得看他,似笑非笑地道:“这种大事,你以为我在开玩笑?”

    刘卯愈发惊骇,赵孝骞的话说得堂堂正正,可但凡是个正常人都知道,这分明是谋反的借口,什么太后被挟制,什么端王逼迫太后立新君,你特么这简直是在侮辱我的智商。

    “两位殿下所谋之事,请恕末将不敢参与,今晚就当我们没来过!”刘卯脸色惨白转身。

    其余的武将也吓得六神无主,木讷地跟着刘卯告辞。

    此时的刘卯没有别的想法,他只想赶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然后马上禀报端王和宰相,最后调动殿前司兵马围住楚王府。

    刘卯等人匆忙离开了银安殿,赵孝骞仍然岿坐如山,眉目不抬,漫不经心般把玩着手里的酒盏,一向温文尔雅的脸上却已是杀意森森。

    直到刘卯等人走到了王府前庭,殿内赵孝骞才悠悠开口。

    “不为我所用者,杀!”

    话音落,前庭四周的花园,假山,屋顶等各处,突然冒出数十条身影,他们穿着黑衣,黑巾蒙面,只露出一双双寒眸,冰冷地注视着这群武将。

    刘卯等人心头一沉,直到这时,众人才察觉,今晚竟是一场要命的鸿门宴。

    刘卯赫然转身,双目赤红地瞪着殿内的父子俩。

    “赵孝骞!你胆敢谋反,不怕诛灭九族吗?”

    赵孝骞笑了:“可别说得这么严重,我的九族里,还包括了新君赵佶,你这话比我还大逆不道。”

    刘卯咬牙道:“刘某世受皇恩,只忠于大宋天子,窃国篡逆之辈焉能令我臣服!”

    赵孝骞慢悠悠地道:“你臣不臣服,不重要。没有你,很重要。我只要诸位的兵权。”

    众人再次倒吸一口凉气,刘卯突然冷笑道:“兵权就算给了你,你有何用?殿前司和汴京上三军若欲调兵,需要官家的圣旨和枢密院的公文,你有吗?否则就算是刘某本人也调不动一兵一卒。”

    赵孝骞叹了口气,道:“我当然知道,所以我说了,没有你,很重要。”

    “你们想活命的,自己走到殿内来,想为了大宋天子拼死一博的,站着别动。”

    刘卯咬牙,浑身颤抖得厉害,但他仍然一动不动。尽管被数十黑衣人包围,他却毫无惧色,盯着殿内的赵孝骞,眼神充满了愤怒。

    这个在赵颢眼里看来十足的老兵油子,没想到他居然对大宋天子如此忠心,这倒是出乎赵孝骞的意料了。

    不过无妨,他并不重要,今晚的目标也不是他。

    其他几名武将也有如刘卯一样坚定的,或者说,他们大部分都很坚定,哪怕面临生死,也丝毫没有妥协低头的迹象。

    赵孝骞不由暗暗惋惜,不愧是拱卫皇城的武将,政治忠诚方面无可挑剔,可惜不能为己所用,那么这些坚定的人就是他的祸患了,只能除掉。

    同时赵孝骞也注意到人群里有一个人垂头不语,肩膀耷拉着,面色一片惨白,别人都是愤怒无惧地瞪着银安殿里的他,唯独这人却有些畏惧地垂头看地,不敢抬眼直视。

    赵孝骞心中有数了,这人大概就是赵颢所说的殿前司都指挥副使韩颂,一个能够拉拢,让他屈服的人,而且赵颢也提前控制了他的妻儿家人。

    话说到这个地步,已经没什么可谈的了,赵孝骞没耐心对一群死人晓之以理。

    挥了挥手,赵孝骞冷冷道:“动手吧。”

    话音落,数十名黑衣人同时挥刀而上,刘卯等人大惊,急忙拔刀抵抗。

    奈何今晚赵颢调来的黑衣人都是精挑细选,在个人武艺方面都是高手中的高手,武将们尽管勇猛不凡,可他们的强项是排兵列阵作战,而不是个人的武艺,在这方面,武将们委实不是黑衣人的对手。

    前庭很快传出一声声的惨叫,有武将殒命,也有黑衣人战死。

    一场惨烈的对战,一炷香时辰后终于尘埃落定。

    刘卯等人皆被黑衣人诛杀,前庭内只剩下一个人站着瑟瑟发抖。

    唯一活着的人,就是那位殿前司都指挥副使韩颂,赵颢提前有了吩咐,黑衣人并未对他动手。

    赵孝骞这时才从银安殿内起身,走到前庭内,看着韩颂惊恐惶然的表情,赵孝骞笑着拱手:“韩副使,久仰大名。”

    韩颂扑通一声朝赵孝骞跪下,语声发颤:“放,放过我,求,求求了……”

    “今晚诸位将军之中,我早就看出韩副使是在座唯一的一位俊杰人物,果然如此。”赵孝骞含笑道。

    韩颂头颅低垂,浑身仍止不住地颤抖:“末将,末将愿为殿下效命。”(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世子稳重点不错,请把《世子稳重点》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世子稳重点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